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处理60万吨秸秆热解工程生物发电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年处理60万吨秸秆热解工程生物发电项目可行性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处理60万吨秸秆热解工程生物发电项目可行性报告.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年处理60万吨秸秆热解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投资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电话:传真:E-MAIL: 2009年11月目 录目 录2第一章 概 要6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61.1.1 项目名称61.1.2 项目承办单位61.1.3 项目负责人61.1.4 项目拟建地点61.2 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61.2.1 研究工作的依据61.2.2 研究工作的意义61.2.3 研究工作的范围71.3 重点研究的问题71.4 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81.4.1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81.4.2 生产方法81.4.3 本项目采用的新设备、新技术81.4.4 主要原料、燃料及动力供应91.4.5 环境保护91
2、4.6 车间定员与劳动力来源91.4.7 生产销售组织结构101.4.8 总投资101.4.9 研究结论11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发展概况132.1 项目背景及项目的提出132.1.1 项目背景132.1.2 项目的提出132.2 地方政府投资优惠政策152.3 项目参与单位162.4 项目发起人与负责人162.5 项目发展概况172.6 现有基础172.7 项目风险控制17第三章 产品方案193.1 产品方案193.2 生物质热解工艺产物193.2 产品工艺213.3 产品用途233.4 产品标准243.5 综合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系统24第四章 市场环境分析274.1 政策环境分析274.2
3、木质炭市场需求274.3木焦油与本醋液市场需求304.4 中国生物质能发展现状和潜力分析304.5 生物质热解工程技术基本现状334.6 生物质热解工程的发展前景35第五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385.1 原料385.2 燃料385.3 动力385.4 供水385.5 厂址385.5.1 地理位置及经济状况385.5.2 厂址气象条件395.5.3 工程地质395.5.4 地震裂度395.5.5 水资源39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406.1 项目组成406.2 生产工艺406.3 总平面布置与运输416.3.1 总平面布置416.3.2 总平面布置方案说明416.3.3 交通运输416.4 土建工程42
4、6.4.1 主要建(构)筑的建筑特征426.4.2 结构类型426.5 给水工程426.5.1 全厂用水量426.5.2 水源及厂区给水系统436.6 排水工程436.6.1 排水量及排水水质436.6.2 厂区排水系统及排水方向446.7 供电446.7.1 电源、电源设施及外部条件446.7.2 全厂装机容量、用电负荷、负荷等级446.7.3 总变电所的布局、位置446.7.4 全厂供电系统选择446.7.5 建筑物的防雷及接地措施456.7.6 电信456.8 供热456.9 采暖通风和制冷456.9.1 室外气象参数456.9.2 暖能设计原则476.9.3 采暖476.9.4 通风4
5、76.9.5 空调476.9.6 制冷476.10 自控测量仪表476.11 辅助生产设施486.12 生活福利设施48第七章 消防497.1 设计依据497.2 概况497.3 建筑消防497.4 消防用电及消防报警50第八章 环境保护518.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518.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518.2.1 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518.2.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518.3 综合治理方案518.4 绿化528.5 环境影响评价52第九章 节约能源与劳动安全卫生539.1 节约能源539.2 劳动安全卫生设计依据539.3 劳动安全卫生工程概述539.4 劳动安全卫生的厂区布置及防护设施549
6、5 生产过程中劳动保护与安全防保主要措施549.6 工业卫生559.7 建设项目劳动卫生预评价的主要结论559.8 预期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55第十章 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5710.1 劳动定员5710.1.1 工作制度5710.1.2 定员及人员构成分析5710.2 企业组织57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建议59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013.1 投资估算6013.2 资金筹措方案6013.3 财务评价基本假设6013.4 经营收入预测6013.5 成本估算说明61。备查资料86一、附表86二、附件86第4页厂 年处理60万吨秸秆热解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概 要1.1 项目名称
7、及承办单位1.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年处理60万吨秸秆热解工程项目,即年加工处理60万吨秸秆,生产碳粉或碳棒、可燃气、木焦油、木醋液。1.1.2 项目承办单位XX市XX。1.1.3 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XXXX1.1.4 项目拟建地点河南XX经济开发区。1.2 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与大力扶持的环保与能源产业化项目,符合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1.2.1 研究工作的依据(1). 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2). 中国生物能源技术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3).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4)
