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亮度比差法使用照相机测量大气能见度.doc
《基于三亮度比差法使用照相机测量大气能见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三亮度比差法使用照相机测量大气能见度.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三亮度比差法使用照相机测量大气能见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苏子牧辅导老师: 王保卫摘要:本课题基于二色大气散射模型及Kochmieder公式创建了三亮度比差法,以此使用照相机测量大气能见度,克服了单一使用Kochmieder公式时,会受到相机暗电流、背景光、漫射光、目标物视线方向天光亮度及目标物反射光幅值影响的缺陷,并提出测量主体为单一目标物不同拍摄点的测量方式。在三亮度比差法的理论基础上,本课题分析了在不同能见度、不同拍摄距离及在不同的相机通光量等条件下拍摄目标物产生误差的可能性,分析了天气状况、时段、拍摄点四周环境及地形对漫射光、背景光、目标物幅值的影响,分析了视线仰角差对目标视线
2、方向天光亮度的影响,分析了Kochmieder公式对于拍摄点与目标连线周围环境地形的限制及其对天气条件的限制。通过上述分析对实际拍摄提出了误差控制措施。另外,本课题通过实验分析了使用相机参数不当带来的影响,以避免因CCD (电荷耦合器件)饱和与相机噪点对能见度测量造成的误差;也通过实验分析了使用不同相机参数时相机通光量的换算关系,提供了使用不同相机参数测量大气能见度的理论。最后,本课题基于上述理论及影响因素分析,使用照相机和Matlab软件测量出若干组能见度数据,就不同天气的能见度数据做出了对比和讨论,通过对多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误差为5.71%,而与专业仪器的误差对比实验中,发现使用三亮度比差
3、法测量大气能见度误差大致在15%内,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从而论证了三亮度比差法的可行性。关键词:三亮度比差法 能见度 Kochmieder公式 二色大气散射模型大气气溶胶 误差分析1 引言近年来,阴霾天气频繁出现,对人民群众的出行和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社会对它的关注度也迅速提高。这种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天气现象,主要由空气中悬浮着的极小、数量极多的干燥微粒(即干气溶胶)组成,它可以是自然界产生的细沙和微尘,但主要是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的烟尘以及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等1。阴霾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不仅会影响情绪,且长期被人吸入,可以造成尘肺,严重时还会引起肺水肿或慢性气管炎1。它看似只局限于城市中,
4、但在一项国际科学合作项目印度洋试验(INDOEX)中,研究人员在印度洋、南亚、东南亚和中国南部的上空发现了厚度约3公里的棕色云团2,其本质就是阴霾现象。1995年初,国际气候与大气科学协会等将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中的国际大气化学计划(IGAC)和全球气溶胶计划(IGAP)合并为一个名为“气溶胶重点研究”的计划(FAA: Focus on Atmospheric Aerosol),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类对大气气溶胶, 尤其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的气候强迫机制及其对地圈生物圈影响的认识3。因而,随着全球对阴霾现象的关注,对阴霾天气的研究和治理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能见度是反映产生阴
