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禁毒工作白皮书.docx
《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禁毒工作白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禁毒工作白皮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禁毒工作白皮书五年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53.5万件本报记者罗书臻来源:2017年6月21日人民法院报第1版、第4版6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人民法院禁毒工作白皮书(2012-2017)(以下简称白皮书,文见三版),并公布了10起毒品及涉毒次生犯罪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庭长叶晓颖、副庭长马岩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林文学主持发布会。案件数呈上升趋势源头性和末端犯罪增长迅速据了解,此次系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禁毒工作白皮书,白皮书主要包括当前毒品犯罪的主要特点、毒品犯罪案件审判情况、审判规范化建设情况、禁毒司法工作机制运行情况
2、及参与禁毒综合治理情况五部分内容,展现了人民法院开展禁毒工作的主要举措和成效。据叶晓颖介绍,当前,我国禁毒斗争形势严峻复杂,禁毒工作任务十分艰巨。2012年至2016年,全国法院一审新收毒品犯罪案件共计54.1万件,审结53.5万件,判决生效犯罪分子54.3万人。一审结案数从2012年的7.6万件增至2016年的11.8万件,增幅为54.12%;生效判决人数从8.1万人增至11.6万人,增幅为43.09%;毒品犯罪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从7.73%增至10.54%,其增幅是全部刑事案件总体增幅的4.12倍,成为增长最快的案件类型之一。据了解,我国毒品犯罪高发省份相对集中,案件数量排名全国前
3、十位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华南、西南、华东和华中地区,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广东、湖南和浙江。云南是缅北毒品向我国渗透的主要通道,但近年来案件数量增速减缓,但大宗毒品犯罪案件多发,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已成为“金三角”毒品走私入境的第二大通道。据介绍,当前我国走私、制造毒品和制毒物品犯罪等源头性犯罪呈加剧之势,同时,零包贩卖毒品(一般指涉案毒品10克以下的贩毒案件)、容留他人吸毒、非法持有毒品等末端毒品犯罪增长迅速。涉案毒品种类多样化,合成毒品甲基苯丙胺(包括冰毒和片剂)所占比例不断增长,在大部分地区已超过传统毒品海洛因成为最主要的涉案毒品。新类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趋势,其中涉氯胺酮犯罪所占比例最大。毒品犯罪重刑率
4、超二成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据了解,2012年至2016年,毒品犯罪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共计11.9万人,重刑率为21.91%。在今天公布的李怀愉贩卖、运输毒品案中,李怀愉共运输贩卖甲基苯丙胺6066.7克、氯胺酮4610.6克,且其曾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五年内又犯贩卖、运输毒品罪,系累犯和毒品再犯,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叶晓颖介绍说,面对严峻的毒品犯罪形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的指导思想,对具有武装掩护犯罪、暴力抗拒查缉、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等严重情节的毒品犯罪分子,以及毒枭、职业毒犯、累犯、毒品再犯等罪行严重和主观恶性深、人身危
5、险性大的犯罪分子,该判处重刑至死刑的,坚决依法判处。叶晓颖同时表示,毒品犯罪的成因复杂,重刑甚至死刑不是万能的,对那些罪行较轻,具有从犯、自首、立功以及其他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的,人民法院则依法予以从宽处罚,以分化瓦解毒品犯罪分子,预防和减少毒品犯罪。在今天公布的杨开水运输毒品案中,被告人杨开水在假释考验期内组织怀孕妇女运输毒品,数量特别巨大,被依法判处死刑。马岩介绍说,近年来,毒品犯罪分子组织、利用孕妇、哺乳期妇女、艾滋病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人员实施毒品犯罪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对于组织、利用特殊群体人员实施毒品犯罪的犯罪分子,在政策把握上一律体现从严,而对于参与毒品犯罪的特殊
6、群体人员,如果确实属于受雇用、指使参与犯罪,又是初犯、偶犯的,人民法院则依法给予从宽处罚,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加强审判规范化建设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据了解,为了有力打击毒品犯罪,提升毒品犯罪审判质量和效率,人民法院加强了毒品犯罪审判规范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除制定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外,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有关职能部门制定了惩治制毒物品犯罪、互联网涉毒犯罪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6部。同时,最高人民法院积极开展毒品犯罪专项指导,先后针对涉甲卡西酮犯罪、涉麻黄碱类制毒物品犯罪和涉氯代麻黄碱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开展了专项指导,有效规
7、范了法律适用,保证了案件审判效果。叶晓颖介绍说,人民法院还切实履行国家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在国家禁毒委员会及有关职能部门部署开展“百城禁毒会战”、打击制毒犯罪、堵源截流、网络扫毒等专项行动期间,各级人民法院积极配合,集中力量对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依法、及时审判。据了解,人民法院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情况,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推动了禁毒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最高人民法院每年均利用626国际禁毒日期间或者其他宣传节点,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新闻通气会,通报人民法院禁毒工作情况,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共公布毒品及涉毒次生犯罪典型案例36个。同时,各级人民法院高度注重日常禁毒法制宣传,通过庭审直播、公开
