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新党纪学教育党课讲稿共15篇.docx
《2024年最新党纪学教育党课讲稿共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最新党纪学教育党课讲稿共15篇.docx(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4年最新党纪学教育党课讲稿共15篇目录篇一、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2篇二、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3篇三、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11篇四、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14篇五、党纪学习教育纪律党课讲稿16篇六、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24篇七、【党纪学习教育】2024年党纪党课讲稿.28篇八、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32篇九、【讲稿类】党纪党课党课讲稿41篇十、【党纪学习教育】支部书记党纪学习教育专题篇十一、某民政局领导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稿.50篇十二、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54篇十三、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辅导宣讲党课讲稿60篇十四、【党纪学习】党纪
2、学习教育党课讲稿67篇十五、党纪学习教育党课讲稿71篇一、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要加强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违纪典型案例,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违纪典型案例往往具有较强的教育警示作用,高质量完成党纪学习教育任务,要做到以案促思、以案促学、以案促改,切实推动党员干部将遵规守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用好典型案例以案促思,让党纪学习教育“警钟”长鸣。在学习党的纪律规矩的过程中,通过典型案例“案中人”“现身说法”,让“旁观者”进一步深化对忽视党纪、违反党纪问题危害性的认识,靖强对党规党纪的敬畏之心
3、摒弃“看热闹”心态、摆脱“局外人”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柠紧思想“总开关”,进一步深化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上下功夫见成效。二、用好身边“活教材”以案促学,让党规党纪入脑入心。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既能够增强警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能充分发挥身边典型案例“活教材”作用,使党纪学习教育入脑入心。通过深挖身边的警示教育案例资源,用“活教材”触及灵魂,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让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入脑入心;通过就近就便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用身边事为镜,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哪些“红线”踩不得、哪些“底线”碰不得、哪些“防线”破不得
4、产生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的良好效果。三、筑好“防火墙”以案促改,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典型案例所涉及的对象、领域和要素往往各不相同,通过捕捉问题线索、分析具体案情、推演变化趋势等方式,从违规违纪行为的表现形式、性质规律、危害影响、产生原因等方面深入剖析,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通过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对标条例、对照案例,紧扣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日常言行,防止学习和实践“两张皮”,始终以严明的纪律校正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及时堵住思想防线的“缺口”、检测守纪行为堤坝“蚁穴”,不打折、不变通、不走样,真正使学习党规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党
5、员干部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高质量完成党纪学习教育任务。篇二、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严守群众纪律,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同志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一切侵犯群众合法权利的行为,对一切在侵犯群众权益问题上漠然置之、不闻不问的现象,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坚决追责。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维护群众利益的要求以纪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为党组织和党员划出了纪律红线,为惩处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行为提供了制度依据。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立足
6、岗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决不允许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侵占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一、深刻认识严明党的群众纪律的重要意义作为党组织和党员处理党群关系的行为规则,党的群众纪律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赢得人民拥护、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党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一)严明群众纪律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党章规定:“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7、到群众中去,这既是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党员干部的工作路线。严明群众纪律,有利于推动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带头走好群众路线,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二)严明群众纪律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新时代严明群众纪律,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满腔热忱地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拥有最可
8、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三)严明群众纪律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党百年奋斗培育的鲜明品格,进行自我革命也要注重依靠人民,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帮助解决自身问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批评监督有助于我们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自我革命的强大动力。严明群众纪律,突出问题导向,有利于我们党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惩治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二、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严明群众纪律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建党初期的点点星火,历经风雨洗礼,从弱小走向强大,发
9、展成为今天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中国革命之所以能战胜一次次艰难险阻,闯过一次次惊涛骇浪,不断取得伟大胜利,其中一个重要法宝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严守党的群众纪律。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严明群众纪律。1922年7月,党的二大制定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这是目前已知的党的决议中最早提到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党群关系问题的文件。”1928年7月,党的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中规定“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1929年9月,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阐述了党、军队和群众的关系,第一次明确提出“群众路线”这一概念。1945
10、年6月,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每一个党员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侦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需要。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了我们党的“三大法宝”,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在革命和战争年代,党的群众纪律更多地是以密切军民关系、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等形式出现的。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军之初,“群众纪律”始终是一个不离左右的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群
11、众纪律建设面临新的课题和考验。1956年,党的八大将“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遇事同群众商量,倾听群众的意见,关心群众的痛痒,尽力帮助群众实现他们的要求”写入党章。1982年,十二大党章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要求党员“始终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强调,整顿作风,就是“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纠正各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反对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1990年,
12、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此后,党中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党内文件,都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如何正确处理党和群众的关系进行了强调和补充,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纪律的内涵。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要站稳人民立场,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
