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祝福与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比较.docx
《鲁迅的祝福与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的祝福与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比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鲁迅的祝福与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比较摘要 祥林嫂与春宝娘,同为底层妇女,而且又同为母亲,却展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与母爱煎熬。祥林嫂为个人命运奋力抗争,为失子之痛倾诉宣泄。春宝娘为家庭默默隐忍,在思念孩子中饱受母爱折磨。两部作品都采用了白描与截取生活片段的写法,然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鲁迅侧重于祥林嫂的外貌描写,而柔石侧重对春宝娘的心理、幻觉、幻听和梦境描写。鲁迅选取祥林嫂来鲁家、离鲁家、再来鲁家,着重表现人们对她冷漠、嘲讽的态度,而柔石则选取春宝娘出典前、出典中、出典后,展现她所遭受的母爱磨难。鲁迅对柔石的提携与指导,及两位作家和母亲的关系,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等,是两部作品异同的主要成
2、因。关键词 祝福 为奴隶的母亲 人物形象 白描写法 异同成因The Comparison between Lu Xuns Zhufu and Rou Shis Slave MotherAbstract Xiang Linsao and Chun Baoniang are both bottom women and mothers, but they show different ways of behavior and mother love suffering. Xiang Linsao fought hard for her own destiny and told others abou
3、t the pain of losing her son, but she was annoyed and treated coldly by people. Chun Baoniang tolerated her family silently and sacrificed herself in the way of being canonized, but she couldnt get rid of the mothers love torment of missing her child. Both of the two works adopt the techniques of wh
4、ite drawing and cutting off the fragments of life, but they show different artistic expressions. Lu Xun focuses on the description of Xiang Linsaos appearance. Through her four appearance changes, Lu Xun shows the evil nature of the feudal system eating her step by step. Rou Shi focuses on the descr
5、iption of Chun Baoniangs psychology, hallucination, illusion and dream, and reflects the cruelty of the pawn wife system through the tear of her mothers love between her two children. Lu Xun chooses Xiang Linsao to come to Lus family, leave Lus family and come back to Lus family to find a way out of
6、 life, and focuses on the expression of peoples indifference and ridicule towards her. Rou Shi chooses the scene of Chun Baoniangs separation from her two children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ceremony to show the suffering of her mothers love. Lu Xuns support and guidance to Rou Shi, the relationsh
