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语文科年报.doc
《广东高考语文科年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考语文科年报.doc(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2014年广东高考年报语文科(一)试卷总评价1.稳中略变,注重内涵推进是今年试卷的主要特点。我们近几年来概括广东卷的试卷特点的时候,都用“稳中略变”这个词,今年我们特别在后面加了一个短语“注重内涵推进”。为什么这样加呢?我们是这样考虑的:“稳中略变”是广东卷多年的特点,这反映了广东命题发展的轨迹,显示了广东高考语文命题的总体思路是稳步推进而非大规模的改革。试卷结构的相对稳定,使到考生拿到试卷后不会因为变化太大而造成情绪的波动,更有利于临场发挥水平。个别考点和题型的略微变化,既对考生产生新鲜刺激,又是考生预料之中的事,不至于引起考生的焦灼。广东高考语文需要的就是这样和风细雨式的“稳中略变”的推
2、进模式,切忌暴风骤雨式的大改革。“稳中略变”的“略变”主要是从形式上来讲的,后面加上“注重内涵推进”这个评价,主要是指,有些题目形式上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事实上其变化主要体现在内涵的变化推进上。新的高考改革实施意见已经公布,将会带来一些指导思想的改变,这些思想的改变,需要提前做一些试验。广东将会在什么时候执行新的改革实施意见还不清楚,但是未雨绸缪,作一些准备工作,做好过渡的工作是需要的。2014年广东题,有些题目的命制在内涵上体现变化,这个是为将来的高考改革做准备的,应当引起重视。因为任何稳妥的改革,都不可能推倒重来,都是有一定的延续性的。(1)稳中略变的具体体现2014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
3、结构依然非常稳定,试卷的板块结构没有做任何调整,只是在某些小题上跟2013年的试卷比较略有变化,具体体现在:第4小题,考查句子衔接。不再采用去年的复位式的题目形式。去年那道题,是整个卷子得分率最低的。今年采用往常命题的形式,主要考查句子排序。今年这道题全省平均分为2.41分,难度0.80,比起去年有较大的提升。第6小题,考查文言虚词。今年这道题进行了改变,选取了三个句子,空出虚词的地方,选择最合适的选项来填空,主要考查对文言虚词的辨析与运用。这样改变一下,使到选文的局限性变小了。原来要四组八个文言虚词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选文难度大,考查的虚词点重复比较严重,年年都基本上都是考那几个常用虚词。现
4、在这样改,从选文中选考点的难度稍微降低,虚词的覆盖面有所扩大。也有老师有不同的意见,提出质疑,说这是考查文言虚词的运用,超出了考试大纲的要求。考试大纲没有要求文言虚词要会运用,只需要会辨析就可以了。这也是要让专家慎重考虑的。从考查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平均分是1.83分,比2013年1.13分要高。有些老师担心这样变,考生得分会骤然下降,从实际得分情况来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这种题型考查效果是否更好,我们还要再看一两年考查的情况如何才好下结论。我们还是希望把这种改变的实验坚持下去,不要怕质疑,马上就缩回去。第9小题,继续是用主观题的形式来考查信息筛选。今年没有了可以摘抄回答和用自己语言组织回答的
5、要求,但是从整个要求来看,还是倾向于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比较好,难度上要比去年的增加了。这个发展方向是对的,摘抄的能力是层次比较低的能力,我们重点要考查的是考生掌握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作答的能力。阅读文言文,除了如翻译那样精准的细读外,还需要这样大致掌握概况式的阅读作为配合。从今年的阅卷情况来看,有部分考生写了诗歌。评卷场专门找了懂写诗歌的老师给他们评分。我们要尊重写不同文体的考生,每一种文体的评价应该有不同的要求。既然命题已经是持开放性的做法,评卷也应是持开放性的做法。找懂诗歌的老师来评价考生的诗歌答卷,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是这只是短时间的行为,要是高考作文命题长期都允许选用
6、诗歌的文体来答卷的话,以后考生写诗歌的情况会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就要建立和完善诗歌的评分细则,才能适应评价的需要。例如对于诗歌的字数的把握的问题,意见分歧:有人认为既然题目有“不少于800字”的条件,写诗歌也应该遵守这个限定,大不了就按照行数,要达到800字相应的行的位置。也有人提出,应该放开诗歌字数的限制。这些问题最好有个权威的说法,才不会引起太大的分歧。(2)注重内涵推进今年的试卷在形式上变化是不大的,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内涵上的“变”,稳步推进考试内涵的前进与改变。例如:第8小题,考查文言文文意概括,以往多选点来做选项,今年都以概述的形式出现,对考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更高了。第9小题翻译的第(1)
