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案例.doc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案例.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案例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之我见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启蒙教育,小学阶段正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继承传统文化,对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的教育,尤其是道德品质的养成大有裨益。【关键词】:p :传统文化;加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_)07-116-01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启蒙教育,小学阶段正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继承传统文化,对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的教育,尤其是道德品质的养成大有裨益。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多年来一直担任高年级的班主任,下面我将结合实践中积累的点滴经验,深入剖析当代小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以及
2、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热爱传统文化,并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学生内心。1、浅析小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走进校园,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这样一些非正常现象:学生厌学,对学习失去信心;好逸恶劳,花钱大方,不知感恩;目无师长,我行我素,唯我独尊;拉帮结派,以大欺小,以强欺弱,比消费,比阔气;无正义感,真伪、美丑、善恶不分;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发生严重扭曲.而且,近年来外来文化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有压倒传统文化的趋势,年轻人喜欢看韩剧、穿韩服、看日本动漫、吃洋快餐、过洋节等等,而对我国五千年来的各种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知之甚少。以上现象有的虽然是个例,但也应引起教育管理者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深思。究其原因,一是当
3、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长期沉浸在作业堆里,扼杀了孩子的气质、兴趣和信念,产生了厌学情绪和消极态度。二是当代的小学生大部分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样样代劳,造成许多孩子都没有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更谈不上感恩。三是现在社会物欲横流,由此带来人们狂热的拜金主义,尤其是部分家长与教师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极大程度上影响和侵蚀着小学生的思想灵魂。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用中华传统经典全面启迪孩子们的慧识,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拯救我们的民族,净化孩子的心灵。2、循循善诱,让传统文化真正入心入脑 怎样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呢?我们知道,空洞的说教不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激起
4、美好的情感涟漪。所以我们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持久、高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一、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通过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比如,借助品德课、科学课、语文课等,把传统美德的基本观点、基本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不仅内容广泛,而且形式多样、角度多变,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受教育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不仅要教书育人、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还要肩负起在班级工作中传承中国优秀传
5、统文化的重任。基于此,我们小学班主任必须在班级工作中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形成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我常利用班会课、升旗仪式、民族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重大事件等,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清明节带着这些孩子到离校不太远的烈士墓去扫墓,通过缅怀先烈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学生更加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重阳节时,可发动孩子回家为爷爷奶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组织学生到孤寡老人家里看望、慰问老人,以此来传承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等等。二、以家长为主体在生活环境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真正基础,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家庭教育是在教人
6、的修养和价值理念,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受益一生。家长为载体对孩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造就孩子良好的品格。比如:平时在家,每天晚上可以选些经典名作与孩子共同阅读,小学阶段正是趁孩子心性未定、涉世未深、比较纯净的时期,诵读三字经、老子、论语、唐诗等经典作品,从中沾染古代圣贤的智慧思想,开启成长的悟性;再者,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出去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如,陪伴引导孩子参观各类书画展、音乐会、武术、曲艺、棋类等传统节目,尤其是民俗和节日,不仅给人们带来快乐,更是一方水土的标志,孩子学习了解这些风土人情对于将来融入社会,尊重多样文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三、通过挖掘本
7、土传统文化资参透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所传授的传统文化知识不能脱离生活,脱离乡土社会,如果我们所讲述的古代人物以及所背诵的诗词离孩子所能感受的太远,他们就容易和传统文化产生距离感。因此,我主张让孩子们先去接触身边的传统文化,接触身边的榜样,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加他们对传统美德的感悟,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弘扬中华民族良好品德的。如我校也多次组织类似的课外活动,由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身边的文庙、北极台、永济桥,并为他们讲解古迹的由来,传说故事,学生们在听完故事以后,深深被自已家乡的美丽传说所打动;组织孩子们参加我县脑瘫小画家刘帅的卖画救父活动,在被刘帅坚强不屈的意志打动的同时,也让孩子们在助人为
8、乐中肯定了自己,得到了满足。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小结太谷师范附小 秦志亮课题背景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吸收与传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放眼时代背景社会发展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聚焦教育现状课程设置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支离破碎、一知半解,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简单化、机械化,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严重缺失,促使我们提出了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研究过程方法1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清明节、端
