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健康管理中心“十四五”规划.docx
《市健康管理中心“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健康管理中心“十四五”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市健康管理中心“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是*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特大城市,创建成为全国健康城市、全国食品安全城市的攻坚期;是中心完成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的转型期。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老龄化,公共卫生面临多重问题和挑战。科学制定和实施好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建成健康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推进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现状与分析“十三五”期间,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中心坚持以*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预防为主
2、的工作方针和公共卫生治未病的理念,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认真履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能,落实重大疾病防控措施,积极开展健康管理创新工作,为保障全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建健康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十三五”发展评估1.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中心现有三个工作区,占地面积24亩,建筑面积L2万平方米。中心现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1.26%,较“十二五”末增加17.26%;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数的91%,较“十二五”末增加9%;高级职称4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5.15%,增加专业技术二级专家4人,三级专家2人。有国贴、省管专家、市高层次优秀人才、青年科技奖等15人,较“十二五”末增加4人;有省专科学
3、会副主委5人;硕导教授37人,较“十二五”末增加15Ao截止2015年底中心净资产为5299万元,较2010年末的3250万元增加2049万元,增长63.05%o截止2015年12月31日,中心非流动资产总价值4144万元,与2010年末2,796万元相比较,非流动资产增加1348万元,增长48.21%o专用仪器设备363台件,价值1,661.29万元,占固定资产总值的40.28%;一般设备930台件,价值731.47万元,占固定资产总值的17.74%。“十三五”期间,科研项目获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立项6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市科研项目立项10项。鉴定课题8项,其中1项达国际先进水平,
4、7项达国内领先水平。科研项目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预防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专业技术人员在各级杂志发表及学术会议交流论文总计479篇。“十三五”以来,组织完成中盖结核病防治项目、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等148项重点疾控项目,提升了中心能力,促进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在各项技能比武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中心选手先后3次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技能比武,在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获个人综合三等奖,技能操作三等奖,湖北省代表队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荣获全国团体
5、二等奖;参加省级技能比武8次,获得团体一等奖3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1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病媒生物、卫生检验、职业卫生、结核病防治等多个学科、专业在湖北省名列前茅。五年来中心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集体荣誉119项次,中心职工获得个人荣誉203项次。2 .卫生应急能力得到加强逐步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预案体系和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加强卫生应急规范化管理,完善运行机制,打造专业齐全、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卫生应急队伍。中心现有8支卫生应急机动分队,各类应急预案及技术方案81个,应急管理制度18个,
6、各类工作处置流程22种,应急物资储备率达85%o监测预警体系初建成效,疫情监测实现全覆盖,全面启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2011年-2015年全市共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事件41起。及时有效应对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突发传染病疫情。努力开展12320卫生热线服务,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落实24小时值守制度。3 .传染病防治扎实有效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不断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全市157家网络直报单位,网络直报运行率为100虬“十三五”期间*市法定传染病发病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并继续控制在历史低水平。“十三五”期间全市报告法
7、定传染病25种,计95603例,2015年*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为468.70/10万,较2010年的537.69/10万下降了12.83%。传染病网络直报和监测预警不断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率、报告及时率均达到99%以上。承担“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项目”等10项国家级、省级传染病监测项目。不断完善流感/禽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登革热及布鲁氏菌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手足口病及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监测系统,进一步做好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工作。4 .艾滋病防治创新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建立和完善“政府组织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防治工作取得一
8、定成效。我市艾滋病疫情居全省中等水平(2015年居第9位),病死率总体下降,其中2015年(40.98%)较2010年(5L52%)降低10.54%,社会歧视有所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高危人群检测率逐年增高,感染者及病人发现任务完成率100%。基本实现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在全省率先推行艾滋病防治新型医防合作模式,建立“防治管”联合管理机制,推进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健康管理,完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主动监测、分级诊疗、定点救治、全程管理”的工作流程。促进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管理机制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依从性和抗病