7、小题的第2句,将关键词的得分点定在省略上,这是多年没见的考法。引导考生文言翻译既要注意字字落实,又要做到注重整体的完整性。第(2)小题,今年没有可以摘抄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的提示,但是从回答本问题的完整性来看,更倾向于用自己的话来回答。这样的要求,要求考生对文言文信息有概括整合的能力。第10小题,古诗词鉴赏题,注重考生的想象能力与诗意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对送别场景的描述,这个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把场景通过语言再现出来,这样的题目,是需要发挥考生的想象能力才能答好题目的。第12、13小题,以往一般两项选择的题目是从整体文意的角度来切入命题的,单向选择是从主要概念的角度切入命题的。
8、今年的命题则反过来。另外,一些选项的设置,需要拐一下弯才能得出结果,这样训练了考生的思维整合的能力。第14题,以往一般是考查比较辨析的,今年考查了推断,这是考查能力层面上的变化。第15题,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是多年来的一个命题亮点,今年坚持这样来命题,而且提供的例子更加具体实在,更有利于集中评分点。像去年的题目,以白居易创作卖炭翁为分析例子,但是因为有些考生初中学习的语文课本,没有选卖炭翁,造成了部分学生答题情况不理想,今年这样命题,就更加公平了。第18、21小题,考查考生阅读的探究能力。探究能力是新课标考试大纲在能力层级要求上的亮点,去年放弃命题是个失误,今年两道探究题,在难度上不是太大,探
9、究题不一定都是很难的,也可以稍微简单的。应该说今年的命题处理是做得很好的。第22-23题,两道题在题干上都提到了“逻辑严密”的要求。这个是多年未见的要求。逻辑的要求,在考试大纲中是没有要求的,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逻辑又是密不可分的。提出“逻辑严密”的要求,反映了重视辩证思维,重视理性思维的精神。我们认为这是值得肯定的。以上所讲的这些内涵上的推进,是反映了我们高考命题的方向,重视能力考查,重视语文的具体运用,重视培养语文的素养。这种藏在形式下面的变化更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对考生而言,这种内涵式的变化推进,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考就不能僵化地停留在固定思维下的模式,要以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的
10、掌握为前提,提高考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2.选文规范,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向能力考查倾斜的意图比较明显。全卷的选文基本规范,各个板块考查的文章、诗词都基本规范,文体特点符合要求,可以作文考试阅读鉴赏的材料。文言文阅读文段删节自宋史刘敞传,文段共672字,比2013年稍长,但基本合适,文段基本可以判定为浅易文言文。诗词鉴赏选用的是清代万树的词作望江怨送别,该词用语浅白,意境丰厚,适合高中生阅读鉴赏。万树是大家相当陌生的诗人,估计大多的考生听都没听过。词作内容与柳永的雨霖铃类似,考生应当能够理解词作的意思。现代文必考部分的论述文,选自由当代美学专家陈炎主编的高校教材中国审
11、美文化史,关注的点在“终极关怀”。这个理论学生有点陌生。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密,是合适高中生阅读的论述文。选做题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使用的是陆蠡的散文鹤,主要是写作者豢养了一只白鹭却认为是鹤,表达了作者不同的心态和自省,文章表达流畅,脉络清晰,是适合作为阅读材料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使用的是大家中的访谈作品。访谈对象是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文章语言通顺,思路明确,信息丰富。适合作为试题阅读材料。总的来说,今年试题选择的阅读鉴赏材料,基本上都是符合文体要求的。在命题上,高考语文广东卷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继续引导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试题中反映日常语文学习的积累和语文应用能
