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级甘氨酸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4标准简版.doc
《食品级甘氨酸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4标准简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级甘氨酸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4标准简版.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特供企业高层投资决策参考食品级甘氨酸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21)报 告 摘 要甘氨酸别名:氨基乙酸,氨基醋酸,分子式:C2H5NO2,CAS编号:56-40-6。甘氨酸化学合成工艺主要有氯乙酸氨解法、施特雷克法(Strecker)和海因法(Hydantion)三种。甘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在医疗、制药、化工、饲料、农药等行业应用广泛。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大多是工业级产品,食品级及医药级甘氨酸主要依靠进口。?食品级甘氨酸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21)?在全球金融危机大的背景前提下,将通过对甘氨酸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环境、甘氨酸技术开展情况,甘氨酸消费前景、甘氨酸供需状况以及国外甘氨酸供需状况等几大
2、局部的数据研究来探求甘氨酸行业未来的开展前景。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专业研究力图答复如下几个业内人士非常关注的几个问题有: 1、食品级甘氨酸的技术现状与技术开展趋势如何? 2、食品级甘氨酸的需求现状如何?甘氨酸增长潜力有多大?金融危机影响几何?3、食品级甘氨酸生产现状如何?增长潜力如何?金融危机影响几何?4、食品级甘氨酸的进出口情况如何?金融危机影响几何?5、食品级甘氨酸的销售状况,销售渠道如何?金融危机影响几何?6、食品级甘氨酸的市场价格情况,价格变化趋势,影响价格的因素等?金融危机影响几何?7、金融危机对食品级甘氨酸市场的影响以及企业的对策? 通过阅读?食品级甘氨酸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21
3、)?,可以使得业内相关人士对甘氨酸整个产业的开展有全面的深入的把握,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特供企业高层投资决策参考版权所有 六鉴网 食品级甘氨酸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0年04月08日研究机构:中国化工投资网 六鉴网 上海六鉴投资参谋 :02151875316 37706207 :上海市三新北路泰晤士小镇649号202室 :02151875317 邮箱: :200126 目 录 版权所有 六鉴网 第一章、甘氨酸的概况51.1 甘氨酸的概况51.2 甘氨酸理化性质61.3 甘氨酸的包装、运输及贮存等7第二章、食品级甘氨酸的生产方法与技术进展82.1 食品级甘氨酸主要生产方法82.
4、1.1 氯乙酸氨解工艺92.1.2 Strecker工艺92.1.3 改进的Strecker 和Hydantion工艺102.1.4 直接Hydantion工艺102.1.5 生物法工艺102.1.6 甘氨酸的精制102.1.7 几种生产工艺的比照112.2 食品级甘氨酸工艺技术的改进与开展趋势142.3 食品级甘氨酸质量指标16第三章、食品级甘氨酸的生产现状与生产企业173.1 食品级甘氨酸生产现状173.1.1 国外食品级甘氨酸生产现状173.1.2 中国食品级甘氨酸生产现状183.2 国内主要甘氨酸生产企业产能统计203.3 国内局部食品级甘氨酸生产企业概况213.3.1 河北东华化工集
