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doc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doc(2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目录内控指引资金7第一章 总 则7第二章 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8第三章 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控制9第四章 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12内控指引采购13第一章 总 则13第二章 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14第三章 请购与审批控制15第四章 采购与验收控制16第五章 付款控制17内控指引存货19第一章 总 则19第二章 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20第三章 请购与采购控制21第四章 验收与保管控制22第五章 领用与发出控制25第六章 盘点与处置控制25内控指引销售27第一章 总 则27第二章 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28第三章 销售与发货控制29第四章 收款控制31内控指引工程项目34第一章
2、总 则34第二章 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35第三章 项目决策控制37第四章 概预算控制37第五章 价款支付与工程实施控制38第六章 竣工决算控制39内控指引固定资产42第一章 总 则42第二章 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43第三章 取得与验收控制44第四章 使用与维护控制46第五章 处置与转移控制48内控指引无形资产51第一章 总 则51第二章 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52第三章 取得与验收控制53第四章 使用与保全控制55第五章 处置与转移控制56内控指引长期股权投资59第一章 总 则59第二章 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60第三章 投资可行性研究、评估与决策控制61第四章 投资执行控制63第五章 投资处置控制64内
3、控指引筹资66第一章 总 则66第二章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67第三章 筹资决策控制68第四章 筹资执行控制69第五章 筹资偿付控制71内控指引预算73第一章 总 则73第二章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74第三章 预算编制控制76第四章 预算执行控制77第五章 预算调整控制79第六章 预算分析与考核控制80内控指引成本费用82第一章 总 则82第二章 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83第三章 成本费用预测、决策与预算控制84第四章 成本费用执行控制85第五章 成本费用核算86第六章 成本费用分析与考核87内控指引担保89第一章 总 则89第二章 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90第三章 担保评估与审批控制91第四章 担保执行
4、控制93内控指引合同协议95第一章 总 则95第二章 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96第三章 合同协议编制与审核控制97第四章 合同协议订立控制99第五章 合同协议履行控制100内控指引业务外包103第一章 总 则103第二章 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104第三章 外包策略及承包方选择105第四章 外包业务流程控制106内控指引对子公司的控制111第一章 总 则111第二章 对子公司的组织及人员控制112第三章 对子公司业务层面的控制113第四章 母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及其控制117内控指引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120第一章 总 则120第二章 岗位分工与职责安排121第三章 财务报告编制准备及其控制122第四章
5、财务报告编制及其控制124第五章 财务报告的报送与披露及其控制125内控指引人力资源政策127第一章 总 则127第二章 岗位职责与人力资源需求计划128第三章 招聘、培训与离职129第四章 人力资源考核政策130第五章 薪酬及激励政策131内控指引信息系统一般控制133第一章 总 则133第二章 岗位分工与授权审批134第三章 信息系统开发、变更与维护控制136第四章 信息系统访问安全138第五章 硬件管理140第六章 会计信息化及其控制141内控指引衍生工具143第一章 总 则143第二章 岗位分工及授权审批144第三章 衍生工具交易控制146第四章 监督与检查147内控指引企业并购148
6、第一章 总 则148第二章 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149第三章 并购交易前期准备及其控制150第四章 审慎性调查及其控制151第五章 并购交易财务控制153内控指引关联交易155第一章 总 则155第二章 关联方界定及其控制156第三章 关联交易及其控制157第四章 关联交易的报告与披露及其控制159内控指引内部审计160第一章 总 则160第二章 审计机构和人员161第三章 审计的内容与程序163第四章 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汇报165第五章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167内控指引组织架构170第一章 总 则170第二章 组织架构的设计170第三章 组织架构的运行173第四章 组织架构的信息披露174内控指
7、引发展战略175第一章 总 则175第二章 发展战略的制定175第三章 发展战略的实施177第四章 发展战略的评估与调整177第五章 发展战略的信息披露17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研发179第一章 总 则179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179第三章 评估与披露180内控指引人力资源181第一章 总 则181第二章 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实施181第三章 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与退出182第四章 人力资源的信息披露183内控指引企业文化184第一章 总 则184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培育184第三章 企业文化的评估185内控指引社会责任186第一章 总 则186第二章 安全生产187第三章 产品质量187第四
8、章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188第五章 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188内控指引资金189第一章 总 则189第二章 筹资189第三章 投资190第四章 营运191第五章 评估与披露192内控指引采购193第一章 总 则193第二章 购买与审批193第三章 验收与付款194第四章 评估与披露194内控指引资产196第一章 总 则196第二章 资产管理196第三章 评估与披露197内控指引销售199第一章 总 则199第二章 销售与收款199第三章 评估与披露200内控指引工程项目201第一章 总 则201第二章 立项与招标201第三章 建设与验收202第四章 评估与披露203内控指引全面预算204第一章
9、总 则204第二章 编制、执行与考核204第三章 评估与披露205内控指引合同206第一章 总 则206第二章 合同的签署206第三章 合同的履行207第四章 评估与披露208内控指引内部报告209第一章 总 则209第二章 内部报告的形成209第三章 内部报告的使用210内控指引信息系统211第一章 总 则211第二章 信息系统的开发212第三章 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213第四章 评估与披露214内控指引资金(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资金的内部控制,保证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资金,
10、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资金。第三条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资金管理的下列风险:(一)资金管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二)资金管理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三)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使用、核对和清理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可能导致受到处罚造成资金损失。(四)资金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可能造成账实不符或导致财务报表信息失真。(五)有关票据的遗失、变造、伪造、被盗用以及非法使用印章,可能导致资产损失、法律诉讼或信用损失。第四条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资金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11、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授权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二)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应当合法合规,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使用、核对、清理严格有效,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三)资金的会计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四)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当有完整记录,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第二章 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第五条 企业应当建立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一)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二)资金的保管、记录与盘点清
