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jta疗法.ppt
《Vojta疗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ojta疗法.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1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康复医学教研室尹瑞雪尹瑞雪Vojta疗法疗法2 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概述:概述:*定义定义理论基础:理论基础:*移动运动三因素移动运动三因素*Vojta七种姿势反射中枢性协调障碍中枢性协调障碍*治疗技术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临床应用3 3一、概述一、概述n20世纪60年代由德国学者Vaclav Vojta博士提出,是一种集诊断、治疗、预防为一体的运动疗法。首先从研究小儿脑瘫(CP)的异常反射、异常肌紧张的抑制入手,对CP的诊治进行尝试。在20世纪70年代初,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疗CP的理论与手技,并总结出7种“vojta姿势反射”。4 4定义:让患儿取一定的出发姿势,通过对身
2、体特定部位(诱发带)的压迫刺激,诱导患儿产生全身性、协调化的反射性移动运动,促进与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又称为诱导疗法。主要内容nVojtaVojta七种姿势反射:早期脑性瘫痪和脑损伤性疾七种姿势反射:早期脑性瘫痪和脑损伤性疾病的诊断病的诊断n中枢性协调障碍:症候学的辅助诊断中枢性协调障碍:症候学的辅助诊断n治疗技术:治疗技术:反射性俯爬、反射性翻身反射性俯爬、反射性翻身5 5二、理论基础二、理论基础n基本观点n小儿CP运动障碍特殊性:中枢神经损伤引起,机能处于发育状态之中,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机能发育。n从神经运动生理学的观点出发,促进反射性俯爬和反射性翻身两个移动运动的完成与协调发展,通过这两种
3、移动运动反复规律地出现,促进正常反射通路和运动,抑制异常反射通路和运动,达到治疗目的。6 6(一)阴性体征和阳性体征uu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时出现以下两种体征:uu阴性体征:阴性体征:正常情况应该出现的功能因素即正常因素的减正常情况应该出现的功能因素即正常因素的减弱或消失,如翻正(立直)反应和平衡反应。弱或消失,如翻正(立直)反应和平衡反应。uu阳性体征:阳性体征:在患儿身上出现了正常情况下并不出现的因素在患儿身上出现了正常情况下并不出现的因素即异常因素。如巴氏征、紧张性反射群(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即异常因素。如巴氏征、紧张性反射群(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射、
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MoroMoro反射)。反射)。uu 异常因素分为:异常因素分为:原始反射;原始反射;正常发育过程中不出现的因素:不正常发育过程中不出现的因素:不随意运动、震颤等。随意运动、震颤等。uu治疗原则:uu促进促进正常运动功能的恢复正常运动功能的恢复(促进阴性体征的恢复促进阴性体征的恢复););uu抑制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异常姿势和运动(抑制阳性体征的出现抑制阳性体征的出现)。)。uu基本方针:促进正常因素;促进正常因素;抑制异常因素;抑制异常因素;两者同时应用。两者同时应用。7 7(二)神经系统的层次性和可塑性层次性:脊髓脊髓-延髓延髓-桥脑桥脑-中中脑脑-间脑
