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个体差异认知差异性格差异等与教育共7页.docx
《小学生个体差异认知差异性格差异等与教育共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个体差异认知差异性格差异等与教育共7页.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生个体差异(认知差异、性格差异等)与教育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下,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进行差异教学就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什么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形式。 (一)什么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人尽管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特点,但由于先天素质、后天生活环境及受教育的不同,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里带上了个人色彩。所谓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质就是说:学生个体在
2、成长过程中,由于遗传以及后天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在身心特征上会表现出与他人相异的特点。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两个人不会生活得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然天赋。” (二)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形式 1.学生的智力差异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某个学生聪明,某个学生迟钝;某个学生记忆力好,某个学生记忆力差;某个学生擅长逻辑思维,某个学生擅长形象思维,这些评价和描述都是学生在智力方面的个体差异表现。学生的智力类型差异主要是指学生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方面所表现的差异。1)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觉类型,有的学生对事物的概括性和整体性强,而分析能力差;有的学生分析能力强,对事物的细节能够清晰地感
3、知,但对事物的整体知觉却差;也有些学生兼有上述两种特点。 (2)记忆类型差异有四种:一是视觉识记效果好,如达.芬奇十几岁就能墨画。二是听觉识记效果好,对音乐有良好的感知能力。三是运动觉识记效果好,即在运动技能记忆方面有良好表现,如邓亚萍对乒乓球的落点位置有超人的记忆能力;四是混合型,只有运用多种表象时才能有好的识记效果。 (3)言语和思维类型差异:有的学生在言语和思维中有丰富的形象和情绪因素,属于生动的思维言语类型;这类学生比较容易发展艺术活动能力;有的学生善于言语和思维中的概括和逻辑联系,属于逻辑联系的思维言语类型,这类学生有利于发展数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还有的学生是这两
4、种类型的综合。 2.学生的个性差异 个性又称人格或者性格,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理论分歧复杂,心理学中的个性理论多达数十种,但是现代心理学普遍认同艾森克(J.Eysenck)的“人格特质差异理论”。艾森克将个性分为四大类:抑郁质、胆汁质、黏液质、多血质。在以倾向(内向、外向)为纬,情绪(稳定、不稳定)为经组织成基本的32种个性特征。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稳定的特征上的差异。学生个性差异现象从身心各方面来看,其表现也是多方面的,这在个体的性别、年龄、容貌、体能、能力、兴趣、爱好、态度、观念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5、以下从三方面例举学生的个性差异: (1)乐学生与厌学生的个性差异:我国学者运用自编的“乐学与厌学程度量表”和艾森克的个性问卷对乐学生与厌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个性的学生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和行为。 (2)学优生与学差生的个性差异:学优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学差生,在学习成绩归因方面,学差生倾向于把学习成绩与自身的能力和运气联系起来,而学优生则更强调努力程度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学优生与学差生比,更具有自觉性(学习有目标、计划,行为有自制力)、坚持性(能克服外部环境障碍和自身的身心障碍)、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学习好)、主动性(积极努力倾向)和独立性(在学习行为和评价目标上对
6、他人的不依赖态度)。 (3)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多学者对创造型学生的个性进行研究时发现,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一般具有这样的个性特征: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这是因为,低乐群性的学生更专注于某项发明创造本身,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高独立性使他们不为传统观念、习俗、权威观点所禁锢,敢于直面问题本身,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高自律性使他们对自己和事物有清晰的认识和较高的自制力。 3.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分为场依存型与独立型、冲动型与沉思型、具体型与抽象型三类。 (1)依存型
7、学生,他们的态度和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愿意从他人处获得标准,行为常以社会标准为定向,爱好社交活动。这类学生善于听老师讲解,喜欢与别人讨论等,适合于那些强调“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而独立型学生不易受周围因素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不善社交,喜欢独处。因此他们不适合那些“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更喜欢自己独立思考学习。 (2)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总是急于给出答案,不习惯对问题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没搞清楚就开始解答。这类学生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错误率高。这类学生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例如,他们在阅读
8、过程中通常能够快速浏览全文,把握大意。而沉思型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总是谨慎、全面的思考。虽然速度慢,但错误率低。这类学生在解决高层次问题中占优势,例如,他们善于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分析、鉴别,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具体型学生善于比较深入的分析某个具体观点或情境。这类学生在结构化教学方法(如演绎法和讲解法)之下,易于接受。而抽象型学生对事物进行认知时,能够看到问题的多个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能够进行抽象程度较高的思考。这类学生在非结构教学方法(如归纳法或者发现法)下表现得更好。总之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教育者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无论教育者以爱心和智慧在孩子成长的事业上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个体差异 认知 差异 性格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