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情况汇报.docx
《县市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市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情况汇报.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县市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情况汇报按照会议要求,现将近几年以来大善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近几年以来,大善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提出建设创新、富裕、文明、绿色“四个大善”总目标,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高效发展新模式,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深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积极倡导节约健康环保生活方式,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强化激励约束,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一、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一)水污染防治方面。按照“全面清河、控源截污、达标治理、清淤疏浚、开源引水”的总体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类水污染防治工
2、程,推动水污染标本兼治。一是全面清河。2018年起,全面开展清河行动,力争将河床、河坡、河堤、堤外、沿河的所有垃圾、杂物全部清除,着力美化周边、改善水质、疏浚渠道。二是控源截污。规划建设了铁西北污水处理厂、东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确保污水应收尽收。目前已建成投入运行污水处理厂4座,处理规模为50万吨/日。在建、扩建污水处理厂2座,建成后市区建成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三是达标治理。对国家、省、市重点监控的涉水工业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实现自动、连续监测,做到污染物浓度和排污总量双达标。四是清淤疏浚。实施河道改造清淤工程,完成大士姜女河、北排水河、民生渠等河流清淤任
3、务,大善、东孟姜女河、大沙河等清淤工程正在加快施工。五是开源引水。以引黄口门改造为支撑,用足用好黄河水、南水北调水、地下水,增加河流自净能力,保持生态基流和水环境流量,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大金堤南、东大宫等4个引黄口门改造和大土节制闸、大善下游新建节制闸建设等正在加快推进。(二)国土绿化方面。近几年以来造林2.6815万亩,其中大金县造林L7015万亩,大木县造林0.98万亩。加强廊道绿化。近几年以来生态廊道绿化造林0.37万亩,其中大金县造林0.35万亩,大木县造林0.02万亩。做好公益林建设。近几年以来保护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L766万亩,其中大金县0.8万亩,大木县0.966万亩。退耕补偿
4、资金476.85万元,其中大金县216.03万元,大木县260.82万元。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水利工程方面。我市自筹资金实施完成了大善市大功引黄灌区东大宫提水泵站工程和大金县堤南引黄灌区水源工程改造项目,总投资5519万元,设计提水流量36立方米/秒。凤泉湖引黄调蓄工程,总投资66.9亿元,共产主义渠疏挖复堤工程已先行开工建设,20192020年,完成湖体开挖及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市区卫源湖、经开区平原湖(二期)、大火县榆东、大木县大功、大易县史庄、陈孝等引黄调蓄工程工程总投资23亿元,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计划2020年底完成建设。(二)重大交通工程方面。大善市既有黄河桥5座,分别是大水黄
5、河公路大桥(老GlO7)、郑新黄河大桥(G107公铁两用桥)、刘江黄河大桥(京港澳高速)、开封黄河大桥(大广高速)、开封黄河公路大桥(S220)o在建黄河桥2座,分别是郑济公铁特大桥、G107官渡黄河大桥。目前,开展前期的是G230黄河大桥。我市计划近几年期间谋划推进的黄河桥位是大水至大善高速黄河桥,目前由省交通厅进行前期研究。(三)能源工程方面。目前,全市发电总装机约485万千瓦,其中,统调燃煤发电装机共324万千瓦,占总装机量的66.8%,2017年均已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部分燃煤企业计划进行节能改造;抽水蓄能发电装机规模12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34.5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
6、装机占总装机量的31.8%o纳入省2017年和2018年风电开发方案的风电发电装机规模达61.4万千瓦,已取得核准的生物质热电装机规模达6.9万千瓦。2018年,大善电网基建项目完成计划投资14.8亿元,共完成架空线路长度1014.485千米,电缆线路长度2.39千米,新建改造配电台区1182台,配电容量324600千伏安,新建开关站1座,确保了电供暖用户稳定用电。大善供电公司“煤改电”工程单体工程竣工479项,竣工率100%。三、产业发展情况(一)农业方面。全市农业人口376.1万人,耕地面积608.3万亩。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7亿元,同比增长4.5%;粮食种植面积647.7
