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关于全局贯彻信访工作新《条例》共建信访工作新格局的发言稿(二篇).docx
《2024年关于全局贯彻信访工作新《条例》共建信访工作新格局的发言稿(二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关于全局贯彻信访工作新《条例》共建信访工作新格局的发言稿(二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关于全局贯彻信访工作新条例共建信访工作新格局的发言稿(二篇)2024年关于全局贯彻信访工作新条例共建信访工作新格局的发言稿新信访工作条例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纵深推进信访制度改革、实现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理顺信访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时代信访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我通过对条例的学习,有些感悟和各位共同交流。一、深刻认识制定出台条例的重要意义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对于各位来说,我们既是新条例的执行者和落实者,更是抓信访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新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是系统总结了我们党长期以来领导和开
2、展信访工作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成果,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信访工作是什么、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时代信访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对于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党领导信访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坚持人民至上、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举措。对于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顶层设计,构建群众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通道,推动信访工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
3、凝聚民心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信访工作、切实履行信访工作职责使命的重要保证。对于进一步理顺信访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信访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信访工作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二、全面理解条例的主要内容新条例共6章50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融合了国务院2005年修订实施的信访条例,充分吸收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信访工作取得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对新时代信访工作作出了系统安排和全面规范。重点把握五个方面:一是阐明了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地位作用。深刻揭示了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阐明了信访工作所承
4、载的政治参与、权利保障、民主监督的重要功能。体现了信访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二是明确了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原则要求。主要原则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坚持源头治理化解矛盾。基本要求是:畅通信访渠道,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处理信访事项,倾听人民群众建议、意见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为人民群众服务。三是确立了党领导下的信访工作体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新格局。四是优化了信访事项处理程序。信访部门和其他机关、单位按照“大口进入、
5、分类处理”的原则,登记后甄别是否属于法定职责范围,并区分建议意见、检举控告、申诉求决等不同事项类别,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分别导入不同途径处理。五是构建了信访工作监督体系。包括监督责任、监督机制、责任追究在内的监督体系。三、深入领会信访工作的政治属性条例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信访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正确政治方向,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做好信访工作,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一政治问题,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一核心问题,关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这一重大问题。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对于信访工作必须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
6、重要思想和信访工作条例,准确把握新时代信访工作的性质作用、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实践要求,充分发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保证、最大优势,定期听取情况汇报、分析研判形势、研究重点问题、部署推动工作,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四、始终坚守信访工作的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将信访工作喻为“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强调“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信访工作条例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信访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充分彰显了“人民信访为人民”的工作理念和价值取向。一是从思想层面入手,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
7、效化,教育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初心使命,自觉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定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奋斗。二是从行动层面深化,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各项工作始终,用心做好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工作,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三是从方法层面求细,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多到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去,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当作自家事来办,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实际成果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五、准确把握信访工作的实践要求做好新时代的信访工作,必须把信访工作条例作为基本遵循,既要抓末端、治已病、去存量,也要抓前端、防未病、遏增量。一方面深化学习制度,采取
8、领导带头学、突出重点学、层层普及学等方式,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深刻领会新时代信访工作原则和要求,准确把握精神要义,明确工作要求,熟练掌握信访业务,正确运用法律规定,规范受理办理信访事项,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常态化制度化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快推进“最多访一次”改革,着力推行重要决策、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切实夯实基层社会稳定的基础,掌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2024年关于全局贯彻信访工作新条例共建信访工作新格局的发言稿一、当前消防信访工作的主要困难信访工作历来被称为“天下
9、第一难事”o从基层工作实践和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消防信访工作之“难”,主要体现为主观上的思想认识转变难、客观上矛盾问题化解难两个方面。从主观方面看,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导致消防信访工作难办的重要根源。特别是以下六个方面的思想误区,在基层消防信访工作中最容易滋生发展。一是“于已无关”的思想误区。觉得信访工作是领导干部的事、信访部门的事,误以为信访程序“兜底”救济就是信访部门“兜底”包揽,信访工作责任意识、主动意识虚化淡化。二是“先入为主”的思想误区。片面认为群众上访吵事闹事、得寸进尺、借题发挥的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信访群众,缺乏设身处地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大事来对待的意识。三是“一转了之”的思想
10、误区。只强调“矛盾在基层化解”,新接到的信访事项,不问下级曾经是否处理过,一股脑层层往下转办,既增加了基层工作负担,也容易引起群众不满。四是“掩耳盗铃”的思想误区。以“鸵鸟心态”应对反映情况复杂、办理难度较大的信访事项,寄希望于哄着、骗着、晾着信访人,“让时间去解决问题”,孰不知矛盾不会自然消亡。五是“避实就虚”的思想误区。在信访事项的处理或答复中不善于分析信访人的真实诉求,甚至“答非所问”,有意无意回避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导致信访人反复上访。六是“就事论事”的思想误区。一个信访事项办了就完了,很少结合暴露出的短板漏洞举一反三改进工作,致使个别领域、个别问题同类信访反复发生,信访监督促进
11、工作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类似这些思想误区,归根到底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树得不牢的表现,严重制约和影响消防信访工作的开展,应当高度警惕并坚决杜绝。从客观方面看,矛盾问题化解难,是困扰消防信访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从基层实践来看,消防信访矛盾问题化解难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依法分类处理难。一些信访人“信访不信法”,原本应当通过行政复议、民事诉讼等法定途径解决的问题,都习惯于通过信访途径向上反映,觉得法定途径费时、费事、费钱,偏离了信访工作的原本定位。二是逐级走访引导难。信访人“信上不信下”观念较为普遍,认为只有上面重视下面才办事,不理解、不配合上级依法转办基层职权范围内信访事项,一定程度增加了办信办访
12、人员的工作负担和抵触情绪。三是过高期望解决难。很多棘手信访事项都源于信访人过高的期望,比如一些火灾原因认定不服类信访事项,背后往往伴随着赔偿纠纷,信访人为谋求个人利益,诉求多超出现有证据证明范围,在法规政策内难以解决。四是理性上访劝导难。个别信访人信奉“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庸俗哲学,缠访闹访偶有存在,极个别甚至还有过激行为,容易干扰基层正常执勤战备和工作秩序。五是改革过渡解释难。近年来,因队伍改革带来的信访问题不容忽视。一些改革政策仍在制定完善的过程中,面对信访人的紧迫关切,一线办信办访人员解释疏导工作缺乏有力支撑,极易陷入“两难境地”。六是就地联动管控难。消防队伍特殊的管理体制,容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条例 2024 年关 全局 贯彻 信访工作 共建 新格局 发言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