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工作台的传动方案及总体设计.doc
《回转工作台的传动方案及总体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转工作台的传动方案及总体设计.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前言10.国际先进的感应淬火技术10.2我国工业应用感应热处理技术现状1第一章传动方案及总体设计的确定31.1工作台运动的基本要求与工作台的分类31.1.1工作台运动的基本要求31.1.2数控回转工作台的分类31.2传动方案的选定31.3工作台的总体设计4第二章 动力及位置检测器件的选择与计算62.1伺服电机的特点与种类62.1.2伺服电机的选择62.2编码器的选择92.2.1编码器的原理及分类92.2.2编码器的选用112. 3 传动比的确定122.4 各轴转速的确定122.5 功率及转矩的确定13第三章 齿轮的设计133.1 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33.2 按齿面接触疲
2、劳强度设计14第四章蜗轮蜗杆的设计184.1蜗杆传动类型的选择及双导程蜗杆的原理184.2蜗轮蜗杆传动副的设计及校核224.3蜗轮蜗杆结构的设计及校核23第五章 主轴的设计285.1 主轴的负载计算285.2主轴的结构设计295.3 主轴的校核31第六章轴承的选择与计算346.1工作台承重推力球轴承设计计算:346.2 主轴定位角接触轴承的设计计算356.3蜗杆角接触轴承的设计计算36第七章 联轴器的选择与校核387.1联轴器的设计选型及计算387.2联轴器型号、尺寸的确定397.3主轴与旋转编码器间联轴器的设计选用39结 论40参考文献41致 谢4240前言0.国际先进的感应淬火技术电源:国
3、外IGBT、MOSFET和SIT全固态晶体管电源技术逐步成熟,并已商品化,系列化,低频段有取代晶闸管电源趋势;MOSFET多采用并联振荡电路,SIT多采用串联谐振电路,功率高达1000 kW、频率200kHz和400kW、400kHz。淬火机床:感应淬火机床更加趋向自动化,CNC控制逐渐增多,自动分检零件与自动识别进机零件功能的机床增多。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通用淬火机床 :目前通用淬火机床朝柔性化方向发展,一台淬火机床可以对不同性能要求的不同零件感应加热淬火;2,专用淬火机床 :专用淬火机床更加专用化,采用机械手上下零件,加热、淬火、回火、校直、检查完全自动进行。淬火工艺:(1)静止式曲轴感
4、应淬火;(2)低淬透性钢齿轮淬火;(3)双频感应加热淬火 0.2我国工业应用感应热处理技术现状电源:我国的电源技术经历了机械式中频发电机组和真空管式高频电源、晶闸管中频电源及全晶体管电源三个发展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工业发达国家,晶闸管中频电源已完全取代了中频发电机组,我国自90年代中期也已逐步取代。 淬火工艺: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采用感应淬火的零件的种类和品种不断增加。目前使用的淬火介质包括:水、聚乙烯醇、聚迷水溶性淬火介质、UCON、豪富顿251等。所采用的加热方式及应用主要包括:横向磁场静止一次加热淬火;横向磁场连续加热淬火;横向磁场多段连续加热淬火;纵向磁场整体一次加热淬
5、火;仿形感应器零件旋转加热淬火;感应接触加热淬火;内孔的一次及连续加热淬火;阶梯轴类零件的旋转加热淬火;平面类零件的一次及连续加热淬火;薄壁类复杂零件一次及连续加热淬火;复杂形状零件的一次加热淬火;槽口一次淬火;复杂回线工件旋转一次加热淬火等。淬火机床:1,通用淬火机床方面,一汽技术中心开发的卧式数控淬火机床主驱动采用交流伺服电机拖动,移动速度稳定均匀、定位准确、重复精度高;零件旋转采用变频调速,能适应多方面工艺要求;采用能量和数控技术对不同性能要求的不同零件感应加热淬火,甚至在同一零件上实现多段变功变速,编程容易可操作性强;2,专用淬火机床方面,二汽和天舒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努力,攻克一
