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汇报共3篇.docx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汇报共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汇报共3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汇报(共3篇) 第1篇:阳城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汇报阳城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汇报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_”大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利用县域优厚特色的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将打造“全国古堡民居第一县”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国保单位保护利用工作有机结合,共同促进。为发展新型产业,助推县域产业转型,积极解决百姓就业,合理优化乡村环境,早日建设美丽阳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和资金
2、对国保单位本体进行修缮,周边环境进行治理。一是争取国家资金2400余万元,对润城东岳庙、郭峪西院、上庄元代民居本体进行了全面修缮;对海会寺、润城东岳庙、下交汤帝庙进行了周边环境治理;完成了郭峪古建筑群、砥洎城一起修缮和海会寺双塔及部分院落的地质勘探、维修方案编制、专家评审及逐级申报工作;完成了郭峪古建筑群、砥洎城、海会寺、润城东岳庙四处国保单位保护规划的前期勘测工作。二是争取国家资金7099万元,用于砥洎城、郭峪古建筑群第一期保护修缮、开福寺大殿、海会寺双塔及部分院落的修缮工作。目前完成砥洎城一期任务的45%,完成海会寺及部分院落的双塔搭架和相关系列前期工作,完成郭峪古建筑群一期修缮任务的3
3、5%以及景阳门处的抢险工作。三是争取到省、市文物保护资金523.5万元用于皇城、上庄、安阳、屯城、洪上等地的文物保护修缮和环境治理。四是完成了政府投资的文物保护项目,分别对:旧县衙、东关春秋阁、泽城汤帝庙、上庄元代民居等多处文物建筑进行了全面修缮;编制完成了南安阳潘家庄园、上伏赵家大院、郭峪王重新、王维时宅院、上庄元代民居等30余处院落的保护修缮方案;完成了郭峪景阳街、上庄中街、润城三门街、泽城汤帝庙周边环境整治方案设计。二、打造“全国古堡民居第一县”工作一是制定出台了打造全国古堡民居第一县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了打造全国古堡民居第一县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并在凤城、北留、润城三个乡(镇)的五个村落中
4、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带动能力强的部分院落进行试点。二是出台了打造古堡民居第一县古民居本体修缮及小周边环境治理财政补贴办法,政府资金的投入充分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社会资金_余万元投入到试点工作中。三是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开展工作。(1)成立了阳城中庄、上伏、南安阳等6处文物保护中心,中心负责人由各村的书记、村长兼任,为开展打造古堡民居试点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2)实施了古民居产权试点,对私有古民居产权进行置换时而产生的资金严重短缺问题;(3)为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在每一处确定2名文物局人员,负责掌握进度,解决问题,监督质量和进度。同时,实行了“工作在基层,服务在一线,问题在现场解决
5、的管理体制,为县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趟出了一条可行之路。目前,已对40余个古民居院落的550间房屋实施了保护修缮;对修缮好的古民居周边进行了环境治理;拆除影响文物建筑风貌的非文物建筑490余间;铺墁进入古民居的道路13000余平方米;在进入古民居道路的沿线两侧设置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标牌标识,部分古民居内还进行了文化内涵展示。年至今,县政府投入全县文物保护和打造“全国古堡民居第一县”资金2800余万元。三、全面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这是国家对加强和改善文物保护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
6、近年来,我局积极落实“五纳入”工作,以政府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成立了文物保护工作领导组,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明确了职责,强化了要求。每年与各乡(镇)签订一次文物保护责任书,并作为年度考核内容,把文物保护领导责任制落到实处。同时,对我县107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都配备了文物保护员,每年对他们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坚决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在城乡建设开发过程中必须先进行文物勘探,切实保证文物安全。“五纳入”工作的全面落实,为我县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力度,严厉打击文物犯罪 文物保护的宣传是文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局高度重
7、视文物保护及文物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5.18”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和文化下乡、重大节日、传统庙会等活动,在电视台、报纸、政府以及采用版面、条幅、短信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文物保护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这些宣传活动,文物保护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定期对县域内的各级文保单位进行消防安全大检查,尤其是“五一”、“十一”之前对文物对外开放单位实施安全督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并要求限期整改。年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37份,并全部督促整改到位。同时,与县公安部门长期联合执法,坚持主动打击、主动治理、主动防控,时刻保持对打击文物犯罪行为