5、间脑-皮皮质质下下-皮皮质质 。下位受上位控制,当失去上位控制后就会出下位受上位控制,当失去上位控制后就会出现现下位中枢的下位中枢的释释放放现现象,出象,出现现异常的姿异常的姿势势与运与运动动。VojtaVojta通通过过促促进进移移动动运运动动的促的促进进手法,促手法,促进进正常运正常运动动功能形成,功能形成,从而抑制异常姿从而抑制异常姿势势和运和运动动的出的出现现,阻断,阻断恶恶性循性循环环,防止关,防止关节节挛缩变挛缩变形,达到治形,达到治疗脑瘫疗脑瘫的目的。的目的。可塑性:在在结结构与功能上构与功能上脑脑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并能适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并能适应应改改变变了的了的新新环环境
6、即境,即脑脑的适的适应应能力,如神能力,如神经经再生和突触再生和突触发发生,从而使生,从而使脑损伤脑损伤具有恢复的可能具有恢复的可能 。VojtaVojta通通过诱导过诱导刺激,不断刺激,不断强强化突触的化突触的传递传递功能,促功能,促进递质释进递质释放,增加突触放,增加突触电电位,激活或建立新的突触位,激活或建立新的突触联络联络,恢复正常的,恢复正常的移移动动运运动动功能。功能。8 8(三)对移动运动的认识:(四方面)移动运动的特点构成移动运动的三要素支持点与三维运动反射性移动运动9 9移动运动的特点:I.开始于一定的出发肢位,运动后又恢复到出发肢位的一种反复性的、协调的自动机能(如走路)
7、II.全身骨骼肌参与运动,而且是按某种规律各自发挥作用(主动肌、拮抗肌、固定肌主动肌、拮抗肌、固定肌)。III.移动本身不是目的,但往往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1010 构成移动运动的三要素I.姿势调节能:决定身体稳定性的能力(静态反应和动态反应)。II.相位运动能:决定移动性的能力。III.抬起结构与支持性:由水平位逐渐抬起而最后成为垂直位,由全身支持逐渐缩小基底面而最后成为双足支持。举例:四爬运动 1111 支持点与三维运动移动时,首先要确立支持点,然后全身肌肉向支持点方向收缩,身体重心向支持点进行向垂直、前方及侧方的三维运动。确立支持点、三维运动 和移动运动三要素是顺 利进行移动的基本保
8、证。1212反射性移动运动(reflex-locomotionreflex-locomotion,R-L)特点:1 1、有反射性俯爬(、有反射性俯爬(reflex-kriechen,R-Kreflex-kriechen,R-K)与反射性翻身)与反射性翻身(reflex-umdrechen,R-Ureflex-umdrechen,R-U)两种。)两种。13132 2、无目的性,不必考、无目的性,不必考虑虑“是否促是否促进进”,可,可给给予予长时间长时间大量大量刺激。刺激。3 3、针对针对三要素(姿三要素(姿势调节势调节能、相位运能、相位运动动能、抬起能、抬起结结构构与支持性)而言,促与支持性)而
9、言,促进进一种就可促通另两种。一种就可促通另两种。4 4、通、通过诱发过诱发R-LR-L可以激活四肢的正常运可以激活四肢的正常运动动模式:如前臂模式:如前臂旋后、腕关旋后、腕关节节的的桡桡背屈、下肢外旋、外展及踝关背屈、下肢外旋、外展及踝关节节的的背屈等。背屈等。由此由此纠纠正异常运正异常运动动模式,如前臂旋前、模式,如前臂旋前、手握拳、下肢内收、内旋、交叉步手握拳、下肢内收、内旋、交叉步态态及尖足等。及尖足等。14145 5、诱发诱发R-KR-K时时,颜颜面面侧侧的的肘、膝起支持作用,后肘、膝起支持作用,后头头侧侧上下肢作上下肢作为为推推进进器官器官进进行相运行相运动动,头头回旋,又回回旋,