6、个个难关,采用功率脉冲分配技术、尾座自由顶尖技术、薄型淬火变压器技术、独立悬挂技术、悬挂平衡技术等分别研制成功曲轴全自动淬火机床,与电源、水冷系统组成成套淬火设备可对车用内燃机曲轴进行各轴径的圆角及轴径淬火、轴径淬火自回火,采用计算机控制,通过显示屏对设备的加热、淬火工艺参数诸如电压、电流、频率、时间、压力、流量温度等进行监控和显示,目前国内多家采用。综上可知,数控淬火机床的开发与制造对于当前淬火行业的现状来说是具有前瞻意义的,是淬火机床数字化的必然趋势。第一章传动方案及总体设计的确定1.1工作台运动的基本要求与工作台的分类1.1.1工作台运动的基本要求根据设计说明书要求,回转工作台的基本设计
7、参数如下:回转直径为500mm;转速范围为:050 r/min;所承载工件的最大质量为:2000;回转台应具备电子转角给定与检测装置,其h精度为。1.1.2数控回转工作台的分类由于数控回转工作台的功能要求连续回转、进给并与其他坐标轴联动,因此采用伺服驱动系统来实现回转、分度和定位,其定位精度由控制系统决定。根据控制方式,有开环数控回转工作台和闭环数控回转工作台。1. 开环数控回转工作台 开环数控回转工作台采用电液脉冲马达或功率步进电机驱动。 2. 闭环数控回转工作台 闭环数控回转工作台的结构与开环数控回转工作台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闭环数控回转工作台采用直流或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有转动角度测量元件(
8、圆光栅、圆感应同步器、脉冲编码器等)。测量的结果反馈与指令值进行比较,按闭环控制原理进行工作,使工作台定位精度更高。 1.2传动方案的选定根据设计参数的要求,本设计的主传动方案选择闭环数控回转工作台的传动方案,动力源为伺服电机,经双导程一级蜗轮蜗杆减速传递给工作台,在心轴端部加装旋转编码器作为转角反馈装置。如图1-1为回转工作台的传动链图,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编码器相连,伺服电机带动小齿轮运动,小齿轮通过与大齿轮啮合实,大齿轮采用双片齿轮结构以达到自动消除齿侧间隙的目的,大齿轮带动蜗杆传动,通过蜗轮蜗杆的啮合实现第二级减速,该蜗轮蜗杆采用双导程蜗轮蜗杆系统,以消除正反传动产生的传动间
9、隙,降低传动误差。通过蜗轮蜗杆的传动带动工作台的运转 。图1-11.3工作台的总体设计如图1-2a,1-2b为工作台总体设计装配结构图。工作台由伺服电机驱动,经一对齿轮30、31和一对蜗轮副5、7传动工作台,带动共作台作回转进给运动。采用双片齿轮30消除齿轮啮合间隙,蜗杆采用双导程。伺服电机带有每转1000个脉冲信号的编码器作为角度测量反馈原件。分度精度为。工作台采用环型,材料为灰铸铁200,工件的定位采用莫氏4号锥。图1-2a图1-2第二章 动力及位置检测器件的选择与计算2.1伺服电机的特点与种类伺服电机是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
10、度非常准确。伺服电机可分为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1.直流伺服电机直流伺服电机分为有刷和无刷电机。有刷电机成本低,结构简单,启动转矩大,调速范围宽,控制容易,需要维护,但维护方便(换碳刷),产生电磁干扰,对环境有要求。因此它可以用于对成本敏感的普通工业和民用场合。无刷电机体积小,重量轻,出力大,响应快,速度高,惯量小,转动平滑,力矩稳定。控制复杂,容易实现智能化,其电子换相方式灵活,可以方波换相或正弦波换相。电机免维护,效率很高,运行温度低,电磁辐射很小,长寿命,可用于各种环境。2. 交流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机也是无刷电机,分为同步和异步电机,目前运动控制中一般都用同步电机,它的功率范围大,