5、团213.3.2 元氏县宏升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23.3.3 南通市东昌化工223.3.4 许昌东方化工233.3.5 江西电化有限责任公司233.3.6 北京健力药业243.3.7 保定满城东方化工243.3.8 濮阳中原三力实业243.3.9 南通荣耀化工25第四章、食品级甘氨酸的应用26第五章、食品级甘氨酸的消费与需求275.1 食品级甘氨酸市场需求分析275.2 甘氨酸原料市场分析295.3 食品级甘氨酸市场需求预测30第六章、食品级甘氨酸进出口统计316.1 我国食品级甘氨酸进出口统计316.2 食品级甘氨酸进出口分析与预测32第七章、甘氨酸市场价格及市场分析337.1 甘氨酸市场价格
6、337.3 甘氨酸市场分析与预测34第八章、食品级甘氨酸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358.1 食品级甘氨酸上游原料358.2 食品级甘氨酸产业链36第九章、金融危机对甘氨酸市场的影响分析与预测37第十章、食品级甘氨酸拟建和在建设工程38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3911.1 甘氨酸的开展问题3911.2 结论与建议4011.3 甘氨酸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与建议40第十二章、甘氨酸相关资料附件4112.1 国内局部甘氨酸供给商目录4112.2 参考文献目录45法律申明:46表格及图20个图1.1 甘氨酸结构式6表1.1 甘氨酸理化性质7表2.1 氯乙酸氨解法与施特雷克法指标比照12表2.2 氯乙酸氨解法原料消
7、耗及本钱13表2.3 Strecker工艺原料消耗及本钱13表2.4 改进的Strecker和Hydantion工艺原料消耗及本钱13表2.5 直接Hydantion工艺原料消耗及本钱14表2.6 我国食品级甘氨酸的质量指标17表2.7 国外食品级甘氨酸的质量指标17表3.1 2001-2021年中国甘氨酸、食品级甘氨酸生产能力、产量、开工率统计19图3.1 2001-2021年中国甘氨酸、食品级甘氨酸生产能力、产量、开工率变化图20表3.2 国内主要甘氨酸、食品级甘氨酸生产厂家及产能统计21表4.1 2005-2021年我国食品级甘氨酸产、供、需平衡表28图4.1 2005-2021年我食品
8、级甘氨酸产、供、需走势图29表5.1 2006-2021年国内甘氨酸需求量分析表29图5.1 2021年国内甘氨酸需求构成图30表5.3 2021-2021年国内食品级甘氨酸需求预测表31表7.1 20032021年3月国内市场食品级甘氨酸平均价格变化表34图7.1 20032021年3月国内市场食品级甘氨酸平均价格变化表34图7.1 食品级甘氨酸产业链结构图37第一章、甘氨酸的概况1.1 甘氨酸的概况别 名:氨基乙酸,氨基醋酸分 子 式:C2H5NO2CAS编号:56-40-6结 构 式:图1.1 甘氨酸结构式早在1820年,勃拉克诺从明胶中别离得到甘氨酸,因为它是具有特殊甜味的结晶体,故被
9、称为胶糖。1848年,瑞典化学家Berzelius将其命名为甘氨酸。甘氨酸存在于低级动物的筋肉中。甘氨酸用途广泛,在各种氨基酸输液配方中,根本上都有甘氨酸;它还可以作为食品的调味剂和添加剂,把甘氨酸添加于食品中可以增加食品中氨基酸的含量,提高营养成分;另外,甘氨酸在作为食品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方面效果独特。甘氨酸是参与蛋白质组成的20多种常见氨基酸之一,是唯一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氨基酸,因此不具旋光性。由于甘氨酸的特殊结构,使其在新药合成和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甘氨酸衍生物药品具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应用广泛等特点。甘氨酸是氨基酸系列中结构最为简单,人体非必需的一种氨基酸,
10、在分子中同时具有酸性和碱性官能团,在水溶液中为强电解质,在强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大,根本不溶于非极性溶剂,而且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通过水溶液酸碱性的调节可以使甘氨酸呈现不同的分子形态。根据甘氨酸的制备工艺和产品的纯度可分为食品级、医药级、饲料级和工业级四种规格产品。本报告主要阐述食品级甘氨酸的生产现状及消费需求、市场价格等情况。在食品加工中甘氨酸可用作食品的防腐剂,延长其保质期;在含酒精饮料和动植物食品的加工中,那么作为调味剂、甜味剂、增香剂、营养增补剂,此外,在甜酱、酱油、醋、果汁中添加甘氨酸,到达改善食品的风味和增加食品营养的目的。1.2 甘氨酸理化性质甘氨酸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有甜味