5、霾现象的颗粒物浓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水平能见度的好坏不仅反映大气质量,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保证航空、航海安全及研究大气污染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平能见度指在白天能看到和辨认出目标物的轮廓和形体的距离5。现行测量能见度的仪器主要为:透射仪、前向散射仪和激光雷达。透射仪在雾滴引起的中低能见度条件下测量结果较为准确,常被用于民航系统,但在有降水(如雨、雪等)或漂尘(如扬沙等)现象发生时,透射仪的自身光源引起的前向散射光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6。前向散射仪因其体积小、安装简单、容易维护、测量范围广等特点,在航空、码头、高速公路等部门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在不同类
6、型的大气气溶胶条件下,使用前向散射仪测量大气能见度需要不同的修正,且采样体积非常小,采样数据的代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7。科研领域中,激光雷达可被应用于测量水平和倾斜能见度(其他仪器无法观测倾斜能见度),但其反演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消光系数与后向散射系数之间函数关系的假定,或者依赖于气溶胶特性随视程均匀分布的假定,雨、雾和沙尘暴等低能见度条件下的多次散射效应也严重限制其测量的可靠性8。最近兴起的数字摄像法提供了另一种测量大气能见度的途径,主要通过专业摄像设施进行能见度测量。Rhle基于数字摄像法提出了测量地平线附近两个不同距离的目标物和其视线方向天光亮度差值之比的方法双亮度法。该方法能够消除由目
7、标物反射光、CCD数字摄像系统暗电流和背景杂散光的影响,可以增大数字摄像能见度观测系统(DPVS)的测量范围,提高测量精度9,但该方法不能消除目标物视线方向天光亮度的影响。本课题使用手动调节参数的数码相机测量大气能见度,并创立了三亮度比差法。仪器便宜,使用方便且易于操作;三亮度比差法采用标准大气气溶胶散射模型,通过计算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多项干扰背景光、漫射光、目标视线方向天光背景、相机暗电流及目标物反射光幅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误差分析和实际测量。相比于数字摄像法的双亮度法,本课题的三亮度比差法从理论上消除了难以明确测量且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的因素目标物视线方向天光亮度的影响,并提出测量主
8、体为单一目标物不同拍摄点的新的测量方式。本课题在应用数字摄像技术测量大气能见度领域里迈出了新的一步,为气象能见度的测量提供了更新、更好的技术平台。2 方法2-1 RGB色值与灰度值的转化本课题根据所用相机,选用简化sRGB-IEC61966-2.1RGB空间,转换公式10为: (1)2-2 二色散射大气模型图2-1 二色大气散射模型二色大气散射模型可以用来描述空气中存在大量气溶胶粒子的情况下拍摄物体得到的RGB色值。令R,G,B(红绿蓝三色)为X,Y,Z坐标轴建立三维坐标系,二色大气散射模型11表明,一台数码相机在空气中存在大量气溶胶粒子情况下拍摄得到的目标物视见色值E,可以是大气光色值A和目
9、标物反射光色值D的线性组合,即D、A和E在RGB坐标系中位于相同的二色平面,如图2-1所示。从而,E,D与A的关系有:E=D+A (2)E,D和A可以分别用单位向量,和来表示, 代表目标物视见色值方向,代表目标物反射光色值的方向, 代表大气光色值方向。设Bc为目标物视见幅值,Bt为目标物幅值,Bg为大气光幅值,有: (3) (4) (5)2-3 Kochmieder公式的应用对于一个距拍摄点为l的黑色目标,假定目标物与拍摄点间的大气为均匀揣流介质并由很多均匀的小散射体组成,忽略衍射和地球曲率效应,且散射体对光的散射作用不互相干扰,则它的视见亮度空气中大气气溶胶导致的散射光强度可由Kochmie
10、der公式12表示为: (6)其中,B0为目标置于无穷远处的视见亮度(目标视线方向的天光亮度),k为消光系数。根据对比度定义12,目标物(视见亮度为B)和背景(亮度为B0)之间的对比度C0为: (7)离观测处为l的黑色物体,其初始对比度由C0=1(此时空气中几乎没有大气气溶胶粒子,B=0)减小到: 由于人的极限亮度分辨率为0.02,设C0=0.02,则能见度V可以表示为: (8)2-4 三亮度比差法测定大气能见度根据Kochmieder公式的定义,目标物必须是绝对黑体,不发出也不反射任何光线,而现实中绝对黑体并不存在,且对于近似于黑体的物体,其大小也难以满足测量需要。式(6)中,目标物的视见亮
