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光安养院.doc
《慈光安养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慈光安养院.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慈光安养院-工作报告第一篇慈光安养院:梅州兴宁佛教念佛堂慈光安养院调研报告x年12月13日,广东省梅州兴宁市佛教协会念佛堂举行慈光安养院奠基典礼(资料图片)x年首期工程完工的梅州兴宁市慈光安养院(梁佳欢翻拍)善念善行暖人心 忧国忧民铸大爱兴宁佛教念佛堂慈光安养院调研报告梅州兴宁市慈光安养院由兴宁佛教念佛堂倡导创办,项目用地约36亩,建筑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建设项目主要7幢,包括主楼,多功能大楼、临终关怀大楼和宿舍楼5栋。目前,首期主楼念佛堂及2栋宿舍楼已竣工,建筑面积8700多平方米,投入4000多万元。它是一个以贫困、孤寡老人为服务对象,以慈善为平台的老人服务场所,集弘法、慈善、养老、临终
2、关怀于一体的全免费向社会开放的公益性慈善养老院。多年来,念佛堂帮助困难老人、特困户捐赠慈善救济款达153万元,义诊施药25.4万元,捐资贫困大学生18.5万元,印赠中华传统文化书籍68万元,放生护生235万元,临终关怀老人、病危人达1453人。国家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华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亲笔提词勉励该院:帮天下儿女尽孝,替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慈光安养院的实践模式极大地发挥了宗教慈善的独特优势,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发展宗教慈善事业和宗教服务社会的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经验。以生命关怀为出发点弘法弘善,凸显服务社会理念。当前,养老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社会难题,尤其是贫困、孤寡老人的
3、养老送终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兴宁佛教念佛堂前身为1996年成立的以曾映标居士为创始人的兴宁佛协助念组。该堂以生命关怀为出发点,坚持爱国爱教的思想,感恩社会,长期义务上门提供临终关怀、助念往生服务,拒收钱物,经常捐资帮助经济困难往生者办理后事在多年义务临终关怀、助念的过程中,发现贫困、孤寡老人往往因缺少家庭的关怀照顾,身心不安,病情加重,于是念佛堂决定感恩社会,聚集社会爱心人士的力量,创办一个以慈善为本、博爱为怀、导归净土为目标的场所,让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终有所归,感召社会各界培育慈心悲愿风尚,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政府为安养院慈善事业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
4、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公益服务社会,在慈善事业上取得成就,需要政府的引导。念佛堂对特困老人、临终人的慈善关怀,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政府职能部门在调研论证基础上,要求念佛堂进行报批登记,从而加强对宗教慈善的规范和引导,寓服务于管理,指导其朝着合法化、规范化慈善事业方向发展。多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兴宁佛教念佛堂积极服务社会,替党和政府分忧的慈善做法给予了鼓励与支持。政府将占地约54亩的建设用地无偿划拨给兴宁佛教念佛堂用于慈光安养院建设,帮助解决部分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安养院的慈善实践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很好地挖掘了宗教慈善的社会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
5、念佛堂由一个小小的门店场所,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有识人士的大力扶持,发展壮大成具一定规模、备社会注目的慈善公益机构。以宗教人性关怀为特色的服务模式。慈光安养院整个服务模式是:“以慈善为平台,以佛法为指导、以三安为助缘,以净土为指归”,形成了“安养、安身、安心”为一体的安养模式,由专业的护工对老人提供悉心的守护照顾,由专业的医务人员开展定期的检查与合理的治疗,令其身离病苦,由专门的心理辅导人员与老人长期沟通交流,同时用佛法指导帮助老人建立对净土法门的信心。临终关怀作为构建佛教生命关怀实践的重要一环,是对临终者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鼓励。兴宁念佛堂助念团队现已发展至几百人,分别在广州、顺
6、德等地甚至外省免费提供临终关怀服务,通过适当的方法帮助临终者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借临终之际帮助其实现生命的提升,妥善安顿病人,帮助临终者建立正念,令其心生安乐。挖掘临终者内心的自我超越能力,使其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另一方面,临终关怀的行为更是帮助贫困病患家人减轻了经济压力的重负。规范化、人文化的管理方式。兴宁慈光安养院由兴宁佛教念佛堂管理委员会规范管理,日常工作严格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机构的要求,按时参加年度检查,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依法监督和管理。设置有医疗部、护理部、护生组、助生团、文化部等具体工作部门,分工负责。目前有一个几百人的助念团队,安养院义工志愿者100多名。义工志愿者经过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