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消防部队战勤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探讨.doc
《对消防部队战勤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消防部队战勤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探讨.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消防部队战勤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探讨 【摘 要】 本文针对新形势下制约公安消防部队战勤保障建设的一些具体问题,围绕为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消防部队历史和社会使命提供坚强的战勤保障的总要求,就着力探索创新改革战勤保障体制、保障方式,保障手段的新思路、新手段、新举措,进一步构建大战勤保障体系提出一些探讨性浅见。 【关键词】消防部队 战勤保障 体系建设 【正 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总量急剧增加,社会财富大量积累,各类公共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地震、海啸和冰雪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极端自然灾害也明显增多,应急抢险救援任务异常艰巨繁重,跨区域增援调动频繁。2008
2、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一盘棋”的大救援格局雏形初现,消防部队战勤保障能力也面临严峻挑战。汶川、玉树、舟曲地震救援都暴露出保障滞后的问题。如何立足于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改变以往被动保障、分散保障和低效保障的保障方式,从体制、机制上真正建立起靠前保障、主动保障、集中保障、精确保障、持续保障的大战勤保障体系,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顶层设计,确定建设目标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长时间、大规模、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中,战勤保障是否及时到位、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灭火救援战斗工作的成败。在战勤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决不能按部就班、稳步前进,必须要开阔思
3、路、开拓思维、开创发展,同样要按照“顶层设计”的原则和思路去超前谋划。 所谓“顶层设计”( top-level design),是出自系统工程学的一个概念,其本意是指“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通俗地讲,就是指价值理念与操作实践之间的蓝图。这一概念就是指要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制高点上思考谋划构建公安消防部队战勤保障建设保障全局。它所蕴含的理念是:运用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思考的问题是影响全局的,采取的方式方法是尖端前沿的,设定的目标是领先一流的。 在战勤保障体系建设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有力”为总目标,打破目前战勤保障中存在的自我封闭、自我保障、条块分割的“各自为战”的小范围保障格局
4、采取“自上而下”的工作原则,以提高灭火救援战斗力为出发点,以“打得赢”为目标,坚持部队自我保障与社会联勤保障相结合,与国家应急救援物资战略储备系统相衔接,按照现代灭火救援作战行动的规律和保障需求,整合消防资源配置方式,合理配备人力、物资、装备,在中心或重点城市组建具备技术、物资、生活保障和联勤保障能力的战勤保障机构,逐步形成指挥统一、平战结合、联勤保障、反应快速、协调有序的公安消防部队战勤保障体系,促进公安消防部队战斗水平的明显提升。 二、适应形势任务构建“大战勤”保障体系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我们由于工作、娱乐等需要,常常使用互联网(internet)。互联网的快捷、高效给我们的工作、生活
5、带来了极大便利。大家也都熟知互联网具备全球性、海量性、交互性、扁平性、即时性的特征。 构建“大战勤”保障体系,就是要效仿互联网模式,以信息流引导物资流。充分发挥网络的“无疆界、零距离、即时性”特性,通过数据的广泛融合和信息的快速流动,把各类保障资源实时有效地汇集起来,把地理上分散的战勤保障力量连成一体,实施一体化指挥和控制,形成具有倍增效应的整体保障能力。 具体讲就是:国家战勤保障体系是构成一个网络矩阵,各省战勤保障体系是矩阵中的各个节点,省级区域内构成局域网,地(市、区、旗)区域内构成城域网。参照“可援引性”原则,按照各区域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自然灾害情况,笔者认为,可以 总队为基础,实
6、行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通用保障与专用保障相结合的矩阵管理保障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纵向贯穿各层级、横向连接各区域的一体网络。并充分发挥网络内聚外联、动态聚能的作用,实现高效的、互通的、无缝隙一体化的移动精确保障,形成强大的战勤保障合力。 “大战勤”保障体系必须具备六个方面的特点和特征: (一)指挥体系一体化。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作战体制派生战勤保障体制。因此,有什么样的灭火抢险救援指挥体制,必然产生相应的战勤保障指挥体制。“5.12”四川汶川抗震救灾、“4.14”青海玉树地震、“8.7”甘肃舟曲跨区域增援作战积累的经验证明:任务一旦涉及“辖区内外、军地多方”等诸多参与单位和组织,救援规模大、
7、参战力量多、指挥调度难,要实现“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各尽所能”的救援效果,就必须要在任务现场建立“扁平化”和“一体化”作战指挥体系,推动跨区域作战任务准确、快捷、有序、高效运行。战勤保障就要根据跨区域增援作战指挥高层次、区域性、方向性、时效性的特点,牢固树立“战勤保障也是实战”的思想观念,坚持“保障当前、衔接后续、匹配接轨”的发展原则,着眼“应急”练谋略,着眼“快速”练指挥。下大力抓好指挥员及其机关的“灵敏训练”和整体谋略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复杂的指挥决策过程。使指挥机构具备“四要素”:一是精干。指挥机构做到班子小,人员精,组织协调能力强,具有全面调控的效能。二是集中。通
8、过各方面指挥力量的高度聚焦作用,实现战勤保障指挥的合成。三是高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做到按级和越级指挥的结合。四是权威,建立权威的战勤保障指挥机构,实施统一指挥,使处于快速支援地位的战勤保障指挥员,有全权、全责,从而保证衔接决策执行活动有序、高效地展开。 (二)培养专业人才。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任何轻视后勤工作,以为后勤工作不是重要的专门科学,不需要系统的学习,不需要精通业务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防产品竞争风起云涌,消防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消防装备实际应用。特别是各种专勤装备、特种装备,科技含量高,操作使用难度加大,对战勤保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9、要建设一支业务精干、保障精确的战勤保障队伍,就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一是重视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 选调综合素质较高的初、中级士官和从地方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战勤保障队伍。通过专家授课、外出培训、在岗学习、岗位比武、技能竞赛、比武考核等方式提高战勤保障队伍综合素质,建立一支个体素质高、群体结构优、人才数量足的战勤保障人才队伍。二是健全机制。大力表彰比武、训练、实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个人,促进专业练兵比武活动深入开展。并在晋级、晋升、评优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激发官兵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三是稳定队伍。由于战勤保障专业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有一定的培养过程。要采取有效
10、措施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特别是对从事特殊工种的优秀人才和技术骨干应采取措施做好保留工作,形成梯次结构的人才链,防止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 (三)完善预案制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以公安消防部队七类预案制定为基础,立足本辖区消防力量和装备保障实际,结合本地和周边灾害事故类型特点,从增强预见性、操作性、实用性入手,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担负的任务和保障的区域划分,从最不利、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出发,合理区分保障任务,预先制定不同方向、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保障计划和方案,确保一有任务,处变不惊,快速反应,高效运转,提高应急保障的“能战度”,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使保障预案与作战预
11、案相符合。要根据全过程、全方位、多样式的需要,着眼于最不利、最困难、最复杂情况,具有较强的应变性。二是要掌握作战任务、机动路线、担负任务及可能采取的机动方式、可能加强的力量等情况,从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使预案符合保障工作实际;三是保障预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适用性,做到一种预案,多种准备,既要有母案,还应有应付变化的子案,多种预案,从中选优,要有在多处和意想不到的地点进行保障的准备,确保平时是演练预案,战时即为作战方案。 (四)强化实战演练。消防部队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突发性、快捷性,要求战勤保障要有很强的“爆发力”,必须做到“五快”(跟进快、展开快、供应快、抢救快、修理快),在短时间内将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消 部队 战勤 保障体系 建设 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