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气候特征课件.ppt
《安徽气候特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气候特征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安徽气候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安徽气候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安徽省气象局2013年4月26日一、安徽省气候概况一、安徽省气候概况l安徽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以北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春暖、夏炎、秋爽、冬寒。与过渡带气候相对应的是,我省自然植被自南向北依次是:l常绿阔叶林;l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l落叶阔叶林。农作物分布:l沿江江南:以棉花、水稻、茶叶、油菜为主;l江淮之间:以蔬菜、水稻、棉花、小麦为主;l沿淮淮北:以小麦、大豆、玉米、棉花为主。l年平均气温1417。l年际变化明显,1969年最低,为14.8;2007年最高,为16.9。年平均气温空间分
2、布年降水量空间分布l年降水量7001800毫米。l年际差异大,最少1978年,仅685毫米;最多1991年,达1629毫米。l我省汛期为59月;l汛期降水量6001100毫米。淮北和江淮之间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的6075%,沿江江南占5560%。汛期降水量空间分布全省各月降水量分布25N30N35N110E120E130E125E115EAltitude()干冷空气干冷空气暖湿空气暖湿空气l由于地处过渡带,南北冷暖气流常常交汇于江淮地区,天气气候复杂,灾害频发,其中旱涝最为常见。二、我省主要气象灾害二、我省主要气象灾害(一)淮河流域旱涝灾害(一)淮河流域旱涝灾害l淮河流域旱涝频繁,旱年23年一遇,
3、涝年大约3年一遇;2000-2009年,淮河流域洪涝频繁,其中2003年、2007年出现流域性大洪水;l旱涝在时间上交织、空间上并存也是一个显著特点,常常会出现旱涝急转。l2003年6月21日-7月22日沿淮淮北降水量为500700mm,较常年同期偏多1.7倍,蒙洼、唐垛湖等9个行蓄洪区先后蓄洪。直接经济损失156.22亿元。l2007年6月19日-7月11日,淮河干流安徽段超过500毫米,最大凤台652毫米。受强降水以及上游客水影响,7月11日4时王家坝水位达29.59m,超保证水位0.29m,与1954年最高水位持平。2003年汛期降水距平百分率2007年汛期降水距平百分率(二)梅雨期集中
4、强降水(二)梅雨期集中强降水l我省平均入梅6月16日,出梅7月10日,梅雨期长度24天。l入梅最早的是1991年5月18日,最晚的是1982年7月9日,两者相差52天。梅雨结束最早的是1961年6月15日,最晚的是1954年和1987年,均为7月31日,早晚相差46天。l长梅年或丰梅年往往导致我省形成洪涝灾害,如1954、1991年。而空梅年或少梅年往往又会造成旱灾,如1958、1978年。l1954年6月4日入梅,7月31日出梅,梅雨期长达57天之久,且梅雨量又特大。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5-7月降水量普遍为13002000毫米,江淮之间9001300毫米,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12倍,出现百年罕见
5、的大水。l2009年梅雨期略短于常年,但降水集中程度大,6月29日20时-30日20时,合肥以南共有23个市县出现10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大暴雨范围仅次于1984年6月13日(25个市县),沿江城市普遍出现内涝。(三)台风(三)台风l台风影响以7-9月为主,8月最多。l年影响为1.7个,持续24天。l台风的影响以强降水为主;影响程度南部重于北部、东部重于西部、山区重于平原。l影响我省的台风登陆点主要在福建中部至浙江中部。l近年来影响我省的典型台风个例为2005年“泰利”、2008年“凤凰”以及2012年“海葵”。l2005年受13号台风“泰利”影响,大别山区和江淮地区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强降水,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 气候 特征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