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方案.docx
《新时代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方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时代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方案为贯彻落实皖北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4 -2027年),加快推进全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 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 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作的重要 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资源 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双招双引和企业培育为抓手,以“龙头企业 产业链一产业集群一产业生态”为引领,锚定关键环节,延链 补链强链,实施三大任务、四大行动,加快构建新能源1+3+1 产业格局,形成新能源制造业和新能源利用互融共生的产业发展 矩阵,着力打造全市域统筹
2、布局、全链条集群集聚、全场景综合 应用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为推动皖北高质量发展取得 新突破提供有力支撑。二、主要目标到2027年,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 制造业与新能源利用深度融合,形成涵盖装备制造、技术研发、 应用示范等领域,省内领先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到2027年,以硫化镉薄膜电池应 用技术等为支撑的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氢能、生 物质能、地热能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壮大,新型储能、先进光伏、 风机制造、充换电装备制造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 1+3+1新能源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新能源产业产值力争达到 150亿元。产业生态逐渐完善。到20
3、27年,新能源要素保障体系、 技术创新体系、示范应用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日趋优化, 基本建成空间布局合理、各载体特色突出、产业全链协同、集群 效果显著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到2027年,新能源产业创新能力 持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步伐明显加快,力争建成新能源 产业创新平台5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 以上。示范应用加速推进。到2027年,全市硫化镉薄膜电池、 氢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应用场景 不断丰富,建成一批源网荷储、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光伏建筑 一体化、绿电绿氢绿氨绿醇等示范应用项目,绿色电能替代比例 进一步提升。专栏1 ,+3
4、r新能源产业体系1是以蒙城县为核心承载区,打造1个以硫化镉薄膜电池应用技 术等为支撑的未来产业先导区。3是大力发展氢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3大特色产业,打造区 域优势特色新能源产业示范区。以谯城区、涡阳县为核心承载区大力发展 氢能产业;以谯城区、蒙城县为核心,全市域统筹发展生物质能产业;以 全市各县区中心城区为核心发展地热能产业。1是打造全市新能源装备产业集聚区。统筹全市资源禀赋,布局 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促进新型储能、先进光伏、风机制造、充换电 装备制造等集聚发展。三、重点任务(-)打造石帝化镉薄膜电池未来产业先导区。支持蒙城县抢抓政策机遇,聚焦薄膜电池细分赛道,围绕新 型硝化镉薄膜电
5、池技术研发、国产装备制造、配套辅材制造及绿 色低碳示范应用开展全产业链建设,打造碎化镉薄膜电池未来产 业先导区,做好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下的新质生产力试点推广。 一是大力推进核心装备制造。支持蒙城县依托繁枫真空科技打造 硫化镉薄膜电池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大对龙谀科技等行业龙头企 业招引力度,加快推进蒙城繁枫真空2GW新型高效硫化镉薄膜 太阳能光伏玻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碎化镉薄膜核心装备制 造规模。支持蒙城繁枫真空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国家级高真空实验 室,加快真空电子光学镀膜、真空金属镀膜、新型硫化镉光伏真 空传输镀膜、新能源锂电池铜箔双面镀膜等高端设备研发生产。 二是加强配套辅材制造。提升适配碎化
6、镉薄膜电池产业发展辅材 配套制造能力,支持光伏玻璃、铝型材等配套材料发展,重点发 展确化镉超薄光伏玻璃盖板(背板)和太阳能电池用高温玻璃基 板、封装胶膜、减反射及导电发电用靶材等材料。引进长寿命、 高安全的硫化镉薄膜电池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 )光伏构件、 光伏瓦。三是创新应用场景。持续推广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应 用,重点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 X新型农业大棚、新型智 能地面光伏电站、光伏+5G、光伏+储能+充电等场景应用。到 2027年,硫化镉薄膜电池产业产值25亿元以上,力争建成硫化 镉薄膜电池未来产业先导区。专栏2硝化镉薄膜电池产业发展重点以蒙城县为核心承载区,支持蒙城繁枫真空科
