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doc
《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一、发展现状近几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我县农机化发展势头强劲,农机装备水平逐年提高。到_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0.25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14226万元。耕整地配套农机具1.1518万台(套),联合收割机242台,插秧机35台;(套);农产品初加工机械17137台(套);农机购置补贴从_年几万元中央补贴资金到现在的550万元中央资金,补贴机具也从十几台(套)机器增加到现在的两千多台(套),兴国县农机化发展实现了新飞跃;同时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和转移,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农机来完成,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_年度机耕面积33900公顷,机插面积3000公顷,机收面积
2、23152公顷,全县水稻机耕、机插、机收作业水平分别达69、4.2、41,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8.06。二、制约我县农机化发展的因素(一)、规模经营受限。一是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分田到户,田块划得更细,种植品种多样化,插花田随处可见,既不利于机械的通行,更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的开展,严重制约农机作业效率的提高。二是油价偏高。受市场因素影响,燃油价格一直在高位,有时还会出现燃油供应紧张局面,致使农机作业成本剧增。虽然现在国家将农机作业燃油价格补贴纳入了农业综合补贴,但它是按田亩直接补给农户,实际从事农机作业的机手却得不到补贴,致使机手的作业积极性受挫。(二)、农机购置补贴比例有待提高
3、有些适应山区丘陵地带使用的农机具,但价格偏高,补贴金额又有限,如:一些小型的半喂入收割机农民普遍反映较好,但买不起,从而影响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和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三)、农业机械化的基础设施薄弱,普遍存在“有机无路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的现象,田间道路越来越小,农机维修技术人员和维修网点少,农机出现故障后,往往要等到生产厂家的技术员来维修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农机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四)、机械利用率不高。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化水平是关键。在当前农村经济状况下,不少农民家里基本上都有一两个小型的农业机械,但农机具作业量不饱和,闲置时间长,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严重浪费
4、五)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缓慢。一是发展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只有5家注册,农户入股的资金少,没有形成整组或连片入社,土地经营规模不大,机械化作业辐射面和带动力不够明显。三、发展农机化的建议(一)、制定政策对农田作业所需燃油供应上要予以一定的补贴降低农机户的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二)、根据各地区情况,适当调整农机品目的补贴比例,使农民买得起自己所需的农机具,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三)、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强力推进建立农机+农户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围绕我县农业产业开发重点,利用农机服务粮食、果树、蔬菜、烟叶等四大产业,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发展全程机械
5、化,为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具提供场所。(四)、要扶持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使他们拥有先进的农机具,在农机化发展中真正起到示范带动的“领头雁”作用,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支持,使更多的农户参加合作社,从而提高农机的使用率。第二篇:余庆县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余庆县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一、余庆县基本情况余庆县地处黔中腹地,是遵义、铜仁、黔南、黔东南四地州市结合部,东与石阡、凤岗接壤,南接黄平县,西临瓮安县,湄潭县,最高海拔为1386.5米,最低海拔为400米,幅员面积1623.7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4。平均最高气温21.3,平均最低
6、气温为12.9。地貌形成分为平坝、丘陵、低山及低中山四类。_年,余庆县实现生产总值749767万元,较_年增长16.6%。其中:农业产值184682万元,较_年增长11%;林业产值9364万元,较_年增长15.8%;畜牧业产值87516万元,较_年增长14%;渔业产值10662万元,较_年增长15.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860万元,较_年增长162%。_年,余庆县粮食种植面积41480公顷,其中水稻面积11410公顷,玉米面积7610公顷,油菜种植面积8590公顷,烤烟种植面积4510公顷,_年农机总动力28万千瓦,拥有各类农机具7万余台,全县农作物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40%,全县农业生产中
7、的土地耕作率、水稻机收率分别达到70%、80%、其中水稻生产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机作业由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拓展、向畜牧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拓展。二、农机化机构队伍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1、农机化机构人员构成情况余庆县10个乡镇(含街道办一个)农机人才队伍共有14人,各乡镇(街道办)1人、县农机管理技术推广站4人。其中:公务员21人,临聘人员2人,专业技术人员10人(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3人,兽医师1人,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2人,助理农艺师1人)男姓9人,女5人;20-30岁2人,31-40岁4人,41-50岁4人,50岁以上4人。2、农机化推广管理机构建设情况自机构改革后
8、县级成立了农机管理技术推广站,乡镇撤销了专门的农机管理推广机构,合并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办公、每个中心安排1人开展农机化工作,承担着农机管理、农机推广、农机监理的工作。3、农机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一是知识水平不高、大专文凭函授的居多,农机专业人才缺乏。现有农机专业技术人员10人中农机专业的只有3人。二是农机人员队伍不稳定,乡镇调动频繁。三是农机管理人员年龄老化,后继人员不足。近年来农机系统基本上没有新人加入。三、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监管中存在的问题1、补贴目录归档不科学,比如微耕机4千瓦和6.3千瓦归同一档,同补800元。2、对享受过其他补贴的购机者没有明确的界定是否可以享受购机补贴,导致很多多重
