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C20062020)潍坊市人民政府2006.12前言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东邻青岛、烟台,西连淄博、东营,南接临沂、日照,北濒渤海莱州湾,是山东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是东西连接沿海与内陆、南北承接环渤海湾与长江三角洲的枢纽城市,是著名的世界风筝都。现辖潍城、奎文、坊子、寒亭四区,青州、诸城、寿光、高密、安丘、昌邑六市和临胸、昌乐两县,土地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52万人。潍坊市现行城市总体规划是1993年由同济大学和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1995年省政府以鲁政字1995119号文批复实施的。实施以来,在调控城市开展、指导城市建设、推进城镇化进
2、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用地布局与空间结构日趋合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潍坊市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开展。但是由于规划实施时间己经较长,城市区划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开展和城镇化进程之快,大大超出了原来的预测,现行规划已明显不适应实际开展的需要。同时,潍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全面开始修编,需要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与之协调和衔接。为此,潍坊市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的要求,根据山东省政府统一部署,结合城市开展的实际需要,提出重新修编潍坊市总体规划。获得建设部批准后(建设部建规函200531号文),由潍
3、坊市人民政府委托上海同济大学、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六家单位组成工程组联合编制新一版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同济大学资深教授陶松龄领衔主持。规划按照“政府组织领导、部门行业联动、专家领衔指导、社会公众参与、科学民主决策”的原那么进行,旨在贯彻以科学开展观为统领,以可持续开展为根底,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通过对城市定位做出合理判断,对未来的开展确定方向,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有机建构,使之成为功能完善、结构清晰、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高品位现代化城市。本次规划自2005年3月初启动,经过市府相关部门参与研究,向市民公示、征询意见,举行专家研讨会、征询专家建议,并先后向市五大班子汇报、省建设厅审查、建设
4、部技术审查。根据历次会议、审查的意见和建议,几经修改,于2006年4月完成规划成果,6月22日市人大第14届21次会议审议通过,7月18日上报山东省人民政府,11月17日通过省政府的行政审查。现已经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如无不当,申请转报国务院审批。潍坊市人民政府2006年12月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目录第一章总那么1第二章城市开展战略与目标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4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4第二节市域根底设施规划6第三节市域社会效劳设施规划9第四节市域防洪规划10第五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0第六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11第七节核心城市圈规划13第四章城乡统筹开展规划16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18第六章城市
5、用地布局19第一节总体布局结构19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21第三节居住用地布局22第四节工业、仓储用地布局22第五节城市建设用地平衡23第七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4第一节道路交通设施布局规划24第二节停车设施规划25第三节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规划27第八章园林绿地及景观风貌规划29第一节园林绿地规划29第二节景观风貌规划30第九章市政根底设施规划32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32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34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35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37第五节供热工程规划39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39第十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42第十一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44第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46第一节消防规划46第二节人防规划47第
6、三节防洪规划48第四节抗震规划49第十三章历史文化与环境保护规划51第十四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54第十五章城市远景开展规划56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措施58第十七章附那么59附表60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促进潍坊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健康开展,完善城市功能,指导城市资源合理配置、有序开发、科学建设,特编制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潍坊市城市规划建设的法规性文件,在潍坊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规划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
