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docx
《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麻城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O二一年一月第一章站上高质量发展新起点4第一节发展基础4第二节发展环境11第三节二。三五年远景目标15第二童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15第一节指导思想15第二节发展原则16第三节战略定位17第四节发展目标19第三章创新驱动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21第一节拄设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22第二节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22第三节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23第四节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23第四五点石成金打造全国石材产业i质量发展示范城市.24第一节推进石材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建设2S第二节加快园区数
2、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26第三节加强园区现代基础设施支肄徒力27第四节提升石材开采加工绿色发展水平28第五章转型升级构建高质现代产业体系29第一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30第二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35第三节壮大服务业发展规模36第四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43第五节积极发展数字经济43第六亲畅通循环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44第一节促进消费提质升级4S第二节持续犷大有效投资45第三节推动畅通国内大循环46第四节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46第七章深化改革稗放体制机制新红利SO第一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SO第二节建设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51第三节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54第四节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55
3、第八章统筹推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56第一节提高农业质量效英56第二节加快建设美丽乡村59第三节深化农业农村改革60第四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60第九堂产城融合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61第一节优化市域空间布局61第二节加快中心城区建设66第三节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69第四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70第十妾筑牢支撑加快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70第一节加快完善绿合交通运输体系71第二节持续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74第三节加强市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7S第四节战略性布局新型基拙设施76第十一亲守正创新影显独特城市文化融力77第一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77第二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77第三节大力发
4、展现代文化产业79第十二会和谐共生谱写麻城绿色发展新篇章80第一节筑牢市域生态安全疥障80第二节统筹推进环境保护治理82第三节建设绿色生产生活体系8S第四节完苦生态文朗治理机制87第十三章法政优治打造宜居宜业幸福麻城89第一节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增收行动89第二节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91第三节全面推进健埴麻城建设94第四节完SE多层次社会保防体系97第五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99第十四章创新治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麻城1第一节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100第二节全面加强经济安全103第三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103第四节堆炉社会安全稳定105第十五章党建引领共绘规划实施新蓝图106第一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106
5、第二节加强民主法治建设107第三节推动规划制定落实108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送审稿)“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也是我市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加速期。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I四个五年规划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央、省委、黄冈市委和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神编制,是指导麻城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主要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阐明市委、
6、市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编制各级各类规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的基本依据,是指导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章站上高质量发展新起点第一节发展基础一、主要成就“I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和黄冈市工作部署和要求,围绕“决胜脱贫攻坚、奔向全面小康,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稳健较快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圆满收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始终坚持发展第要务,实现
7、了经济平稳增长、结构优化升级、新旧动能加快转换。2019年(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13亿元,是2015年的1.49倍,年均增长10.5%,经济总量稳居黄冈各县(市、区)第一:人均生产总值42495元,高出黄冈市平均水平5810元。全社会固定及产投资增长12%,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72.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6亿元,是2015年的1.53倍,年均增长I1.2%o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84亿元,是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长8.5%。县域经济考核稳居全省31个生态功能区县市前列,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400350300250281501850图1“十
8、三五”期间生产总值及增速趋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十三五”以来,共整合46亿元扶贫资金,建成4487套易地搬迁安置房,完成1.8万户危房改造,17.05万人次享受健康扶贫政策,资助贫困学生23万人次。178个贫困村出列、15.9万名贫困人口脱贫,顺利通过了脱贫摘帽验收,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以来,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推动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总量扩张,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主体。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19.2:45.7:35.1调整到2019年(2020年)的16.1:43.5:40.4。工业化进程
9、加快,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5年388.9亿元增加到2019年(2020年)478.2亿元,远高于黄冈其他各县(市、区)。麻城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部石材产业园成为全国知名的石材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值突破200亿元,汽配冶金、高新技术产值突破1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了5.3个百分点。现代农业绿色化、标准化程度显著提升:接待游客数量高达1441万,是黄冈市唯一一个游客超千万的县市。规上工业产依(亿元)增速图2“十三五”期间规上工业总值及增速趋势城乡建设扎实推进构建“一城四区”城市新格局,拉开两河四岸滨河新城新框架,交通突破性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先后实施了护城河及月亮湖
10、综合整治工程、示范路建设、文体中心、麻城中学等批重大工程,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宋埠镇、白果镇、福田河镇、木子店镇等重点镇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6%,比“十二五”末增加了5.08个百分点o改革开放成效明显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入,全市营商环境显著提升。机构改革向纵深推进,实现了机构精简、人员整合、效能提高。新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三集中三到位“基本实现,“办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系列试点改革顺利破题并纵深推进。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推进,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麻城
11、人回归创业计划持续推进,人才红利逐步释放。落实减税降贽政策,企业困难得到缓解。通过创新砂石经营管理方式,使开源节流成效明显改观,全市可用财力稳健增长。不断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营造了人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浓厚氛围。对外开放步伐持续加快,2019年(2020年)末实有外贸出口企业22家,比2015年增加了8家,实现外贸出口总额5725万美元,预计“十三五”期间累计出口将超过2亿美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建设扎实推进,2019年(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国控断面水质达标
