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附课标解读).docx
《2022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附课标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附课标解读).docx(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2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含2022年新增和修订部分)目录一、课程性质1二、课程理念2三、课程目标5(一)核心索养内涵5(二)总目标8(三)学段目标10四、课程内容17(一)第一学段(12年级)17(二)第二学段(34年级)22(三)第三学段(56年级)27(四)第四学段(79年级)34五、学业质43(一)学业质量内涵43(二)学业质量描述43六、课程实施47(一)教学建议47(二)评价建议49(三)教材编写建议57(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59(五)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61附录核心素养学段表现64、课程性质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
2、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道德与法治教育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在法治教育中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使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
3、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二、课程理念1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理解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4、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2 .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二、课程理念3 .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
5、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内容选择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突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有机整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相关主题。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正视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强化
6、规则、纪律、秩序、诚信、团结合作、冲突解决等教育。4 .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遵循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形成规律,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设置议题,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涵养必备品格,增强规则意识,发展社会情感,提升关键能力,使他们在感悟生活中认识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向引领和学生发展有机统一起
7、来。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5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结果评价要全面关注知识、情感和行为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日常品行表现。过程评价要更加关注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增值评价要关注学生思想品行的发展和进步,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坚持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相结合,借助信息技术探索和优化纸笔测试、学生成长
8、记录袋、日常行为表现记录卡等定性和定量多种评价方式,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三、课程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一)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1 .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
9、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认同主要表现为:(1)政治方向。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2)价值取向。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3)家国情怀。对家庭有深厚的情感,热
10、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德修养主要表现为:(1)个人品德。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2)家庭美德。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
11、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家庭的好成员。(3)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4)职业道德。树立劳动不分贵贱的观念,理解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做未来的好建设者。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助于他们经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增强民族气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3 .法治观念法治观念是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
12、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法治观念主要表现为:(1)宪法法律至上。理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尊崇宪法和法律。(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解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对任何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3)权利义务相统一。理解每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4)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5)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了解和识别可能
13、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和远离伤害。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有助于他们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4 .健全人格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健全人格主要表现为:(1)自尊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珍爱生命,能够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具备乐观开朗、坚韧弘毅、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2)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理性表达意见,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3)积极向上。有效学习,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
14、健康生活目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具有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4)友爱互助。真诚、友善,拥有同理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具有互助精神。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的能力。5 .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指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责任意识主要表现为:(1)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2)担当精神。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热爱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3)有序
15、参与。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守规矩,重程序,能够依规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根据规则参与校园生活的民主实践。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助于他们提升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二)总目标(1)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汲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具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能够把个人发展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能够理解社会主
16、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并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践行;能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关心时事,热爱和平,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学生能够了解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基本的道德要求;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够明辨是非善恶;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3)学生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理解宪法的意义,知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形成
17、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和权利义务相统一观念;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意外伤害,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步具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4)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初步具有自尊自强、坚韧乐观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理性平和的心态,能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具备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变化,不怕挫折。(5)学生能够关心集体、社会和国家,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主动承担对自己、家庭、学
18、校和社会的责任,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能够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勇于担当;能够遵守社会规则和社会公德,依法依规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具有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识。(三)学段目标核心素养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认识国旗、初步感知初步了解国情,初步了解党史、新中国国徽,知道基本国具有维护国家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自己是中情,为自利益和祖国尊义发展史,知道党的百国人,了解己是中国严的意识与行年奋斗甑大成就和历史老一辈无人感到动,形成中国人经验,领悟伟大建党精产阶
19、级革自豪。的身份认同感;神的内涵,能够以恰当命家和英初步认识重要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雄模范人历史事实,了解神,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物,对他们我国发展的历的精神谱系教育;了解有崇敬史方位和中国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政治认同之情。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感知中华初步了解了解中华优秀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优秀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文化的主传统文化要代表性成果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文化符的主要代及其意义,为中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号,对中华表性成华民族创造的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优秀传统
20、果,感受文明成就感到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续表核心素养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文化具有亲切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豪。族自豪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认识党旗,结合革命简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热爱中国故事,知共产党的历史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共产党,积道没有共和革命传统,了改革的历史性成就,认极加入中产党就没解中国共产党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独国少年先有新中带领人民彻底立、人民解放、国家富锋队.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活动.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
21、的主人;热爱中国共产党.强、民族曳兴进程中的领导作用,积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政治知道中国感知中国初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是社会主特色社会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道义国家.主义的伟大成就.制度的优越性.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知道社会初步理解理解社会主义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义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日常生活和集体活动中加以践行。内涵,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积极践行。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续表核心素养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义务教育 道德 法治 课程标准 附课标 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