8、的高压态势,进一步促进了我县文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五、实施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使文物资源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使县域文物资源能够在“3+1”大旅游格局和阳城转型跨越中发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县政府实施有效措施,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1.8亿元投入县域内的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特别是在皇城、郭峪、海会寺、上庄、安阳等地,实现了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两利”目标,年县域人文景点共接待游客238万人次,门票收入1.27亿元,综合收入12亿元,解决农民就业3000余人,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全力实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9、工作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自年启动,县政府成立了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相关工作会议,统筹安排部署了有关工作。年对全县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进行摸底统计汇总。年6月起,普查工作进入第二阶段,对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分类、清洗,并对各类文物进行了精确测量、编码核对、数码拍照、登记等。目前,完成登记入账文物1334组,共计文物5000件;上传在线文物400余组,目前上传工作仍在继续。顺利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完成数量与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位居全市第一。七、近年来获得的荣誉我县多次被授予“全省文物工作先进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先进县”、“全省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先进县”;我局多次
10、被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市旅游文物局、阳城县委、县政府授予“文物工作先进单位”、“文物保护先进集体”、“田园城市美丽乡村先进集体”、“文物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党组织”、“定点帮扶红旗单位”、“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第2篇:文物保护与利用情况汇报芒砀山景区文物保护与利用情况汇报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是一处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政府的开发政策是“保护为主,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一、文化遗产情况概述芒砀山是一座古老的山,文化的山,自商周即有文化记载,秦置砀郡,汉设砀县。孔子在此讲学演礼,刘邦在此斩蛇兴汉,陈胜长眠山中,张飞筑寨山上,西汉梁国八代九王安藏于芒砀群山之中,先后有
11、九位天子级人物登临芒砀。悠久的历史、传奇的人物为芒砀山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汉梁国王室陵墓群 自汉高祖刘邦之孙梁孝王刘武起,西汉梁国的八代九王 被安葬在芒砀山中,目前区内已发现大小汉墓二十多座。刘武之妻李皇后之陵“斩山作廓,穿石为藏”,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工程浩繁、世之罕见。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石室地宫,被专家赞誉为“天下第一石室王陵”。 汉陵墓群文物出土丰富,其中的“四神云气图”、“金镂玉衣”已成为河南博物院中的镇馆级文物。“西汉梁国王室陵墓”被列入“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年被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被秦汉文化研究专家誉为汉梁文化博物馆。2、河南省重点文
12、物保护单位陈胜墓园陈胜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位于芒砀山主峰西南麓。现存墓冢高6米,周长约200米。周围筑有青石围墙,高顶,下有须弥座,正中镌刻郭沫若书“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被与阳夏人吴广在蕲县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旗。在陈县(今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声势浩大,震撼暴秦。起义失败后,被车夫庄贾杀害,部将吕臣又斩庄贾,迁葬陈胜于芒砀山。陈胜葬于芒砀山,史记、汉书、水经注都有明确的记载,方位与今墓地完全吻合。权威的地理书水经注写道:“山有陈胜睹秦乱,首兵伐秦,费终厥谋,死葬于砀。”3、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夫子避
13、雨处、文庙、郭塔夫子避雨处春秋末年即公元前495年,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去曹适宋”时途经芒砀山,天降大雨,孔子及弟子在此避雨而留此遗迹。夫子避雨处自古为永城胜境,名曰:“石岩积翠”。后人为纪念孔子在此避雨,雕石像一座,置于洞中,现面部已残。为再现当年孔子及弟子避雨之场景,我们聘请孔学专家雕制孔子及弟子避雨群雕。文庙芒砀山文庙亦称夫子庙,始建于宋代,明未曾遭兵焚,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十年、咸丰十年(1860年)和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数次对文庙进行重修,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坐北面南,由大成殿、东西配房和大成门组成。大成殿内塑有孔子及四配塑像,东西厢房有七十二贤泥塑像。郭塔建
14、于清代康熙年间,据史籍记载:“清代沛县人郭自高来芒砀山重修夫子庙继为主持,死后归葬于塔。塔身由64块砖雕镶嵌而成。砖上雕刻的有花卉、西游记神话人物(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东侧的石塔上刻有“清康熙四_年”(1709年)等字样,大家请随我走近参观。4、商丘市文物保护单位汉代礼制建筑基址 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永城市芒砀山的主峰上发掘的一处汉代大型建筑基址。此建筑保存有平面近方形的石台基,南北长33.5、东西宽31.5米,面积为1055平方米,其东部已遭破坏。台基四边用凿制规整的条石垒砌成石墙,中间为原始岩体,顶部为夯土。遗址地处西汉梁王墓地的中心,是一处以石、木结构为主的建筑,其建筑结构可能
15、是四周有回廊,中间为夯土或岩石墩台,上部有顶的高台建筑;也可能是四周有回廊,中间为露天高台的建筑,类似于东汉洛阳灵台,有可能是一处非常重要的祭祀场所。专家评价:芒砀山建筑基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同类型建筑在我国的考古发现中并不多见。它的发现,为研究西汉早期的建筑特点和祭祀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5、商丘市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寨遗址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曹操刘备战于徐州附近,刘备败绩,张飞逃到芒砀山安营扎寨。山寨位于芒砀山西峰,当地群众称之为张飞寨,西峰内外两道寨墙,都是利用自然山形,用青石垒砌而成。外寨墙南残高0.51米,墙 宽约1米,南北长约250米,周长900米;内寨墙南北长约40米,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革命 文物保护 利用 工作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