12、力的培养。在语言文字应用的考查上,坚持语言基础知识考查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坚持语言应用能力考查的灵活性和实践性。前四道选择题主要考虑对中学的教学引导,试题设置为难度较低的容易题。后两道语言综合运用题,考查的是较高的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在难度设计上会考虑到对学生的有效区分。今年两道语言综合运用题仍以考生的语言综合表达和实际运用能力为主要考查目标,第22题注重语言表达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第23题注重看图组织语言的考查。这些都是基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试题向能力考查倾斜的意图比较明显。信息筛选题,很明显在能力要求上比2013年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求考生具备对文言文中的信息具有概括的能力。文言虚词的考
13、查,很明显从虚词的辨析发展到简单运用的能力。作文强调思辨能力的考查。古诗鉴赏强调考生的想象能力、鉴赏能力。这给一线的高中学校传递一个信号:要加强能力训练,提高语文素养。3.新材料作文命题继续深化与完善。今年的作文题属于通常所说的新材料作文,今年的题目比去年的题目更加完善,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更加明晰。我们不妨引用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少华院长对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的点评:今年的高考作文以影像与人的日常生活关系设题,以影像在不同时代与生活关系的呈现形态为表述,作文材料隐含了科技与人的关系的探讨,作文材料从考生熟悉的生活题材切入,陈述了照相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及情感体验带来的改变与影像,内涵丰富。材料中的
14、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的陈述,既描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也提示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内涵。不论是“黑白胶片”的发明,还是“数码技术”的普及,科技的发展使物质变得丰富而易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多样,科技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情感体验。 两段材料并举,对比了照相技术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每则材料本身就富有辩证意味,材料精短易读,只陈述事实,不作价值判断,呈现了意义的容涵性、开放性,这些都给考生较大的写作空间。考生在审题时,既可以对两段材料表达看法,结合照相以及科技与人的关系进行思考和联想;也可以在相似的科技与人的关系背景下,以一段材料为重点,结合自身的经验,围绕照
15、相技术与分享方式、情感体验等展开讨论;还可以在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其他能反应科技与人关系的材料展开联想与想象。以上角度和立意,没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从今年广东的作文题看,有三个特点是值得肯定的:第一,是选材贴合现实生活。今年黑白照片与数码照片的对比材料,总体的评价是比较好的,虽然也有一些不认同的声音,例如,有评论认为,现在的考生没有多少对黑白照片有较深体验的了;也有人认为,农村边远山区的考生,对数码照片也不熟悉,只合适城市孩子发挥。但是应该来说,这个话题要比去年的“慈善”的话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考生还是有话可说的。只有选材贴合考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才能有真情实感,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第二
16、没有既定的价值判断倾向。虽然有评论还是认为广东今年的作文题,还是由价值判断的倾向的,倾向于对过去黑白照片时代的留恋与回忆。但从考生的答卷来看,对数码技术时代的珍惜之情也是不在少数的。基本上来说,这个对比材料还是能够贯彻不强加价值判断倾向的指导思想的。第三,辨正思考的空间很大,思辨能力的考查意图很明显。今年作文题的两段话,对比的点是很多的,两段话之间有对比:黑白照片时代与数码技术时代的对比,照片很少与照片很多的对比,记录人生几个瞬间与记录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对比,一次次的翻看与快速浏览对比,永不褪色的记忆与频繁更新对比,黑白照片渐渐泛黄、模糊与从不泛黄,永不模糊对比应该说对比的点很多,可以思考的
17、空间是很大的,切入的点是很多的。对比,强调的是两面性,我们要看到事物不同的两面,在对比中强化思辨。4.吹毛求疵说不足。应该说,今年的广东高考语文试题总体上来说是不错的,假如要吹毛求疵,找点问题与不足,供命题专家参考,希望他们精益求精,有更高的追求,那么有一些地方也是值得注意的:(1)选文的僵化问题。今年的试题,选文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就是因为选文缺乏新鲜感,甚至有点僵化的味道了。从这几年广东题的选文来看,风格特点基本一样,论述文,要么选审美的文章,要么就是读书类的文章;文学类文本,选的基本是散文,已经连续四年考查散文了,小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选的散文也基本上是状物性的