12、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超过55%,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大力推行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促进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绿色发展方式正在加快形成,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支出始终占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五年来,民生累计投资超过200亿元。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加快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人民医院实现整体搬迁,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覆盖率100%。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
13、在3.2以内。2019年(2020年),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图3“十三五”期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市域治理稳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显著加强,平安麻城、法治麻城建设富有成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党的全而领导和党的建设更加有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实现,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存在问题十三五时期,是麻城爬坡过坎、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但发展不够仍然是麻城最大实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足,产
14、业结构不合理,开放型经济发展比较落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城镇化水平不高,脱贫成果还不稳固,民生保障还有不少短板,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需提升。表1麻城市“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类f1.*号播标名彝单位2015年Sft2020年S*tt2019年(2020年&济发1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244.31377374.132服务业描加(ft比重%36.224040.43全社会囿定资产投资亿元301.43714对外贸历总额万美元5079935857255社会消费品零件总前亿元123.2204190.66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万美元501580761
15、3187地方一般公共预嵬收入亿元14.992320.848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3.735.425.759城M化率:常住人D城镇化率户18人口城镇化率%44.0233.9955%以上4448.632.9创三驱10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比%0.25I0.39!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捕疔Ja件0310.26动12互联网普及奉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50-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70-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的占生产总值比里%8.2137.2AR生活14总人口:户籍人口常住人11万人115.587.511790115.3988.(M15人均预期寿命岁76.577.577.116劳动年脐人口平均受教仔年限年8IO-
16、1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48872264521117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闺收入元9841151501401118城镇就业:新增就业人数万人0.88261.0419被困人1.J减少万人1.37(13.07J8.6公共务20格本养老保险参保率%86919521城乡医疗保险人数万人18.42102-22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万费完成省定目标-23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张173533生环境24新增理设用地规模万亩0.1457“用0.332325耕地保有城万亩156.05142.5140.172627弧JGDP用水量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完成省定目标完成否定目标2829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赞比
17、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省定目标完成皆定目标完成否定目标完成否定目标30今林绿化:森林随盅军森林莉枳景%万立方米52.91764.455807055.26870031城市空气质知达标率其中:城市细颗粒%SOIO7839.5(PM2.5)浓度下降32达到或好于三类水体比例劣五类水体比例%7820100010003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少:化学离利阮双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5.54%20.89%3.14%76.77%完成省定目标完成省定目标第二节发展环境一、宏观环境“十四五”时期,全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风云变幻,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加
18、速了世界及国内经济社会的大调整、大变革。准确把握国际政治局势、发展态势、经济走势,提前谋划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布局、产业布局,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成为麻城十四五时期需要重点研窕的任务。第一,新发展阶段将面临更多新机遇新挑战。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格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这一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勇于开
19、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第二,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随着外部环境和发展固有的要素禀赋变化,我国经济已经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同时要加快形成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第三,以科技创新催生的新发展动能日益凸显。实现高质量发展,
20、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必须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因此,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必须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第四,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的社会发展新局面逐步完善。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深刻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十四五时期如何适应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等深刻变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
21、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都需要认真研究并作出工作部署。二、发展机遇“I四五”时期,麻城市而临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五大机遇”。第一,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遇。“十四五”时期,中部崛起将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新一轮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等重大战略将进一步实施,为麻城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系列重大机遇。第二,国家重大政策推动机遇党中央已确定了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信贷、投资外贸等方面都明确了具体措施,为麻城补短板、强弱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带来一系列政策红利。此外,
22、省委提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发展目标,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构建全省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为我们加快融入武汉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重大机遇。第三,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机遇,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化等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技术革命将取得突破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极大冲减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麻城应加快大别山大数据中心、智慧麻城应用项目、天地一张图等“新基建项目建设,着力培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增长点。第四,重大交通建设布局机遇,京九高铁、沪渝蓉高铁的加快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麻城交通枢纽中心地位,麻城融入大
23、武汉经济圈、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步伐显著加快,麻城将迎来开放合作的新时代。第五,疫后重振与灾后重建机遇。恢复重建后,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麻城将有一大批产业、城乡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等重大项目落地落实。三、面临挑战第一,外部发展形势严峻大环境下,稳增长压力大C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美经贸摩擦影响逐步显现,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反复,导致市场主体投资信心不足,国内投资增速下降,“十四五”期间,麻城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项目建设面临严峻挑战。第二,资源环境约束趋严大背景下,资源转化成本高。当下生态环境质量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麻城市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第十 四个 规划 三五 远景 目标 纲要 草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