10、又回到原来的出到原来的出发发姿姿势势。出发肢位出发肢位 中间肢位中间肢位 终了肢位终了肢位 刺激刺激 刺激(抵抗运动)刺激(抵抗运动)出发肢位出发肢位-诱发带诱发带 等张性收缩等张性收缩 等长性收缩等长性收缩 全身骨骼肌收缩全身骨骼肌收缩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15156、通过对R-L运动模式的诱发和促通,可使R-L运动模式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组织系统化。A CNS R B CNS R A CNS R B B CNS R利用时间和空间积聚的原理利用时间和空间积聚的原理ABAB诱发带诱发带 CNSCNS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R R运动反应运动反应1616R-L在脑瘫运动疗法中的意义:1 1、
11、R-LR-L的出的出发发肢位有利于促肢位有利于促进脑瘫进脑瘫患儿姿患儿姿势发势发育的成熟育的成熟与抑制异常姿与抑制异常姿势发势发展。展。R-KR-K的俯卧位的俯卧位和和R-UR-U的仰卧位的仰卧位是最是最稳稳定的姿定的姿势势。2 2、R-LR-L可促可促进进肌肉收肌肉收缩缩方向的方向的转换转换(正常(正常时时肌肉收肌肉收缩缩方方向均向着支持点向均向着支持点-重心向重心向侧侧方、垂直及前方移方、垂直及前方移动动)。)。3 3、R-LR-L促促进进正常运正常运动发动发育的运育的运动动模式。模式。4 4、R-LR-L的刺激促的刺激促进进运运动动模式的再模式的再现现。5 5、利用促通手技可、利用促通手
12、技可诱发诱发出存在于正常运出存在于正常运动发动发育育过过程中的、程中的、能在日常生活中被利用的运能在日常生活中被利用的运动动模式。模式。1717R-L正反馈回路机制诱发带诱发带 主主诱发带诱发带 辅辅助助诱发带诱发带 骨膜及肌肉伸骨膜及肌肉伸张张的固有感受器的固有感受器 刺激刺激 刺激刺激 直接直接诱发诱发肌肉的伸肌肉的伸张张中枢神中枢神经经系系统统 组织组织及程序及程序设计设计 刺激刺激 R-L R-L 肌肉收肌肉收缩缩、支持性、抬起、支持性、抬起动动作、相运作、相运动动1818三、Vojta姿势反射 Vojta姿势反射中枢中脑的红核、黑质及周围网状结构。大脑皮质、锥体外系及小脑也参与。有七
13、种Vojta姿势反射,用于早期诊断脑瘫。Vojta姿势发育分期:第1屈曲期:0-6周;第1伸展期:6周-4月;第2屈曲期:5-8月;第2伸展期:9-12月。1919(一)拉起反射1、诱发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头正中,检查者面对患儿,把两手拇指从小儿手掌尺侧伸入掌心,用其余四指固定小儿腕部,当确定小儿发生手握持反射并紧紧地握住检查者的拇指时,将小儿用力从床上拉起,使躯干与床面成45时,观察小儿头部与下肢的变化。20202、正常反应:分五相分五相相:相:头背屈,两下头背屈,两下 肢轻度外展屈曲。(肢轻度外展屈曲。(0-60-6周)周)a a相:相:拉起时,躯干屈曲,头颈在上部躯干延长线拉起时,躯干屈
14、曲,头颈在上部躯干延长线 上,双下肢稍向腹部屈曲。(上,双下肢稍向腹部屈曲。(7 7周周-3-3月)月)b b相:相:拉起时躯干进一步屈曲,头颈前屈,下颏抵胸,双下肢拉起时躯干进一步屈曲,头颈前屈,下颏抵胸,双下肢 屈曲,大腿可抵腹部。(屈曲,大腿可抵腹部。(4-64-6月)月)相:相:躯干伸展,用坐骨结节支撑体重,肩外展,被拉起时,躯干伸展,用坐骨结节支撑体重,肩外展,被拉起时,上肢屈曲有用力的表现,头抬高,下肢半屈曲半伸展,上肢屈曲有用力的表现,头抬高,下肢半屈曲半伸展,并略抬高。(并略抬高。(7-87-8月)月)相:相:躯干伸展充分,以骶椎为轴,上肢用力主动拉起,下肢躯干伸展充分,以骶椎