7、千公顷,比上年减少5.8千公顷,粮食产量421万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61.4千公顷,增加4.3千公顷,产量2574万吨。2018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5%,较2017年同期的降低L4个百分点。我市优质专用粮比重达90%,是国家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和种子基地,“大善小麦”成功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大火县45万亩小麦基地成为大水省首家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茅台集团全国首个有机小麦原料生产基地落户大善。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在新均设有农业示范、试验基地,农业科技实力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先进行列,“矮抗58”小麦品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工业方面。大善工
8、业门类齐全,拥有41个行业大类中的33个,192个工业中类中的134个,规上工业企业1116户。201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991亿元,增速为8.3%,较2015年的5.7%提高2.6个百分点,较2016年的8.1%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速为8.7%,较2015年的5%提高3.7个百分点,较2016年的8.5%提高0.2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492.8亿元,同比增长8.2%,较2016年、2017年同期(7.9%.8.0%)分别提高0.3、0.2个百分点。四大主导产业。截至2017年底,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934.3亿元,接近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1
9、是大水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省装备制造业4大产业集聚区之一。起重机械占据全国60%以上市场份额,培育了卫华起重、豫飞重工2家百亿级龙头企业,被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起重机械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起重之乡振动机械占据全国30%以上市场份额,享有“中国振动之乡”美誉,过滤设备独树一帜,被称为“中国过滤之乡、汽车转向、汽车制动、汽车空调、汽车后桥等系统总成配套于大型整车厂家,公路养护车、冷藏车、罐式车、房车优势突出。食品加工主营业务收入360亿元,同比增长7.8%,集聚了百威英博、娃哈哈、华大基因、双汇发展、高金食品、克明面业、中粮粮油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初步建成了区域性酒水饮品和方便食品产业集聚
10、地,形成了以面粉及面制品加工、饮料酒生产、油脂加工、方面食品加工、速冻食品加工、饲料、畜禽加工为主导的食品加工体系。现代家居主营业务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10%,已发展成为制冷铜管生产基地、制冷两器生产基地,正在建设智能家电、金祥家具、中原家居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培育了科隆集团、新飞电器等一批知名企业和产品品牌。纺织服装主营业务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2.9%,是大水省规划的两个纺织产业示范园区之一、四大综合性纺织产业基地之一。在拥有300万锭高等级纺纱的基础上,新引进中国通用(中纺院)、中国机械等中央企业,建设国内最大的绿色纤维生产基地和千亿级纺织服装生产基地。粘胶长丝产能居国内第一位,棉纱
11、产量位居全省第二位,正在打造从纺织到织布、印染、服装一条龙的现代服装产业集群。三大新兴产业。截至2017年底,生物新医药主营业务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19.8%,依托华兰生物、拓新生化、佐今明等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品研发,生产出全球第一支上市的甲型HlNl流感疫苗,最早生产出核甘酸类系列医药中间体,产业规模占全省总量的1/6,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物核昔生产基地,正在建设国内领先的治疗性疫苗、单克隆抗体生产基地和大健康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大善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电池电动车主营业务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4.1%,形成了涵盖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隔膜、
12、电解液、电池及成组、电动汽车,以及电池研发、检测、回收等完整产业链,拥有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国家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中科科技、科隆新能源、新太行电源等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引进同济大学氢能燃料电池、平煤神马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园项目,被国家发改委推荐为受国务院表彰的“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地市”。电子信息是我市着力培育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以33.7%的速度增长,在发展壮大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电科22所)的同时,积极引进中兵通信、芯睿电子、中融航电等企业,目前已逐步形成覆盖智能终端、通信设备、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北斗导航、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区 生态 文明 建设 绿色 循环 情况 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