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供给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力供给PPT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劳动力供给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概述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参与率一、劳动力供给含义(1)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参加有酬劳动愿望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供给函数:经济学上一般指的是一定的市场工资水平条件下,供给主体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量。(2)劳动力供给分类(按供给主体分类)个别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个人的劳动力供给行为和决策家庭劳动力供给:是指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的劳动力供给社会劳动力供给:一个社会一定时期劳动力供给总量二、劳动力供给弹性(1)概念:劳动力供给变动对工资水平变动的反应
2、程度(2)种类:无限弹性 正弹性 无弹性 逆变弹性SS1S无限弹性正弹性无弹性逆变弹性WWWWLL0000S2S3LLS三、人口与劳动力供给1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2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参与率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4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假说1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 劳动力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各国的法律规定有关。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人口状况、教育制度、劳动力自身的生理特点等因素,规定了不同的就业年龄。条件(1)一定年龄(劳动适龄人口)(2)具有劳动能力(3)愿意参加有酬社会劳动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劳动力人口数量 总人口存量的划分 注:注:1。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166
3、0周周岁的人口。岁的人口。2。不在劳动力人口:军人、。不在劳动力人口:军人、在校学生、家务劳动者、退在校学生、家务劳动者、退休和因病退职人员、丧失劳休和因病退职人员、丧失劳动能力人员、服刑犯人、不动能力人员、服刑犯人、不愿工作的人、在家庭农场和愿工作的人、在家庭农场和家庭企业每周工作少于家庭企业每周工作少于15个个小时的人员。小时的人员。3。失业:在调查前。失业:在调查前4周内曾周内曾努力寻求工作且适于工作却努力寻求工作且适于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没有工作的人。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美国)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美国)全体劳动力:按照美国劳工部的定义,全体劳动力包括所有16岁以上的、非专门常设机构的一
4、切人员,即包括其中有收益的雇佣人员(含军人)、也包括暂时未被雇佣,但是愿意工作并且正在寻求工作的人。平民劳动力(Civilian Labor Force):表示全体劳动力减去军队人员。这一概念经常用作确定失业百分比的依据。非劳动力(not in the labor force):又称非经济活动人口。指既不工作也不寻找工作的人口,即处于劳动力队伍之外的人口。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美国)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美国)就业者(Employed):在美国劳工统计技术上,指正在受雇佣那一部分平民劳动力。包括:所有的(1)“正在工作”,或者(2)“有职业但并未工作”的人。所谓“正在工作”指的是为得到工资或利润而
5、工作的人,或在家庭或农场或行业中不领工资,每周工作15小时以上的人。“有职业但并未工作”一词,则是指现在不工作也不寻找工作,但本人有职业或企业,只是由于休假、疾病、劳资纠纷或恶劣气候而暂时未工作,或者由于其他各种原因而削减工时的人。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美国)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美国)失业者(unemployed):包括在调查周内没做工作,在此以前四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找工作,而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于工作(临时疾病除外)的一切人。此外,失业者范畴还包括那些没做工作,又适于工作的(1)临时解雇以后正在等待再起用的人;(2)正在等待的,等待时间达30天可到工资不同的新职业岗位上报到的人(调查周一般指一
6、给定周中包括该月12号的星期天到星期六的七天时间)。关于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的争论关于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的争论关于工作时间的界定第13届国际劳工统计大会于1982年通过的国际就业定义,“包括所有从事产品和服务生产的人员,即使在具体的具体的短暂参考期内仅工作一个小时,短暂参考期内仅工作一个小时,以及所有暂时缺勤,但拥有一份职业并在其正常工作的人员。”在实际的工作时间测量中包括有关工时的三项衡量标准。第一项标准涉及每周工作一个“边际边际”时数(低于时数(低于1010小小时)的人员数量;时)的人员数量;第二项标准涉及那些工作“超量超量”时数时数的人员数量,即每周时数超过“正常”工作周的时数(过度就业)
