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共500题.doc
《领导干部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共500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干部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共500题.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5年领导干部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共500题)2015年领导干部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共500题,其中含必选题目10题)类似范文:2015年干部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2015年干部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2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单项144题,选择其中30题;多项61题,选择其中15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1、哲学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答案:B2、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
2、判断答案:A3、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答案:B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答案:B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答案:C6、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最大发现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答案:A7、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3、的根据是()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案:C8、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答案:A9、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答案:C10、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B、事物量的变化是不超出度的范围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D、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著答案:B11、联合国关于发展的理念经历了
4、一个演变的过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纳为经济增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把发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题无关的客观规律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跃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ABCD答案:C12、“即使人再多,也推不动影子“蕴含的哲理是()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
5、地指导实践答案:D13、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认识答案:A14、1991年冬天,英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伦兹教授用计算机模拟天气预报实验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他使用同台计算机和相同的计算程序,仅仅是第二次输入数据时四舍五入了小数点后的一个小小数值,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令罗伦兹教目
6、口呆的:一个是晴空万里,一个是倾盆大雨。这种细微的误差造成了巨大的差异的结果会反复重演,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一事实表明()。A、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和谬误的转化是无条件的C、真理超出自己的范围就会转化为谬误D、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答案:C15、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ABCD答案:C16、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小块小鸡骨投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
7、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实验,发现带电高粒子在穿越液态氢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由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关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A、B、C、D、答案:D17、“君子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对“和”与“不同”的理解正确的是()A、和是指主要矛盾、不同是指次要矛盾B、和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C、和是指矛盾的同
8、一性,不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D、和是指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是指矛盾特殊性。答案:D18、下列古谚、古训不蕴含同一哲学原理的一组是()A、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B、鲁侯养鸟;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D、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好”;百闻不如一见答案:D19、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去品味和体验”。从哲学角度看,两
9、个观点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C、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客观对主体的作用决定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答案:D2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A、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B、朴素辩证法的思想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D、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答案:A21、不少农民习惯于“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农产品走俏,今年就种什么,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来讲,是因为他们没有()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10、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答案:A22、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了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答案:C23、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房产新政,如同“重镑炸弹”落在房地产市场,开发商和消费者的心态都随之发生了变化。开发商是百分之三百地想卖,很多购房者则因为房价太高的原因,购房意愿只有百分之五十。在这样的焦灼状态下,许多地方的房价已经拉开了档次。民众的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经
11、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答案:D24、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答案:C25、“坐地日行八万、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著名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与时空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与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答案:D26、马克思主
12、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27、“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A、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B、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C、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根本属性D、违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答案:D28、邓小平同志说:“不要拒绝变化,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这一观点反映的哲理是()。A、要推动一切变化,没有变化就不能进步B、事物是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的C、事物的变化发展离不开景相近的国家,具有与我们类似的发展传统医药的优势。虽然它们拥有的传统医药人才资源远不及我国雄厚,但在按现代化要求发展它们称之为“汉方”
13、韩方”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制剂方面进展神速,抢占了先机,获取了相当可观的国际传统医药贸易额,甚至进入我国中成药市场。从发展的角度看,日韩在该领域的成功事例启示我们()A、解放思想就能发展B、发展就是对旧事物的改良C、发展体现了新旧事物的联系D、促成事物的质变就是发展答案:C86、“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现有的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突破关键技术。这表明()A、新事物是指通过适应性改造而完善的东西B、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C、新事物是旧事物演变的结
14、果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答案:D87、清人赵翼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该诗从哲学上启发我们()A、世界是永恒发展的B、李白、杜甫的诗有脍炙人口之感C、要尊重知识、重视人才D、事物之间相互作用构成发展答案:D88、“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体现的共同哲理是()A、客观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任何微小的变化最终都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C、要重视事物的发展,促进质变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质变的发生答案:D89、面对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全球
15、气候变化,许多国家的民众开始注重探索“绿色”生活方式,在出行等许多方面自觉向环保的方向靠拢。2007年底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就提倡用自行车替代机动车。这说明()A、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B、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无法改变的答案:C90、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独立于实践之外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D91、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
16、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D、对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答案:A92、培根说:“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答案:B93、毛泽东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
17、践中,为实践服务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了认识而实践答案:C94、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材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人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答案:D95、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表明()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
18、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C、要分清主次,善于把握重点D、真理与谬误是无法分开的答案:B9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不是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答案:B97、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
19、事物的反映B、电脑能够模拟人脑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答案:B98、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表明()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答案:C99、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说明()A、想象是突发的B、想象是随意的C、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D、想象的内容是客观事物答
20、案:C100、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政府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答案:C101、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这是因为()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答案:D1
21、02、意境不是意和境的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韵”。例如,唐代诗人、画家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答案:A103、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这个观点()A、是正确的,因为它指出了主观能动性的一个表现B、是正确的,因为它全面指出了人区别于物的特点C、是错误的,因为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自然界的客观性答案:A104、科学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领导干部 理论 考试 题库 答案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