8、 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4年)(5). 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评价案例-企业经济评价方法1.2.2 研究工作的意义21世纪面临环保与能源问题的严峻挑战,开发利用再生能源是事关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的重大课题。生物能源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于地球上的太阳能,通过生物能源转换技术可以有效的利用生物能源,生产各种清洁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从而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减轻能源消费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CO2减排,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将秸秆、林业废弃物转换成燃气、蒸汽、电等多项产品,不仅保护环境,防止焚烧与污染,这
9、有利于居民和企业节约资金,促进多行业、多领域发展,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2)、能够明显地促进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3)、能够使区域内农民增加一项可观收入,解决当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4)、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降耗、环保健康,节约了煤炭、石油等能源,这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5)、上缴利税增加了当地政府以及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当地政府以及国家税收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6)、彻底解决“秸秆焚烧”难题,提高XX城乡大气质量,使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1.2.3 研究工作的范围根据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评价案例-企业经济评价方法规定的内容要求,对本项目的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原材
10、料供应、厂址选择、工艺技术、设备选型、产品销售、环境保护、消防、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证,从而提出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以满足评估、论证、审批的要求,为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及开展初步设计提供依据。1.3 重点研究的问题本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 与本项目有关的政策背景,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发展概况;2) 国内生产能力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分析,项目生产规模论证;3) 技术方案分析。通过生产工艺方案及设备选型分析,确定工程建设方案;4) 技术经济分析。通过投资估算、销售收益估算、财务效益分析,对本项目经济效益进行预测。1.4 推荐方案与研
11、究结论1.4.1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本项目年加工处理60万吨秸秆,联产碳粉或碳棒、可燃气、木焦油、木醋液。项目的主要原料为生物质,如稻秸、麦秸、菜籽秸、玉米秸、谷壳、林业废弃物、瓜子壳、锯末等,每年全国各地都会有大量秸秆产生,甚至成为一种公害。采用秸秆作原料,不仅解决了这一公害,而且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该项目产品有四种:(1)年生产碳粉或碳棒18万吨(日产量500吨);(2)年生产可燃气1.5亿立方米(其中1.2亿立方米可燃气用于发电);(3)年生产木焦油3万吨(日产80吨);(4)木醋液14万吨(日产400吨)。1.4.2 生产方法本项目是以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经过备料、热解制气、燃气
12、净化及焦油回收等工序,生产出合格的碳粉或碳棒、可燃气及木焦油等产品。工艺上具有以下特点:生物质转化率100%,没有任何污染物产出;生物质转化产品多样性,做到了综合利用,适用地区广泛;该工程为居民、企业供应可燃气、蒸汽、电,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工程的燃气符合国家标准,使用安全性高。1.4.3 本项目采用的新设备、新技术该项目热解技术经过了小试、中试,1995年4月建成一座可供1000户居民使用管道燃气的工厂,多年来一直全天候供气运转;1998年在大连金州农村相继建成一座供1000户居民的管道燃气厂,到目前仍在运转中。经过实践证明,该技术是农村燃气化的最佳实用技术。该项目技术曾
13、获93、94两届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获国家环保科技进步三等奖,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最佳实用技术。该工程项目不仅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设备。而且作为环保、能源发展项目,本项目将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高,并能体现现代化工厂的先进管理理念。为此,在设计方案中,将广泛地采用计算机网络和控制技术,实现了从生产、管理、销售等过程的全面自动化。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过程自动化以及节能方案优化设计。1.4.4 主要原料、燃料及动力供应主要原料为生物质,如稻秸、麦秸、菜籽秸、玉米秸、谷壳、林业废弃物、瓜子壳、锯末等,每年全国各地都会有大量秸秆产生,废弃或焚烧则形成一种公害。采用秸秆作原料,不仅
14、解决了这一公害,而且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该项目具有充足的原料。本项目日产燃气量410000m3,年产量为1.5亿m3。热解厂生产自用为3000万m3,2.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每天发电16小时,需耗气40万 m3,年耗气1.2亿m3,燃气厂年产电1.5亿度,该余量可以供应市场,这样既节约了燃料又不浪费多余气源。1.4.5 环境保护该工程严格控制“三废”排放。同时通过本项目秸秆综合利用,禁止焚烧秸秆,一方面可以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保护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保持交通、民航畅通运行,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本项目为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减少秸秆焚烧