9、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除夕等传统节日,学校是逢节必过。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享受到了节日中所蕴涵的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核。去年的重阳节,学校开展了重阳节民俗体验活动。学校组织教师以收集“重阳节来历”为切入点,让学生自主了解中华文化的精华,于是各种版本、不同出处的神话传说,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尊老、敬老一时间成为孩子们聊的最多的话题。与此同时,学校“传统文化擂台赛”同时播出了与“九九重阳”为主题的诗文诵读、成语故事、孝心演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高年级自发组织学生开展“九九重阳”诗文诵读比赛,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到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都成为学生争相诵
10、读的佳作。低年级,参观了学校的传统美德长廊,在老师的讲述中了解了扇枕暖席、卧冰求鲤、百里负米、鹿乳奉亲等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激发着学生尊老、敬老的渴望与行动。同时,将文化赋予学生行动,在尊老爱老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畅谈了老人对自己的关爱,表达了心中的感谢之情,交流了自己的敬老想法,“当一次妈妈”,就是低年级小朋友关心父母的发自内心的呼唤;承担一项家务劳动,成为大部分学生自觉的行动;给家长洗一次脚,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干净,不向家长提过分的要求等都闪烁着学生稚嫩的童心。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要关注爷爷奶奶的精神健康,陪奶奶聊聊天,给他们读读报纸,周末和爷爷一起登山,让他们不再感到寂寞
11、学生把关爱从物质生活延伸到精神世界,真正演绎了“孝”的宽广内涵。文化的力量是神奇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在学生身上转化为行动的智慧,我们的期待如约而至。三、研究成果(一)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校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平台,系统而深入的实践与研究,使学校成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与尊重。了解传统学习传统发扬传统丰厚积累健全人格,传统美德、经典文学、民族技艺、节日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经在学生身上生根、发芽,并悄悄改变着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1、提高了学生的传
12、统文化素养2、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学生在阳春白雪等古典音乐的弹奏中,体会了她的典雅;在太极扇的舞动中,感受了她的含蓄;在中国结的编织中,承接了传统编织的精神。操场上,回荡着传统游戏的欢快;舞台上,跳动着加鼓通等地区民俗之舞寓教于乐的民族艺术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了他们的兴趣爱好。说学逗唱,吹拉弹跳,剪拼捏画,每个孩子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在传统技艺展示现场,一件件作品在学生稚嫩的手下脱颖而出,五(五)班的每位同学在十分钟之内都能剪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单幅作品,学生合作的龙小我们的乐园喜迎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等大幅剪纸作品更是博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绘制的年画作品、脸谱,
13、无论从构图还是着色都堪称大手笔,制作的皮影、风筝、扇子、泥塑作品有创意,有质量,令人拍手叫好。三年级八班的凌小雨演唱的民族戏曲俺外甥在部队,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让人不由地对这个个头儿不高的小姑娘发出由衷地赞叹。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展现学生的艺术风采和精神风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三)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1、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长流水。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学习、体验、研究活动,老师们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传统戏曲、风筝制作、刺绣工艺、编织艺术等都是老师们平时的教学中不常涉足的领域,为了指导学生的研究
14、老师们虚心请教别人,查阅资料,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逐渐地成了行家里手,增强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教育的底气。老师们沐浴经典之风,体味儒雅人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司马迁的史记到曹雪芹的红楼梦;从教育鼻祖孔子到一代伟人毛泽东,老师们触摸到了民族的血脉灵魂,感受到了优秀经典文化的无穷魅力。现在,75%的老师仅对先秦时期的经典诗文就能熟练背诵30多首。用经典文化伴随教学生涯,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养,也增强了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和自觉性。利用闲暇时间制作艺术作品,也成为许多老师的业余爱好,既调节了教师的身心,提高了艺术修养,又美化了生活环境。一。三、今后工作的展望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仅
15、是各班在文学和民族艺术领域确定的研究子课题就达270多个。仅就文化名人来说,无论是孔子、李白还是杜甫,他们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和辉煌成就都是一部鸿篇巨著。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够,指导学生的研究就做不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对于学生研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就不能给予恰当的、科学的答复;对于学生研究中出现的偏颇,就不能及时地发现与校正。传统文化教育继续深入,增强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仍是工作之首。2继续探索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途径。国家课程内容中增加了不少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三字经、对联、古诗、成语故事、历史名胜、艺术等,大都散落于语文、品生品社、音乐、美术等课程中,这就需要我们整理各学科教材中有关
16、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并以此为生发点,探寻学科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途径。3、 继续加强评价研究。检测评价体系在课题研究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课题研究成功与否,研究成果是否有价值的重要环节。评价能较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评价结果的运用中,还存在着某些偏颇,在某种程度上,还不能被任课教师所承认,极大的消弱了传统文化评价手册的功效。其次,评价标准的科学性、普适性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尤其是对于数量的规定,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再次,评价工作还有待与学生家长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如何发挥家长评价在整个评价中的作用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之一。4、加强子课题组间的交流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传统文化 教育 小学 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