11、可以做到很大的功率,大惯量,最高转动速度低,且随着功率增大而快速降低,因而适合做低速平稳运行的应用。2.1.2伺服电机的选择根据工作台的工作情况以及工作需要,工作转速较低,但在工作过程中有变速环节,因此对伺服电机的要求是:转速中等,扭矩较大,能承载较高的负载惯量。根据以上要求,通过对市场上现有伺服电机产品的研究调查和反复比较,决定采用大转动惯量、中转速、大扭矩系列伺服电机,具体型号选择计算如下:1. 负载情况由于淬火机床在工作时感应头与工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像其他机床那样存在切削阻力,因此,动力电机只要能克服工件回转时传动部件的摩擦阻力即可。各部件的摩擦阻力及效率情况如下:(1) 效率计算整
12、个传动系统共使用了两对角接触轴承、一对深沟球轴承和一个单列推力球轴承,以及一个联轴器和一个蜗轮蜗杆副,具体效率如下:滚动轴承:0.98(每对)联轴器:0.99蜗轮蜗杆副:0.7则整个传动系统的总效率为(2) 工作状况设计最大工件质量为2000kg,工作台自重约为65kg,心轴质量约为15kg,夹具质量约为30kg,以及轴承法兰盘的重量,总承质量低于2250kg,则推力球轴承的总承重为:(3) 推力球轴承型号的选择由于工作台设计转速范围为:050r/min,属于转速较低的情况,故主要应对其进行静载荷强度的计算,即:由机械设计P318表13-8查得静强度安全系数故 考虑到空心轴与顶尖的直径尺寸,以
13、及工作台在工作时的平衡支撑性能,故选用51176型推力球轴承,其尺寸及参数为:,极限转速/(r/min)|脂430,极限转速/(r/min)|油600,重量。(4) 推力球轴承的摩擦力矩M滚动轴承的摩擦力矩可以按照轴承内径由下式计算:这里,:摩擦力矩,:摩擦系数,表5-1:轴承负荷,N:轴承公称内径,mm查得推力球轴承的摩擦系数u=0.003,则:2. 伺服电机型号的选择根据以上计算,结合市场上伺服电机的产品情况,初选伺服电机型号为:E300-20,伺服电机参数如下:额定输出功率为:3KW,额定电源电压为:220V(AC),额定转速为:3500r/min,额定转矩为:14.324 Nm,峰值转
14、矩为(瞬间):42.972 Nm,最高转速为:2400 rmp,电势系数:0.799 Vs/rad,转矩系数:0.799Nm/A,转子惯量:252000 Kgm2,额定线电流(有效值):14.322 A,额定线电压(有效值):132.692 V伺服电机的外形尺寸如下图所示:图2-1伺服电机外观尺寸3. 摩擦阻力矩计算(1) 蜗杆轴承的摩擦力矩蜗杆采用一端固定一端游动的支撑,游动端没有轴向力,因此只有效率计算即可,固定段为一端角接触轴承,所受轴向载荷等于蜗杆所受轴向力,为4864N,则摩擦力矩为:摩擦力矩, N.mm:摩擦系数,:轴承负荷,N :轴承公称内径,mm代入数据得:(2) 心轴轴承的摩
15、擦力矩与蜗杆类似,心轴上的深沟球轴承同样为游动支撑,主要起中心定位作用,因此只计算角接触轴承的摩擦力矩即可,轴承所受轴向负载为462N,力矩计算如下:(3) 工作台承重轴承的摩擦力矩作为工件的主承重轴承,工作台推力球轴承的摩擦力矩对工作的回转影响尤为重要,其工作载荷即工件与工作台的总重,为22.05KN,则摩擦力矩计算如下:综上可知,总的摩擦力矩为:因此所选电机符合要求。2.2编码器的选择2.2.1编码器的原理及分类1. 编码器如以信号原理可以分为增量型编码器和绝对型编码器。(1) 增量型编码器(旋转型)a. 工作原理: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
16、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由于A、B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塑料,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由于金属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分辨率编码器以每旋
