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枢纽库区抬田工程技术规范(江西省).docx
《水利枢纽库区抬田工程技术规范(江西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枢纽库区抬田工程技术规范(江西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建设原则15基本资料26抬田工程规划设计27抬田工程施工58质量控制与工程验收7附录A(资料性附录)抬田水稻种植试验大纲9条文说明11水利枢纽库区抬田工程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抬田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水利枢纽库区为减少耕地淹没面积和浸没影响范围而兴建的水稻田抬田工程,其他抬田工程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
2、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NY/T2148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SL1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22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抬田工程paddingfarmlandengineering是指将水库浅水淹没区的耕地,抬高至不低于土地征用线;浸没区的耕地按照浸没治理的要求进行抬高,并对抬高后的耕地进行田间工程建设,完善农田灌排条件,使被抬高后的耕地满足农业生产要求而采取的人工措施。3.2地力保持工程Iandproductivityconservationengineering是指为充分利用原有耕地的熟化土层和提高新整理耕地的地力而采取的农业、工程、
3、生物等措施的息称O3.3抬田工程土层结构soiIIayerstructureofpaddingfarmlandengineering是指抬田工程中为避免耕地淹没及作物涝渍灾害,保持耕作土壤水肥,而进行的耕地土层设计的结a)以人为本的原则;b)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c)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d)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原则。5基本资料5.1 水利枢纽工程资料5.1.1 收集水利枢纽工程地理位置、淹没及浸没范围、功能与作用、规模、特征水位、工程布置、运行调度方式、建设进度等基本资料。5.1.2 收集水利枢纽库区地类地形图(1:2000或1:5000)、土地利用现状图。5.2 抬田区现状资料
4、5.2.1 项目建议书和可研阶段使用1:100001:50000地形图;典型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使用1:1000-1:2000地形图。5.2.2 应收集本区域或邻近区域历年、逐日降雨和蒸发等气象资料;灌溉排水试验资料。5.2.3 收集抬田区及取土区的土壤分布图及剖面图,调查土壤的物理特性(容重、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等)、化学特性(PH值、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含盐量等)、渗透系数(K)、给水度()等。5.2.4 应收集调查抬田区行政区划、面积、人口、户数及其农业人口和劳动力情况,农业总产值、人均收入等社会经济资料。5.2.5 应调查收集抬田区水利、交通、通讯、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资料。5.2
5、6 应调查收集以下农业生产的资料:a)农业生产水平:淹没区及抬田区的耕地面积、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习惯、机械化程度、历年农业产量及各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等;抬田区所在灌区灌溉保证率、排水标准及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等。b)农业灾害:抬田区及其周边地区农业气象灾害,历年受灾情况,主要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情况及治理措施。c)农业发展规划: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现状和规划。6抬田工程规划设计6.1一般规定抬田工程规划设计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深度应达到编制规程的要求,项目建议书阶段应初步确定抬田范围、高程、抬田工程灌排渠系布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确定抬田范围、高程、抬田工程布置;初步设计阶段应进一步复核抬田范
6、围、高程、抬田工程布置,进行典型工程设计。各勘察设计阶段应按相应的编制规程要求完成相关的专题报告。6.2 工程规划6.2.1 抬田工程规划主要包括确定抬田区范围、料场规划、灌溉排水工程等。6.2.2 抬田工程规划应在流域和区域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结合现有及拟建工程的位置、施工条件、已有工程状况以及征地拆迁、文物保护、行政区划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环境影响分析后确定。6.2.3 抬田区范围应根据抬田区水系分布、地形地貌、库区淹没及浸没范围等情况确定,并符合以下要求:a)应对淹没区和浸没区的耕地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且淹没区抬田后对水库库容不产生大的影响。b)抬田区范围确定后,将集中
7、连片的抬田片根据地形、灌溉水源、工程布置、土地权属等情况,划分为若干个片区,进行抬田工程规划。6.2.4 应对抬田料场进行详细的勘察,查明其分布、储量和质量,并符合以下要求:a)选择符合抬田结构层设计要求、开采和运输条件好、施工干扰少的料场,料场的选择应先近后远,充分利用库区淹没区、荒地的土料,并合理规划利用移民安置点建房平整场地的开挖弃料。b)应对料场进行实地勘察,并进行必要的室内和现场试验,核实土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压实特性、施工性能以及储量等信息。c)应根据土料性质、料场地形、料层分布、料层厚度及水文地质等因素确定料场开采运输方式。6.2.5 抬田区灌溉排水工程应与现有水系、灌区及水源工程
8、相连,并符合以下要求:a)抬田区灌溉、排水标准应符合GB50288的规定。b)灌溉水源应优先利用已有水源工程,已有水源工程不足时,应因地制宜修建蓄水、引水、提水等水源工程。c)充分利用抬田区外的渠道、抬田区内的天然河道、排水沟作为抬田区的骨干灌、排工程。d)渠道与排水沟应统一布置,并统筹考虑施工期导流排水、临时灌溉系统和非抬田区灌排系统。e)抬田区可适当保留部分坑塘水面、天然河道,以方便用水。6.2.6 抬田区临河道、水库的迎水面,应根据抬田高度、迎水面坡度、土质情况、位置等因素,设置护岸或防浪堤,相邻段间应平顺连接。6.3 抬田结构设计6.3.1 3.1抬田结构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抬田
