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敬畏生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2敬畏生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敬畏生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敬畏生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8.2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中的第二框。帮助学生理解生命至上的内涵,引导学生从个体的“我”的生命体验和认识,扩展到人与人关系的体认与思考,理解休戚与共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对生命的敬畏,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生命,自觉走上道德的生活。二、学情分析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初一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但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如果学生的这些思维的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就可能产生心
2、理脆弱、行为失控等问题,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面对变杂的社会生活,如何坚守善待生命的底线,追求生命的美好,对初中学生来说是巨大的考验。因此,本课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三、课程标准根据2022年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飞年级)”生命健康与安全教育”中的要求:选取典型案例,体会、感受党和政府怎样践行“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理念,认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意义,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四、教学目标1.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培养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命
3、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3 .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命至上。教学难点:休戚与共六、教学方法情景式教学、对话教学、合作探究。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的讲话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教师:习主席的讲
4、话表明了什么?学生1:国家重视人民生命和身体健康。学生2: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教师:我们为什么要重视生命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敬畏生命,继续去探问生命。(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生命至上活动一:展示一组图片: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5年天津爆炸事故、2020年新冠疫情、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2022年MU5735坠机教师: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2015年天津爆炸事故造成165人死亡;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到目前为止,全球也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了5亿,死亡人数超622万人;2021年河南大暴雨全省因灾死亡失踪398人;2022年3月21日东航MU5735坠机,机
5、上132人全部遇难。问题:通过这一系列事件,你对生命有什么认识?学生: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活动二:看图片,讲故事,论生命教师:展示图片,介绍湖南长沙居民自建房坍塌事件幸存者2022年4月29日湖南长沙一栋六层的建筑楼发生坍塌,在这次事故中10人获救。左边这幅图是第9名幸存者,这是一位被困了88个小时被救出的女孩。倒塌发生时,她正脑在床上,事故发生后,她用身边有限的物品自救,关注附近救援情况,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当消防员把她营救出来的那一刻,她抬头笑了。右边这幅图是获救的第10名被困者,被埋压了131个小时,是救援力量在建筑物废墟逐层剥离的救援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两人的成功获救让你对生命的理解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敬畏生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敬畏 生命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