9、毒治疗效果。5 .结核病防治模式获得认可我市将结核病预防控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资,基本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全面落实中国结核病防治策略,报告发现率呈下降趋势,四年期间下降了8.59%o“十三五”期间共筛查了6620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登记治疗肺结核患者17174例,患者发现率和治愈率分别达到76.5%和93.2%o2013年中盖结核病综合防治二期项目落户*,探索出一套适合中部地区的结核病防治经验,创建了“医防合作、分级诊疗、定额支付、全程管理”结核病防治模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表彰为2014年全国疾
10、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集体。6 ,寄生虫病防治成果巩固在“十三五”期间,通过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综合防治策略”,有效地巩固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成果。*市、枝江市、夷陵区、远安县、宜都市、当阳市疾控中心先后通过了血吸虫病实验室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自2010年起,我市未出现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2015年全市达到消除疟疾标准。7 .免疫规划成效显著进一步完善免疫规划工作体制,从政策支持、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工作经费等方面都给予了强有力的保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免疫规划工作体系,实现了预防接种及相关监测全程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全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以乡镇
11、为单位调查接种率达90%以上。疫苗可控制疾病发病率水平进一步降低,全市继续保持无脊灰、无百日咳、无新生儿破伤风状态,乙脑、流脑、甲肝、肺结核、乙肝等疾病的发病率维持在很低水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乙肝感染率已降至1%以下。8 .病媒生物防制保持领先五年来,规范开展重点单位病媒生物监测2500余家,四害密度监测覆盖率达100%,四害密度常年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病媒生物防制示范社区创建项目自2013年起列入健康*重点建设计划,为城区病媒生物防制探索新思路、新模式,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新建成200平方米的病媒生物实验室,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病媒生物标本室进一步提档升级,稳居国内一流水平
12、9 .公共卫生监测深入开展大力提升了公共卫生监测、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专业能力和水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城市与农村水质卫生监测与评价、居民膳食与营养状况调查、重点职业病哨点监测等各项工作全面开展,专业体系不断完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优势突出,中心先后完成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续展。2011年到2015年间,开展各类卫生监测和评价工作216家(次)企业5400点次,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年间,共对52个建设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或现状评价,为我市重点项目的规划和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除*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外,枝江市、长
13、阳县、五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加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面及监测能力进一步增强。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项目、工频电磁场对人群健康影响动态研究项目等顺利实施。10 .检测能力持续提升2011年中心再次省内最高分通过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市级甲等实验室复评审;2012年中心首次顺利取得食品检验机构资质;2013年马存存名医工作室正式挂牌;2014年中心被确立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湖北中心*分中心。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计量认证、等级评审等一系列活动,实验室管理更加规范。伴随中盖结核病防治项目、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项目落户*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一大批
14、高端设备引进实验室,中心检验检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市流感监测实验室寄送的一株流感毒株(B/湖北伍家岗/158/2009)经过国家流感中心参比实验室层层筛选,成为流感B型yamagata亚型中国代表株,用于制备标准诊断血清和疫苗成分推荐。11 .慢病防治逐步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成绩显著,2011年至2015我市13个县市区通过省级持续消除碘缺乏病考核;碘盐覆盖率99.80%,碘盐合格率96.80%,合格碘盐食用率96.60%。慢病监测体系逐步健全,死因监测进一步完善,全市13个县市区全部开展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2011至2014年,我市城区人均期望寿命分别为75.4、75.96.76.34、7
15、7.28岁。*市伍家岗区成为国家级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点,通过监测掌握了*市的重点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现况。肿瘤和心脑血管事件监测体系初步建成。2015年12月25日*市慢性病综合防治专家研讨会顺利召开。截止2015年,*市共有2个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一个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市慢性病防控从点到面,从单一到丰富,为*慢性病防控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成绩斐然“十三五”期间,我市健康教育综合能力不断增强,学科地位明显提升,工作模式由传统的健康宣传向行为干预、健康促进模式转变,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覆盖面广的健康促进新机制。成功创建成为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系