7、第三项标准是对人均年实际工作实际工作时间的估计数。关于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的争论关于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的争论关于失业的界定国际劳工大会将失业者界定为在参照期内无工作,但目前能够工作并寻找工作的某一特定年龄以上的所有人员。存在争论的主要因素:年龄界限、寻找工作的准则,以及对临时解雇、对工作前景失去信心或首次寻找工作人员等情况的处理。关于如何处理丧失信心者,即这些人目前虽然没有寻找工作,但过去可能找过工作,并清楚地表示希望“现在”就有一份工作。多数国家不把他们算为失业,但有些国家将其纳入失业范围。涉及求职问题。求职者必须采取了一种或多种“积极的”求职方式,如向雇主提出申请,访问中介机构,被列为失业
8、者。有些国家承认单纯的看广告和找广告为求职方式,另一些国家则认为,是对这些广告做了实际答复。劳动力范畴分类劳动力范畴分类 我国的劳动力范畴:我国的劳动力范畴:劳动力资源总数、从业人员、职工、城镇失业人员等中国成年人口劳动力分类图 16岁以上劳动力资源经济活动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从业人员职工其他从业人员失业人员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中国)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中国)劳动力资源总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劳动力资源的范围为:在劳动年龄内(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不包括在押犯人,在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
9、以及16岁以下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经济活动人口: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中国)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中国)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按就业身份分组包括:(1)职工;(2)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3)私营业主;(4)个体户主;(5)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6)乡镇企业从业人员;(7)农村从业人员;(8)其他从业人员(包括军人)。职工(Formal Employees):在国有企业、国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合资或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种人员。不包括乡镇企业和农村集体所
10、有制的劳动者,也不包括城镇个体和私营企业工作的员工。2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LFPR)概念: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劳动力参与率:作用:劳动力参与率指标在研究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时居于重要的作用。了解不同类别的人口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LFPRLFPR的变化趋势的变化趋势年份与组别年份与组别总总 体体男男 性性女女 性性19661993196619931966199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68.1
11、74.994.685.042.062.5加加 拿拿 大大64.572.289.478.938.065.4法法 国国69.266.789.974.748.958.7德德 国国70.168.494.878.948.458.6日日 本本70.275.988.690.156.261.7瑞瑞 典典75.578.594.180.356.576.5英英 国国74.474.995.784.351.464.3美美 国国68.776.891.284.546.869.1数据来源:数据来源:OECD,Labor force Statistics,Selected issue;OECD,Employment Outlo
12、ok,1994,Tables I and J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1)教育制度及教育供给规模(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3)工资水平(4)个人非劳动收入(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6)社会保障制度(7)宏观经济状况(8)其它因素4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经济景气变动与劳动力参与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1)经济景气变动与劳动力参与通过工资变动对就业的影响通过家庭成员收入变动的影响(2)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劳动力供给量不同已婚妇女的劳动力参与模式一生中工作时间的相互替代O年龄劳动力供给男性女性孩子较大时孩子较小时市场工作家务劳动OOO年龄年龄生产率与工资率收入时间终生市场生产率有酬工
13、作时间(1)(2)(1)已婚妇女劳动力参与模式(2)生命周期中的时间分配5 5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 影响劳动供给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供给的经济因素 影响劳动供给的社会因素影响劳动供给的社会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 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基础性的影响、长期性的影响、人口惯性基础性的影响、长期性的影响、人口惯性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如:美国中年如:美国中年黑人男子劳动参与率只有黑人男子劳动参与率只有83.4%,而白人男子,