7、ip between the two writers and his mother,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etc., a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works.Key words Zhufu Slave Mother character white drawing causes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目 录引 言1一、女主人公形象之异同1(一)同为底
8、层妇女,不同人生选择1(二)同为母亲,不同身心煎熬2二、描写手法之异同3(一) 白描写法的不同表现3(二) 截取片段的不同表现5三、异同原因之探究6(一) 相似原因6(二) 相异原因7结 语8参考文献10致 谢11引 言柔石生前曾与鲁迅有着两年多的朝夕相处、文学交流,他最受后人称赞的作品之一为奴隶的母亲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从中可以看出他在选取题材,运用手法等方面学习了师傅鲁迅的祝福。但是,柔石在学习鲁迅的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创作想法,从而彰显了不一样的艺术魅力。以往的研究较多地关注鲁迅的文学创作对柔石的影响,关注两人的相似点,而忽略了柔石的独特性。本篇论文拟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来比较祝福与为奴
9、隶的母亲的异同之处,探究异同之由来以及这些异同的启迪意义。一、女主人公形象之异同祥林嫂与春宝娘善良质朴,却都深受封建制度的剥削,饱受命运的坎坷。然而,同样是底层妇女,面对悲惨的命运,春宝娘选择负重隐忍,祥林嫂选择奔走抗争;同样作为母亲,面对与孩子分离,春宝娘内心撕裂,祥林嫂倾诉无效。(一)同为底层妇女,不同人生选择这两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底层妇女的悲惨生活,祥林嫂深受封建制度的压迫,一生都在与命运抗争,至死都在追问人死后有没有魂灵。与祥林嫂的奋起反抗不同,春宝娘则是隐忍地吞下了命运的不公,迫于贫困的家境,以被“典”的方式牺牲自我,保全一家。纵观祥林嫂的一生,封建制度以其杀人不流血的方式,一步步地
10、从精神上蚕食着她,而命运的不公并没有击垮她,不懈地奔走呼号便是她最强有力的反抗。丈夫死后,她逃离婆家,到鲁镇寻活做工,便是其抗争的最初表现。她很勤快,所有的活儿都自己包揽,一点儿也不比男人差,渐渐地人也白胖了起来。但是,婆婆找到她了,命运再次被主宰。依照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丈夫在世,祥林嫂要顺从其夫,丈夫死后,要遵守妇道,孝顺公婆。因此,祥林嫂要顺从婆婆的意愿,改嫁贺老六来换取小叔子的财礼。在被迫改嫁的当天,她就被绑着送到了男方家,然而她并没有屈服,一路上为恪守贞洁的抗争便是最好的证明。婚后生活美满,然而接连着丧夫,失子,她再次无依无靠,只能重回鲁四老爷家寻找生路。这次她需要面对的是被逼改
11、嫁“失节”的罪过。为了洗刷“克夫”的罪名,不会死后被阎王锯成两半,她辛苦劳作了一年,用所挣得的血汗钱去捐门槛,以此来换得做人的权利。事与愿违,这一行为并没有帮助她洗刷“不洁”之名,至此她对人死后有没有魂灵产生质疑,即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欺骗产生诘问。 与祥林嫂对命运的不懈抗争不同,春宝娘则是默默地承受了“典妻”制度所带来的巨大创伤,为了这个家庭能继续运作下去而不顾个人。当她得知被丈夫“典”出去时,肺腑都在颤抖,可是家庭连一点收入也没有,生存下去便是摆在眼前的大难题,除了“呜呜咽咽地哭起来”1张秀枫:柔石小说精选,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6页。吞下生活的苦果,别无选择。当然
12、了,她也曾反抗过,在丈夫睡着后,大着胆子向他叫了几声,但是呢,声音在他耳外,也没有再说什么的必要了。临行之际,最放不下的还是五岁的春宝,让亲身骨肉与自己分离三年,无论是哪一个母亲都会痛苦万分。离开旧家,到达新家,磨难才刚刚开始。秀才是一个善良温顺的人,可是毕竟与春宝娘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他不可能理解她身处两难境地的心灵煎熬。就拿春宝生病这件事来说,仅有的五块钱根本不够给孩子看病,她于是把秀才的青玉戒指给了皮贩,然而秀才在意的是这件宝贝传给秋宝。面对秀才的愠怒,她只好默默流泪,无处诉说内心的苦楚。再看大娘,表面上是一副慈悲心肠,实则处处敌视着她,欺压着她,经常冷言冷语相对,这样的憋屈除了春宝娘独
13、自品尝外无人分担。(二)同为母亲,不同身心煎熬祥林嫂和春宝娘同为母亲,都经历了与孩子分离的伤痛,却承受着别样的母爱煎熬。前者历经与阿毛的生死离别,陷入无尽地思念,向人倾诉却无人理解;后者不仅与孩子生生离别,更有作为典妻母亲,不能同时与春宝、秋宝相见的无可奈何。身为一个寡妇,阿毛活着,这便是祥林嫂全部的精神力量来源;阿毛死了,她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就寄托在向人们的诉说上。可是周围的人没有经历过她这样的苦痛,他们也就只能听听热闹。况且封建礼教要求女子“从一而终”,现在呢,祥林嫂两个丈夫都死了,不仅要背负上“败坏风俗”的沉重包袱,而且要承受失去儿子的巨大打击,这样双重的心理压力又有多少人理解?四婶听到她