16、统唯一一个“全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示范基地”;首批通过湖北省健康城市考核验收;成功承办湖北省首届健康促进大会;撰写的健康入万策,全民动起来*市健康城市创建案例推荐至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进行交流和展示;邀请全国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来宜举办健康大讲堂,受众达到20余万人;组织开展第十届“健晨杯”中老年剑拳操舞全国公益大赛*地区选拔赛并协办在*举办的全国总决赛。全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形成了政府负责、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局面。建立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和工作体系,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公共政策、制度和规范。实现了健康教育传播多元化,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发挥健康教育宣传导向作用。全市控烟工作
17、成效明显,涌现出一批无烟单位和无烟场所,全市所有医疗机构达到无烟医疗机构标准。市民的健康知识总知晓率达到85.78%,居民健康行为总形成率为81.2%。市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0%。13 .健康体检服务广泛开展投入近100万元突出便民、规范、社会宣传引导对体检服务中心进行内外环境改造,实现了体检服务信息化、体检人群健康教育常规化管理,提升了健康体检服务能力和社会健康教育能力,获得社会广泛好评。2011-2015年,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年均体检人数达到40000人次。为153家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健康检查21900人次,接待受理疑似职业病患者1246例。诊断职业病1195例。美沙酮门诊累计治疗30
18、万人次。与2家保险机构签订健康管理合作协议,开展健康体检643人次。14 .健康管理转型发展初步完成2013年*市在省内率先由市编办下文挂牌成立*市健康管理中心。由*市卫生计生委下文明确了*市健康管理中心9大职责;同时*市卫生计生委成立了*市健康管理技术指导办公室,挂靠*市健康管理中心,负责全市健康管理业务技术指导的组织协调工作。积极主动宣传,推广健康管理理念。应用健康管理工作简报、健康管理中心网站、“健康*城”官方微信、微博等载体以及全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基地平台宣传健康管理政策、工作动态,普及健康管理理念与知识。积极开展*健康管理模式探索,明确提出以健康管理试点建设为抓手,将健康管理植入城
19、市治理体系,以“两城”(全国健康城市、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健康管理,将健康管理纳入“健康*”全民行动计划,以政府主导推行健康管理。积极探索“一主两专”为核心的健康管理联合服务新模式。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合力做好中高端人群健康管理。组织编印2014年*市居民健康状况报告,系统反映我市居民健康现状及变化趋势,为政府科学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依据。2015年12月25日2014年*市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正式对外发布。坚持推进健康管理信息化,努力打造健康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健康智能服务平台建设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作为*智慧城市子项目正式立项并启动。(二)发展环境及形势分析国家实施疾病预防控制
20、体制改革10多年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辉煌成绩,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新挑战、新变化、新课题,新模式。1.健康中国建设战略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新要求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并丰富,健康成为政府、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3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开展健康湖北全民行动计划这一重要的战
21、略部署,2013年在全省积极推进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全国健康城市和全国食品安全城市目标。2 .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新挑战一是城镇化加快带来的新挑战。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加剧,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密度进一步加大,这些都带来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市是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构想。流动人口的免疫预防管理、各种输入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等将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二是老龄化加剧带来的新挑战。我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市老龄化程度始终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呈现出老年人口
22、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老年慢性病防治形势将更加严峻。三是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新挑战。“互联网+”健康模式正逐步进入我们的工作生活中,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互联网+”模式为疾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好新兴信息技术成为摆在各级疾控中心面前的新课题。3 .国家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定位与管理提出新变化2011年以来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见,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
23、心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虽然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但上述政策在我省缺乏相应实施意见,在我市落实不够。虽然财政拨款逐年增加,但仍不能完全满足机构正常运转,需要靠有偿服务来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正逐步失去创收能力,2015年下半年省政府取消了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实施绩效工资后,基层疾控机构的薪酬待遇影响人才引进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人才流失加剧,检测检验、现场流行病学、信息化技术人才稀缺。4 .不容忽视的传染病防治形势对公共卫生提出了新课题我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症等新发传染病的输入风险不断增
24、加。本地麻疹、手足口病、乙肝、感染性腹泻病等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市中盖结核病防治政策性文件2015年到期,新政策未能进入新常态,项目成果的固化面临挑战。我市艾滋病重点人群疫情上升较快,干预工作难度加大,经性途径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的方式趋向隐蔽,高危行为人群“知行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干预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强化。5 ,慢性非传染病发病居高不下对公共卫生工作提出新模式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医疗卫生水平的改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取代传染病,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我市慢性病主要表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健康 管理中心 十四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