7、技有限公司发展,谋划 招引龙颁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蒙城繁枫真空2GW新型高效碎化镉薄膜太阳能光伏玻璃、 上海伏睿思特年产330MW硫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嘉元年产330MW确 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项目建设。(二)创建区域优势特色新能源产业示范区。聚焦氢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3大特色产业,全市域统筹 布局,强化产业培育和示范应用。到2027年,将市打造成具有 区域优势特色的新能源产业示范区,力争产值25亿元以上。1 .大力培育绿色氢能产业。以涡阳县、谯城区为核心承载区, 抢抓源网荷储一体化政策机遇,围绕氢能装备、绿电制氢、 氢能输储用等,科学谋划建设氢能产业园。一是谋划推进氢能装 备制造。
8、依托阳光氢能、泰越资本等企业,大力发展电解槽、电 堆等氢能装备制造。强化双招双引工作力度,谋划引进一批氢能 领域高水平创新型企业、研发机构,支持开展高性能离心式空气 压缩机、轴承、电机、氢气再循环泵等电池辅助系统关键技术研 发。二是积极推进绿氢制取。以涡阳化工园区为核心,重点发展 可再生能源制氢。推动阳光电源等企业在亳布局氢能研究院,重 点突破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的质子交换膜(PEM )电解制氢、 碱性电解水制氢、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等绿氢制备成套工艺 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转化效率和单台装置制氢规模。支持 有条件的县区积极开展生物制氢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生物制 氢示范应用。三是强化氢能
9、输储用。围绕氢能输储用,通过以商 招商、产业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招引中能建氢能等企业建设 氢能产业园,探索打造可再生能源制氢一合成氨一合成氨储运 氨氢利用一绿醇”产业链。统筹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符合 条件的现有加油加气站改(扩)建制氢加氢装置,支持新布点加 油站同步规划建设加氢设施,积极探索氢、油、气、电多元场站 发展模式。到2027年,力争全市氢能产业产值10亿元以上。专栏3氢能产业发展重点谋划推进泰越资本氢能绿电产业园、中能建氢能产业园、阳光电源 氢能一体化等项目建设。2 .统筹推进生物质能产业。以谯城区、蒙城县为核心承载区, 全市域统筹推进生物质能发展。一是发展生物质发电。建立健全
10、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鼓励生物质发电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提 高秸秆燃料化利用比重,合理规划布局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 目。加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覆盖乡镇的生活垃圾收 集转运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统筹布局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 电项目。二是发展生物质燃料。以谯城区、亳芜现代产业园区为 重点,依托创亿生物质燃料等企业,大力发展秸秆生物质颗粒燃 料、城市锅炉供热燃料、大型生物质颗粒燃料等生物质固体成型 燃料产品。以利辛县为重点,依托皖能集团等企业加快生物天然 气示范项目建设,扩大乡村生物天然气和沼气利用规模。鼓励发 展餐厨废油制生物航空燃料,推进生物航空燃料示范应用。到 2027年,全市生物质能
11、产业产值15亿元以上。专栏4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上海电气(蒙城)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创亿生物质燃料科技 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加快推进惠冉嘉能生物质天然气生产、利辛皖能生物科技生物质天 然气生产、古井镇生物质供热等项目建设。3 .因地制宜发展地热能产业。以各县区中心城区为核心,积 极开展试点示范,推动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谋划推进地 热装备制造。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推动机制, 以地热能开发利用带动地热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引进相关行业龙 头企业,建设地源热泵等装备制造项目。二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 充分发挥市行政中心地热能改造、市人民医院地热能改造等项目 试点示范作用,推广地热能
12、开发模式,支持新建、改建、 扩建民用建筑优先使用地源热泵系统集中供暖(制冷),推动地 热能供暖(制冷)由公共建筑向住宅和工业建筑延伸。探索适合 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商业模式。三是有序推进项目实施。结合城市 功能活力提升,大力推广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设分布式供 暖(制冷)综合能源站,提高地热能开发利用规模。对具备改造 条件的公共建筑,排定地热能改造先后顺序,加快推进地热能改 造项目实施。因地制宜推进用能大、能耗高企业实施地热能改造, 实现绿色建筑与新能源一体化发展。专栏5地热能产业发展重点加快推进市第三人民医院地热能改造、市肿瘤医院地热能改造、亳 芜现代产业园区人才公寓地热能改造等项目,探索推