15、为轴,上肢用力主动拉起,下肢 轻度外展,伸展不动,足背屈,足跟贴床。轻度外展,伸展不动,足背屈,足跟贴床。(9-129-12月)月)21213、异常反应a、拉起时,头向后方呈极度背屈状态,多为肌张力低下型脑瘫。b、头背屈、四肢极度屈曲。c、头极度背屈,下肢硬性伸展,拉起时呈角弓反张 状态,拟拱型桥,又称桥状拉起。d、脊柱与四肢硬性伸展,拉起时全身似木棒,无髋 关节的分离动作,又称棒状拉起。e、各相指标较同龄儿延迟。2222(二)立位悬垂反射1 1、诱发方法:、诱发方法:取俯卧位,取俯卧位,检查者双手扶持小儿腋下,检查者双手扶持小儿腋下,将小儿将小儿垂直提起垂直提起,注意不,注意不要触碰小儿背部
16、注意观要触碰小儿背部,注意观察两下肢动作反应。察两下肢动作反应。2 2、正常反应:、正常反应:a相:两下肢呈弛缓性半伸展、半屈曲状态(0-3月)b相:两下肢主动屈曲向腹部(4-7月)相:两下肢主动地自由伸展(7-12月)23233、异常反应:双下肢内收、内旋、硬双下肢内收、内旋、硬性伸展,交叉尖足,多性伸展,交叉尖足,多见于痉挛性脑瘫。见于痉挛性脑瘫。两侧下肢一侧伸展,一侧屈曲,这是受两侧下肢一侧伸展,一侧屈曲,这是受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所致。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所致。上肢伸展,下肢屈曲,或上下肢全呈屈上肢伸展,下肢屈曲,或上下肢全呈屈 曲状态。曲状态。2424(三)俯卧位悬垂
17、反射1 1、诱发方法:、诱发方法:小儿取俯卧位姿势,小儿取俯卧位姿势,检查者用双手掌扶持小儿腋下并呈检查者用双手掌扶持小儿腋下并呈水平状提起,观察头部、躯干及四水平状提起,观察头部、躯干及四肢的变化。肢的变化。2 2、正常反应:、正常反应:相:头、躯干、四肢依重力呈自然相:头、躯干、四肢依重力呈自然下垂及轻度屈曲状态(下垂及轻度屈曲状态(0-60-6周)周)相:头颈伸展达躯干延长线上,脊相:头颈伸展达躯干延长线上,脊柱略伸展,四肢呈轻度屈曲状态。柱略伸展,四肢呈轻度屈曲状态。(7 7周周-4-4月)月)相:头颈、躯干对称性伸展,相:头颈、躯干对称性伸展,6 6个月个月时伸展能到尾部。上肢自由伸
18、展,时伸展能到尾部。上肢自由伸展,下肢轻度屈曲或伸展。(下肢轻度屈曲或伸展。(4-124-12月)月)25253、异常反应:手握拳吃手,上肢屈曲紧贴手握拳吃手,上肢屈曲紧贴胸部,下肢硬性伸展。胸部,下肢硬性伸展。上下肢均呈伸展状态,这是上下肢均呈伸展状态,这是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所致。所致。头与四肢下垂,脊柱上凸,头与四肢下垂,脊柱上凸,呈倒呈倒“U”U”字形,多为肌张字形,多为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或者脊髓性力低下型脑瘫,或者脊髓性肌营养不良疾病的特点。肌营养不良疾病的特点。头背屈、脊柱与下肢呈硬性头背屈、脊柱与下肢呈硬性伸展、下肢交叉、尖足、角伸展、下肢交叉、尖足、
19、角弓反张。弓反张。2626(四)Collis水平反射1 1、诱发方法:、诱发方法:使小儿仰卧位或侧卧位,手指伸开,使小儿仰卧位或侧卧位,手指伸开,检查者位于小儿身后或一侧,一手握住一侧上臂检查者位于小儿身后或一侧,一手握住一侧上臂,另一手握住小儿下肢大腿根部,从检查台上向,另一手握住小儿下肢大腿根部,从检查台上向上水平提起,观察另一侧上下肢的姿势变化。上水平提起,观察另一侧上下肢的姿势变化。27272、正常反应:a a相:上肢突然伸展,手指张开呈拥抱反射样、头部相:上肢突然伸展,手指张开呈拥抱反射样、头部 下垂、下肢呈屈曲状态。(下垂、下肢呈屈曲状态。(0-60-6周)周)b b相:手指张开但
20、不呈拥抱反射样,上肢轻度屈曲或相:手指张开但不呈拥抱反射样,上肢轻度屈曲或 伸展,头颈伸展与躯干平行。(伸展,头颈伸展与躯干平行。(7 7周周-3-3月)月)相:手指张开、支撑在检查台上,下肢稍弯曲或略相:手指张开、支撑在检查台上,下肢稍弯曲或略 伸展。(伸展。(3/4-6/83/4-6/8月)月)相:上下肢对检查台都呈支撑动作。(相:上下肢对检查台都呈支撑动作。(6/8-126/8-12月)月)28283、异常反应:头背屈、手握拳紧贴胸部,上肢呈屈曲状态。上肢呈拥抱反射样动作,上肢伸展、下肢也伸展上下肢伸直,但无支撑样动作。2929(五)斜位悬垂反射1 1、诱发方法:、诱发方法:小儿取俯卧位
