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docx
《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分析报告汽车制造行业上市企业ESG披露:指标熔企业家数(个)22ESG相关报告家数(个)17ESG相关报告披露率()77.27E指标披露率()39.17S指标披露率()44.35G指标披露率()82.95汽车制造行业上市企业ESG级别分布:(家)A观点:我国汽车制造行业上市企业ESG整体表现一般。汽车制造行业属于高端制造行业,在“双碳”及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汽车制造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汽车制造行业上市企业的ESG评级分布处于中等水平。A披露:A股汽车制造企业共22家。其中,2023年披露ESG相关报告(含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企业有17家,
2、披露率为77.27%,披露率较高但披露质量有待提升。A环境(E):汽车制造企业环境维度整体表现存在一定分化。表现优异的企业在能源转型背景下抓住机遇,在绿色产业布局、智能化改造、提高能效、打造绿色工厂等方面已做出成绩。A社会(三):汽车制造企业社会责任维度表现尚待提高。企业普遍注重员工发展及用户体验方面的改善,但在供应商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等方面信息披露和表现情况仍有提升空间。A治理(G):汽车制造企业治理维度表现一般。大部分企业处于中间水平,表现优异的多为成立时间较长的企业,其治理结构较为完善,在风险管理、合规性控制等方面表现较好。但汽车制造企业普遍在ESG治理维度仍有待重视。一、汽车制造行业概
3、述(一)行业定义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划分,汽车制造业包含了汽车整车制造、改装汽车制造、低速载货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汽车车身/挂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在内的一个行业大类。鉴于业务同质性,本报告主要针对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二)行业发展1 .行业概况汽车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汽车制造业具有产值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关联产业多的特点,因而成为我国产业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在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中居重要地位。在“双碳”目标实现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汽车制造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与监管制度的完善,汽车制造行业在污废排放及固废管理方面
4、面临更多挑战,特别是在喷涂环节释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受到更多环保管制。再是,由于交通运输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方式,传统能源汽车企业也面临着不断提升技术标准已达到降低产品能耗的挑战。与此同时,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我国加快部署,将新能源汽车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汽车制造行业处于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使得纯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传统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也加速向新能源汽车板块深入布局,以加速适应气候变化及能源结构调整等结构性变化。2 .行业运行情况2022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7%左右,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产业地位,汽车制造业的ESG表
5、现不仅关系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关涉其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18%工业增加值:汽车制造业:当月同比 汽车制造:毛利率:当季值(右)8%图1.1汽车制造行业工业增加值与毛利率变化情况2022年,消费者购车需求释放受阻,终端市场表现疲软,供给端节奏放缓,为汽车市场稳定运行带来较大压力,全年汽车产量2747.6万辆,同比增长3.4%,汽车产量增速不及预期。1%80%60%40%20%0%-20%-40%-60%产量汽车累计值(万辆) 产量汽4累计同比(右)35003000250020001500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图1.2汽车制造行业产量
6、及同比增长变化情况在相对疲软的汽车市场环境下,汽车产品结构呈现不同面貌:新能源汽车增速翻番,而传统燃油车相对平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700万辆,同比增长97.5%,占到汽车总产量的26.3%,相较于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目标,我国已经提前实现这一发展愿景。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结构转型仍将继续,规划提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汽车的主流”。2023年12月,在“202
7、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联合行业共同研究编制的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1.0发布,提出了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路径,明确2025年、203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目标分别为45%、6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分别达到50%,65%,零碳商用车市场渗透率分别达到15%、30%。总体看,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推动的作用下,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数据来源:Wmd,联合资信签理图1.3新能源汽车产量与占比变化情况3 .行业ESG相关政策汽车制造企业作为工业制造类企业,在环境方面面临污染物排放的
8、监督管制,需要遵循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法律法规。同时,在碳排放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等方面还有具体要求。为落实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汽车制造业与环保相关政策相继出台。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减污降碳、用能结构、运输结构等方面设置了8个指标,明确提出到2025年营运车辆、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分别下降5柒3.5%,全国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含网约车)、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达到72取35%,20%,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虬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七部委正式发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发展,有序推动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
9、代效应。由于喷涂环节涉及空气污染物排放,汽车制造企业还需遵循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在源头控制排放物治理力度,通过使用粉末、水性、高固体分、辐射固化等低VOCS含量的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推广使用“三涂一烘”“两涂一烘”或免中涂等紧凑型工艺、静电喷涂技术、自动化喷涂设备。有效控制无组织排放,对于涂料、稀释剂、清洗剂等原辅材料应密闭存储,对于调配、使用、回收等过程应采用密闭设备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采用密闭管道或密闭容器等输送。社会责任方面,汽车制造行业产品安全责任重大。在制造生产过程中需要遵守安全生产法,此外,根据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以及国家认证认可监督