11、度B值由于照相机拍摄条件的种种限制除了含有由空气中大气气溶胶导致的散射光,会另外含有漫射光、暗电流(无进光时相机底片的残余电流)、背景光及目标物反射色光,所以单纯使用Kochmieder公式得到的消光系数k误差很大。下述的三亮度比差法通过多点拍摄抵消了漫射光、相机暗电流、背景光、目标视线方向天光亮度及目标物幅值,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测量误差。考虑到相机暗电流的影响,设Bdci为相机暗电流值,Bci为目标物视见亮度,Bi为从照片上获取的目标物RGB色值,有: (i=1,2,3) (9)根据二色大气散射模型,设Bgi为大气光幅值,Bti为目标物反射光幅值,RGB三维坐标系中沿R,G,B不同方向,有:
12、i=1,2,3) (10) 其中,Bgi包含背景光幅值、漫射光幅值和由空气中大气气溶胶导致的散射光幅值,设Bgbi为背景光幅值,Bgmi为漫射光幅值,Bgxi为由大气气溶胶导致的散射光幅值,有:(i=1,2,3) (11)假设离目标l1、l2处分别有拍摄点,联立式(9)(10)(11),有: (12) (13)假设在两处拍摄点拍摄目标时,相机暗电流值相同,目标物反射光幅值相同,漫射光幅值相同,背景光幅值相同,则,令B1与B2相减,有: (14) 假设离目标物l1、l2的拍摄点的目标视线方向的天光亮度相同,代入Kochmieder公式: (15)假设离目标物l3有另一拍摄点,根据式(12)(1
13、3)(14),同理使B2与B3相减,有: (16)由于目标视线方向的天光背景被目标物遮挡,而天光亮度的均匀性非常复杂,故B0难以精确测量得到,但可以通过相比抵消。假设在距离目标l1,l2,l3的拍摄点拍摄得到的目标视线方向天光亮度相同,则: (17)式(17)中,参数Bgmi、Bgbi、Bgxi、Bdci、Bti已经消除,从而三亮度比差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背景光、漫射光、相机暗电流、目标视线方向天光亮度及目标物反射光幅值的影响。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二色大气散射模型,Bci = Bti + Bgi是基于RGB三维坐标系成立的,故B1 - B2与B2 - B3的值必须先分别在RGB色彩空间下求算
14、得到,再通过式(1)转化为灰度,后进行式(17)的计算,得到消光系数k后通过式(8)即可测得能见度。2-5 测量方式图2-2三亮度比差法的测量方式如图2-2所示,三亮度比差法的测量主体可以由一个目标和三个拍摄点组成。理想条件下,目标与拍摄点高度相同,且近似于绝对黑体;拍摄点及拍摄点与目标连线周围的环境、地形以及日照条件均相同;三个拍摄点测量能见度的时刻趋近于同时。三亮度比差法中没有为目标与拍摄点的距离有所规定,但如果在目标物与拍摄点连线上任意三处测量,再通过Matlab软件进行数值分析计算出的k值误差很大,故使拍摄点与目标的距离分别为R、2R、3R,计算方便且消除了数值分析的误差。3 干扰和误
15、差3-1 照相机参数的影响 控制照相机通光量的参数有曝光时间、感光度、光圈、暗电流。其中,通过实验得到的曝光时间、感光度、光圈与拍摄得到的物体灰度的关系将提供使用不同相机参数测量大气能见度的理论。3-1-1 倒易率根据倒易率公式13:H=ET (18) 式中H表示曝光量,E表示相机底片受光的照度,T表示曝光时间。 图3-1 曝光时间与相机通光量的线性关系由此得,光源光强相同时,在暗电流影响已经被三亮度比差法计算消除的条件下,曝光量与曝光时间成正比,从而相机通光量可以在不同曝光时间的条件下互相转换。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相机底片的缺陷,在一定曝光时间范围内,曝光量与曝光时间的线性关系并不平稳,从而
16、导致倒易率失效。通过实验并由Matlab软件处理所得数据由图3-1所示,由此可以得知:在一定曝光时间范围内,曝光量与曝光时间成较平稳线性,倒易率成立。若曝光量过大,照片会由于CCD饱和造成亮度亏损14,相机通光量与曝光时间的线性向下偏折,导致倒易律失效,故曝光时间的范围上限应为当曝光时间的线性关系开始不平稳时所对应的曝光时间。3-1-2 感光度由图3-2可知:光源光强相同的情况下,在暗电流影响已经被三亮度比差法计算消除的条件下,相机通光量与感光度成线性关系,从而可以进行使用不同感光度拍摄时相机通光量的转换。设单位感光度CCD底片受光E,n为感光度值,H为相机通光量,E、n、H的关系如下所示:图