14、而白人男子为为92.5%)劳动者身体条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劳动者身体条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其他因素其他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劳动者的工作偏好是指劳动者对工作和闲暇的选择态度,因人而异选择态度的形成可能源于许多原因:财产财产 工资工资选择态度的表现:工资率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效应收入效应指工资率增加后使劳动者感觉更加富有,从而减少劳动供给增加闲暇的反应行为。替代效应指工资增加后使劳动者感到休息时间比以前更加昂贵,从而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的反应行为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将影响人们对于工作和闲暇的选择态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国家妇
15、女劳动参与率在上个世纪后期以来的持续提高。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造成对劳动者个人的或家庭的工资率、工作稳定性、收入水平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劳动者对工作和闲暇的选择态度。社会制度因素社会制度因素劳动制度休假期限、工作日、工作周、节假日、退休制度等工资制度不同的付酬制度对工作动力和工作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体制因素不同经济体制下劳动供给的激励机制和劳动供给的调节机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劳动条件社会传统和观念第二节 个人劳动力供给个人劳动力供给假设预算约束与效用最大化个人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福利制度与劳动力供给一、个人劳动力供给假设理性的经济人劳动者在作出有关劳动供给决策时,总是
16、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目的。完全竞争劳动者所面临的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由市场决定的工资水平,即劳动者只能接受这一工资水平而无法影响它。匀质假设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不会因为其质量差异而有所不同。劳动是收入的唯一来源二、预算约束与效用大化(1)效用最大化与闲暇商品(2)闲暇商品与无差异曲线(3)预算约束线与效用最大化(4)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调整(5)工资变化与工作决策(1)效用最大化与闲暇商品效用最大化:效用是人们从物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任何一个人是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闲暇商品:忽略家务劳动与休闲时间的区别,把它们统称为闲暇,因此闲暇是一广泛的概念,指从事各种无报酬活动的时间,例如:从事家务劳动以
17、及花在消费、教育、交通、休息、松驰等方面的时间,与其他商品一样,也能给人带来效用工作决策:个人劳动力供给就是单个劳动者在外出工作与闲暇之间的选择(2)闲暇商品与无差异曲线假设只有两种商品,闲暇与用货币购买到的一般商品,它们具有替代性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离原点越远,效用越大不能相交闲暇货币收入0U24(2)(3)日货币收入日货币收入日闲暇日闲暇00(1)一般无差异曲线(2)特别重视闲暇的人(3)不太重视闲暇的人(1)日货币收入日闲暇0U1U2U3UU(3)预算约束线与效用最大化预算约束线:在既定工资率(工资水平)条件下,一个工人可能获得的收入(或物品)和闲暇的所有组合。收入0闲暇工作
18、YY00HH预算约束线效用最大化l注意:预算(收入)约束线相同,闲暇偏好不同,工作时间选择不同U1U2U3EHEYE(3)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收入0工作收入0闲暇工作U1U2U3U4E1E2E3E4E1E2E3E4(5)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调整(1)收入效应:工资率不变的条件下,获得一笔其他收入而产生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YH0E1E2Y1H2Y2H1HU1U2通常,工资率提高,收入效应将导致劳动者闲暇消费增加而减少工作时间。(4)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调整(2)替代效应:个人可支配时间不变、收入不变、工资变化所带来的工作时间的变化。通常,工资增加,替代效应导致人们减少闲暇消费而增加工作
19、时间。UH1H2Y1Y2E1E2注意:、表示工资水平(5)净效应与工作决策工资率提高对某人劳动时间的影响取决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量的对比,亦即它们之间的差额,我们称之为净效应。净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效应大小对工作时间的影响劳动供给曲线的斜率工资率增加工资率减少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增加减少正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减少增加负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不变不变垂直YHOYHOEEFFGG(1)(2)(1)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效应为正(2)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工资效应为负Y1Y3Y2H1H2H3H3H2H1Y1Y3Y2U1U2U1U2三、个人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市场劳
20、动力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WO闲暇工作时间wsoW1W2W3H1H2H3L1L2L3H1+L1=H2+L2=H3+L3wo劳动力总供给为什么单个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而市场劳动供给曲线不向后弯曲而向右上方倾斜?WOwoW1W2W3o劳动力总供给wS1S2S个人A个人B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市场四、福利制度与劳动力供给(1)失业保险与劳动力供给(2)福利计划的改进(1)失业保险与劳动力供给H1Y1HA当存在失业保险时,如果劳动者的收入低于失业保险。理性的选择就是不就业,预算线成了拐折形状YA 为失业保险水平,当失业保险较低时,不改变就业与休闲的组合。当失业保险达到HB时,它就不会就业,形成一些“懒人”
