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兵团团场职工队伍管理.doc
《加强兵团团场职工队伍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兵团团场职工队伍管理.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新时期如何加强兵团团场职工队伍管理总书记视察、兵团时的重要讲话以与中央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了自治区与兵团新时期实现维护社会稳定和久安两大任务。为保障兵团在新常态下发展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打造一支适应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任务”和发挥稳定器、大熔炉和示区三大作用的兵团职工队伍。而作为兵团主体的团场,加强职工建设和管理,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纪律严明的屯垦戍边新型职工队伍,成为兵团发展、壮大的主要任务之一。一、兵团团场职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职工管理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兵团团场职工管
2、理手段落后,缺乏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但在职工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能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团场职工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计划性和规性。造成目前团场职工队伍老化,素质下降,后继无人的现状。2.土地承包政策存在诸多误区,造成团场职工管理的混乱。一是2006年兵团党委、兵团下发的关于深化团场改革意见(1+3)文件中规定,“职工到退休年龄时, 可以由其符合条件的子女继承土地长期使用权;二是按照兵团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精神,职工家庭可以在本团场职工围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两项规定的出台,给职工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一是减负政策
3、出台后,承包土地收益大幅增加,有承包土地意愿的职工子女大幅增加,在团场僧多粥少的情况,正常的农业一线职工增补无法实现。二是造成挂名职工增多,是职工的种不上地,种地的不是职工。三是上访量大幅增加。长期不尽义务而解除劳动关系人员要求恢复职工身份和承包土地引发的上访批次和数量急增。3.农业职工队伍对兵团认同感下降,组织纪律性弱化,年龄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制约兵团农业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前,兵团职工主体主要来源于部队集体转业(复员)的解放军官兵、国家计划批准来疆的知识青年和支边青壮年、国家批准的六省(市)支青、各类随迁家属子女等。这些人员都是国家计划安置的职工。1983年以后,兵团在农牧团场全面推行
4、以兴办职工家庭农场为主体,发展职工庭院经济和开发性家庭农场为两翼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主要容的改革。团场招收安置农场职工子女、城镇下乡知青,1984年外来临时工增多,成为现在兵团职工主体。近年来,随着兵团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兵团减负政策和国家税费改革补助资金政策的落实,耕地吸收劳动力数量有限,新职工得不到有效补充,致使职工结构老化,素质降低,后续力量令人堪忧。(二)团场劳动管理部门职能不到位,影响团场职工有效管理1991年国家全面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尤其是1998年以后,团场劳资部门已转变为服务型部门,2009年兵团下发兵团团场章程(试行),将团场劳资科与其它
5、职能科室合并组建社政管理科,再次强调团场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但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下的企业劳资管理的思维定势和管理模式,使目前社政管理科的行政职能没能得到有效落实,尤其是对外来企业劳动保障行政监察和外来劳动力的规管理方面缺位,再加之职责、人员、编制不到位,团场社政科未能很好的发挥行政职能,不能适应兵团“三化”建设的需要。(三)随着团场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外来人口和劳动力的管理和身份定位,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随着兵团跨越式发展“三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兵团团场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大量的招商引资企业落户团场,同时也带来大量的外来人口和劳动力进入兵团,如何加强对他们进行身份定位和管理,在思
6、想上还存在很多误区,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管理办法。二、转变观念,以服务于农业现代化为目标,打造新型兵团农业职工队伍(一)建立现代的团场职工管理制度,实现团场职工科学化管理1.合理确定农业一线职工人数和承包定额。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成立初期,按照党中央“不与当地居民争利”的部署,团场大多建立在自然条件差,不具备耕种条件的地方,自然资源禀赋差,兵团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兴建了一大批团场。为实现兵团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要科学合理确定团场农业一线最大可容纳承包职工人数。2006年兵团实施农业减负政策和税费改革,经过几年的发展,由于人多地少的原因,职工定额面积已不能保证承包职工收
7、入的稳定增长,在耕地一定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减少职工数来增加职工定额,从当前农业产出看,随着物化成本的增加,加上土地的附加值是有限的,无法保证农业一线职工的收入大幅增加。因此,要根据种植作物情况,制定科学的定额管理办法,计算出耕地的有效职工承载量,并保证逐年递增的空间。 2.建立正常的农业一线职工招录机制,保证农业职工队伍稳定。建立农业一线职工增补机制,有计划地录用农业一线承包职工。一是实行农牧一线承包职工预备制。团场应召集新成长富余劳动力组建民兵连(排),发放工资,边训练边巡逻,边集体种植,实行3-5年军事化管理,提升整体军事和文化素质。二是团场在招录农业一线职工时,应根据可提供的土地耕种定额
8、地面积确定招录人数,改变过去按预先设定的条件盲目招录的现象,更不能将退休人员退出的土地变为团场经营地。三是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录用程序。要以热爱兵团、能扎根团场为第一原则,尤其是要以对兵团感情深厚的第三代、第四代职工子女为招录对象,优先考虑技校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杜绝挂名职工出现。3.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打破农业一线职工身份终身制,彻底解决人地分离现象。在农业一线职工的管理上,要打破职工身份界限,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同时签订劳动合同和土地承包合同,禁止承包职工流转承包土地,将是否履行土地承包合同作为续签劳动合同的前提条件,并纳入职工管理畴,这样一方面可理顺劳动关系,另一方可有效避免出
9、现新的五.七工。4.切实做好农业承包职工队伍的清理工作,理顺劳动关系。目前,团场农业一线职工存在大量土地流转情况,造成承包人不种地,种地人不是职工,而真正在团场的职工子女却无地承包的现象,造成大量团场富余劳动力的积压,引发了社会矛盾,成为当前上访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兵团应纠正土地可以子女继承和流转的规定,将承包土地仅作为农业工人的工作岗位来对待,退休必须退地、离岗,腾出岗位吸纳“新鲜血液”,形成正常的新代。对人地分离的人员进行清理,可采取收回承包土地,解除劳动合同的做法,把土地承包给真正能担当起屯垦戍边重任的人。5.做好农业一线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一是团场要科学制定一产劳动力转移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强 兵团 团场 职工 队伍 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