21、检查者用双手握住小儿胸小儿取俯卧位,检查者用双手握住小儿胸腹部垂直上提,然后迅速向一侧倾斜,观察上侧上下肢腹部垂直上提,然后迅速向一侧倾斜,观察上侧上下肢和头部及躯干的变化。和头部及躯干的变化。30302 2、正常反应:、正常反应:相:相:上肢呈拥抱反射样上肢呈拥抱反射样动作,上侧下肢屈曲,动作,上侧下肢屈曲,足背屈、内旋、趾张开;足背屈、内旋、趾张开;下侧下肢伸展,足背屈、下侧下肢伸展,足背屈、外旋、趾屈曲、外旋、趾屈曲、脊柱侧弯上凸。(脊柱侧弯上凸。(0-100-10周)周)u u相:相:是是 相过渡期,上肢呈拥抱反射样,下肢屈曲,头颈相过渡期,上肢呈拥抱反射样,下肢屈曲,头颈部较部较相
22、略伸展。(相略伸展。(2.5-52.5-5月)月)相:相:四肢对称屈曲,手指伸展,下肢屈曲略外展,足呈中间位,四肢对称屈曲,手指伸展,下肢屈曲略外展,足呈中间位,略外展。(略外展。(4/5-6/74/5-6/7月)月)u u相:相:是是 相过渡期,上肢稍外展,下肢缓慢地屈曲或伸展。相过渡期,上肢稍外展,下肢缓慢地屈曲或伸展。(7/5-97/5-9月)月)相:相:头部立直,上侧上下肢充分伸展外展,下侧上下肢轻度屈头部立直,上侧上下肢充分伸展外展,下侧上下肢轻度屈曲。(曲。(8/9-128/9-12月)月)31313、异常反应:上肢呈拥抱反射样姿势,上肢呈拥抱反射样姿势,下肢呈硬性伸展状态。下肢呈
23、硬性伸展状态。手紧握拳、紧贴胸部,手紧握拳、紧贴胸部,下肢伸展。下肢伸展。上肢屈曲,吃手,下肢上肢屈曲,吃手,下肢硬性伸展。硬性伸展。头背屈,肩后伸,四肢伸展。下肢内收、内旋、交叉、头背屈,肩后伸,四肢伸展。下肢内收、内旋、交叉、尖足。尖足。头下垂,脊柱上凸、上下肢呈弛缓性伸展状态。头下垂,脊柱上凸、上下肢呈弛缓性伸展状态。3232(六)Collis垂直反射1 1、诱发方法:、诱发方法:小儿取仰小儿取仰卧位,检查者位于小卧位,检查者位于小儿头上方,用手握住儿头上方,用手握住小儿一侧大腿,待肌小儿一侧大腿,待肌紧张发生后,向上迅紧张发生后,向上迅 速提起,使小儿垂直倒立姿势,观察另一侧下肢的反速
24、提起,使小儿垂直倒立姿势,观察另一侧下肢的反 应,然后再检查另一侧。应,然后再检查另一侧。2、正常反应:相:自由侧下肢屈髋、屈膝呈相:自由侧下肢屈髋、屈膝呈9090的姿势的姿势。(。(0-30-3月)月)相: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展,上肢呈保护性伸展反相: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展,上肢呈保护性伸展反射样,出现双手支撑动作。(射样,出现双手支撑动作。(6/7-126/7-12月)月)33333、异常反应:自由侧下肢呈硬性伸自由侧下肢呈硬性伸展姿势,尖足、上肢展姿势,尖足、上肢屈曲或伸展,多为痉屈曲或伸展,多为痉挛型脑瘫的特点。挛型脑瘫的特点。自由侧下肢呈屈曲状态。自由侧下肢呈屈曲状态。肌张力低下,患
25、儿呈倒垂状,无头、颈、躯干的伸肌张力低下,患儿呈倒垂状,无头、颈、躯干的伸展。无双手的保护性伸展动作,自由侧下肢呈弛缓性展。无双手的保护性伸展动作,自由侧下肢呈弛缓性伸展或屈曲状态。伸展或屈曲状态。3434(七)倒位悬垂反射1 1、诱发方法:、诱发方法:5 5月以下取仰卧位,月以下取仰卧位,5 5月以上取俯卧位,月以上取俯卧位,足底向着检查者,躯干与检查者垂直,检查者双手分别足底向着检查者,躯干与检查者垂直,检查者双手分别握住小儿两侧大腿,迅速上提呈倒立悬垂状,观察小儿握住小儿两侧大腿,迅速上提呈倒立悬垂状,观察小儿头、颈、躯干的伸展状态以及上肢与躯干的夹角。头、颈、躯干的伸展状态以及上肢与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Vojta 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