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1).docx
《党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党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一、背景和意义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这次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总书记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其中,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度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报告还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强调:“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2019年10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充分发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有助于在大众心里播下崇尚真善美的思想火种,指引、规约和激励人们积极创建美好生活,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智慧。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道德理论、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
4、见中明确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1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含义传统美德指从中国悠久历史中流传下来的,具有时代影响性且有利于物质、精神文明建设和后代成长发展的优秀道德文化遗产。它不单包含五千年中国古代优秀传统道德,亦包含“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革命道德,它能有效调整个人与个人、个
5、人与社会间的关系。所以中华传统美德是从中华文明之中孕育而来,可以被后代传承且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一种优秀道德遗产2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从国家层面看,即“治国”,其表现有“忠、廉、公、正、庄、节、笃、厚、实、恒、明”等特点。在处理国家民族关系方面传统美德倡导忧国忧民、公忠体国、抗暴御侮等。从社会层面看,即“平天下”,其表现有“义、礼、宽、敏、惠、”等特点。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美德倡导见义勇为、贵和乐群、团结友善等,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家庭层面看,即“齐家”,其表现有“孝、慈、谦、敬、勤、俭、让、恭”等。在处理各种家庭关系方面美德倡导勤俭持家、孝敬父母、亲善邻里等。从个人层
6、面看,即“修身,其表现有“智、勇、信、节”等。个人在自我提升时应遵循传统美德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个人气节。所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涉及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四个层面,这四者紧密相交、不可分割。3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特点传统美德是学术化规范特征和政治意识形态特征并存;是阶级特性与全民特性并存;是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并存;是历史性和现实性并存。传统美德具有伟大的主体包容性、广远的立体开放性、深层的本体继承性。所以传统美德作为传统道德中的精髓,其具有传递性和恒久性、时代性和序列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特征。三、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实价值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
7、须要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全面认同和遵循,更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所以,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以下五个层面的价值。1 .国家层面一一明大德强文化自信明大德是构筑文化强国的根本,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命脉、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底色,也是国富民强的精神标识。何谓大德?大德就是个体对于国家、民族的情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中国历来提倡和谐与共赢,重视责任与道义,明大德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又是对社会现实的理想呼唤,也提升民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文化自信是构筑
8、文化强国的重要一环,其来源于道德自信,只有加快培养道德自信并以此为基准来支撑和推进文化自信,才能最终推动中国梦的实现。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要彰显民族文化自信力,就必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即以传统美德为根基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能够实现在面对挫折与挑战时用传统美德抵御不良风气影响,从而推动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2 .社会层面一一守公德显核心价值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合乎时代要求的主流思想、精髓思想,努力挖掘其利用价值并以此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植于我国文化土壤之中,既继承优秀传统
9、又超越以往历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整体系需要以传统美德伦理精神为理论根基,发挥其为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的保驾护航作用。守公德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公德是公民自觉履行现代社会对个体的道德价值要求。公民的公德水平是现代化国家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准则,体现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公德也与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公德是社会整体的道德秩序。由于传统社会缺乏公共空间,国人的公德意识普遍淡薄。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公德教育是目前最迫切的问题之一。从价值取向上看,公德主要是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价值观念,这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价值认同。就当代中国公德教育
10、而言,最重要的是平等观念、权利意识以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行为模式。3 .家庭层面一一扬美德促幸福美满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组成细胞,包含父子、夫妻、兄弟等多种关系,且彼此间相互联系。家庭是否和谐一方面关系到单个家庭的稳定团结,另一方面也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的良性运作,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传统美德,可以使家庭在传统美德中汲取正确价值取向,引导家庭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以家庭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婚姻幸福和家庭美满的追求是培育家庭美德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支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等皆始于爱家。4 .个人层面一一严私德修个人品格严私德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私德是对个
11、体行为的严格约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其基本内涵,爱国即明大德;敬业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落实到职业道德规范上,如医生敬业就是“救死扶伤”,教师敬业就是“教书育人”;诚信是重信守诺;友善是“仁者爱人”,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越是平凡、细微的言行,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德性。无数个体的私德水准,夯实了社会的公德根基,筑起了高耸的大德大厦。传统美德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传统美德是中国优良人文精神的呈现和展示,通过美德的力量来达到以文化人、育人的目的,最终形成“知书达礼”的理想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汲取传
12、统美德的思想精华并充分发挥其个人教化功能,个人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社会道德规范在实际行动中所表现出的稳定倾向,有好坏善恶之分。个人品德的形成不仅与外在社会环境因素有关,更取决于自身对优良道德规范的认同和践行。以弘扬传承传统美德提升个人基本素质能能力,是个人价值全面实现的必要条件。5 .干部层面一一立政德明服务宗旨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在总书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政德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政治坚守。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是我们党构建清明政治生态、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课 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 传承 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