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混凝土试验与检测》课程标准.docx
《《新型混凝土试验与检测》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混凝土试验与检测》课程标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型混凝土试验与检测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2821008开设学期第三学期计划学时/学分96学时/5.5学分适用专业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期末考试形式闭卷是否过程性考核/成绩组成是/20%平时+30%过关式考核+50%期末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公路、铁路和建筑的材料试验员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土建工程中使用的典型材料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以试验员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制定考核方案,依据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新型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的技术性能要求。2,掌握新型混凝土的和易性评定方法。3 .掌握混凝土耐久性的含
2、义、破坏机理、耐久性改善措施。4 ,了解新型混凝土施工方法。社会能力1 .具备沟通协调的能力;2 .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3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4 .具备职业健康与安全理念;5 .具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方法能力1 .具备解读规范的能力;2 .具备计算机应用的能力;3 .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4 .具有创新的能力。专业能力1.掌握新型混凝土用水泥的技术性质要求、具备试验检测能力;2,掌握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硅灰等矿物外加剂的技术性质要求、具备试验检测能力;3,掌握减水剂等化学外加剂的技术性质及试验检测能力;4.掌握高性能拌合物性能的检测方法;5,掌握混凝土长期性能及耐久性检测方法;6.
3、运用excel或软件出具试验报告的能力。教学内容1 .新型混凝土用水泥技术性质认知与检测;2 .矿物外加剂(粉煤灰、矿渣粉、硅灰)技术性质认知与检测;3 .化学外加剂(减水剂、引气剂、泵送剂)技术性质认知与检测;4 .骨料技术性质认知与检测;5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检测;6 .新型混凝土拌合物性质认知与检测;7 .新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8 .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及耐久性检测(抗冻性、抗渗性、抗碱骨料反应、抗碳化、抗硫酸盐腐蚀、体积稳定性);9 .新型混凝土的施工。项目划分序号情境描述学时学习情境1:新型混凝土基本概念掌握新型混凝土基本概念理论课2学时学习情境2:新型混凝土组成材料试验检测掌握新型混
4、凝土所用原材料(水泥、砂、石、矿物外加剂、化学外加剂(减水剂、引气剂、泵送剂)的技术性质及试验检测方法(坍落度、含气量、凝结时间)。理论课12学时实践课10学时学习情境3:新型混凝土的配制掌握新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正交法在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理论课8学时实践课4学时学习情境4:新型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测试了解影响新型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原理,掌握新型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测方法。理论课8学时实践课4学时学习情境5:新型混凝土体积稳定性试验检测了解影响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机理,掌握新型混凝土长期性能(收缩、徐变)试验与检测方法。理论课8学时实践课6学时学习情境6:新型混凝土耐久性能检测了解影响混凝土
5、耐久性能的机理,掌握新型混凝土长期性能及耐久性性能(抗冻、抗渗、抗碳化、抗碱集料反应等)试验与检测方法。理论课16学时实践课12学时学习情境7:新型混凝土施工了解新型混凝土原材料管理、配合比设计、拌合、浇筑、养护中的注意事项。理论课4学时实践课2学时学生应有基础及课程衔接1 .应掌握的知识:一定的化学知识、基本的力学知识、一定的识图能力,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2 .在此课程之前应学习的专业课程为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分析化学基础应用。3 .在此课程之后应学习的专业课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课程与岗位技能证书对接该课程是获得建筑材料试验员岗位技能证书的课程之一。考核评价平时成绩
6、过程考核期末考试20%50%30%教师要求1 .了解材料工程专业服务的市场及行业的现状,熟悉高性能的发展趋势应用现状,熟悉试验员的岗位要求、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2 .精通新型混凝土系统知识和理论,具有很强的新型混凝土试验与检测技能;3 .具有教书育人的本领,具有现代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推荐教材何文敏主编,新型混凝土试验与检测,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7编制依据本标准依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二、学习情境课程目标1. 了解高性能能混凝土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了解新型混凝土的应用现状。3,能正确理解新型混凝土的定义及内涵。教学内容1 .新型混凝土产生的背景