9、补贴。3、农机购置补贴目录机具差数不完整,有的没有发动机功率,有的没有机具及配套设施图片。4、农机部门无法监管补贴机具两年内转让或变卖。5、补贴额过高或差数不符的农机具,核准不严。6、农机补贴额度没有确立标准,适用农机具补贴额度过低。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建设情况及问题我县目前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有三个,一是江北农机专业合作社,位于敖溪镇胜利村,有社员5人、农机具9台、资产68万元;二是余庆新利农机专业合作社,位于松烟镇他山北路,有社员5人,农机具10台,资产80万元;三是余庆强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位于松烟镇友礼村,有社员6人、农机具8台、资产60万元。三个合作社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合作社管
10、理松散,责权利不够明确。虽然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但没有形成股份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实体。2、合作社内部制度不健全,不落实。有的没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有的建立了制度没有贯彻落实执行。3、虽然政策鼓励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但没有具体怎么鼓励和发展的对策。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运作的实质是进行一些小作业服务,农机的利用率不足,社会化服务水平低。五、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情况及问题虽然农机管理部门承担着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核发职能,但是全县没有一家领取维修合格证的农机维修网点,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承担农用运输车,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高性能的机具的维修者不愿在农机部门申领农机维修
11、技术合格证,因为维修流量小,难以赚钱。2、能够承担一些小型农机具的保养维修的农机维修网点更不愿意申领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因为他们大多数为一级经销商指定的农3机售后服务点,他们代表的是一级经销商,进行的是售后服务,目前全县有15个。3、农机维修培训,技能鉴定不顺畅,由于农机维修行业利润低,农机维修数量小,还未形成规模市场。一般的农机维修工不愿主动要求参加职业培训,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领取职业证书。六、农机项目实施、监管中存在的问题1、目前农机推广项目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业部从全国农业生产的战略高度下达的探索性试验,研究项目,一般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来做;二是省级农机主管部门下达的试验、示范性项
12、目;三是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项目,这些项目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建设周期长,最少都是一年,季节性强,这就要求既要下达项目,更要计划实施,同时要全程监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不管是农机试验项目,还是农机推广项目,缺乏财政资金支持,农户不愿配合项目建设。3、对农机项目补贴的农机具,存在明显的政策监管漏洞,农机管理部门没有办法监管购机者的农机具。七、农机与农艺融合之间的问题1、农机与农艺融合之间存在的矛盾反映在农机与农艺的结合程度方面,由于农民受传统的种植习惯影响较深,农作物的种植品种、规格不统一,地块零散,经营规模小,直接影响了农机作业,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仍十分突出。2、农机与农艺
13、的矛盾还反映在技术方面,很多农艺要求是可以通过农机作业来实现的,但实际中常由于机械研制复杂,制造难度过4大,制造成本过高,使用维修不变等原因,有些农艺要求农机化难以实现。八、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的作用1、我县农机装备水平持续提升,_年农机总动力达28万千瓦,同比增长11%,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谷物烘干机、茶叶加工机械大幅上升,新增覆膜施肥机、固液分离机、蔬菜移栽机、果园除草机等、装备持续优化。2、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_年我县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40%,同比增长8%,水稻机械化收割10万亩、油菜机收2000亩、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和300个百分点,机耕、植保、烘干、收割机械化能力明
14、显增强。3、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_年余庆白沙烟草专业合作社完成土地深耕面积1万亩,余庆强龙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机耕面积2000亩,余庆粮食生产大户刘菊配完成机插秧面积300亩,分别较上年增长20%,30%,15%。全县农机化作业服务收入达200万元。4、农机科技水平有了提升,新技术,新机具进一步得到推广应用,_年我县在松烟镇进行半机械化水稻直播实验示范。喷灌、滴灌技术进行了推广使用,购进了新型固液分离机等。5、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_年我县农机安全事故零死亡,相对上年均有大幅下降,农机安全工作获省级表彰。九、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做法1、加强宣传,宣传农机政策,宣传农机法律法规,让
15、农户充分了解认识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实验示范,尽力争取项目资金,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机项目实验示范,将成果进行推广应用。3、将购机补贴政策延伸到乡镇实施,减少购机者成本和时间,缩短补贴资金兑付周期。4、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主推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推高效绿色农机化,主推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十、农机化发展思路对策1、建立科学发展新格局一是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统筹兼顾,科学发展,以产业化带动机械化,确保健康、快捷、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合理规划,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农机职能部门的规划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投入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要以推广玉米、水稻、油菜机械化为重点,增加机具配套比,不断拓
16、宽农机化服务领域。三是引导农民,调动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和开展农机有偿服务,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经济效益。2、建立农机投入新机制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较大,回收期较长,多数农民想买而经济实力不足,应加大中央和省农机补贴额度,增加农机专项补贴资金和项目管理推广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对农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机给予优惠信贷支持。3、建立综合保障新体制。一要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更新观念,拓宽服务领域,广开服务门路,提高科技服务含量。加快更新步伐。二要加强部门合作。抓好跨部门、跨行业合作,注重农机与农艺结合,农机与畜牧业结合,农机6与林业结合,农机与食品加工业结合。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业以
