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用典的诗词共3页.doc
《初中用典的诗词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用典的诗词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中用典的诗词1.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典故】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他接了回来。【赏析】作者见空中大雁北飞,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2、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典故】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上
2、住姬妾歌妓。相传曹操消灭袁绍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赏析】后两句议论,思路奇特。诗人不从正面去评论战争胜败的原因,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典故】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啼声如“不如归去”。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
3、赏析】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万千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子规,即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典故】八百里:据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十分珍视。王济指牛作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的卢: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相传刘备曾在荆州遭敌将追杀,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霹雳:指雷声,此处比喻射箭时的弓弦声。语出北史长孙晟传:“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
4、弓声,谓为霹雳。”【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营造了将士们出征前群情激奋威武雄壮的气氛。“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塑造了意想中的自己无畏的战斗形象:骑的卢骏马,挟霹雳强弓,冲锋陷阵,杀敌立功。5、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摘自七年级下册)【典故】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赏析】末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6、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
5、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摘自八年级上册)【典故】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歌词极其绮艳轻荡。当年隋兵陈师江北,可一江之隔的南唐陈皇帝陈叔宝依旧沉溺声色,终于被俘亡国。因此,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赏析】诗人表面上指责歌女,其实抨击的是只顾个人肆情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7、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摘自八年级上册)【典故】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战国时荆轲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乐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
6、士一去兮不复还。”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赏析】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慷慨赴敌。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8、别云间(明)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摘自八年级上册)【典故】南冠(gun):古代南方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晋国囚禁,晋侯见了问道:“南冠而絷(zh,拘禁)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作者被清兵逮捕。【赏析】这个典故,既点明自己被捕,又含有要向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思。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用典 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