17、3-2 感光度与相机通光量的线性关系H=En (19)随着感光度增大,线性关系向下偏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是由于CCD底片达到饱和后造成的光线亏损14,且随着感光度的增大,由CCD产生的噪点也是难以确定的不稳定值15。一般情况下,在白天拍摄感光度范围应取ISO100或ISO200间。3-1-3 光圈 根据光圈定义,设光圈值f/a与f/b,所对应的相机通光量有Ea、Eb,则在不同光圈下相机通光量有以下关系13: (20)3-1-4 暗电流与拍摄参数的统一在三亮度比差法的计算中,暗电流被消除,但当换算使用不同相机参数拍摄得到的相机通光量时,它的影响仍然存在。暗电流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暗电流值越大
18、16。相同温度下,暗电流幅值在使用不同相机参数拍摄的情况下基本相同,故式(9)中,无论怎样变化相机参数,Bdc1= Bdc2。若在某次拍摄中两处拍摄点温度相同,从而Bdc1=Bdc2,而拍摄得到目标物视见亮度Bc1与Bc2使用的相机参数不同,需要将Bc1、Bc2换算成在同一相机参数下的灰度值,但这同时也改变了暗电流Bdc1、Bdc2,就不符合三亮度比差法的要求:Bdc1= Bdc2。为符合三亮度比差法的要求,使得Bdc1= Bdc2,在三个拍摄点拍摄物体的相机参数必须相同。3-2 基于三亮度比差法公式的误差分析三亮度比差法公式: 假设测量得到B1的拍摄点与目标物距离为R,拍摄测量得到B2的拍摄
19、点与目标距离为2R,拍摄测量得到B3的拍摄点与目标距离为3R,则由三亮度比差法公式可转化为: (21)若设上述参数为能见度测量所需真值,V为周围环境有所影响的情况下测得的能见度值。在此,影响包括在不同拍摄地点拍摄时相机暗电流、目标物反射光、漫射光与背景光幅值的不同,但不考虑目标视线方向天光亮度的差异(在章节5-1讨论)、雾天拍摄、逆光测量(雾天拍摄、逆光测量的情况在章节3-4中讨论)以及空气中散射体不均匀的影响(在章节3-3-4讨论)。对于存在测量误差的能见度值,设B1,B2,B3为周围环境有所影响的情况下分别在拍摄距离R、2R、3R下测得的目标视见亮度,能见度相对误差为I,可得: (22)即
20、 (23)若B2=B2,B3=B3,设p为测量B1时允许的误差,且。另设s=V/R,在能见度相对误差在I的情况下,p与s的关系有: (24)若B1=B1,B3=B3,设q为测量B2时允许的误差,且,在能见度相对误差在I的情况下,q与s的关系有: (25)若B1=B1,B2=B2,设r为测量B2时允许的误差,在能见度相对误差在I的情况下,r与s的关系有: (26)对于能见度相对误差I,举DL-VT100(M)型透射式能见度仪为例,其能见度相对误差如表3-1所示:能见度测量误差10-1000mI2%1000-2000mI5%2000-5000mI10%5000-10000mI15%表3-1 DL
21、VT100(M)型透射式能见度仪的相对误差其他类型的能见度测量仪器,诸如Vaisala公司的前向散射仪FD12测量误差为2%-4%,机载激光雷达的测量误差为10%-20%,相比而言,三亮度比差法的能见度相对误差可以取在15%内为宜。根据式(24)(25)(26),图3-1、图3-2显示了| p |,| q |,| r |分别在I=10%和I=5%的情况下与s的关系,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图3-3 s与p,q,r的函数关系(I10%) 图3-4 s与p,q,r的函数关系(I=5%)1. 目标物视见亮度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p |,| q |,| r |与能见度相对误差的绝对值| I |变化趋势相同
22、从而在对能见度要求更严格的情况下目标物视见亮度的允许误差更小。2. 相同能见度相对误差范围内,目标物视见亮度的允许误差随能见度与一倍拍摄距离的比值的变化趋势相反。所以,在高能见度的情况下,对于测量环境的要求也就更严格。3. 若在某时拍摄目标物,能见度V不变,为缩小s值,可以增加可变量R。所以,在观测场地以及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延长拍摄距离以扩大能见度测量的允许误差。4. 若目标物视见亮度的允许误差| p |,| q |,| r |一定,B1 - B1、B2 - B2、B3 - B3与在不同拍摄距离下拍摄得到的目标物视见亮度差有关,且变化趋势相同。为扩大B1 - B1、B2 - B2、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亮度 使用 照相机 测量 大气 能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