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屈原(节选)》导学案(表格式 含答案).docx
《第17课《屈原(节选)》导学案(表格式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屈原(节选)》导学案(表格式 含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屈原(节选)导学案(表格式含答案)17屈原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 .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2 .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3 .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课堂流程【自学导思】一、预习下列内容,完成任务。1 .郭沫若:、o原名代表作:诗集历史剧等。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战国时一国人。他用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1.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2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
2、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患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3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雷霆()污秽()犀利()鞭挞()诡谪()罪孽()籁塔()徘徊()稽首()睥睨()4 .解释下列词语。睥睨:犀利:播弄:鞭挞:诡谪:拖泥带水:哗众取宠:二、自学感悟(写出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发现等)【共学激思】活动一:了解体裁。阅读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
3、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I1.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颈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典型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活动二:把握意象。本文有众多意象,请找到它们,说说它们象征着什么.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土偶木梗形象: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活动三:理解内涵。1 .品读下列句子内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屈原节选 第17课屈原节选导学案表格式 含答案 17 屈原 节选 导学案 表格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