11、熔点232236(分解),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能与盐酸作用生成盐酸盐。表1.1 甘氨酸理化性质甘 氨 酸也称氨基乙酸、氨基醋酸,glycine;glycocoll分子式C2H5NO2分子量75.07熔点232-236(分解)性状有甜味,易溶于水,微溶于甲醇、乙醇,不溶于丙酮和醚。用途食品级甘氨酸主要作营养增补剂和食品添加剂,作为甜味调味剂和酸味矫正剂来改善食品风味;另外还可作食品酿造,肉食加工的配料及糖精钠的去苦剂。Copyright6chem Inc 甘氨酸为白色单斜晶系或六方晶系晶体,或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有特殊甜味。相对密度1.1607。熔点232-236分解。易溶于水,在水中的
12、溶解度:25时为25g/100ml;50时为39.1g/100ml;75时为54.4g/100ml;100时为67.2g/100ml。极难溶于乙醇,在100g无水乙醇中约溶解0.06g。几乎不溶于丙酮和乙醚。与盐酸反响生成盐酸盐。1.3 甘氨酸的包装、运输及贮存等食品级甘氨酸采用内双层吹塑袋,外层复合袋/纸箱/纸板桶,净重25KG;应注意防止受潮、受热,保持通风,在原包装容器内及适宜贮存条件下的保质期为两年。应轻装轻卸,以防包装破损;防止日晒、雨淋,不能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第二章、食品级甘氨酸的生产方法与技术进展甘氨酸,化学名称氨基乙酸,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用于医药、农药、食品、
13、饲料行业,我国甘氨酸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文献报道的合成方法有十多种,目前国内的主要合成方法有氯乙酸氨解法,施特雷克法、生物合成法。其中氯乙酸氨解法具有工艺成熟。设备投资少,环境污染小的特点,是目前主要的生产方法。 2.1 食品级甘氨酸主要生产方法甘氨酸化学合成工艺主要有氯乙酸氨解法、施特雷克法(Strecker)、海因法(Hydantion) 和生物合成法四种。目前国内仍采用在国外已被淘汰的氯乙酸氨解法技术,而国外那么采用改进的施特雷克法和海因法技术路线。由于原料和工艺的不同,氯乙酸氨解法具有生产本钱高,产品质量差的特点,所生产的甘氨酸大多为工业级,纯度一般在95左右,严重制约了其下游的应
14、用,而国外厂商大多利用丙烯腈副产氢氰酸和羟基乙腈生产甘氨酸,该法生产本钱低,产品质量好,一般纯度可以到达99以上。 氯乙酸氨解工艺该工艺以氯乙酸与氨水为原料,在乌洛托品催化剂作用下制得。先将催化剂溶解在氨水中,在良好搅拌下滴加氯乙酸,投料结束后,升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再降温至一定温度时,用乙醇或甲醇重结晶两次,就可以得到纯度为95%左右的甘氨酸。生产工艺:氯乙酸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解生成氨基乙酸和氯化铵其反响式如下:CLCH2COOH+2NH3NH2CH2COOH+NH4CL传统工艺将水、氯乙酸、乌洛托品计量参加反响釜,生温、通氨。特点是收率低,乌洛托品使用量大。导致生产本钱高。限制了该工艺的
15、开展。我国经过对传统工艺的改进,实现了较高的产品收率,大大降低了催化剂的使用量。使得生产本钱大幅度的降低,具备产品市场竞争力。该工艺虽然简单且对设备要求不高,但由于产生大量的无机盐,使得产品的提纯非常困难,只能生产工业级甘氨酸。并产生大量富含氯化铵和甲醛的废水,所要求的环保处理费用较高。而且作为催化剂的乌洛托品难以循环使用,使生产本钱增加。2.1.2 Strecker工艺Strecker工艺即施特雷克法。传统的施特雷克法是以甲醛、氰化钠、氯化铵一起反响,再参加乙酸,析出得到亚甲基氨基乙腈,将亚甲基氨基乙腈在硫酸存在下参加乙醇分解,得到氨基乙腈硫酸盐,将此硫酸盐用氢氧化钡分解,得到甘氨酸钡盐,然