13、进全市浅层地热能 开发利用特许经营项目。(三)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区。依托各县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统筹布局建设新能源装备 制造产业园区,促进新型储能、先进光伏、风机制造、充换电装 备制造等集聚发展。到2027年,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产值100 亿元以上。1 .大力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以谯城区、涡阳县、亳芜现 代产业园区为核心承载区,依托四维能源、碳什科技等龙头企业, 重点发展储能电池、储能系统部件、储能系统集成,不断拓展储 能应用场景,打造新型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一是大力发展储 能电池。支持各县区、园区差异化布局产业链重点环节,构建区 域集聚、优势互补、配套协同的储能电池产业发展
14、格局,形成正 负极材料、隔膜一电池一配套零部电池管理系统一电池高效 循环利用全产业链。重点支持涡阳县依托涡阳化工园区打造新 能源电池材料园中园,重点招弓I电解液、正负极材料、电芯、 隔膜等生产企业。支持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按照以荷定源原则, 为新能源制造业项目配套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招引国轩高 科等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储能电池生产规模。支持谯城区充分 发挥导电浆料等新能源电池材料集群优势,打造以中心城区为核 心的储能电池生产基地。瞄准固态电池发展方向,加强储能电池 技术储备。二是支持储能系统部件发展。充分发挥利辛县绿色电 力资源优势,积极招引承接一批压铸件、机柜机箱、锁金件等高 载能储能电池部
15、件生产项目。三是重点发展储能系统集成。支持 涡阳县依托阳光电源等企业,围绕储能逆变器等关键产品,招引 一批上下游产品生产企业,扩大储能逆变器产能和规模。支持谯 城区依托四维能源等企业,大力发展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系统集 成等产业关键环节。四是推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依托涡 阳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引育废旧锂离子电池综合利用骨干企业, 重点发展报废锂离子电池资源化再生利用,开展电池壳材料,正 负极废粉,锂、银、钻、镒、铜、铝等金属材料以及废塑料等高 值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强废旧锂离子电池梯级利用,推进在充 电站储能、低速电动车、智能电网储能等领域的安全应用。五是 扩大储能应用场景。大力支持光伏、风
16、电等新能源与储能设施融 合发展,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加大新型 储能电站项目推进力度,充分发挥储能对新能源电力消纳和电网 调节保障作用。到2027年,全市新型储能装备制造产业产值40 亿元以上。专栏6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四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亿昇达科技有限公司、碳什科技有 限公司、锂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谋划推进凯诺日产100万支锂离子电池、国轩高科IOGW电池制造、 戴胜鸟年产300MW太阳能铜锢绿硒(CIGS )薄膜电池、道阳电源年产 2GWh储能系统集成、高能时代固态电池、谯城区分布式储能设备制造等 项目建设。2 .做大做强先进光伏产业。以涡阳县、蒙城
17、县为核心承载区, 重点发展光伏逆变器及配套设备、先进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等重 点产品,打造先进光伏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一是扩大光伏逆变器 及配套设备生产规模。支持涡阳县依托阳光电源等企业,进一步 扩大光伏逆变器生产规模。支持涡阳县聚焦产业升级方向,重点 招引光伏逆变器、控制器、汇流箱、逆变控制一体机等设备生产 制造企业。支持阳光电源等有条件的企业开发集电力变换、远程 控制、数据采集、在线分析、环境自适应等于一体的智能逆变器 产品。二是促进先进光伏组件发展。支持宏阳新能源、安迈新能 源等组件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支持涡阳县、利辛县围绕光伏 背板、焊带、边框、密封胶、接线盒等环节,重点引进一批辅材 制
18、造企业。推动捷普盛光电等企业发展高性能光伏封装盖板玻 璃、透明导电玻璃和聚光组件玻璃等产品。三是支持先进光伏电 池发展。支持亿晟达科技、汉丝新能源、凯诺新能源等企业围绕 锂离子电池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等指标,提升产品性能水平。 支持涡阳县重点发展转换效率高、服役周期长的大尺寸晶硅光伏 电池。四是重点发展光伏电站智慧运维。积极推广应用光伏电站 智能管理系统和集成运维技术,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企业联合 相关科研院所,开发光伏电站系统智能清洗机器人、智能巡检无 人机、智能Al系统平台等产品。五是开展退役光伏设备循环利 用。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机遇,开展光伏设备更新行动,鼓 励有条件的企业围绕光伏