17、及农业、林业、畜牧业、食品加工业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农机推广工作。三要加强与工商、技术监督合作,加强对农机质量监督和经销商管理,确保农机具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大力整顿农机维修市场,促进农机维修质量提高。对不合格的维修网点进行整治,守法经营、服务好的维修网点进行扶持和培育4、建立农村经营新模式。一是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强力推进建立农机+农技+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农产品加工大户。积极引导农民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统一耕种管理,统一种植规格,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机械作业。二是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要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进
18、行培训。三是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要从技术上加强培训,信息上提供服务,政策上给予扶持。四是加大推广力度,调整农机装备结构。以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为突破口,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力度,力求在玉米收获、油菜收获、马铃薯收获、茶叶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机械化收获技术上均取得突破性进展。五是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把粮食作物一般环节机械化转向关键环节机械化和全程机械化;把粮食作物机械化转向经济作物、林果业、养殖业等机械化,不断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十一、农机发展建议1、建议上级部门或政府增加对农业机械化的引导性投入和公益性投入,从政策上、资金上大力扶持农机研发、培训机构和农机合作7服
19、务组织与农机大户发展。把农机推广,农机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建议规范农机具补贴目录,机具差数图片要齐全。3、建议加大对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参加各类农机展示会、博览会、实验示范现场会。这样可以增加先进农机具的认识,推动本地农机事业发展。余庆县农机管理技术推广站魏铭二一七年七月二十八日8第三篇:鄄城县农机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鄄城县农机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近几年来,鄄城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工作,特别关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以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农村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进行重点部署。近期,就农机现状和发展问题,组织专门班子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献计献
20、策,以科学发展农机化引领农民快速致富。一、鄄城县农机化现状鄄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西北两面跨黄河与河南省毗邻,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辖1乡,80万人,98万亩耕地。鄄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以小麦、玉米生产为主导,年产粮食50多万吨,拥有千亩以上生态农业示范园10余处,果品、蔬菜等已初具规模。(一)农机拥有量多,种类全。目前,鄄城县农机总动力达116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1.3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028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89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674台,排灌机机械5356台,加工动力机械6340台。完成春夏秋三季机耕面积150万亩,机播130万亩,机收小麦面积87万亩,
21、排灌30万亩,动力植保60万亩,农业运输5000万吨公里,农机经营作业服务总产值达1.5亿元,农民人均农机作业服务收入200多元。(二)补贴政策推动,农机发展迅猛。从_年开始,国家连续7年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实行补贴,购机补贴项目资金逐年增加。从_年32万元中央补贴资金到现在的1000万元中央资金,从_年补贴十几台(套)机器增加到现在的三千多台(套),鄄城县农机化发展实现了新飞跃。玉米联合收获机从_年以前的几乎空白,发展到现在的600余台(套),田园管理机、花生收获机、大棚卷帘机逐步得到了普及,大棚卷帘机、喷灌机械等设施农业机械逐步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其中,_年,全市争取国家购置补贴项目资金101
22、0万元,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1000多万元,农业机械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三)农机替代效益日益明显。1、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劳动力转移加快。近年,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项目的成功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让近15万农民外出务工。2、农机手收入大幅提高。一批农机大户的涌现,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董口镇董口村农机大户李魁成,是远近闻名的农机大户,夫妻俩一起经营4小麦联合收割机、1台拖拉机和2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农机资产达80多万元,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什集镇的牛存占是个典型的农机大户,牵头组建的存占农机合作社,社员20多人,农机作业收入人平均3万元
23、以上。目前,全县农机大户已发展到220户,农机专业合作社48家。其中农机作业110户,农机修理84户,农机销售15户,其他21户,年纯收入在3-5万元的103户,在5万元以上的18户。_年,全县的机耕率达90%以上,机收率达74%以上,仅机耕和机收就可为农民节约生产成本1000万元,为机手创收2000万元以上。3、农机抗灾能力大幅提高。今年的春夏之交,全县连续3个多月无有效降雨,持续干旱的时间长,排灌机械成为解决农业生产灌溉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在沿黄河的乡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柴油机和小水泵。每当发生干旱和洪涝自然灾害时,农业机械就是最得力的助手,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的作用,成为全县人们的好帮手
24、4、土地流转得到有效促进。_年_月份,吉山惠农合作社成功流转土地2640亩,跨越鄄城县三个乡镇,菏泽市两个县区。合作社所流转来的土地都按每年每亩700元的价格一次性付给村民,入社土地统一调整种植结构从整地、播种、中耕、植保到收获等各个环节,全部实现农机标准化作业,从而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土地经营规模化,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收入,仅靠土地流转这一项合作社年收入就达20万元。惠农合作社还为当地的农户提供机耕机收服务,签订了服务合同,有效地帮助农民解决了小田块不愿种,闲置田抛荒弃种的问题。(四)农机服务配套。鄄城县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化学校、农机修配站、机务股、购机补贴办公室,已基本形成了管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机 发展 调研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