14、讲述阿毛的故事,眼圈红了,想了想留下了她,似乎她的倾诉得到了同情,殊不知四婶考虑的是“雇用女工之难”2童秉国:鲁迅作品精选,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第86页。与祥林嫂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们,只是凑上来听听故事并用“有色眼睛”冷冷地打量着她。阿毛的故事只是引来他们“陪出许多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到了最后大家都能背诵她的话,并且投来烦厌的目光。祥林嫂的倾诉是无效的,大家都事不关己,而她思念儿子的悲哀早已成为“渣滓”,令人唾弃。渐渐地,她不再倾诉,默默地将对儿子的怀念放在心底,只用“一瞥”来对抗他人冷而尖的笑。祥林嫂是在遭遇丧夫失子惨痛后欲哭无泪、倾诉无门,春宝娘则是在孩子
15、的失去、离开、再相见中饱受母爱的折磨。她生下的那个女婴,由于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刚落地不久,便被她的皮贩丈夫用沸水活活烫死。虽然她用平生最大的力气喊道“慢”,可为时已晚,就这样,连孩子的面都没来得及看清,死亡已悄然而至,这对刚刚生产完的她来说,是怎样的身心打击呐。再看她与春宝的分离,丈夫将其典出去,也就意味着她不得不与五岁的春宝分开,即使她内心有一万个不愿意,这也总比一家人饿死强。被典后来到新家,春宝的影子总是在她面前晃动,有多少次她给秋宝喂奶时想到春宝站在跟前,又有多少次她在梦中见到春宝。三年典期已满,待到她回到旧家与其再相见时,春宝“吓的躲进屋内他父亲那里去了”,甚至到晚上也不愿意和她一起
16、睡觉。此外,她与秋宝的分离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创伤。由于她只是被典当过来的生育工具,亲生的孩子就只能叫其“婶婶”了,即使她心里很想叫一声“别了,我亲爱底儿子呀!”,可她说不出口。这该是多么残忍,多么令人心碎。春宝娘就在与这三个孩子的分离中,一次次地经受骨肉分离之痛,爱而不能的折磨。二、描写手法之异同鲁迅认为“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1童秉国:鲁迅作品精选,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第370页。,为此他在进行文艺创作时大胆创新。比如他的小说多用白描来刻画人物,又比如他“大多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典型片断组织成篇”2贺瑞君:论鲁迅与柔石的小说创作,西南大
17、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第102页。鲁迅为柔石树立了好的榜样,柔石就在不断地学习中形成自己的创作特点。(一) 白描写法的不同表现对于什么是白描,鲁迅曾概括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3鲁迅:而已集 花边文学 南腔北调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458页。,也就是用简洁的笔墨来反映对象的特征。他就通过对祥林嫂的四次外貌描写来反映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对其身心的摧残。而柔石则是通过对春宝娘的心理、幻觉、幻听和梦境描写,来表现她饱受思念儿子的折磨,由此展现典妻制度的残酷。鲁迅对祥林嫂共有四次外貌的描写,这其中有变也有不变,由此可以看出他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超之处以及对
18、封建社会的尖锐批判。刚来鲁镇的祥林嫂,脸色虽有些微黄,但是仍有血色,尽管不久前死了丈夫,成为了寡妇,为逃避精明的婆婆的变卖,不得不出来找活儿做,然而整体上给人青春活力的感觉,这从后文她整夜地忙活祝福祭礼的事务等也可以看出。待到她再嫁再寡,又死了儿子,就没有了先前的精气神。穿着打扮上仍是照旧,可见这些年来她生活依旧是贫困的。与上次不同的是,她的脸颊不再有血色,眼角有泪,眼光没有精神。不难猜想,生活的确是给了她沉重的打击。所幸的是,四婶收留了她,只是这次不再让她参与祭祀的事了。她从柳妈那得知捐门槛可以洗清罪名,便将辛苦劳作一年的工钱捐出,可仍不被封建社会接受。再看对祥林嫂外貌的第三次描写:眼睛与之
19、前相比,是深深地往眼眶里陷,整个人没有什么精神头,也变得异常胆怯,有时大半天不动弹,仿佛木头人一般。这一回祥林嫂的变化非常之大,简直是判若两人。封建社会连给她赎罪的机会都没有,生前已背负“克夫”,“败坏风俗”的罪名,死后还要被阎王锯开分给俩死鬼丈夫,对她来说,死亡不是解脱,而是迎接更加惨烈的悲剧。在这样的灵魂重压下,她的头发完全变白,脸上瘦削不堪,眼睛失神,宛如一个游荡在街头的女鬼,给人阴森、恐怖的感觉。此刻,她对人间已经没有任何留恋,虽说她对死后被肢解仍有恐惧,但也迫切地想和阿毛重逢,一家人在阴间团圆。于是乎提出人死后有没有魂灵的问题向“我”质询。由此可见,鲁迅对祥林嫂肖像变化的描写,透视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鲁迅 祝福 奴隶 母亲 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