15、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有效遏制秸秆违规焚烧。1.4.6 车间定员与劳动力来源新建工厂定员365人,其中技术与销售人员50人,管理人员共35人。主要向社会招聘。1.4.7 生产销售组织结构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设立规范化的、效率较高的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该项目根据自身的规模以及涉及行业的特点,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条款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各部门分工管理机构,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公司将整合合作双方的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推向现代管理制度。该工程规模大,生物质热解厂,生物质电厂,生物质化工厂将详细分工,不采取兼职操作,以保证员工的高素质以及应对问题时的处理
16、能力,全厂365人即可以满足日产41万立方米可燃气及碳棒、木醋、电等多项产品加工工作要求。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总 经 办人 事 部财 务 部科 研 部市 场 部产 品 销 售 部生 物 质热解厂生 物 质发电厂生 物 质化工厂设 备 制 造 厂1.4.8 总投资该项目总投资额为37,000万元,其中设备投入23,800万元。 (单位:万元人民币)序号项目名称金额比例1总投资37,000.00100.00%1.1征地费用1,500.004.05%1.2原料厂500.001.35%1.3成品库2,000.005.40%1.4原料加工设备2,000.005.40%1.5热解设备5,000.0013.5
17、1%1.6净化设备5,000.0013.51%1.7副产物库及储存设备3,000.008.10%1.8输气管网(不包括民用用户)500.001.35%1.9土建费5,000.0013.51%1.10公用工程费4,000.0010.81%1.11商用木炭成型设备500.001.35%1.12木醋液精制设备3,000.008.10%1.13发电设备4,000.0010.81% 1.14职工福利设施500.001.35%1.15不可预见费500.001.35%合计37,000.00100.00%1.4.9 研究结论该项目工程可日产气量410,000m3,其中1.2亿m3的气余量可供发电用,用于向国家
18、电网供电,缓解局部区域供电紧张状况。该项目的炭粉产品与化肥渗混使用可以增加肥效,减少化肥用量,市场需求潜力大。该项目的炭粉与煤4:6渗混制造烧烤炭,市场价220美元/吨,市场容量70万吨。炭粉成型后市场价4,000元/吨,用于冶金行业,可提高冶金质量。炭粉经活化后,可转化为活性炭,市场价5,000元20,000元/吨,市场前景可观。该项目的焦油产品,其国内市场价4,000元/吨,国际市场价1,000美元/吨,国内外市场严重缺货。该项目的木醋产品经提纯浓缩后是优质保健品,也可用于精细化工原料,用于制造洗浴用品,生物质肥,生物质农药。该项目的木醋液产品,可分离出甲醇,市场需求量很大。因此,本项目多
19、项产品市场前景很好。本项目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发展较快,需求较大的重要环保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其产品正是在国内生产能力远远不能达到建设需求的情况下筹划建设的。因而,本项目产品的市场前景非常乐观,项目发展潜力极大。l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国家、环保能源发展战略,都为本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l 项目建设单位具有多年的产品生产、销售经验,技术、生产、销售人才齐备,具有系统健全的销售网络系统。l 该项目的多种产品在国内存在巨大的需求空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保持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l 该项目引进当前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设备,技术含量高,原材料来源稳定可靠,产品质量可以得到充分保障,在国内
20、市场有较强的竞争优势。l 项目的生物质转化率100%,没有任何污染物产出,同时生物质转化产品多样性,做到了综合利用。l 本项目作为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及经济效益显著的工业项目,可以得到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优惠与支持。项目总投资估算为37,000万元,项目建成后,产品销售市场很好,投资回收期较短,项目的经济效益良好。可创造出的效益如下:提供360个工作机会,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项目自身不仅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带动当地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第59页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发展概况2.1 项目背景及项目的提出2.1.1 项目背景中国石油资源十分短缺,探明可采储量约为33亿吨,石油进口量逐年
21、上升,专家预测,到2020年左右,石油缺口将超过消费总量的50%。中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率低的问题正在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和持续发展的瓶颈,尤为突出的是在石油、煤炭和矿产资源等能矿领域。尽管到上世纪末期我国已经是世界排名前五位的最大产油国之一,但2004年却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国,而且关键问题还在于这仅仅是我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水平。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就我国生物燃料产业发展作出三个阶段的统筹安排,提出中国未来15年的生物质能源发展分三步走:“十一五”实现技术产业化,“十二五”实现产业规模化,2015年以后大发展。预计到2020年,我国生物燃料消费量将占到全部交通燃料的15%左右,
22、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燃料产业。生物质能源是我国仅次于煤与石油的第三大能源。全世界每年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质能约为50亿吨,其中仅1%用作能源。为缓解能源压力,我国政府未雨绸缪,有关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产业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在生物质能加工转化及相关环保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有专家认为,我国完全有条件进行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规模工业化和产业化,可以在2020年形成产值规模达万亿元,在“石油枯竭拐点”形成部分替代能力。为实现“三步走”目标,国家发改委建议近期抓紧开展四项工作:一是开展可利用土地资源调查评估和能源作物种植规划;二是建设规模化非粮食生物燃料试点示范项目;三是建立健全生物燃料收购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处理 60 秸秆 工程 生物 发电 项目 可行性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