7、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方法;(3)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实施细那么;(4)山东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定;(5)1995版潍坊市城市远景规划;(6)国家及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7)建设部及省建设厅有关总体规划修编的技术规定和要求;(8)潍坊市城市建设的现状实际情况。第三条规划期限本规划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规划远景展望到2050年前后。第四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开展观统领全局,把经济社会开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轨道上来,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开展、合理布局”的原那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第五条规划区范围
8、1)潍城、奎文、坊子、寒亭四区行政耦区。(2)滨海经济开发区所在地大家洼街办行政辖区。(3)峡山水库及潍河周边控制区:从北港汜村至峡山水库,潍河东堤向东控制至安黄路;峡山水库附堤中心向外控制IOoO米,向南至高密前辅村行政界。(4)城市供气气源地规划区:濮阳一青岛输气管线、中石油沧一淄输气管线输气干管潍坊行政辖区内两侧各50米以内的地域;朱刘店振兴焦化厂煤气气源基地、港华第一储配站及周围IO0。米以内的地域。朱刘店至市区输气干管两侧各50米以内的地域。潍坊市城市规划区总面积2334平方公里一。一第二章城市开展战略与目标第六条城市开展战略接轨战略。潍坊市要充分协调好与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一一青岛
9、的关系,主动接受青岛的辐射,形成优势互补的开展局面。同时,积极配合以天津滨海新区为核心的环渤海湾经济区的开发。极化战略。突出开展城市个性,集中力量开展优势产业,强化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定位和特定职能,提高综合竞争力;极化优势产业的规模,提高效益,推进工业结构升级。优化战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整合城市用地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城乡统筹、协调开展,创立合理的城市形态,提高城市运行效率,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人才战略。注重人才体制的改革,实施最有效的人才战略。第七条城市开展目标潍坊是风筝的故土、开放的城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极具开展潜力的中心城市。规划期潍坊城市建设目标是:建设世界风筝都,扩大城市
10、品牌效应。充分利用风筝这一独特的文化优势,将风筝品牌的塑造、产品的开发、文化的传播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推广,成为拉动城市经济、活泼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的平台。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开展。通过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有力控制市域空间开展,有效改善中心城市面貌,提供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保障平安的水源和集约的土地使用。第八条经济开展目标近期(从2006到2010年):全市GDP年均增速到达11%,到2010年GDP总量可到达2330亿元规模,全市三产比例为10:58:32。中心城市GDP年均增速实现13%,到2010年GDP总规模到达683亿元,占全市比重上升到30%,市区三产比例为7:5
11、8:35o(2)远期(2010到2020年):远期全市GDP年均增速为9%,到2020年全市GDP到达5520亿元规模,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8:52:40。中心城市GDP到远期年均增速10%,到2020年中心城市GDP规模到达1773亿元,占全市比重为32%,市区三次产业结构为4:46:50。第九条社会开展目标在努力实现经济开展目标的同时,统筹开展其他各项事业,制定社会开展和根本实现现代化的开展目标,保障人民总体生活质量的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第十条城市现代化开展目标到2010年,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到达40%,人均绿地面积到达12n?,城镇污水处理率75%,城镇废气处理率90
12、城镇固体废物处理率95%,到达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标准。到2020年,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到达45%,人均绿地面积到达15nA城镇污水处理率90%,城镇废气处理率100%,城镇固体废物处理率100%,实现国家生态市建设目标,成为生态园林城市。表2-1潍坊经济社会开展目标与根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表指标单位市域中心城市2010202020102020(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2600600042009000(2)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874(3)现代效劳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2403550(4)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70807590(5)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50588486(
13、6)公路路网密度km百km2609090I(X)(7)普及率部/百人40605565(8)互联网用户户/万人4006008501000(9)万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人350450400600(IO)平均预期寿命岁74757576(11)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人2(12)恩格尔系数%50404030(13)社会保险覆萩率%909595100(14)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15181215(15)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20303035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第十一条城镇空间结构潍坊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一主五副两翼”的格局。“一主”指潍坊中心城市;“五副”指依托便捷的交通线构筑的半小