7、2 .新型混凝土的定义;3 .新型混凝土的应用现状;4 .新型混凝土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教学任务设计序号任务描述学时任务1:新型混凝土基本概念学习新型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定义、现状、问题。理论课2学时实训条件实训项目实训所需主要仪器设备所需实训场地无主要考核点知识1 .新型混凝土产生的背景;2 .新型混凝土的定义;3 .新型混凝土的应用现状;4 .新型混凝土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能力1.能正确理解新型混凝土的定义及内涵。教学方法项目法、引导文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资料需导入的技术标准1.高强新型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2002;参考资料
8、主要为与该课程或教学情境配套的相关教学参考资料。填写格式为:1 .张建邦,铁路客运专线新型混凝土多媒体课件;2 .中铁一局,客运专线新型混凝土多媒体课件;学习情境1:新型混凝土基本概念表一学习情境基本信息学时:2学时3,畅亚文,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现场施工工艺讲座I,ID多媒体课件;4 .案例:现场外加剂与混凝土相容性调整;5 .视频:科隆一法兰克福高速铁路施工技术,杭州湾跨海大桥;6 .甄立锋,许贤敏,化学外加剂对粉煤灰混凝土塌落度的影响,粉煤灰综合利用,2007(6)(论文);7.蔡前进,何朝永,外加剂和掺合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2007(11)32(论文);8 .刘金梅,卢忠远,超细粉煤灰
9、与高效减水剂复合减水效应研究,2009(4)2,(论文);9 .郭延辉,郭京育,聚竣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参考书);10 .吴中伟、廉慧珍,新型混凝土,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9(参考书)11 .阮承祥,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工程应用,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参考书)课程信息化资源学习情境2:新型混凝土组成材料试验检测学时:22学时表二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学时教学方法建议教学组织设计成果资料任务1:新型混凝土基本概念理论课2学时,小组讨论法分小组讨论云课堂作业表一学习情境基本信息课程目标1 .了解新型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掌握各材料的性能及技术要求。2 .能
10、对原材料进行性能检测,进行质量评定。教学内容L水泥基本性质及检测方法;2.矿物外加剂基本性质及检测方法;3 .化学外加剂基本性质及检测方法;4 .集料基本性能及检测方法教学任务设计序号任务描述学时任务1:水泥的性能及检测学习新型混凝土中对主要胶凝材料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等的要求及检验方法。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2学时任务2:矿物外加剂的性能及检测学习常用的几类矿物外加剂(粉煤灰、矿渣粉、硅灰)性能及其特点;完成矿物外加剂的需水量比、活性指数试验检测,并处理试验数据。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2学时任学习常用的几种化学外加剂(减水剂、缓凝剂、泵送理论课4学时务3:化学外加剂的性能及检测剂、引气剂)性能及特点
11、完成化学外加剂的固含量、均质性检验试验,并处理数据。实践课2学时任务4: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检测检验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外加剂的新型混凝土坍落度和坍落度Ih经时变化量、减水率、泌水率、凝结时间差、含气量和含气量Ih经时变化量、抗压强度比、收缩率比、相对耐久性试验检测,并处理试验数据。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2学时任务学习新型混凝土用集料的性能要求,查找新型混凝土用集料与普通混凝土用集料的不同之处,对比学习。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2学时5:新型混凝土用集料技术要求与检测实训条件实训项目实训所需主要仪器设备所需实训场地项目1:胶材密度检测李氏密度瓶、恒温水槽、温度计胶凝材料检测实训室项目2:胶材比表面积测
12、定水泥比表面积测定仪胶凝材料检测实训室项目3:粉煤灰需水量比、活性指数测定胶砂搅拌机、三联模、恒温恒湿养护箱胶凝材料检测实训室项目3:减水剂固含量、均质性检验恒温鼓风干燥箱、锥模、钢尺胶凝材料检测实训室项目4:坍落度和坍落度Ih经时变化量、减水率、混凝土搅拌机、塌落度筒、捣棒、容积筒混凝土物理与力学性能检测实训室泌水率项目5:凝结时间差、含气量和含气量Ih经时变化量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仪、气水混合式含气量测定仪混凝土物理与力学性能检测实训室项目6:抗压强度比、收缩率比、相对耐久性试模、压力机混凝土物理与力学性能检测实训室主要考核点知识1 .新型混凝土用水泥的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 .矿物外加剂的
13、性能及应用;3 .化学外加剂的性能及应用;4 .水泥与化学外加剂的相容性检测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5 .新型混凝土用集料的技术要求。能力1 .具备自我学习、解读规范的能力;2 .具备制定试验方案、实施试验的能力;3,具备分析试验数据及判断能力;4,具备合理使用试验仪器及设备的能力。教学方法项目法、引导文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资料需导入的技术标准1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中国国家标准化管委会,2007;2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2008)中国人民共和国质检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委会,2008;3 .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GB/T80751987)国家标准局,1
