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4凝血因子检查.ppt
《项目14凝血因子检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14凝血因子检查.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项目项目14 凝血因子检查凝血因子检查模块模块1 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检验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检验基础理论v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或血凝。v在凝血过程中,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源转变为不溶的血纤维。v血纤维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凝块。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又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血液离体,血液离体,血细胞下沉。血细胞下沉。上层析出的上层析出的黄色清亮液黄色清亮液体是血清?体是血清?还是血浆?还是血浆?v血浆血浆: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
2、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即血浆。即血浆。v血清血清: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经血凝块聚缩: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经血凝块聚缩释出的液体,即血清。释出的液体,即血清。v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主要在于主要在于血清血清不含不含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能转换成纤维蛋白,具有凝血作纤维蛋白原能转换成纤维蛋白,具有凝血作用。用。血液凝固血液凝固定义:定义: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凝胶状态的过程。方式:方式: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浆中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浆中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3、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网加固血小板血栓(有效止血)。形成纤维蛋白网加固血小板血栓(有效止血)。血管损伤血管损伤暴露血管内皮下胶原暴露血管内皮下胶原血小板激活血小板激活(粘附、聚集、释放)(粘附、聚集、释放)血小板止血栓血小板止血栓血凝块形成血凝块形成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凝血系统凝血系统激活激活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形成形成(一)(一)凝血因子凝血因子(blood clotting factor)定义:定义: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 固的物质。固的物质。种类:种类:1313种(其中种(其中F VIF VI是是F VaF Va,实为,实为 1212种种)。因子因子因
4、子因子凝血因子的特点凝血因子的特点 除除CaCa2+2+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 除除F III(组织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组织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在于新鲜血浆中,F、在肝脏合成,在肝脏合成,需维生素需维生素K参与。参与。凝血因子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血液中,经凝血因子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血液中,经其他酶水解后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才有活性,其他酶水解后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才有活性,这一过程称凝血因子的激活。激活后,在该因这一过程称凝血因子的激活。激活后,在该因子右下角标上子右下角标上“a a”在凝血中起酶促作用的因子有在凝血中起
5、酶促作用的因子有F、XIII、前激肽前激肽释放酶。释放酶。在凝血中被消耗的因子是在凝血中被消耗的因子是、XIII;最不稳定的是最不稳定的是、。a.a.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阶段;b.b.凝血酶原的激活;凝血酶原的激活;c.c.纤维蛋白的生成纤维蛋白的生成(二)(二)凝血的过程凝血的过程 aVa、Ca2+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模块模块1 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检验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检验l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定义:定义: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表面激活:表面激活: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
6、物表面 接触而启动凝血的过程。接触而启动凝血的过程。凝血使动因子为凝血使动因子为 1、静脉采血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v【实验原理实验原理】v在抗凝血中,加入足够量的活化接触因子激活剂(如白陶土)和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的磷脂),再加入适量的钙离子即可满足内源凝血的全部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称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vAPTT的长短反映了血浆中内源凝血系统凝血因子(、)、共同途径中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因子、的水平。v本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内源凝血系
7、统敏感的筛选试验。v【试剂试剂】v1受检血浆以0.109mol/L枸橼酸钠溶液1:9抗凝,3000r/min,离心510min,获贫血小板血浆。v24%白陶土-脑磷脂悬液(同ACT)。v30.025mol/L氯化钙溶液。v【操作方法操作方法】v1受检血浆、白陶土-脑磷脂悬液各0.1ml,混匀,37C水浴3min,其间轻轻振摇数次。v2加入0.025mol/L氯化钙溶液0.1ml,立即启动秒表,不停振摇并观察出现纤维蛋白丝的时间。重复2次,取平均值,同时作正常对照。v【参考值参考值】v男性:373.3(31.543.5)s。v女性:37.52.8(3243)s。v受检者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延长超过
8、10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v【质量控制质量控制】v1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要准确。v2标本放置不宜超过3h,温育时间不宜少于3min。v3分离血浆时,离心速度和时间要够,务必除去血小板,特别是用于肝素治疗监测时。v4若正常对照延长,应重新配制试剂。v5APTT测定因所用的激活剂不同,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来源及制备的不同,均可影响测定结果。v6用自动血液凝固仪测定APTT,可提高检测速度和结果精确性,但仪器本身也会产生一定误差,1995年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tteeofThrombosisandHaemostasis,ICTH)和ICSH已开始合作研究应用APTT监测
9、肝素治疗时的标准化问题。v【临床意义临床意义】v基本与凝血时间意义相同,但敏感性高。目前所用的大多数APTT测定方法,凡当血浆凝血因子低于正常水平的15%30%即可异常。v1APT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10s以上)主要用于发现轻型的血友病。虽可检出因子:C水平低于25%甲型血友病,但对亚临床血友病(因子大于25%)和血友病携带者敏感性欠佳。结果延长也见于因子(血友病乙)、和缺乏症;血中抗凝物如凝血因子抑制物或肝素水平增高时;当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因子、缺乏时也可延长,但敏感性略差;其他尚有肝病、DIC、大量输入库存血等。v2.APTT缩短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v3.肝素治疗的监护
10、APTT对血浆肝素的浓度很为敏感,故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实验室监护指标。此时,要注意APTT测定结果必须与肝素治疗范围的血浆浓度呈线性关系,否则不宜使用。一般在肝素治疗期间,APTT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3.0倍为宜。模块模块2 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检验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检验l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定义:定义:指始动凝血的组织因子来自指始动凝血的组织因子来自 组织,不是血液。组织,不是血液。凝血使动因子为凝血使动因子为 /组织因子组织因子/TF 1、静脉采血(同前)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测定v【实验原理实验原理】v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适量的钙离子后,测
11、其凝固时间为PT。是反映血浆中凝血酶原、因子V、X及纤维蛋白原的试验,也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常用的筛选试验之一。vPT测定通常用于以下三种情况:v(1)出血性疾病的病情观察和出血及手术时应补何种凝血因子的检查;v(2)用于检查肝合成维生素K依赖因子(因子、)是否减少,是维生素K缺乏、肝脏病的一项检查指标;v(3)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如心肌梗塞)和人工瓣膜使用者,在应用双香豆素等口服抗凝剂进行抗凝治疗时的监控项目。v【试剂试剂】v1兔脑粉浸出液取150mg干燥兔脑粉,置于试管中,加生理盐水2.5ml,放入37水浴,充分搅拌10min,并置其水浴中备用。v20.025mol/LCaCl2溶液。v【操作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项目 14 凝血 因子 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