21、U1U2U3BE1OYAYBA(2)福利计划的改进H1Y1HU1U2B规定劳动达到一定时间之后才能享受救济,而收入超过一定水平(或)劳动时间超过一定时间后就不能领取救济。E3CH2H3CE3=HBU3Y2O练习 假设政府正在考虑下述几种选择,以保证能对穷人提供法律服务:(1)要求律师将其工作时间的5免费为穷人服务;(2)要求律师为穷人提供100个小时的免费服务;(3)某一年收入超过50,000美元的律师要捐出5,000美元给政府设立的帮助穷人的基金。讨论上述三种方案对律师工作时间的影响(画出每一种方案下的约束线有助于分析)。第四节第四节 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
22、动供给理论供给理论传统经济学通常将生产和消费区分开来,生产总是与企业相联系的,而消费通常与家庭相联系。而事实上人们在家中的大多数时间用于生产活动而非休闲活动家庭生产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即生产能够对家庭成员产生最大满足的一系列商品。家庭的全部资源约束,称总收入,是指家庭成员能够最大限度地参加市场劳动的时间所能获得的收入量。事实上,人们不会把所有的时间全部用于挣钱,他们将牺牲一些收入以获得更多效用,因为消费和收入同样需要时间。不过放弃的收入应看作机会成本。在讨论家庭劳动供给时,应注意:所涉及不仅仅是简单的工作和闲暇的选择问题,而是更为复杂的时间分配问题。时间利用的可能包括在劳动力市场出售劳动时间,
23、用于家庭生产,用于教育和培训,即为将来提高挣钱的能力等。所有的家庭决策都是相互依赖的。一个家庭要同时作出以下决策:每个家庭成员要用多少时间参加市场工作,多少时间用于储蓄和购买固定资产;要养几个孩子和在孩子身上投资多少;购买成品还是自己做;购买怎样的商品组合以及怎样将这些商品与时间结合以生产“商品”,所有这些都涉及时间的利用,同时都受到家庭总收入的限制。某一家庭成员劳动供给的决策部分依赖于其他成员所拥有的机会。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理论供给理论时间分配的家庭生产理论建立在加里贝克尔的新家庭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经济学的传统看法是生产活动只是在企业进行,而消费活动
24、在家庭进行。新家庭经济学认为,家庭起着双重作用,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在家庭劳动供给决策中,“闲暇”概念已经消失,时间不是花在工作,就是花在家庭,在家庭里与市场买来的商品结合生产出产生效用的商品。这些商品有两个重要的特征:某些商品相对来说是时间集约型的,而另外一些相对来说是物品集约型的。随着某人的劳动时间变行昂贵(如工资水平提高),他的家庭将减少时间集约型商品而倾向于物品集约型商品,以便提供更多的市场工作时间。在一定的限度内,生产这些商品的时间和物品通常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可以用大量的时间和少量的物品来生产某一特定的商品,反之亦然。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理论家庭等产量曲线:家庭等产量
25、曲线:在生产同样家庭商品产量的家庭生产时间和购买物品的不同要素组合的轨迹。几种选择完成家庭消费食物的过程1、花费150元吃一大餐,几乎不用劳动家庭劳动时间。2、花费80元购买原料,4小时家庭劳动时间。3、一部分购买熟食,一部分自己准备,花费100元,家庭劳动2.5小时。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理论工资对家庭所用时间和物品的影响:工资对家庭所用时间和物品的影响:高工资的人选择A点生产,使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多的物品;低工资的人选择B点生产,即使用较为时间密集的技术生产家庭商品;高工资能使人们接受更多的时间和物品,因而高工资的人们会进入一条更高的等产量曲线,但仍使用更为物品密集的生产技术,如在
26、C点生产。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理论结论:结论:家庭生产模型把时间视为一种生产性投入得到了两个结论:其一是时间的生产率随不同的人和它本身的变化而变化;其二是技术变化可能影响家庭生产过程。如家用电器改变了家庭的生产过程,这对理解20世纪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有意义。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非劳动收入变化对家庭时间配置的影响:非劳动收入变化对家庭时间配置的影响:由于得到一笔非劳动收入某家庭的总收入增加了,这将导致大多数商品(劣等商品除外)消费量的增加,而更多商品的消费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货币支出。同时,某些具有高需求收入弹性的商品(如奢侈品)都是时间集约型的。因此,家庭非劳动收入
27、的增加将会导致负的收入效应,对于所有的或者部分家庭成员的工作时数下降。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家家庭庭成成员员的的工工资资率率变变化化对对每每个个家家庭庭成成员员时时间间配配置置的影响的影响:工资率的提高意味着每小时的价值增加。这种时间价值的提高不仅仅指用于市场工作的时间,而且也包括花在家庭的时间。这对家庭生产和商品消费具有两方面的作用:相对于物品集约型商品,时间集约型商品变得更加昂贵。这将使家庭消费中时间信纸型商品减少。在家庭生产中,将多用物品来替代时间。成员i的工资率提高将导致当事人自己工作时数正的替代效应。工作时数增加。成员i的工资率提高也将通过负的收入效应部分抵消了替代效应从而影响Hi。工作时数减少。“交叉替代效应”衡量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对家庭成员j的影响大小。(补充材料)。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关于交叉替代效应的经验分析关于交叉替代效应的经验分析 研究发现:对于没有孩子的丈夫妻子家庭而言,交叉替代效应为零;而对于有孩子的家庭而言,交叉替代效应为负,即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丈夫(或者妻子)的工资和劳动供给增加将会导致妻子(或者丈夫)的市场工作时间减少。.作业题:1、推导并画出个人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什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而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却不是?2、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