17、转360度提供多少的通或暗刻线称为分辨率,也称解析分度、或直接称多少线,一般在每转分度510000线。b. 信号输出:信号输出有正弦波(电流或电压),方波(TTL、HTL),集电极开路(PNP、NPN),推拉式多种形式,其中TTL为长线差分驱动(对称A,A-;B,B-;Z,Z-),HTL也称推拉式、推挽式输出,编码器的信号接收设备接口应与编码器对应。信号连接编码器的脉冲信号一般连接计数器、PLC、计算机,PLC和计算机连接的模块有低速模块与高速模块之分,开关频率有低有高。如单相联接,用于单方向计数,单方向测速。A.B两相联接,用于正反向计数、判断正反向和测速。A、B、Z三相联接,用于带参考位修
18、正的位置测量。A、A-,B、B-,Z、Z-连接,由于带有对称负信号的连接,电流对于电缆贡献的电磁场为0,衰减最小,抗干扰最佳,可传输较远的距离。对于TTL的带有对称负信号输出的编码器,信号传输距离可达150米。对于HTL的带有对称负信号输出的编码器,信号传输距离可达300米。c. 增量式编码器的问题:增量型编码器存在零点累计误差,抗干扰较差,接收设备的停机需断电记忆,开机应找零或参考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如选用绝对型编码器可以解决。d. 增量型编码器的一般应用:测速,测转动方向,测移动角度、距离(相对)。(2) 绝对型编码器(旋转型)绝对编码器光码盘上有许多道光通道刻线,每道刻线依次以2线、4线、
19、8线、16线编排,这样,在编码器的每一个位置,通过读取每道刻线的通、暗,获得一组从2的零次方到2的n-1次方的唯一的2进制编码(格雷码),这就称为n位绝对编码器。这样的编码器是由光电码盘的机械位置决定的,它不受停电、干扰的影响。绝对编码器由机械位置决定的每个位置是唯一的,它无需记忆,无需找参考点,而且不用一直计数,什么时候需要知道位置,什么时候就去读取它的位置。这样,编码器的抗干扰特性、数据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从单圈绝对值编码器到多圈绝对值编码器旋转单圈绝对值编码器,以转动中测量光电码盘各道刻线,以获取唯一的编码,当转动超过360度时,编码又回到原点,这样就不符合绝对编码唯一的原则,这样的编码
20、只能用于旋转范围360度以内的测量,称为单圈绝对值编码器。如果要测量旋转超过360度范围,就要用到多圈绝对值编码器编码器生产厂家运用钟表齿轮机械的原理,当中心码盘旋转时,通过齿轮传动另一组码盘(或多组齿轮,多组码盘),在单圈编码的基础上再增加圈数的编码,以扩大编码器的测量范围,这样的绝对编码器就称为多圈式绝对编码器,它同样是由机械位置确定编码,每个位置编码唯一不重复,而无需记忆。多圈编码器另一个优点是由于测量范围大,实际使用往往富裕较多,这样在安装时不必要费劲找零点,将某一中间位置作为起始点就可以了,而大大简化了安装调试难度2.2.2编码器的选用根据以上对编码器的分析,结合本设计情况,决定选用
21、西安新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ISC5815-001型旋转增量编码器,特性:1. 法兰安装,输出轴自带弹性联轴器;2. 法兰尺寸6868,止口50,轴径15,航插侧出;3. 安装方便,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行业。具体技术参数如下:输出波形:方波;工作温度:-30100;消耗电流:150mA;储存温度:-40120;响应频率:0120kHz;工作湿度:3085% 无结露;载空比:0.5T+/-0.1T;电源电压:DC+5+/-5%或+512V、+1224V;最大转速:6000rmp;抗冲击:980,6ms,XYZ方向各2次;转动惯量:1.0 x 10-5;抗震动:50,10200Hz,XYZ方向各2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回转 工作台 传动 方案 总体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