12、查。(三)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第六条 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资金业务,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办理资金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企业关键财会岗位,可以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并在最长不超过五年的时间内进行岗位轮换。实行岗位轮换的关键财会岗位,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在内部公布。第七条 企业应当建立资金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资金支付业务。(一)支付申请。企业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经授权的审批人提交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协
13、议、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二)支付审批。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性质或金额重大的,还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三)支付复核。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企业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等相关负责人员办理支付手续。(四)办理支付。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第八条 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资金。第三章 现金和银行存款的
14、控制第九条 企业应当加强现金库存限额的管理,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当及时存入开户银行。第十条 企业应当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本企业的现金开支范围和现金支付限额。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或超过现金开支限额的业务应当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第十一条 企业现金收入应当及时存入银行,不得坐支现金。企业借出款项必须执行严格的审核批准程序,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第十二条 企业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实行收支两条线和集中收付制度,加强对货币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银行账
15、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银行账户的开立应当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需要,不得随意开立多个账户,禁止企业内设管理部门自行开立银行账户。企业应当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及使用情况,发现未经审批擅自开立银行账户或者不按规定及时清理、撤销银行账户等问题,应当及时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企业应当加强对银行结算凭证的填制、传递及保管等环节的管理与控制。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不得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不得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不得无理拒绝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资金;不得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第十五条 企业
16、应当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指派对账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进行审核,确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是否调节相符。如调节不符,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加强对银行对账单的稽核和管理。出纳人员一般不得同时从事银行对账单的获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工作。确需出纳人员办理上述工作的,应当指定其他人员定期进行审核、监督。第十七条 实行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等方式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企业,应当与承办银行签订网上银行操作协议,明确双方在资金安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交易范围等。操作人员应当根据操作授权和密码进行规范操作。使用网上交易、电子支付方式的
17、企业办理资金支付业务,不应因支付方式的改变而随意简化、变更支付货币资金所必需的授权批准程序。企业在严格实行网上交易、电子支付操作人员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的同时,应当配备专人加强对交易和支付行为的审核。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对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进行核算和报告。第四章 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加强与资金相关的票据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处理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
18、被盗用。企业因填写、开具失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作废的法定票据,应当按规定予以保存,不得随意处置或销毁。对超过法定保管期限、可以销毁的票据,在履行审核批准手续后进行销毁,但应当建立销毁清册并由授权人员监销。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账薄对票据的转交进行登记;对收取的重要票据,应留有复印件并妥善保管;不得跳号开具票据,不得随意开具印章齐全的空白支票。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当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不得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按规定需要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与事项,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用章必须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并进行登记。
19、内控指引采购(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规范请购与审批、采购与验收、付款等行为,防范采购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采购,主要是指企业外购商品并支付价款的行为。企业外购服务并支付价款的控制,可以参照本指引的规定执行。第三条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采购业务的下列风险:(一)采购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二)采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三)请购依据不充分、不合理,相关审批程序不规范、不正确,可能导致企业资产损失
20、资源浪费或发生舞弊。(四)采购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定,可能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造成资产损失。(五)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损失。(六)付款方式不恰当、执行有偏差,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第四条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采购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二)请购事项应当明确,请购依据应当充分适当。(三)采购行为应当合法合规,采购与验收流程及有关控制措施应当明确规范。(四)付款方式和程序、与供应商的对账办法应当有明确规定。第二章 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第五条 企业应
21、当建立采购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企业采购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一)请购与审批。(二)供应商的选择与审批。(三)采购合同协议的拟订、审核与审批。(四)采购、验收与相关记录。(五)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第六条 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业务的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有条件的企业或企业集团,采购职责权限应当尽量集中,以提高采购效率,堵塞管理漏洞,降低成本和费用。第七条 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防范采购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收受商业贿赂、损害企业利益的风险。
22、第八条 企业应当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并在采购与付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请购手续、采购订单或采购合同协议、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第三章 请购与审批控制第九条 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置商品或服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并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企业采购需求应当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相适应,具有必要性和经济性。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应当明确采购类别、质量等级、规格、数量、相关要求和标准、到货时间等。有条件的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内部 控制 应用 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