14、时交通圈中五个副中心城市,包括寿光、昌乐、安丘、昌邑及滨海新城(由滨海经济开发区、央子镇滨海工程区组成),成为推动全市经济、文化开展的核心城市圈;“两翼”指以高密和诸城为主组成的东南部经济区和以青州、临胞为主组成的西部经济区。第十二条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为:中心城市(1个)一一次级中心城市(9个)-中心镇(29个)般镇的四级结构(见表根据优先开展中心城市,积极培育中小城市,优化中心镇布局,控制一般建制镇开展并逐步减少一般镇的指导思想,规划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次中心城市为副中心,中心镇为骨干,一般建制镇为根底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体系。在基层推行迁村并点,使行政村规模到达或大于3000
15、人的标准。表3-1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一览表2020年J等级规模城镇数(个)城镇名称I中心城市(175万人)1潍坊中心城市II次中心城市(2545万人)9寿光、昌乐、安丘、昌邑、滨海新城、高密、诸城、青州、临胸III中心镇(25万人)29稻田、侯镇、羊口、黄旗堡、饮马、石埠、柳瞳、固堤、眉村、台头、谭坊、庙子、高柳、冶源、辛寨、蒋峪、邸部、景芝、凌河、赵戈、枳沟、昌城、皇华、辛兴、夏店、姜庄、柴沟、双羊、央子IV一般镇(12万人)其它镇(略)表3-2I、Il级城镇规模一览表县市区名称2010年(近期)2020年(远期城市人口(万人)用地规模(km2)城市人口1万人)用地规模(km2)中心城市130
16、175寿光市28-3233-3640-4250-50昌乐县18-2021-2423-2827-39安丘市28-3033-3638-4045-46昌邑市17-1920-2225-28滨海新城15-2020-2625-3030-40高密市33-3540-4240-4548-50诸城市28-3033-3638-4545-48青州市22-2826-3035-3836-40临胸县18-2021-2425-2630-31合计330-360440-480全市总人口874万905万人第十三条城,厦职能结构市域城镇分为七大职能类型:综合型、工贸型、工业型、工矿型、港口交通型、旅游及集贸型。(见表33)表3-3城
17、镇体系职能一览表城镇等级范围职能职能类型I潍坊中心城市潍城区、垄文区、坊子区、寒亭区、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以海洋化工及先进制造业为主导,商贸物流、文化教育等现代效劳业协调开展的生态园林城市。我国著名的风筝文化发源地,世界风筝文化交流中心。综合性中心城市II次级中心城市寿光市寿光造纸、盐化工、蔬菜加工综合性中心城镇昌乐县昌乐、朱刘、南郝机械、禽肉加工、塑料制品综合性中心城镇安丘市安丘、刘家尧蔬菜加工、轻工、玻璃制品、建筑材料综合性中心城镇昌邑市昌邑、双台、围子纺织印染、肉类加工、铸造、盐化工综合性中心城镇滨海荆城滨海经济开发区、央子海洋化工、重化工、港口工业、港口高密市高密、姚哥庄、柏城纺织、
18、医药、鞋业、小五金、肉类蔬菜加工综合性中心城镇诸城市诸城、昌城、朱解机械、肉类加工、纺织服装、橡胶综合性中心城镇青州市青州、王母宫、东坝、五里机械、化工、建材综合性中心城镇临胸县临胸乳制品、果品加工、建材综合性中心城镇III稻田稻田市场、交通枢纽、农副产品加工、轻工机械工贸侯镇侯镇市场、盐碱及布化、轻工机械、农副产品加工工贸羊口羊口地方性港口、市场、水产品加工、盐碱及石化工贸、港口黄旗堡黄旗堡食品饮料、机械工业饮马饮马轻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石埠石埠轻工、纺织、食品加工、机械工贸柳瞳柳嗦纺织、印染、丝绸、盐化工工业固堤固堤农副产品加工、轻工工贸眉村眉村纺织、铸造、采矿工贸台头台头市场、农副
19、产品加工、建材工贸谭坊谭坊特色农业、农贸集贸、食品加工、机械集贸庙子庙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矿产、冶炼、建材工矿高柳高柳加工、物流集贸冶源冶源旅游旅游辛寨辛寨轻工、纺织、食品加工工贸蒋峪蒋峪农产品加工、建材、旅游综合邮部邮部乐瑞、服装、塑料、织布、建材工贸景芝景芝食品、饮料、工艺品、机械工业凌河凌河食品饮料、化工、建材、机械工业赵戈赵戈建材、机械、水产加工工贸枳沟枳沟机械工业昌城昌城橡胶、纺织、食品、建材工贸皇华皇华食品、机械综合辛兴辛兴纺织、淀粉工贸夏庄夏庄纺织、小五金、农副产品加工工贸姜庄姜庄轻工、农副产品加工工贸柴沟柴沟机械、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综合双羊双羊轻工、食品饮料集贸央子央子盐化工
20、港口工业、港口IV一般镇略第十四条各时期城镇开展的重点近期(20062010年):(1)重点开展中心城市和滨海新城,力争尽快把中心城市做强做大;同时充分利用北部沿海的建设用地,迅速开展海洋化工和重化工,短期内崛起一座新兴的“滨海城市”,成为全市经济新的隆起带,带动全市经济跨越式开展。(2)积极带动市域西部和东南部,立足各自的区位优势,内接外连,积极寻求开展。近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由点状分散结构逐步向轴圈结构演进。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加强,次中心城市各自完善,各中心镇得到迅速开展。远期120112020年):中心城市及次中心城市开展到一定程度后,城市规模和经济有相当大的开展,根本实现现代化。
21、在此根底上,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渐迁村并点,中心镇和一般镇成为农村城镇化转移的主要节点,农村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远期城镇体系由轴圈结构向网络化结构演进,逐步打造半小时核心城市圈,形成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为核心,连同广阔的中心镇、一般镇组成的城乡协调开展、高度现代化、地域开展较为均衡的体系结构。远期及远景重点开展潍坊核心城市圈内各城市,适当调控中心城市开展。第二节市域根底设施规划第十五条交通设施规划通过建设“打通南北、贯穿东西”的交通大格局,形成“拥抱京津唐,牵手长三角”的区域开展格局。构筑全市快速交通网络,实现半小时覆盖的核心城市圈,一小时覆盖市域的交通体系。(1)公路
22、含高速公路)。逐步形成路网布局合理、主干通畅、干支相连的“畅、洁、美、绿”公路网络。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近期到达21000公里,远期到达23000公里;公路密度近期到达每百平方公里133公里,远期到达145公里。根本实现潍坊城区道路与外围公路的有机连接,以及潍坊市与周边地市高速公路的互通,县市之间到达二级以上公路相贯穿的目标。高速公路实施“四横、两纵、一绕”工程。“四横”:威乌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潍莱高速公路青红高速公路;“两纵”:潍日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一绕”:即绕城高速公路。(2)铁路。以国家铁路胶济线的电气化改造为契机,以胶新铁路的建成运营为起点,完善潍坊市域内铁路交通网,构筑东西贯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潍坊市 城市 总体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