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内提升.doc
《上颌窦内提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颌窦内提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上颌窦内提升术手术是否可行,如何操作能避免提升失败1.定义上颌窦底内提升也叫上颌窦底冲顶术,当上颌骨后部可用骨高度6-8mm骨质较好,上颌窦底无不规则形态,可利用骨凿技术轻度抬高窦底2-3mm可以选择长度为10mm勺种植体同期植入。上颌窦内提升优点:操作简便,缩短手术时间,相对于外提升患者手术后水肿较轻。缺点:不能直视下操作,错误操作容易导致上颌窦粘膜破裂,需要专业工具。不能保证每次都冲顶成功,需要丰富的种植外科经验。提升高度有限,不建议超过3mm近年发明的水压冲顶扩大了内提升的适应症。关于内提升是否需要植骨对于是否需要植骨一直存在争议,甚至形成两大派别,主张植骨派认为,提升必须植骨,如不植骨
2、提升没有意思,不如行短种植体种植。相反不主张植骨派专家认为如提升2-3mm骨高度,可以不采取任何骨移植方法,上颌窦底腔隙同样会形成新骨。还可以减少手术后上颌窦感染的几率。关于植骨材料的选择在提升时选择骨移植材料种类很多,有学者建议使用人工材料不可吸收性多孔羟基磷灰石(HA与脱矿的冻干皮髓质自体骨颗粒混合,自体骨与人工材料以1:1混合。由于所有的自体骨与异体骨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吸收,可以在移植骨中加入不可吸收的HA在某种程度上弥补骨的吸收,由于它的不可吸收,很稳定,可以增加移植骨的体积,可以作为增容剂,HA就像混凝土中的钢筋一样,起到支撑稳定的作用,HA多孔的特性有利于骨在表面生长,它还具有X
3、线阻射的性质,利于随后的X线检查。一些学者建议采用骨胶原,因为骨胶原内大量丰富的胶原成分,有利于新骨形成。如上颌窦底内提升术进行骨移植时,进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建议骨高度提升不要超过4mn否则穿孔风险很大临床上通常还能遇到一些骨高度6-8mm但是上颌窦底有间隔,勉强进行内提升容易导致粘膜破裂。或者粘膜有增生,上颌窦有慢性炎症,需要手术前整体评估,综合考虑,不可勉强盲视下进行该术式。如颌间距离正常,患者咬合力偏轻也可以采用短种植体植入,避免内提升术本身技术的敏感性。在对上颌窦内提升术无把握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上颌窦内提升术技术要领:1. 先锋钻,或者2.5mm扩孔钻备洞至距离上颌
4、窦底约2mn,(如何判断已经到了距离上颌窦底2mm请关注下一期微信订阅号)2. 选择上颌窦内提升专用工具逐级冲顶,最小号开始2.5mm逐渐敲击到欲提升高度。如何操作可以避免上颌窦冲顶失败,细节情况请关注下一期订阅号)3. 逐级挤压,后牙区往往骨质疏松,只需逐级挤压,不用锤击就能挤压至所需高度。有时候术中只需要扩孔钻穿透皮质骨即可,然后挤压冲顶。因为形成密闭环境,血液产生的液压可以使上颌窦粘膜脱离骨面。达到提升高度。4. 上颌窦内提升往往同期种植,因此要求种植体有一定的初期稳定性,所以扩孔时可以极差大一级,通常不需要扩孔到相应直径级别。植入时不可以太深,因为冲顶后仅仅靠单层皮质骨固位。如果植入过
5、深,导致初期稳定性不佳,可能从在种植体向上颌窦脱出风险。5. 如果上颌窦提升高度仅仅需1mm可以选择不冲顶,不破坏上颌窦底皮质骨,只需备洞穿通上颌窦底,利用双皮质固位,效果最佳。但是切记不要穿透上颌窦底粘膜。6. 关键一条:选择上颌窦内提升病例需要选在上颌窦底比较低平,无炎症者。不吸烟者最佳。斜坡型上颌窦底者内提升需更加注意,失败风险增大。判断上颌窦内提升成功标准1患者呼气吸气时候可以看到气液平面的波动。证明上颌窦粘膜完整。2.捏住患者鼻,让其鼓气,窝洞无气泡产生,证明圭寸闭可。3患者手术后如第二天鼻腔有血性分泌物提示可能存在上颌窦粘膜穿孔。需要预防感染。病例:患者15、16于1999年行上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颌 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