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疗法课堂PPT.ppt
《耳穴压豆疗法课堂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穴压豆疗法课堂PPT.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耳穴压豆耳穴压豆相关知识相关知识(三)耳穴压豆 疗法(一)耳穴的概念和发展(二)耳廓的解剖结构2耳穴的概念:耳穴的概念:是指分布在耳郭上与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躯干相互沟通的特定区域(典型的全息现象)。能反应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可诊、治、防疾病。3耳穴诊疗的中耳穴诊疗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医学基础理论经络理论经络理论“耳脉说耳脉说”十二经脉十二经脉说说脏腑理论脏腑理论耳与肾耳与肾耳与耳与心心耳与其他脏腑耳与其他脏腑4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
2、走耳前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手少阳明之别,名偏历,入耳合为宗脉。5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胃足阳明之脉上耳前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颠至耳上角。手太阳之筋结于耳后完骨 内经: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6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素问金匮真言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太素: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者,肾者水也,心者火也,水火相济,心气通耳,故以窍言之证治准绳:心在窍为舌,以舌非孔窍;故窍寄于耳,则 肾为耳窍之主,心为
3、耳窍之客7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络脉、经别均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六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也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而与耳相联系。五脏之中,耳与肾脏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心、肺。当经络脏腑功能失调,发生病理变化时,常会在耳穴出现“阳性反应阳性反应”,如压痛、变形、变色、结节、丘疹、凹陷、脱屑、血管、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都是耳穴防治疾病的刺激点。8耳穴的源流:耳穴的源流:1:两千多年前,内经灵枢记载“耳者,宗耳者,宗 脉之所聚也脉之所聚也”就运用耳廓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并一直流传发展。2:1958年法国医学博士诺基尔发现
4、并首次提出耳廓形如“胚胎倒影胚胎倒影”的耳穴图。3:1995年美国国际耳穴培训中心提出耳穴近脑学说、耳穴作用原理与中枢神经、自主神经、体液系统、免疫系统、遗传系统、病理形态系统有关,充实了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9耳廓分为:凹面的耳前凸面的耳背10111.1.耳廓表面解剖耳廓表面解剖12 人的耳朵像一个倒置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胸部及躯干在中间。分布规律分布规律:与头面头面相应的耳穴在耳垂和对耳屏;与上肢上肢相应的耳穴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内脏相应的耳穴集中在耳甲,其中与腹腔脏器腹腔脏器相应的耳穴多在耳甲艇;与胸腔胸腔脏器
5、脏器相应的耳穴多在耳甲腔;与消化道消化道相应的耳穴多在耳轮脚周围呈环形排列。2.耳穴形象分布耳穴形象分布131、耳轮2、耳舟 (上肢上肢)3、对耳轮上脚4、对耳轮下脚5、对耳轮体部6、三角窝7、耳屏8、对耳屏 (头面部头面部)9、耳甲艇(腹腔脏器腹腔脏器)10、耳甲腔(胸腔脏器胸腔脏器)11、耳垂 (头面部头面部)3、4、5躯干和下肢躯干和下肢14耳轮结节屏上切迹耳轮脚屏间切迹屏轮切迹耳轮尾15(1)耳轮耳郭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16(2)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又称达尔文结节。17(3)耳轮尾耳轮下缘与耳垂交界处。18(4)耳轮脚耳轮深入到耳甲腔的横行突起。19(5)对耳轮与耳轮
6、相对的隆起处。20(6)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的分支。21(7)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下的分支。22(8)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23(9)耳舟对耳轮与耳轮之间的凹沟。24(10)耳屏耳郭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25(11)对耳屏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26(12)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27(13)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28(14)轮屏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29(15)耳甲是由对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成凹窝。30(16)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31(17)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32(18)耳垂一耳郭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33
7、概念:概念:通过在耳廓穴位上压贴各种药豆,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的反应,从而达到疏通气血、调节阴阳、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又称“耳穴埋豆”,“耳穴压贴”,“耳穴压丸”等。材料种类:材料种类:王不留行籽、油菜籽、绿豆、六神丸等。选穴法:选穴法:望诊法、触诊法、压痛法34耳穴检查耳穴检查1.看看:肉眼观察耳穴区域有无变形、变色、丘疹、脱屑、结节、充血、凹陷等。2.压压:探针或针柄对耳穴均匀缓慢地按压,找出压痛点。3.摸摸:手指轻抚耳廓,检查耳穴区有无结节、隆起,并查其大小、质地、边缘。4.测测:电子仪器测定耳穴皮肤电阻变化,找良导点。351、耳穴预防:改善视力,晕车晕船。2、耳穴保健:戒烟,戒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耳穴 疗法 课堂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