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教案.docx
《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一、教学目标1认知(1)理解公民意识的内涵(2)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3)理解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意义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对“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这个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的人权观理念,澄清学生对人权问题的一些模糊观念。进而涵养公民爱国情感,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3运用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树立公民意识、树立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解决思想中存在的法纪观念淡漠的问题。能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享有权利就必须履行义务
2、懂得公民要享受自己的人身自由,就必须尊重别人的人身自由。能正确树立社会主义人权观理念,对西方某些国家恶意攻击、横加指责中国及别国人权状况,有清醒的认识。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做到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特别是一定要采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权。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增强公民意识“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 最主要的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意识” 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是公民对于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主要包括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和权利与义务意识。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履行,需要有
3、正确的公民意识作指导。所以,增强公民意识这个知识点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在讲解这一部分时,注意不要将这部分内容讲成传统的知识传授课,应该注意从思想上引导、帮助学生真正从内心树立起正确的公民意识。这是本课的重要教学目标,所以这是教学的重点。要讲好这一重点问题,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1) 首先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角度来阐述, 公民为什么应该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 公民是相对于国家而言的。没有国家也就无所谓公民,也没有公民的一切。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和自我认识,是公民对于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所以,公民意识应首先体现为国家意识。公民的国家意识表现为热爱祖国的深厚
4、情感。一个不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是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公民意识、成为一个好公民的。在我国近代和当代,曾有许多像方志敏、杨靖宇、徐悲鸿、钱学森、冼星海等不胜枚举的的大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艺术家,他们无不具有一颗强烈的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1欢迎下载精品文档为祖国的强盛而忘我奉献。我们作为新世纪、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继承发扬热爱祖国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传统,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我们决不能把热爱祖国只当成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要把这种情感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应该使学生懂得,公民只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 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 履行对国家的义务,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就是热爱
5、祖国的具体体现。(2) 要教育学生增强法律意识。 我国当前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对公民的法律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民要想很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依法行事。作为公民,首先必须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这是对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公民必须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必须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决不能做法律所禁止的任何事情,要用实际行动来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3) 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 首先要讲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两者密不可分、 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使学生真正懂得 “既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的道理。这就要求:一方面公民要增强权利观念,积极行使
6、和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利。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主人翁地位首先就表现在其公民权利上,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也是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重要途径,所以公民应该具有积极的权利意识,正确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求公民必须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也就是要求公民要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这是因为在我国,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剥削和被剥削、 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而是平等、互助、友爱的关系。一个人行使自己的权利,其实就是意味着要求他人对自己履行义务,但同时自己又必须以对他人履行义务为前提。 这种权利和义务关系总是对等的。权利和义务
7、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见之于实践,应该鼓励学生具有勇于实践的勇气和责任感,如果没有实践,一切都会流于空谈。2教学难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在对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问题上,往往有一些人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或是把权利与义务截然分开、对立起来;或是只强调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这些错误的认识如果不能澄清,就不能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意识。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原则,这是学习本课内容的落脚点。教师要养生讲清: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任何人的行为都必须有合理的限度,这个合理的限度就是宪法和法律。因为法律是自
8、由的界限,超出了界限就没有了自由。同时要讲清,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发达程度制约权利的实现程度,我们不能脱离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片面地去追求不切实际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享受权利不能脱离现实,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前提。这一道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3结构线索本课时的主题是 “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教材从介绍公民意识的内涵入手, 延伸到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着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在社会生活中,每个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并自觉履行义务。三、学情分析青少年由于年龄的原因,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需要增
9、强;在实践中青少年往往缺乏依法维权的经历,法制观念,特别是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更迫切需要提高。总之,无论从理论理解的角度还是维权的实践角度,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都亟待提高。通过本。2欢迎下载精品文档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公民意识,在行动中努力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依法履行公民义务,自觉依法维权。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材料对比法、讲解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五、教学过程【创境激趣】阅 P82 互动在线。设置问题1. 从公民权利义务方面,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2. 查一查,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除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还有哪些?教师点拨:第一问中,“这是我
10、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人大代表选举,我一定要参加”这一观点正确。它体现了公民的权利意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因此我们必须珍惜这一权利,认真慎重地行使这一神圣的权利。另外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是对神圣的政治权利缺乏正确认识、缺乏公民意识的表现。第二问:除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还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有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1. 增强公民意识 ( 板
11、书 )(1) 公民意识的内涵 ( 板书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 是公民对于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健全的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作为新时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树立正确的 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2) 宪法确认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 板书 )我国宪法从第三十三条到第五十条,全面而详尽地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可分为平等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获得救济的权利等。(3) 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 板书 )第一,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包括,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坚持 公民权利 义务 统一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