14、988;4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中国人民共和国质检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委会,2008;5 .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JC/T1083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6 .聚竣酸系高性能减水剂(GJ/T223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7 .混凝土外加剂均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00)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8 .高强新型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2002;9 .建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中国人民共和国质检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委会,201
15、2;10 .建设用砂(GB/T146842011)中国人民共和国质检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委会,2012。参考资料主要为与该课程或教学情境配套的相关教学参考资料。填写格式为:1 .张建邦,铁路客运专线新型混凝土多媒体课件;2 .中铁一局,客运专线新型混凝土多媒体课件;3 .畅亚文,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现场施工工艺讲座I,II多媒体课件;4 .案例:现场外加剂与混凝土相容性调整;5 .视频:科隆一法兰克福高速铁路施工技术,杭州湾跨海大桥;6 .甄立锋,许贤敏,化学外加剂对粉煤灰混凝土塌落度的影响,粉煤灰综合利用,2007(6)(论文);7.蔡前进,何朝永,外加剂和掺合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2007
16、11)32(论文);8 .刘金梅,卢忠远,超细粉煤灰与高效减水剂复合减水效应研究,2009(4)2,(论文);9 .郭延辉,郭京育,聚竣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参考书参10 .吴中伟、廉慧珍,新型混凝土,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9(参考书)11 .阮承祥,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工程应用,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参考书)课程信息化资源表二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学时教学方法建议教学组织设计成果资料任务1:新型混凝土理论课2学小组讨论法分小组讨论云课堂作业用水泥技术要求与检测时实践课2学时任务2:矿物外加剂的性能及检测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2学时小组讨论法分小组讨论
17、一实验操作云课堂作业试验视频制作任务3:化学外加剂的性能及检测理论课4学时实践课2学时理实一体化教师理论讲解分小组讨论一实验操作云课堂作业试验视频制作任务4: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检测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2学时小组讨论法分小组讨论一实验操作云课堂作业试验视频制作任务5:新型混凝土用集料技术要求与检测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2学IbJ-小组讨论法分小组讨论云课堂作业试验视频制作12学时学习情境3:新型混凝土的配制表一学习情境基本信息课程目标1 .了解影响新型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原理及影响因素;2 .掌握新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3 ,了解正交试验设计方法;4,能够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新型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18、设计。教学内容1 .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2 .新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3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及其在新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教学任务设计序号任务描述学时任务1:影响新型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明确新型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定义及影响因素。理论课2学时任务2:新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熟悉新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及方法。理论课2学时任务3:新型混凝土配合比试配与调整了解国内外新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掌握我国高铁新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调整方法。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4学时任务4:正交法优化新型混凝土配合比了解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新型混凝土配合比理
19、论课2学时实训条件实训项目实训所需主要仪器设备所需实训场地项目L新型混凝土试配与调整坍落度筒、含气量仪、容量筒等混凝土物理与力学性能检测实训室主要考核点知识1 .新型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含义、检测方法、评价与调整措施;2 .新型混凝土流动性损失的影响因素及减小流动性损失的途径。3 .新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4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及其在新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能力L新型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检测及流动性损失过大的控制能力2 .新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能力;3 .应用正交试验法进行新型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教学方法项目法、任务法、案例法等教需导1.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混凝土试验与检测 新型 混凝土 试验 检测 课程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