18、记叙性的散文,哲理性、抒情性不强。有老师开玩笑说,“荷”选过了,“马”选过了,下面是选“荔枝”“龙眼”了。这当然是笑话,但是也反映出大家对选文毫无新意表达了不满。实用类文本,多选传记和访谈,而且访谈也大多有传记的性质。命阅读题,选文是最困难的,一般来说,很少篇幅本来就合适,一般都需要删节,但是我们期待,命题专家选文的眼界更宽广一点,这样对中学阅读教学才是好的引导。(2)命题设计与命题语言的问题。第6小题,考查文言虚词。今年这道题进行了改变,形式上大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也有老师质疑,说这是考查文言虚词的运用,超出了考试大纲的要求。考试大纲没有要求文言虚词要会运用,只需要会辨析就可以了。这也是要
19、让专家慎重考虑的。第14题,今年这道题全省平均分只有1.27分,是相当低的一个分数了。这道题目答题情况不好,过半的考生拿到了零分,基本上就失去了考查的意义。从命题的角度来看,应该没有问题,思路是清晰的,推断的理由也是很充分的。为什么考生还是答不好呢?我们认为主要是选择命题的点不够好。宗教,在中国是个敏感的词语,考生基本上所知甚少。艺术在文中已经有讲述,我们认为,假如命题的点放在“哲学”上,可能会有好一点的结果。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得分分差,今年是最大的,查查数据,是有选考以来最大的。今年在两类阅读的平衡上做的工作确实不好。三道题的分值安排,文学类是3、6、6,实用类是4、5、6,这
20、样的安排是非常不合理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本来就不易,加上两道6分题,难度更大,丢分就更容易。我们还是认为,两类文本阅读三道题等值安排是比较合理的。今年考生人数增加了,但是选考文学类的却略少,我们担忧明年会更少。不利于中学文学阅读教学的开展。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在语言综合运用部分,22、23两道题,在题干上都有“逻辑严密”的要求。查查考试大纲却没有相关的要求。逻辑思维当然是存在的,但是逻辑又是每个考生都没有学过的内容,可能在题干上提出要求,就不是太合适,是否可以考虑在表述上换一换,可能就更加严谨了。另外,第22题与第4期都属于语言衔接的范畴,有考点重复之嫌。作文题整体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有些
21、地方也需要改进。第一是今年的内容,黑白照片与数码照片的比较。这批考生基本上都是1995年后出生的孩子,他们对黑白照片其实是没什么体验的,大家开玩笑说“大叔的情感你不懂”,就是说这样的情感体验其实是不适合考生这个年龄段的。但是,感情体验不一定都是直接的体验,也可以是间接的体验,而且很多考生也选择了认同时代在发展,数码照片时代同样可以有令人珍惜的感情体验。第二是对比的点太多了,整个材料都用对比的形式出现,对比的点五六个,都可以正反立意,再加上整体立意,切入的角度就太多了,显得有点乱。我们要增强自信心,对比的点不宜太多,让考生集中精神写好两三个角度就可以了。(3)答案的示范性的问题。答案的示范性上,
22、今年的答案普遍还是做的不错的。做得不够好的是语言综合运用第23小题,两个答案从内容上应该还可以,但是从句式与表达上要求不够高。从三幅图以及第二幅图的配文来看,应该有仿照句式的要求,应该是仿照着第二幅图的配文的句式来给答案就更好。答案给出来的示例有点随意。(二)试卷的设计1.试卷结构2014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继续保持过去七年的试卷结构,全卷共6道大题,24小题,选择题32分,非选择题118分,满分150分。考生需回答必考内容的18道小题和选考内容的3道小题。试卷模式相对稳定。试题类型分为选择题型和非选择题型。选择题部分,第1题,考查汉字字音;第2题,考查词语;第3题,考查病句;第4题,考查句子衔接
23、第5题,考查文言实词;第6题,考查文言虚词;第7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第8题,考查文言文文段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第12题,多项选择题,考查对论述文重点概念的理解判断;第13题,单项选择题,考查对论述文文段整体文意的理解判断。合共占分32分。非选择题部分,第9题,考查翻译和信息筛选;第10题,考查对一首清代词作的鉴赏;第11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完全按照最新的背诵篇目来考查,文两道,诗词两道,分值各占一半;第14题,考查对论述文段中重要观点的推断理解;第15题,考查运用论述文中的思想观点来分析具体事例;第16题,考查对散文中主要的信息进行归纳;第17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分析理解;第18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 高考 语文 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