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历史地理学期末试题总结.doc
《完整word版历史地理学期末试题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历史地理学期末试题总结.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完整word版)历史地理学期末试题总结这两部分记录了古代对远方的地理知识,内容带有许多怪异和迷信的传说。西方学者也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古的旅行指南 ”。6、汉书地理志 :既是一篇内容丰富的当代地理著作,也堪称第一篇历史地理著作,记述对象不限于西汉,而是考诗书,推表山川,上缀禹贡、春秋,下及战国、秦汉。7、制图六体:裴秀 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奠基人,创立了“制图六体 ”: “分率 ”(比例尺)、“准望 ”(方位)、 “道里 ”(实际距离里数) 、 “高下 ”(因地形高下而道里有了远近) 、 “方邪 ” 和“迂直 ”(因道路的斜正曲直而道里有了参差)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8、唐宋以来,中国有哪些
2、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 太平寰宇记 元丰九域志 舆地广记舆地纪胜方舆胜览大元一统志圣朝混一方舆胜览9、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及其研究对象是什么?历史地理学的性质第一从属于地理学的观点历史阶段地理学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卫生变迁及其规律, 这个地理环境即指自然地理环境, 也包括人文地理环境, 所以历史地理学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属于地理学的范畴,但就研究所依据的资料和方法而言,又具有历史学的属性。所以有人说它是“它是在两个母体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学科”。第二历史学分支学科的观点历史上, 地理著作一般都归入史部, 沿革地理自然地属于历史阶段学, 所以以前的学者将其作为治史的四把钥匙之一。第三种边缘论
3、或综合论观点早在六十年代的时候, 黄盛璋就提出了叶理是边缘学科的观点。近年来, 有年青的学者们则提出了历史地理是利用历史学的方法而非历史、 利用地理学方法而非地理, 它是一门关于有史以来自然与人文地理现象兼包并蓄的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两大类。历史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由人类经济活动而导致的自然地理的变化。如气候的改变,植被的变迁,河道的迁徙,湖泊的涨缩,海岸的推移等。因为这些变化依旧是照自然规律进行的, 所以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其它有些不是因人的活动而发生的自然地理方面的变化,如地震的发生,火山的喷发,水文要素的变动,河道河口的变迁等,本
4、属于地貌学的研究课题, 但如果这些变化在人类历史时期发生比较显著的差异和影响,也属于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任务。历史人文地理,包括:历史经济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城市地理;历史居民地理;历史区域地理,历史社会地理、历史商业地理、历史农业地理等10、在历史气候的研究中主要的贡献者是竺可桢,1972 年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奠基作品。11、气候变化对动植物的变迁表现明显如:貘和象都是东南亚热带森林地区的动物。现代的象目前在我国只能自然生存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亚洲现代的貘, 更局限于马来半岛及苏门答腊的沼泽森林。这些喜暖的古动物遗骸,指示了当时黄河流域气候的温暖和湿润,山东龙山文
5、化遗址中,发现了炭化的竹节。现代竹类大面积的生长大体上已不超过长江流域。竺可桢据此假设五千年来竹类分布的北限大约向南后退了1 3纬度,从而证实当时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左右,冬季1 月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3 5唐代在河南设立过管理竹子的机构,宋代撤销, 元代又重新设置。反映了气候冷暖的变化。隋、唐到北宋初期,我国气候又进入温暖期,两宋时期,我国气候又转向寒冷期,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又进入温暖期。12、中国近5000 年来气候变迁的总的趋势是?从我国温暖和寒冷气候交替变迁情况来看,历史时期气候波动总的趋势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从生物分布的变化上可以反映出这个趋势。
