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中汲取修身智慧.docx
《从《诗经》中汲取修身智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诗经》中汲取修身智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诗经中汲取修身智慧诗经包含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在先秦时期,它被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期,则被列为儒家五经之首,开始被称作诗经。之所以上升到“经”的地位,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巨作,还以丰富的思想内容构成了我国古代社会一部壮丽的史诗,堪称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和精神家底。周王朝建立之后,为了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政治家的周公十分注重以史为鉴。在对前朝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他发现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天命,而在于统治者道德败坏。道德败坏的结果是失去民心,而失去民心必然导致政权倾覆。鉴于这样的深刻教训,周公提出把“明德”作为执政纲领,并制定了一系列人性化的礼乐制度来促
2、进这一纲领的实施。诗经正是周王朝以“明德”为主流的礼乐文化的生动体现。品读诗经,能够汲取修身智慧,锤炼品德修养,为塑造理想人格提供丰厚的心灵滋养。一、崇德尚礼,提升人格魅力诗经作为道德引导和礼乐教育的载体,能够发挥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作用。(一)涵养端正的道德品行,做合格公民大雅烝民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1522,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品性。国风曹风鸿鸠日“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赞美了一位德行美好的君子,其外表仪态始终如一,内心坚定极有操守,可谓内外兼修。国风鄢风相鼠则对无德之人提出了谴责,“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177告诉人们
3、如果不遵守道德礼法,连老鼠都不如,以此强化道德修养高于生命的理念。人无德不立,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自古以来个人成长进步的基本逻辑。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几千年来把“德”的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大学第一篇笫一章第一句话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界定了大学的宗旨,即进行品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端正的品行,涵养高尚的情操。中国共产党忠实继承了崇德尚礼的文化基因,十分重视公民品德教育,近年来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门在个人层面对公民道德品行提出了具体要求。品读诗经,要细细品味诗中的美德意蕴,不断加强品德修养,用心涵养君子人格,争取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二)秉持温暖的民本思
4、想,安公仆本分诗经强调“敬德保民”,提倡治国理政者只有以德服人、争取人民安定,才能实现国泰民安,万世不衰。在大雅皇矣等诗篇中,展现了周文王德高望重、深得民心的明君形象。而召南甘棠,则赞美了一位重民、爱民、恤民的有德之官召公。诗中的召公作为当时社会的贵族人物,不辞劳苦,巡行于百姓间,能够在陋室和树下现场办公,为百姓断案伸冤,而且追求公平正义,是为民尽责的典范。孔子在教学生涯中多次评点召南甘棠,表现出对召公的崇敬和赞赏。他曾对儿子说:“吾于甘棠,宗庙之敬甚矣,思其人必爱其树,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2受此影响,孔子提出了“仁爱”思想,孟子对此进行进一步的阐释和发扬,又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这样的民本思想,自成立之日起就具有鲜明的“人民性”,1945年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走向辉煌的最大资本。今天,每一名公职人员都要牢记为民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三)树立牢固的规矩意识,守法纪底线孟子离娄上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3诗经中许多诗篇都提到了守规矩的重要性。大雅桑柔曰“大风有隧,贪人败类”l503,严厉地批判贪腐者,把贪腐现象比作恶风袭地,认为这样的恶行会造成世乱年荒,国危民病。该诗还说“民之罔极,职凉善背。为民不利,如云不克”l5O3,讽刺为政者
6、不能履职尽责,干尽违背人民利益的坏事,并认为这是天下大乱的根源。大雅抑则强调“慎独”,“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1495,意指人们即使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高度自觉,不起坏念头,不做任何有违做人原则和违反法律之事。这里提倡的“不愧屋漏”与后人讲的“不欺暗室”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治体系的健全,遵纪守法已成为每一名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而对于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讲,除了要遵守国家法律,更要严守党纪党规,时时处处正心修身、自重自律,任何时候都不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任何时候都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二、孝悌恩爱,构建和谐家庭诗经中描述了夫妻恩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情景,展现出一
7、幅夫妇之间、亲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家族宗亲之间和乐温馨的画卷,足以令今人反思现代化过程中带来的人际冷漠,从而找到作为一个“人”的伦理根基。今天,这些亲情诗仍可唤起现代人心底的温情爱意,为构建和谐家庭提供情感密码。(一)追求纯真的爱情风尚,结美满姻缘大雅旱麓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Tl437,告诉人们夫妇之道在人伦构成中居于基础地位。而爱情作为婚姻的前奏,无疑是人伦和谐的基础。因此,爱情诗关雎成为诗经的首篇。诗中名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3,明确地提出诗经时代的择偶标准,即只有外表和心灵都美的好姑娘,才是男子心中最理想的爱人。在大雅思齐中,赞扬了周初“周室三母”的才德,歌
8、颂了她们在促进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以及敬神祭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她们在家族创立和繁荣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表现出深深的敬意,由此向后代传授金玉良缘的婚姻准则,即娶妻以德1437。在诗经中,理想爱人不一定拥有荣华富贵,她也许仅仅是一个采集衿菜的姑娘,他也许仅仅是一个远服徭役的农人,或者是一个在战场上拼杀的普通兵卒,但这毫不影响他们成为别人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心上人,生动展现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的爱情观。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从诗经中寻找爱情婚姻的真谛,它不仅教给我们如何表达爱的感受,而且启发我们如何获得真挚纯洁的爱情。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尊自爱,勇敢拼搏,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勇于抛
9、开物欲羁绊,大胆追求幸福的爱情和婚姻,为缔造美满家庭奠定良好基础。(二)奉行恭敬的尊亲孝道,报哺育之恩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亲子之情是家庭幸福的本源,也是社会稳定、国家兴盛的根基。诗经中的亲情诗生动感人,情真意切,它们或哀伤,或感恩,抒发了父母子女间最真纯、最温暖的深厚情感。在小雅蓼莪中,感叹父母精心养育儿女的辛劳和恩德,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1343。对这样的大恩大德,子女却往往无以为报,或者没有机会尽情报答,“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中子女失去双亲的万分哀痛,今天读来仍令人心如刀绞,泣血心伤。对于此诗,孔子曾叹道:”于蓼莪见孝子之无助和思养也。”4那
10、么作为子女该如何孝敬对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呢?小雅小弁教给我们“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1327,意思是对待父母要恭恭敬敬,要做到和颜悦色,即要“色悦”而不要“色难”,要心怀感恩之情。捧读诗经的孝亲诗篇,尽管那些语句已时过千年,但人的亲情本性是永远不变的。父母对子女的爱依旧情深意切,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也应当是一如既往。诗经启示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藏着儿女的修养。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为人子女都要深怀感恩和责任,恭行孝道,这是弘扬家庭美德的必修课。(三)建立和睦的手足关系,惜兄弟姐妹诗经中有多首赞美兄弟姊妹融洽相处的诗作。小雅何人斯有“伯氏吹垠,仲氏吹剧”1335的诗句,意思是兄弟俩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汲取 修身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