10、管理委员会CNCA-C11-01:2020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汽车),汽车作为中国强制性认证产品(CCC产品),其生产企业需定期接受监管机构审核。同时,汽车制造企业需要通过获取ISO9001质量体系管理标准认证,以及可以通过国际汽车工作组的IATF16949质量体系管理标准认证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后者是仅适用于汽车整车厂和其直接的零备件制造商质量认证体系,是基于ISO9001的基础上增加了汽车行业的技术规范,更着重于缺陷防范、减少在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中容易产生的质量波动和浪费。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也是汽车制造企业承担用户责任的重要议题,国务院于2012年10月22日发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以
11、下简称条例),规定由于设计、制造、标识等原导致的在同一批次、型号或者类别的汽车产品中普遍存在的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形或者其他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对缺陷汽车产品,生产者应当依照该条例全部召回;生产者未实施召回的,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应当依照该条例责令其召回。2020年11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2020年修订版),从信息管理、缺陷调查、召回实施与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具体规定。二、汽车制造行业ESG要素与信息披露(一)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要素联合资信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要素,一方面参考联合国与各国际相关机构建
12、议的主要议题,另一方面结合国内政策背景和汽车制造行业发展实际情况,选择评级要素,力求客观反映行业的ESG风险状况。联合资信汽车制造行业ESG评级方法中,共包含11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71个四级指标,从环境(E)、社会(三)、治理(G)三个维度全面衡量上市汽车制造企业的ESG水平。最终的ESG得分与级别结合了ESG表现和争议事件得分,并根据行业ESG风险进行了行业校准。环境(E)方面,汽车制造行业环境方面挑战与机遇并存。汽车制造四大生产流程中主要的环境污染产生于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涂装工艺环节产生的VOCs(可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主要来源于涂料、稀释剂、固化剂等含VOCS原料的使用
13、因此,在汽车制造业ESG评级中,我们重点关注公司的环保管理制度和VOCs排放等方面信息披露和表现情况。此外,汽车制造企业是否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施能源替代改造、推动生产工艺与装备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以及打造绿色工厂、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等方面,也是我们的重要考量因素。与此同时,在当前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与发展是我们衡量汽车制造企业是否能抓住环境机遇的关键。社会(三)方面,鉴于汽车制造高集成度、高关联度的特征,需要重点关注其社会责任。社会责任首先体现在汽车的安全性上,如果汽车质量存在瑕疵,将对人民生命财产及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因为汽车制造企业需要向
14、外采购大量零部件,涉及广泛的上游供应商产品,其产品质量如何将对汽车整车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对供应商的管理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此外,我们也重点关注汽车生产商的技术进步、政策响应以及慈善捐赠等要素。治理(G)方面,公司治理能力是决定一个企业好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股东治理结构、董事会结构、合规管理、内部管理效率等多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是否建立实现企业自我管理、有效决策、法律合规和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内部机制。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我们重点考核企业的组织结构合理性、内部治理效率、合规和风险管理等;同时为鼓励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强化ESG管
15、理,我们还关注企业ESG管治和信息披露质量情况。由于汽车制造行业上市企业大部分都是成立时间较长,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对汽车企业有更高的要求。(二)汽车制造行业ESG信息披露鉴于ESG信息的可获得性,本报告的分析范围是沪深交易所及北交所上市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截至2023年8月底,共有22家汽车制造上市企业,发布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等)的公司有17家,发布率77.27%o22家上市企业中,有14家国有企业和8家非国有企业。广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和宇通客车等企业ESG信息披露较为详细。尚有部分汽车制造企业虽然披露了ES
16、G相关报告,但信息披露要素在完整性、一致性等方面有所欠缺,信息披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汽车制造行业环境维度整体信息披露率为39.17%o其中,环保制度建设、环境风险管控机制、环保宣传和公益行动指标披露率分别为63.64%、65.15%和69.7%,披露情况相对较好;污废管理、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披露率超过50%,碳排放指标披露率为43.1896,综合能耗指标披露率为31.82%,而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管理等指标披露率不足30%。整体来看,汽车制造行业上市企业环境维度信息披露程度较差。汽车制造行业社会责任维度整体信息披露率为44.35%o其中,公共效益类指标披露率为100%,纳税总额和解决就业指标完
17、全披露;专项责任类指标披露率为47.73%;用户责任类、供应商责任类指标披露率分别为30.45%、32.95%,披露情况较差。整体来看,汽车制造行业上市企业社会责任维度信息披露情况中等偏低。汽车制造行业公司治理维度整体信息披露率为82.95%,数据披露情况较好。其中,董监高治理、合规制度指标披露率分别为92.98%、95.45%,基本完全披露;风险管理制度披露率为54.55%;ESG管制制度和组织指标披露情况较差,披露率仅有27.27%,汽车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有所欠缺,缺少相关制度建设。整体来看,各公司基本上都能按照监管机构的格式指引,在公司年报中较为充分地披露公司年度治理情况。总体而言
18、汽车制造行业环境与社会责任维度的信息披露程度较低,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三、ESG级别分布与重点指标表现(一)ESG环境得分分布与重点指标表现ESG中的环境要素主要考察企业的环保管理、环保行动及绿色运营三个方面。此外,由于汽车制造行业属于制造业,存在一定环境污染风险,行业整体环境得分略有下调。从环境责任得分分布来看,样本企业整体表现中等水平,主要集中于E3和E4两个级别。下面对环境责任维度下的二级指标1进行分析。注:ESG一级指标环埴得分共分为E1E7,其中El衣示表现最好,E7及示发现最差,下同。数据来琼:联合资信筌理图3.1汽车制造行业上市企业环境责任得分分布情况1 .环保管理环保管理指标体
19、现的是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的顶层设计,主要考察企业是否有一整套环保管理的制度,是否有常设机构和人员进行相关工作,是否有环境管理目标,是否有环境风险应急措施等方面。从得分分布来看,汽车制造行业环境管理表现较差。22家样本企业中,环境管理指标得分在3档的企业有7家,其余全部分布在47档之间,共15家。其中,得分在4档的企业有5家,得分在5档的企业有3家,得分在6档的企业有4家,得分在7档的企业有3家。主要是由于其环境管理信息披露不充分所致。比较而言,企业在环保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等指标的披露及表现较差。注:ESG二级指标得分分为17档,I档表示表现最好,7档及示表现最基,下同般据来源:联合资信整理图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汽车 制造 行业 ESG 评级 分析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