6、一、 全新世大暖期,又称大西洋期,即距今8000 年至 5000 年左右的温暖期,为冰后期的最适期。二、约公元前3000 公元前 1100 年的温暖时期三、公元前1100 年 公元前 8 世纪中叶的西周时期,气温有所下降,是中国我国气候在长达几百年的第一温暖期之后,进入了第一个短暂的寒冷期。四、春秋、战国、 秦、西汉时期 公元前770 年到公元初,我国气候又转入第二个温暖期。气温比现在要高1.5左右。五、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 年东汉、三国到六朝时代,我国气候又转入第二个寒冷期,气温比现在要低1 2左右。六、从公元600 年到 1000 年的隋、 唐到北宋初期,我国气候又进入第三个温暖期,气
7、温比现在要高1左右。七、从公元1000 年到 120年的两宋时期,我国气候又转向第三个寒冷期。八、从公元120年到 1300 年的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又进入第四个温暖期。九、从公元1400 年 1900 年的寒冷时期十、公元1900 年以来的气候波动时期。(第一在时间上,大致以四十年代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 到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 是世界性的气候增暖时期,在这个时期, 气温总的趋势是升高的。第二是在地区上,高纬地区的气候变化比中、 低纬地区明显)】13、中国近5000年来气温变化曲线图(如12 题所述)14、人口南迁、北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哪
8、里温暖去哪里,你们滴明白?比如吧气候寒冷了吧农业就会受影响, 中国是农业国吧,农业受影响了吧就会影响社会稳定接着就会引起社会动荡,社会动荡了吧就会形成大迁移啊大位移啊大战乱啊啊,所以请自行组织语言回答此问题)15、中国植被变迁趋势及原因变迁趋势:(一)在地带性总体格局不变的条件下,植被呈现不同程度的地域性变化。由于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历史时期植被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十分明显, 即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际, 呈现森林 草原 荒漠依次过渡的景观, 从北至南, 森林依次演变为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二)在历史时期发展过程中各地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 特别是人为活动的影响,
9、 其植被类型也随着不断发展和变迁。总的趋势是栽培植被的不断扩展和天然植被的逐渐缩小。(三)生物分布界线的推移, 历史时期以来,我国气候曾经发生过多次波动, 随之气候位置也出现相应的南北摆动, 这必然会影响到动植物分布界线和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原因和影响: 历史时期我国森林颁布的变迁是巨大的,森林变迁的原因与自然条件,与气候条件关系特别密切。同时,在历史时期,人类的活动对森林的影响更大,更直接,历代大兴土木、 军事行动、森林利用中的滥砍滥伐、农业开发中的毁林开荒、刀耕火种等对历史时期森林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变迁不是直线式的,而是经过多次反复的。16、进入历史时期(约6000、
10、7000 年来)我国现有植被带已经基本形成,即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的寒冷针叶林带,东北温带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带,辽东以南、 秦岭和淮河以北的温暖带落叶阔叶林带和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带,秦岭淮河以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 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季雨林、雨林带, 南海诸岛常绿矮林和灌丛带。在这些林带的西北为草原、荒漠地区。以后由于气候变化,植被群落和植被分布均有一定变化, 但总的来看,历史时期的变化幅度相对于地质时期并不是很大。17、唐北宋时期黄河流域仍为中华文明的中心之地。经济开发的强度加大,林地多被垦殖变为农田,而对森林的采伐规模也在增大,关中平原地区已经没有什么森林,洛阳则
11、一点也没有,但关中平原和洛阳地区、泌阳盆地还有许多竹林。18、植被变化的主要趋势:垦地、自然农田扩大,自然植被缩小。(从植被类型的变迁看:栽培植被不断扩展,天然植被不断缩减。从栽培植被的扩展来看:主要是经济植被的扩展,生态植被的扩展)19、黄土高原植被的变化自然地理的特征是什么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气候温暖干燥、变化剧烈河流水少沙多,暴涨暴落环境敏感脆弱,易受破坏20、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原因及其影响原因:黄河流域的土壤、气候及黄河河道的坡度,是造成其下游经常决徙和改道的自然因素。历史上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樵采以及其他的活动。影响:首先,黄河的决口和泛滥,在北至津沽南达江淮的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广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word 历史地理学 期末 试题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