19、组件中的光伏层压件、边框、接线盒等 部件开展高水平再生利用,加强光伏逆变器等关键零部件再制 造。六是规范有序推进光伏发展。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因 地制宜发展新能源项目。鼓励利用大型工商业厂房、公共建筑等 屋顶资源,多途径拓展光伏应用场景。到2027年,全市光伏产 业产值20亿元以上。专栏7先进光伏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宏阳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省安迈新 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捷普盛光电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加快推进道阳电源新能源制造产业园、安迈年产300万套光伏接线 盒、禾望新能源年产L5GW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浙江宏阳新能源年产 2GW光伏组件等项目建设。3 .做精做优风机
20、装备制造产业。以蒙城县、涡阳县为核心承 载区,重点发展大功率风机整机和风机零部件制造,加快推动风 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一是促进风机整机发展。依托三一重 能、东方电气、华能等企业,瞄准大功率、智能化发展方向,招 引一批风机整机制造项目,开展大功率风机整装制造。完善风机 运维中心、智能云中心等配套服务支撑体系,推动风机制造企业 深耕运维市场。二是扩大风机零部件规模。把握风电机组国产化 契机,加快推进配套产业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叶片、逆变器、风 机轮毂等产品竞争力,配套发展高稳定性、高耐腐蚀性的全钢风 电塔筒、钢混式风电塔筒。瞄准电控系统、主轴等附加值较高的 关键零部件领域,招引一批细分行业龙头企
21、业,加速形成风电叶 片、塔筒、电控系统等全产业链配套生产能力。三是推进风机设 备循环利用。鼓励再生利用企业开展退役风机、退役设备拆解, 围绕风电机组中的基础、塔架、叶片、机舱、发电机、齿轮箱、 电控柜等部件开展再生利用。积极推进发电机、齿轮箱、主轴承 等高值部件再制造。四是稳步推进风电协调发展。优化风电建设 布局,积极推进风电就近、就地利用。到2027年,全市风机装 备制造产业产值30亿元以上。专栏8风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北京天杉高科风电科技责任有限公司、达必立新能源科技有限 公司等企业发展。加快推进湘安年产100万件智能制造、阳光电源风电主机及附属设 备制造、北京天杉高科风电混塔制造等
22、项目建设。4 .加快发展充换电装备制造产业。以谯城区、亳芜现代产业 园区为核心承载区,大力发展充电桩整桩、充电桩零部件,壮大 充换电装备制造业规模。一是扩大充换电装备制造规模。充分发 挥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潜力等优势,招引一批交、直流充电桩、 无线充电桩、换电设备制造企业。支持谯城区依托金电新能源科 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推动大容量、高可靠性、安全便捷的充电设 施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鼓励充电设施与智能电网、风光+储能、 智能交通等新技术融合发展。二是促进充换电装备零部件产业发 展。抢抓我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联动区发展机遇,支持现有插 头插座、外壳、线缆材料等零部件生产企业扩大规模,打造一批 充换电装
23、备零部件细分行业领军企业。依托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电 子信息产业园,招弓1一批充电模块、电机、芯片、接触器、断路 器等充换电装备零部件制造企业。三是支持充换电设施建设。引 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充电设施建设,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 逐步向乡镇、城郊、偏远地区延伸覆盖。重点推进公共领域停车 场集中式充换电设施建设,以产业应用带动充换电装备制造。到 2027年,主城区力争形成半径不大于2公里的充电服务圈,县 城和乡镇重点区域充换电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换电站 23座,公共充电桩7787个,专用、自用充电桩5200个,全市 充换电装备制造业产值10亿元以上。专栏9充换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金电新
24、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匡核电气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 合理规划布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四、重大行动(-)产业升级行动。1 .实施精准招商。强化双招双引,积极参与投资行、 世界制造业大会等活动,聚焦补链强链延链,加强对新能源产业 集群建设展示推介和项目招引,梳理重点招引目标企业,统筹优 化用地、用能、环境容量等要素配置,通过以商招商、基金招商 等方式,推动行业领军企业在亳投资,促进新能源制造业集聚发 展。2 .加大企业培育。支持新能源制造业龙头企业打造成为具有 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链主型企业。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企业 梯次培育机制,加强链长+链主+专精特新协同,推动龙头企 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新能源 产业 集聚 发展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