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区域卫生规划(1).docx
《“十五五”区域卫生规划(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区域卫生规划(1).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区域卫生规划为进一步优化全市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和重大疾病防控救治水平,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依据省“十五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6-2030年。一、规划背景市辖3个县级市,4个县),7个区,4个开发区。截至2020年底,市常住人口771.85万。(一)发展基础1 .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经过多年建设,我市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设施先进、技术优良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卫生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和群众
2、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为全市居民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20年底,全市卫生健康机构总数达9253个,与“十四五”相比增加了18个。其中,医院20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98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3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全市卫生人员7302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4875人,注册护士23964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由2015年的2.52名增加到3.22名,注册护士由2.47名增加到3.10名。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8695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5年的5.27张增加到6.31张。2 .中医药卫生服务取得实质进展。截至20
3、20年底,全市中医类别医疗机构达到613家,床位5038张,每千常住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68张,较2015年0.39张增长0.29张,超预期目标0.13张;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4人,达到预期目标。10家县级中医医院中有6家开展标准化建设。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85%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建立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创建5个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级3个,省级2个)。建成国医堂211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成国医堂190家,国医堂覆盖8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9.4%的乡镇卫生院。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达86%,能提供中医
4、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达72%o3 .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不断深化。京津冀合作领域从全面合作向专科专病领域拓展,组建专科联盟,京津冀三地医疗合作更加区域化、专业化和精准化。截至2020年底,全市36家医疗卫生机构与京津89家医院开展合作,二、三级医院与京津知名医院开展合作项目120多个,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00多项,建立2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医大师工作室。4 .全市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截至2020年底,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拓展到30项,人均补助提高到每年74元。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超过“十四五”规划目标,其中,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75岁,达到规划目标;婴儿死亡率由2
5、015年底的3.68%。降低到2020年的244%,优于全省426%的规划目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5年底的4.91%。降低到2020年的3.39%0,优于全省5.57%。的规划目标。(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作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心城市,要抓住机遇,在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布局。积极承接非首都医疗服务功能疏解和健康产业转移,开展医疗机构间多学科共建,争创区域医疗中心。随着人群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平衡不充分的健康服务与人民
6、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一是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全市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在市中心区,周边地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基层能力相对薄弱。二是公共卫生体系亟待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不强,医防协同不充分,基层哨点作用不扎实。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水平建设健康为统领,以提高质量标准、调整结构布局、提升品质能级为主线,以维护和发展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体系提升,全面推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从自主发展向整
7、体协作转型,努力实现医疗卫生资源更加优质均衡、医疗健康服务更加普惠公平、卫生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更加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居民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促进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全面发展。2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挥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组织领导责任。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健康需求。3 .坚持统筹发展,优化配置。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结构,整合现有机构功能和布局,实施公共卫生补短板工程,整体统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4 .坚持公平可及,提升效率。以基层和资源薄弱
8、地区为重点,提高资源利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让更多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惠及全体人民。5 .坚持关口前移,医防融合。优先保障公共卫生投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提高早期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三)发展目标到2030年,基本形成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区域功能定位相匹配,城乡统筹、功能互补、连续协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提升。公立医院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引入京津优质医疗资源,争创区域医疗中心。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打造冀东北区域医疗康养高地。基层普遍具备首诊分诊和健康守门人能力,特色鲜明的中医
9、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卜五五”时期市医疗卫生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分类号主要指标2020年2030年目标.标质偃康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岁)77.75累积增长1岁期性健康预期寿命(岁)同比例提高期性每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人)0.550.83期性公共卫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达标率()100期性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100100期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筛查门诊(发热诊室)的100100期性比例(%)医疗服务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6.317.67期性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10、3.223.58期性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3.103.89期性O每千人口药师(士)数(人)0.290.54期性1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3.173.93g束性2医护比1:0.961:1.10期性3床人比(卫生人员)1:1.501:1.60期性4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400.620.期性中医药服务5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张)680.850.期性6设置国医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比例(%).9682010期性点群康务1人健服7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820.504.期性8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0073.0075期性三、总
11、体布局与资源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主要包括机构、床位、人力、设备、技术、信息与数据等。优化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县级及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全力推动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与京津探索跨区域统筹设置医疗卫生机构,推动资源优化调整和共享利用。(一)机构1.医院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分为政府办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政府办医院按举办层级分为省办医院、市办医院、县办医院。(1)公立医院省办医院。设置省办综合性医院1个(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省办医院主要向省级区域内提供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并承担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医学科研以