16、后参加硫酸使钡沉淀、过滤,滤液浓缩、冷却得到甘氨酸结晶。该法产品易精制,产品质量好,可制食品级甘氨酸。但是使用剧毒化学原料,操作条件要求高,反响后脱盐操作复杂,工艺路线长,同样存在生产本钱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缺点。2.1.3 改进的Strecker 和Hydantion工艺为了提高甘氨酸的质量,降低生产本钱和减少环境污染,国外开发了以氢氰酸替代氰化钠或氰化钾改进的Strecker工艺,反响以氢氰酸、甲醛、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反响液在管式反响器中进行。在低温下析出甘氨酸,母液循环使用,通过改变反响体系中副产物的浓度,使平衡向目标产物方向移动,从而到达提高反响收率的目的。虽然该工艺具有流程短、收率高
17、和不产生污染等诸多优势,但由于氢氰酸的剧毒性和易挥发性,无法长距离运输,装置只能放在其原料装置附近,制约了甘氨酸生产的开展。2.1.4 直接Hydantion工艺Hydantion海因法工艺的开展源于寻找氢氰酸的替代品,以消除甘氨酸生产的地域局限性。羟基乙腈是氢氰酸和甲醛的加成产物,其沸点为183 ,在高温下易分解为氢氰酸和甲醛,因此,从生产和化学角度来说,以羟基乙腈为原料来生产甘氨酸,既解决了氢氰酸不易处理的缺陷,又保持了改进Strecker工艺的优点,该工艺目前正成为国外最受关注的技术路线之一。2.1.5 生物法工艺生物法制备甘氨酸工艺目前尚处于技术开发阶段,有些日本公司在该领域较为活泼,
18、申请了许多专利。它以甘氨腈为原料,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使甘氨腈水溶液进行水解反响,从而转化为甘氨酸,同时伴随产生氨,水解时系统中含有至少一种抑制该微生物酶的有机物。2.1.6 甘氨酸的精制由氯乙酸氨解法制取的甘氨酸含量在90%95%之间,杂质含量为4%10%,并带有较深的色泽,如不进行精制处理,无法满足食品及医药级甘氨酸的要求。目前工业上提纯甘氨酸的方法是利用活性炭吸附脱色后进行重结晶。首先将粗甘氨酸溶解在热水中,参加粉状活性炭吸附脱色,再经过滤别离活性炭后加热浓缩,当浓缩液体积为原先体积的二分之一时,冷却至室温,再参加34倍体积的乙醇或甲醇使甘氨酸结晶析出,为了使甘氨酸到达所要求的质量指标,
19、这种精制需反复进行23次。通常精制收率为60%70%,消耗大量的乙醇和活性炭,生产本钱较高。为此,有文献中报道了以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和弱碱性阴离子为吸附剂的改进的粗甘氨酸精制工艺,简化了精制流程,提高了精制的收率。2.1.7 几种生产工艺的比照甘氨酸工业化路线各有所长,现将两条合成路线一些指标进行比照,供国内生产企业利用自身优势选择合成路线。两条工业化路线指标比照见表2.1。表2.1 氯乙酸氨解法与施特雷克法指标比照工程施特雷克法氯乙酸氨解法主要原料氢氰酸氯乙酸技术复杂程度氨基乙腈水解后别离及甘氨酸与副产物氨基二乙酸的别离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局部科研机构有成熟工业化技术。工艺技术简单,国内多家科研
20、院所和生产企业拥有成熟的工业化技术。生产本钱由于原料消耗较少,相对本钱较低。原料消耗量大,催化剂回收效果不好,本钱相对偏高。设备要求与投资氨解工序所需要的温度和压力比拟高,反响条件比拟苛刻,对设备要求较高,投资较大。设备腐蚀性较小,反响条件温和,对设备要求不高,投资较小。产品质量产品质量较高,可以到达99%左右。产量质量尚好,可以到达98%左右,能够满足草甘膦生产需求。副产物氨基二乙酸、硫酸钡。氯化铵环保平安压力氢氰酸作为剧毒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要求较高,生产过程中对平安要求比拟高。而且氰化物对大气和水体有一定污染。尽管氯乙酸也作为剧毒化学品,但是其毒性较小,主要有一定腐蚀性,生产过程中对环保
21、平安压力较小。针对上表所介绍的两条路线,国内生产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特点选择合成路线,如果选择施特雷克法路线,最好当地能够拥有氢氰酸资源,可以减少和贮运过程中存在的平安问题,同时要考虑采用技术的成熟性,建设规模宜大不宜小,这样可以节省单位投资。而一些拥有或者附近有氯乙酸资源的企业,可以选择氯乙酸氨解法生产,建设装置要快,尽可能快地占有国内外市场,另外氯乙酸氨解法相对能耗比拟高,应结合当地能源价格去综合考虑。表2.22.5分别是几种生产工艺路线原料消耗和原料本钱2007年。表2.2 氯乙酸氨解法原料消耗及本钱原料名称纯度,%单耗/tt-1单价/元t-1本钱/元氯乙酸961.5506 500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级 甘氨酸 技术 市场调研 报告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