13、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推进群众纪律建设不断制度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首次将群众纪律写进党章。二十大党章明确提出,党的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必须由党的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来保证其贯彻执行,要求党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展的历次集中性教育,都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这些都是严明党的群众纪律最根本的要求
14、和体现,顺应时代发展,回应了时代需要和人民期望。三、与时俱进完善党的群众纪律“负面清单”我们党在百年征程中的每个历史时期,都围绕密切党群关系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规矩,让全党共同遵守。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颁布、施行与修订,着眼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吸收党章以及相关党内法规的规定,为党组织和党员列出“负面清单”,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对违反群众纪律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2003年12月,正式颁布的条例中特别强调,对于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履责的违纪行为应当给予党纪处分,以保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15、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15年10月条例第一次修订,将有关违反群众纪律的规定专设一章,设置了侵害群众利益、干涉群众生产经营自主权、漠视群众诉求、办事不公等违纪条款。2018年7月,条例再次修订,对群众纪律予以充实完善,新增对利用宗族黑恶势力欺压群众、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行为的处分规定,完善对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处分规定,强化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行为的处分规定。此外,还规定了对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从重或者加重处分,新增了在扶贫脱贫事项上优亲厚友、明显有失公平行为的处分条款。2023年12月,条例第三次修订,将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行为调整表述为乡村振兴
16、领域侵害群众利益行为,依然作为从重或者加重处分情形,并在2018年规定的不作为、乱作为处分条款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慢作为、假作为行为的处分规定。在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行为方面,新修订的条例不仅在第一百二十二条列举了直接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6种表现形式,包括超标准、超范围向群众筹资筹劳、摊派费用,违规扣留、收缴群众款物或处罚群众,克扣群众财物或者违规拖欠群众钱款,在管理、服务活动中违规收取费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时刁难群众、吃拿卡要以及其他行为,还对干涉群众生产经营自主权致使群众财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政策扶持、救灾救济款物分配等事项中优亲厚友、明显有失公平的,利用宗族或黑恶势力
17、等欺压群众、纵容涉黑涉恶活动、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违纪行为作出了规定。漠视群众利益,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是违反群众纪律的另一类突出表现,具体包括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能解决而不解决,庸懒无为、效率低下,对符合政策的群众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等,这些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没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直接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遵守群众纪律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刚性约束。与党的其他纪律相比,群众纪律与群众发生最直接的联系,因此直接影响群众对我们党的评价,进而影响人心向背、民心所向。在我们
18、党的历史上,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沈浩、廖俊波等一大批党的好干部,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就是因为他们严守群众纪律,做到了“万事民为先:对党员干部来说,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纪律必须严格遵守。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新修订的条例中关于群众纪律的相关规定,逐章逐条学,切实学懂弄清群众纪律的具体内涵和实践要求;还要坚持学用结合,联系实际学,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明确联系群众、开展工作时的言行边界,将他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人民至上,走好群众路线,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本领,提升群众工作质效,努力创造不辱使命、不负人民的辉煌业绩。篇三、2024年
19、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同志们: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情就是社会关系的具体体现之一。讲人情、重仁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人情之中有原则、有界限,一旦逾越,人情就会变质,无论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过好“两关”,一是“自我关”,一是“人情关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过好“人情关”,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先,明确权力的来源与本质,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赋”回答的是权力的来源与基础的问题,“权为民所用”则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性质与价值归宿。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根本
20、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与人情的关系首先表现为公与私的关系。权力姓公,不姓私。广大党员干部应首先做到公私分明,一旦公私不分甚至假公济私就会跌入腐败的深渊。毛泽东、毛岸英父子处理人情时的做法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面对杨开智(革命烈士杨开慧的兄长)的私人请求,毛泽东态度明确,断然拒绝,并提醒杨开智“不要使政府为难”。而在私下里,毛泽东却利用自己的稿费和工资帮助很多亲朋好友。面对类似情况,毛岸英则在信中这样回应,“反动派常骂共产党没有人性,不讲人情,如果他们所指的是这种帮助亲戚朋友、同乡同事做官发财的人情的话,那么我们共产党正是没有这种
21、人情,不讲这种人情共产党有的是另一种人情,,那便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这就是党员干部应当树立的正确的权力观和人情观。其次,坚守权力行使的规矩与底线,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情与法是权力与人情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情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感情,法是底线,是原则,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规矩和规范。讲感情、重人情,但不能违法违纪,不能破了规矩、失了规范。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立法立规,现代社会更需要法律来维护公平正义,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这里的规矩既包括有明文规定的党纪国法,也包含无形的风俗习惯与伦理道德。对党员干部而言,
22、规矩既是一种监督和制约,也是一种提醒和保护,以防广大党员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越过底线、突破红线。党员干部只有筑牢规矩意识,增强法治意识,培养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才能守好政治防线、保持政治本色、永葆纯洁纯粹,才能保持头脑清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在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也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既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也做到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始终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最后,掌握权力运用的方法与艺术,处理好“亲”与“清”的关系。就人情关系发生的场域而言,权力与人情较多地存在于政商关系之中。俗语言,民无商不活,国无商不兴,党员干部同企业家
23、的关系是政商关系的一个具体体现。新型政商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光明磊落地同企业交往,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为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如何同企业家打交道、怎样处理政商关系,既影响营商环境和市场秩序,又关乎政治生态和党风政风。“亲”与“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充满着辩证法,如何把握二者的“度”,考验立场底线,也考验智慧水平。处理好“亲”“清”关系,要求党员干部既掌握立场原则层面的“道”,也掌握方式方法层面的“术”“亲”则两悦,“清”则相安。掌握权力运用的方法与艺术,学会拒绝是一门必
24、修课。我们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想送宋国大夫子罕一块美玉,子罕婉拒说,“我以不贪的品格为宝,您以这块玉石为宝,如果您把玉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子罕的拒绝艺术既避免了冷漠尴尬,又维护了自身的清正廉洁。“时代楷模”廖俊波为了退回外地客商送的礼品,一直追到电梯口,说“你来找我,咱是朋友;你提着东西来,咱俩就不是朋友关系了,而是利益关系,这就把朋友看轻了二子罕与廖俊波相隔数千年,但二者的高尚品格和用权智慧却异曲同工。当然,拒绝不等于不担当、无作为,党员干部当以“清”为前提,为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广大群众提供热情服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最新 党纪 教育 党课 讲稿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