8、宣判、组织旁听庭审、举办禁毒法制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禁毒法制宣传活动,切实增强青少年等涉毒高危群体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和能力。(本报北京6月20日讯)人民法院禁毒工作白皮书(2012-2017)来源:2017年6月21日人民法院报第3版、第6版2012年至2016年全国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审判情况160000140000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全01法度一审审格多ff()38史案件在全剂零案行中占比(%)14 00%12 00%10 00%8 00%6 00%4 00%200%0 00%(表一)2012年至2016年全国主要省份一审审结毒Ia犯聚案件情况(表
9、二)2012年至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一览表序号布份发年发文触位文件名称12012年最高人民法除、殿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走私、非法买卖麻黄餐类复方制剂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2013年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楼察陵、公安部、农业部、国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麻黄草管理严厉打击骗法买卖麻黄草等连法犯罪活动的通知3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区、公安部关于规范专品名称表述若干问题的意见4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邻氯掌基环戊制等三种制毒物品犯罪案件定罪量刑数量标准的通知52015年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
10、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憧察陵、公安部等九部委关于加强互联网禁毒工作的意见62016年最高人民法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办理毒品犯罪案件毒品提取、扣押、称量、取样和送检程序若干同区的规定(表三)【前言】禁毒工作关系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和人民福祉,厉行禁毒是党和政府的一贯立场和坚决主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禁毒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听取禁毒工作汇报、研究禁毒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禁毒工作作出整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新形势下做好禁毒工作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人民法院禁毒工作指
11、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近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禁毒工作的各项重要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审判职责,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大力加强毒品犯罪审判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禁毒司法工作机制,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为全面、深入推进禁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一、当前毒品犯罪的主要特点受国际毒潮持续泛滥和国内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毒品问题蔓延期、毒品犯罪高发期和毒品治理攻坚期,禁毒斗争形势严峻复杂,禁毒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2012年至2016年,全国法院一审新收毒品犯罪案件共计541342件
12、审结共计534884件,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犯罪分子共计543355人,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119065人。人民法院通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运用刑罚惩治毒品犯罪,为遏制毒品犯罪快速蔓延、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从审判工作情况看,近年来毒品犯罪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案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至2016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数、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毒品犯罪分子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案件数从2012年的76280件增至2016年的117561件,增幅为54.12%;犯罪分子人数从2012年的81030人增至2016年的115949人,增
13、幅为43.09%。其中,2015年毒品犯罪案件结案数和生效判决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点,分别为139024件和137198人,2016年小幅回落。同时,毒品犯罪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也从2012年的7.73%增至2016年的10.54%。毒品犯罪成为增长最快的案件类型之一,其增长幅度是全部刑事案件总体增幅的4.12倍。(二)毒品犯罪高发省份相对集中从地域分布看,我国毒品犯罪已突破以往主要分布于边境、沿海地区的地域性特征,遍及全国所有省份,但案件高发地主要集中在华南、西南、华东和华中地区。2012年至2016年,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数排名前十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94853件、湖南33068件、浙江
