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对策.docx
《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对策.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对策一、学生评教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根本制度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既是学校的办学行为,是学校内部教学工作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国家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赖以依靠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在很多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多种相关制度。比如,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听课制度。与教学督导和领导听课等制度相比,学生评教是一种覆盖面更广,且由教学主体学生进行的教学评估。随着学生评教越来越常规化,它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二、学生评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学生评教理应在高校教师教学改进和学校有关工作改善方面发挥重要的影响
2、但实际上,学生评教肯定其鉴定功能,注重学生评教结果的排名,忽略学生评教过程中的诊断、反馈、导向功能,不能及时在学生评教过程中发现教师的不足并给予改进。(一)学生评教重结果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学生评教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了近30多年,其实施办法及其效果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丰富。教育评价具有鉴定、诊断、导向、调节、反馈、激励等功能,但多数高校运用学生评教结果的过程中,高校大多过于重视评教结果的鉴定功能,对于鉴别的结果往往以奖惩这种外部动机的方式来激励教师,进而作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鞭策手段,其不符合人情味的鞭策手段势必会造成教师的不满情绪。高校管理者只是把学生评教结果作为考核奖惩、人事决策的重要依
3、据,未曾在评教过程中发现教师教学的不足,未曾给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建议与对策。(二)教师扭曲学生评教的目的性。实践中,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是通过学生直接评价教师的努力和能力进行的,然而直接依靠这些评价来反映教师教学质量会导致激励扭曲现象。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其成绩呈正相关,这使得教师有动机改变学生得高分的难易程度,造成分数虚高现象,从而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最终会导致教师给学生高分学生给教师高评价教师“考试放水”恶性循环,这种现象必然会使我们对学生评价大学教学质量产生质疑。同时,在具体评教活动中,学生会因教师对自己要求过严、师生关系相处不融洽产生的报复心理导致学生评分偏低,致使部分教师对学生不敢
4、严格要求,甚至对个别学生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有近38%的教师认为“学生评教不够理性”,学生在评教中的不够理性,使评教结果偏离了客观实际,其难以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以上研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现阶段学生评教主要停留在“总结性评价”的阶段,虽有不少高校开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性的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但实际操作依然较注重评价的形式和结果,而忽略了评价信息的反馈。针对国内目前的重结果评价轻形成性评教的现状,高校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利害关系,必须尽快调整评教的指导思想、明确评教目的,改评教的“鉴定性”为“发展性”,从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三、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对策我国高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提升 高校教师 教学质量 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