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空巢老人养老困难及措施.doc
《乡村空巢老人养老困难及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空巢老人养老困难及措施.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乡村空巢老人养老困难及措施 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模式与生活现状分析 (一)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模式目前我国农村地区老人养老方式主要包括家庭养老、自己养老及居家养老三种模式。根据调查,目前村空巢老人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示),其经济来源主要依赖子女的经济援助。从养老模式的分布来看,75.86%的空巢老人家庭是由子女提供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养老模式;20.69%的空巢老人家庭是由自己提供主要经济来源的自我养老模式;3.45%的空巢老人家庭是由政府提供主要经济来源的居家养老模式。1.由子女提供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庭成员或家庭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保障的养老方式,
2、主要是经济上供给,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2。目前由于受我国国情、农村生产模式及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模式。以村为例,75.86%的空巢老人都是由家庭养老。这些老人在养老过程中,由于子女长期在外务工,他们从子女那里得到的主要是经济支持,而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几乎丧失,但由于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具有易接受、易操作、符合中国人心理需求等特点,因而使得大多数老年人选择这种养老方式。因此,目前我国家庭养老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2.由自己提供主要经济来源的自我养老模式自我养老是指中年期为老年期积蓄,甚至指青老(60-69岁)为中老年(70-79岁)和老老年(80岁以上)
3、积蓄,也指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获得一定的劳动收入,从而为自己提供老年生活保障的模式3。调查显示,村约占20.69%的空巢老人选择继续务农进行自我养老。但是随着农村空巢老人年龄的不断增长,其身体状况也不断弱化,导致这种靠自己劳动所得进行自我养老的方式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在老年人因年老多病而不能在家劳动时,这种自我养老方式最终将由家庭养老接替。3.居家养老将成为农村空巢老人未来的主要养老方式所谓居家养老,就是让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由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新型社会化养老模式4。作为新型养老方式,这种由政府提供主要经济来源的居家养老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结合体,这种养老方式将更加符
4、合现代农村空巢老人的需要。但调查显示,村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居家养老家庭还不存在,调查对象中只有两户主要经济来源靠领取低保的家庭,只能勉强算作居家养老类型。目前,村的居家养老模式还只是一个雏形,但是在经济方面,政府机构和社会的支持已初具规模,在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方面,社保基础养老金所占比例已经达到30%到40%。随着经济发展,其所占比例会越来越高,最终将成为农村空巢老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虽然在生活照料和文化娱乐方面十分欠缺,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得到完善,居家养老将逐渐成为空巢老人的主要养老方式。(二)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1.经济来源从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由子女提供和自身劳动所
5、得,政府的资助发挥的作用很小。如村的空巢老人中,75.86%的空巢老人主要靠子女提供生活所需的经济来源,有20.69%的空巢老人仍然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生产获得经济来源,仅有3.45%的空巢老人向政府申领到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作为自己的主要经济来源。除了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外,大部分空巢老人家庭还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但大部分只能提供很少的经济收入,只有两个来源占的比例较大。其中一个是免费领取的基础养老金。虽然不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其在空巢老人的所有经济收入中约占30%到40%的比例。根据对村村委会文件的研究了解到,村自2009年7月1日成为重庆市潼南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以后,以2009年8月3
6、1日为年龄界线,在此之前年满60周岁可不缴费免费领取国家发给的基本养老金每月55元,地方财政养老补贴每月25元,如果年满70周岁,可再补贴每月10元,独生子女再额外补贴每月10元,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以户口簿为准)必须参保5。另外,村空巢老人的医疗开销大大减少。通过对村干部的访问得知,从2009年起,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人均筹资100元,其中农民个人缴费为每人每年20元,中央、市、县财政每人每年补助80元。在本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55%上升到70%;县级医院的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45%上升到55%;县级以上的医院的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30%上升到35%;外出务工在
7、外地就医的,按同级同类医院的补偿比例补偿;最高的报销金额可达3万元。2.健康状况目前健康状况是空巢老人面临的最为主要的问题。从调查的村来看,目前超过三分之二的空巢老人都是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因此身体状况特别好的基本没有,67.44%的空巢老人身体状况一般,32.56%的空巢老人体弱多病,在生病以后,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大多数都在较远的外地务工,不方便回家照看,只有约9.30%的老人能够由子女回家照看,其余的老人基本上只能依靠自己。有老伴的空巢老人可以互相照顾,而大多数独居老人都是自己照顾自己。 村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生活来源不稳定,经济供养水平低根据调查发现,村空巢老人主要的收入
8、来源来自子女供给、务农或者低保。无论主要经济来源由谁提供,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不稳定且经济供应水平低。首先,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不稳定。调查显示(如图1),99.00%的空巢家庭有2个及2个以上子女,子女每年一般会支付给父母一到两次生活费,但这种供养是不定期的,导致老人的生活来源缺乏稳定性。其次,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供养水平低。调查显示,20.69%的空巢家庭还有大量耕地并成为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重庆夏秋季节天气炎热,务农村民常因干旱、洪涝等天灾而减产或颗粒无收,这样导致依靠自身劳动收入养老的老人面临经济困难。而根据现有的法律制度规定,这些老人从法定意义上来讲都属于有子女赡养的老年群体,因
9、而无法享受到政府低保或救济金,导致这些老人陷入养老困境。调查显示,目前村空巢老人一年人均经济来源大概只有2500元左右。再次,村空巢老人大部分是年满7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大都体弱多病,尽管医疗开销能够报销大部分,但是自己支付的部分相对于其经济收入来讲也占有很大比例,这也使得空巢老人经济生活进一步陷入困境。(二)健康状况不理想,治疗方式简单根据调查发现,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不够理想,且医疗较为简单。首先,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调查显示,目前村中有67.44%的空巢老人身体健康一般,32.56%的空巢老人体弱多病。同时,大多数空巢老人还或多或少地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其中肺气肿患病率最高。其次
10、患病的老人难以得到很好的治疗。调查显示(如图2),在生病后,只有4.65%的老人能够得到很正规的治疗;23.26%的老人是自己买药吃,进行简单的治疗;72.09%的空巢老人采取的是间歇性的治疗,他们在病情严重时就到乡镇医院去输液,等病情有所好转就停止治疗,过一段时间病情再次加重时又去医院治疗几天,反反复复的治疗使病情得不到控制或根除。另外,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多数反映合作医疗报销起付线高(规定起付线是100元每人每次,实际上住院输液通常都在三天及以上),而住院治疗的费用不能直接扣除或报销,需要病人事先垫付大笔押金(一般在1000元以上),而多数空巢老人一时拿不出这些押金而选择不住院或简单
11、治疗,甚至有些选择拖病或用迷信的方式加以治疗,最终因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使病情加重或恶化。(三)精神慰藉匮乏,文化生活单调调查显示,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匮乏,文化生活单调。首先,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常年不在身边,子女与老人缺乏精神上的沟通交流。再加上近年来留守儿童因社会与家庭对其安全和教育的重视,大部分留守儿童也陆续开始留校住宿或跟随父母进城上学,空巢老人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空巢”了,因而来自子孙后代的精神慰藉也越来越匮乏。其次,农村空巢老人文化水平低,兴趣爱好少,文化生活极为单调。调查显示(见图3),村空巢老人中,88.37%的空巢老人没有文化,剩下11.63%的空巢老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空巢 老人 养老 困难 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