14、31240件、四川29747件、贵州29570件、云南29307件、广西28349件、重庆27725件、江苏26054件、湖北20955件。广东的毒品犯罪案件数量近年来一直居全国首位,五年来的结案量占全国总量的17.73%,为排名第二的湖南的2.87倍。云南是缅北毒品向我国渗透的主要通道,近年来案件数量增速减缓,但大宗毒品犯罪案件多发,海洛因和甲基苯丙胺片剂的缴获量居全国首位。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已成为“金三角”毒品走私入境的第二大通道。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地受其他省份毒品渗透影响和本地毒品消费刺激,毒品犯罪数量居高不下。此外,辽宁、山东、海南、甘肃等省的毒品犯罪也呈多发态势,犯罪形势较为严峻
15、三)走私、制造毒品等源头性犯罪呈加剧之势近年来,我国面临境外毒品渗透和国内制毒犯罪蔓延的双重压力,走私、制造毒品等源头性犯罪均呈加剧之势。“金三角”“金新月”及南美等境外毒源地对我国的渗透加剧,云南、广东等边境、沿海地区的毒品走私入境犯罪仍保持高位。同时,国内制造甲基苯丙胺、氯胺酮等合成毒品犯罪较为突出,由以往高发于广东、四川等省份开始向其他省份蔓延,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份发现制毒活动。受制造毒品犯罪增长影响,麻黄碱、羟亚胺、邻氯苯基环戊酮等制毒物品流入非法渠道的形势严峻,全国法院一审审结制毒物品犯罪案件数从2012年的145件增至2015年的288件,增长近1倍,2016年案件量虽有所回
16、落,但制毒物品缴获量大幅增长,且新的制毒原料、制毒方法不断出现。(四)零包贩卖毒品等末端毒品犯罪增长迅速受毒品消费市场持续膨胀影响,零包贩卖毒品(一般指涉案毒品10克以下的贩毒案件)、容留他人吸毒、非法持有毒品等犯罪增长迅速。零包贩毒是毒品犯罪的末端环节,此类案件通常占贩卖毒品案件的一半以上,在全部毒品犯罪案件中也占有较高比例,社会危害不容忽视。相当数量的零包贩毒人员本身吸食毒品,系为获得吸毒所需资金而实施毒品犯罪,由此形成以贩养吸的恶性循环。同时,近年来容留他人吸毒案件增长显著,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此类案件数从2012年的7761件增至2016年的30819件,五年间增长2.97倍,此类案件在全
17、部毒品犯罪案件中的比例也从2012年的10.17%增至2016年的26.22%。在犯罪方式上,利用互联网、物流寄递渠道实施毒品犯罪的案件增多。(五)涉案毒品种类呈现多样化在涉案毒品种类方面,甲基苯丙胺(包括冰毒和片剂)、海洛因仍居于主导地位,其中传统毒品海洛因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合成毒品甲基苯丙胺所占比例不断增长,在大部分地区已超过海洛因成为最主要的涉案毒品。同时,新类型毒品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涉氯胺酮犯罪所占比例最大,涉甲卡西酮、曲马多、芬太尼、恰特草等新类型毒品犯罪时有发生。此外,涉案毒品种类呈复杂化,一案涉及两种以上毒品的案件增多,涉及“神仙水”等成分复杂的混合型毒品的案件亦呈上升趋势
18、二、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针对我国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和上述特点,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的指导思想。2012年至2016年,毒品犯罪案件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重刑率总体为21.91%,各年度的重刑率均高于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十几个百分点。在严重毒品犯罪高发的云南,重刑率一直保持高位,2012年至2016年的总体重刑率为7108%,高出同期全国总体重刑率49.17个百分点。近年来,人民法院先后审理了一批社会影响广泛的重大毒品犯罪案件,如长期在湄公河流域武装贩毒并杀害13名中国船员的毒枭糯康及其集团骨干成员犯罪案、广东“博社村”系列制贩毒品案等,并对其中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19、依法判处死刑,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发挥了刑罚惩罚、遏制毒品犯罪的作用。(一)加大对源头性毒品犯罪的惩处力度在犯罪类型上,人民法院坚持依法严惩走私、制造毒品、大宗贩卖毒品和走私、非法生产、买卖制毒物品等源头性毒品犯罪。广东法院审理的洪海沿制造毒品一案,洪海沿制造甲基苯丙胺8000余克,数量巨大,社会危害大,罪行极其严重。云南法院审理的唐小平走私、贩卖、运输毒品一案,唐小平两次将共计200余千克甲基苯丙胺片剂走私入境,纠集他人运输并意图贩卖,毒品数量特别巨大,社会危害极大,罪行极其严重。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于2015年和2016年依法对以上二被告人核准死刑。为进一步从源头上遏制毒品犯罪,最高人民法院
20、2016年4月公布的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刑法修正案(九)对制毒物品犯罪的修订情况,整体下调了全部33种列管制毒物品的定罪量刑数量标准,并按照“数量+其他情节”的原则,对该罪各量刑档次的适用标准作出新规定,整体加大了对制毒物品犯罪的惩治力度。同时,人民法院也注重严惩多次零包贩卖毒品、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他人吸毒及非法持有毒品等末端犯罪。福建法院2015年审理的林坤武贩卖毒品一案,林坤武贩卖海洛因共计L4克,但其先后7次向多名吸毒人员贩卖,且系累犯和毒品再犯,人民法院根据其犯罪事实、情节和主观恶性等,对其依法从重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八个月,较好地贯彻了严惩零包贩卖毒品等末
21、端毒品犯罪的刑事政策。(一)依法严惩严重毒品犯罪分子在严惩对象上,人民法院对具有武装掩护毒品犯罪、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等严重情节的毒品犯罪分子,以及毒枭、职业毒犯、累犯、毒品再犯等罪行严重和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犯罪分子,该判处重刑至死刑的,坚决依法判处。最高人民法院对报请核准死刑的毒品犯罪分子,凡符合判处死刑条件的,坚决依法核准。2015年5月印发的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对于累犯、毒品再犯,即使本次毒品犯罪情节较轻,也要体现从严惩处的精神,尤其对于曾因实施严重暴力犯罪被判刑的累犯、刑满释放后短期内又实施毒品犯罪的再犯,以及在缓刑、假释、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高人民法院 首次 发布 禁毒 工作 白皮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