9、结构层宜采用三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由耕作层、保水层、垫高层组成。抬田结构层示意图见图Iob)抬田结构层设计要素包括填筑材料、结构层厚度、压实度、渗透系数等。c)大规模抬田建设,宜选择典型抬田区进行抬田工程设计与施工试验,并进行小区、大田等种植试验(抬田水稻种植试验大纲见附录A),以确定最佳结构层设计要素。图1抬田结构层示意图图6.3.2 抬田高程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淹没区抬田高程不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05m和回水区土地征用线;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0.5m时,应进行专门论证。b)浸没区抬田高程按照防治浸没的要求确定。c)淹没区抬田从抬田区边缘至迎水面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坡度,其坡度大小宜与灌溉
10、渠道布置相协调。6.3.3 耕作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耕作层的顶部高程应与设计抬田高程一致。b)耕作层厚度宜与抬田区现状耕作土层厚度基本一致,在20Cm25Cm之间。c)耕作层土壤pH值宜在5.58.0,有机质含量不低于抬田区原有耕地耕作层的有机质含量。否贝U,应提出地力保持工程措施。d)耕作土回填后,其平整度应满足作物种植的要求。6.3.4 保水层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保水层设计高程为抬田设计高程减耕作层厚度,保水层厚度应在35Cm40CnI之间。b)保水层应使用粘土或壤土填筑,压实度应为0.90左右,渗透系数k(1-9)10-6cmso6.3.5 垫高层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垫
11、高层设计高程为抬田设计高程减耕作层厚度和保水层厚度。b)应采用稳定性好的填筑材料,一般可采用粘土、壤土、砂石料或风化料等。当采用砂石料或风化料时,在与保水层接触面应按照反滤要求填筑。c)粘性土料压实度0.85,砂石料等无粘性土料相对密度0.60o6.3.6 地力保持工程措施可采用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平衡施肥和秸秆还田等措施。6.4 灌排工程设计6.4.1灌溉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6.4.1.1新建水源工程、至抬田区的引水渠道均应纳入抬田工程建设范围。6.4.1.2抬田区灌溉渠道系统布置和设计应符合GB50288的规定。灌溉渠道未采用防渗措施,且垫高层为透水材料填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渠
12、道底部高程宜高于保水层底面高程IOcm以上。b)渠道底部位于垫高层内时,其底部和侧面50cm范围内应按照保水层的要求填筑。6.4.1.3灌溉管道系统布置和设计应符合GB50288的规定。6.4.2排水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6.4.2.1抬田工程排水一般采用明沟排水系统。6.4.2.2抬田区排水工程布置和设计应符合GB50288的规定,并符合下列规定:a)抬田区排水工程与非抬田区排水工程应统一规划布置,当排水沟承担非抬田区排水时,其断面应同时满足非抬田区排水的要求。b)应防止非抬田区涝水直接排入抬田区格田内,否则,在抬田区与非抬田区之间应布设排水沟。6.5田间工程设计6.5.1 在大面积抬田工
13、程开始之前,应选择抬田区进行典型设计,广泛征询当地政府及群众的意见,合理确定田间工程布置。典型设计可根据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抬田区面积、生产力水平进行选择。6.5.2 抬田区抬田工程设计完成后,应征求当地乡(镇)、村的意见,合理确定工程布置。6.5.3 格田的布置除符合NY/T2148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格田(田块)长度一般为80m200m,宽度为20m40m,应满足机械耕作及居民承包经营的要求。b)分隔格田的田填,可在田间沟渠工程完成后,取用格田内的耕植土填筑,田填尺寸应满足耕作要求。6.5.4 田间渠道与排水沟设计除应符合GB50288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农渠布置应
14、符合本规范4.3.1条的规定。b)农渠、农沟应采取护坡措施,防止雨水冲刷。排水沟宜采用生态、植被护坡。c)渠道上配水、灌水和交通等建筑物,以及农沟上的交通和控制建筑物布置,应方便生活和生产。6.5.5 田间道路与林带布置应符合GB50288、GB/T30600的规定,并符合下列规定:a)田间道路布置宜与施工道路布置相结合,与施工相结合的田间道路,应按施工道路的要求进行设计。b)抬田区与居民区、移民安置点之间应有道路相连接,其道路建设标准应不低于田间道路建设标准。c)田间道路路面宽宜为3m6m,一般采用泥结碎石路面;生产路路面不超过3.Omod)林网的布置应因地制宜,与沟、渠、路相结合。7抬田工
15、程施工7.1 施工准备7.1.1 建立测量控制网。7.1.2 料场复查与使用规划。7.1.3 对抬田工程施工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水系、道路,以及房屋、电力电信杆线、树木等障碍物进行详细调查与测量。7.1.4 结合抬田施工现场主要交通运输线路布置条件,综合考虑土料采挖、加工、堆料场和运输线路等因素编制施工措施方案。7.2 抬田结构层施工7.2.1 抬田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一耕作层土壤剥离与堆放一垫高层土石方填筑一保水层填筑一耕作层回填一道路工程施工一田间工程施工一施工结束。1. 2.2耕作土剥离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耕作层土壤剥离前,应清理开挖区域的杂物、障碍物。b)根据需要剥离出足够
16、的耕作土料,剥离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为20cm-25cmoc)剥离的耕作土按规划堆放在剥离区域的两侧,并采取覆盖措施以防止其产生水土流失。7. 2.3耕作层填筑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耕作层宜优先采用剥离堆放的耕作土料进行回填。b)耕作土应摊平,平整后的耕作土须表面平整,格田之间要求平整度5cm,格田内要求平整度3cm07. 2.4保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保水层土料从选定的料场开采,开采前应进行表层清理,开采的土料应质地均匀,不得含植物根茎、砖瓦、垃圾等杂质。b)保水层厚度、平整度(3cm)和压实度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7. 2.5垫高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根据垫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利枢纽 库区 工程技术 规范 江西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