12、及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事件的医疗处置和紧急救援、医疗支援等任务。市办医院。依据常住人口数,设置市办综合医院6个,设置中医、骨科、妇幼(妇儿、儿童)、眼科、传染病、精神、肿瘤、口腔等8个市办专科医院(含4个挂靠专科医院)。市办医院主要向市级区域内居民提供代表本区域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并承担人才培养和一定的科研任务以及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事件的医疗处置和紧急救援、医疗支援等任务。市工人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市传染病专科医院)。承担全市及区域性医疗救治任务。将市工人医院打造成为一院多区、互联互通、运行高效、技术精湛、设备领先、服务一流、环境舒适的
13、区域医疗中心。市传染病专科医院挂靠在市工人医院(东院区),承担全市传染病诊治和突发急性传染病救治,力争建成服务规范、技术精湛、功能完善、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以感染性及慢性相关性疾病诊治为主,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突出“大专科小综合”特色的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市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市肿瘤医院)。以肿瘤学科为龙头,以心脑血管为两翼,多学科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向规模化、集团化、多元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争创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市肿瘤医院挂靠在市人民医院,承担全市肿瘤疾病诊治和防控指导任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市口腔医院)。定位为数字化、智慧型、花园式、高水准、现
14、代化三级综合医院。市口腔医院挂靠在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承担口腔疾病诊治和防控指导任务,争创口腔区域诊疗中心。市第三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定位为古冶区及周边地区的医疗服务中心,争创“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市第八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定位为内分泌、老年病、慢性病为主的医养结合院区,承担高新区公共卫生医疗救治职能。市第九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定位为肿瘤、老年病、慢性病为主的院区,承担路北区公共卫生医疗救治职能。市中医医院(三级中医医院)。建成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的中医医院,力争综合实力跻身全省中医系统前三名,成为在京津冀有影响、在全市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中医诊疗服务和中医康
15、复区域发展中心。市妇幼保健院(三级妇幼保健院、市妇儿医院、市儿童医院)。承担全市妇儿医疗、保健指导任务。力争成为特色鲜明、享誉京津冀地区的区域性妇幼疾病诊疗中心。市妇儿医院、市儿童医院挂靠在市妇幼保健院,承担全市儿童医疗保健任务。市第二医院(三级专科医院)。承担全市及区域性骨科与交通创伤急救任务。力争成为骨科专业领域全省一流、全国有位,综合医疗水平跻身全市前列的大型现代化三级医院,形成以特色优势学科引领综合医疗水平整体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市第五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承担全市精神卫生疾病救治工作和防控指导任务,是及周边地区精神卫生医疗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精神卫生医疗技术水平名列全省前茅,华
16、北地区具有较大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市眼科医院。完成医院迁扩建任务,逐步建设成为三级眼科医院,全市眼科疾病医疗服务和指导中心。县办医院。在县级区域原则上设置1所县办综合医院和1所县办中医类医院。县办医院是政府向县级区域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主要承担县级区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康复医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以及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事件的医疗处置和紧急医疗救援、医疗支援等任务。其他公立医院。设置三级综合医院1个(开滦总医院)。(2)非公立医院非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供基本医
17、疗服务,与公立医院形成有序竞争;可提供高端服务,满足非基本医疗需求;可提供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与公立医院形成补充。优先支持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以及眼科、口腔、妇产、儿科、肿瘤、精神、医疗美容等专科和中医、检验等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等。(1)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分为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每个乡镇设置1个标准化建设的政府办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
18、综合服务;受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村卫生室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等。乡镇卫生院对集体产权村卫生室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中心卫生院除具备一般乡镇卫生院功能外,还应具备开展普通常见手术等能力,着重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并承担周边区域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或3-10万居民规划设置1个政府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服务,并受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站
19、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等。(3)村卫生室。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所在地可不设置)。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承担行政村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传染病报告监测等工作。(4)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口不足3万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可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确保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承担居委会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等工作,履行疫情防控哨点职责,开展居民健康综合服务工作。(5)诊所和门诊部。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备案制
20、管理。门诊部及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实行准入管理。3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原则上为政府主办,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急救中心(站)、血站、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提供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院前急救、采供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食品营养、出生缺陷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科学设置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合理界定功能职责,满足新形势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突发重大疾病防控11UO(2)妇幼保健机构。市、县两级各设置1个政府举办、标准化
21、的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是具有公共卫生性质、防治结合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负责为妇女、儿童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及康复服务,并承担辖区内妇幼健康服务业务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妇幼保健机构除承担保健、医疗工作任务外,还应当协助本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开展区域业务规划、科研培训、技术推广及对下级机构的指导、检查和评价等工作。妇幼保健机构应当与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指导和双向转诊关系,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建立技术协作机制。(3)急救中心(站)。政府办急救中心(站)按照市区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农村地区服务半径10至20公里合理布局。市主城区(路南区、路北区、高新区、开平区)设
22、置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依托医疗机构设立若干急救点。其他县(市、区)应设置独立急救中心(站),条件尚不完备的县(市、区)依托区域内综合水平较高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设置县级急救站。急救中心(站)负责指挥、调度本行政区域内急救资源,开展伤病员的现场急救、转运和重症病人途中监护。有条件的地区(医疗机构)要积极开展航空医疗救护。(4)血站。全市设置1个市级中心血站和1个迁安分站,是负责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公益性卫生机构。各县(市、区)至少分别设置1个固定采血点。中心血站承担规定范围内无偿献血者招募、血液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业务培训与指导和血液储存质量控制与评价等职责。(5)专科疾
23、病防治机构。主要包括传染病(含结核病、鼠疫)、精神病与心理障碍、职业病等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全市设置市传染病医院(市工人医院东院区)、市第五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各县(市、区)可根据需要设置传染病、职业病、精神卫生、皮肤病防治等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负责协助本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专病防治规划、建立专病防治协作网络、拟订专病防治标准规范、推广专病防治适宜技术和管理模式等。4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独立设置机构和接续性服务机构。鼓励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机构,与区域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区域 卫生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