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风险监控业务技术方案.doc
《收入风险监控业务技术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入风险监控业务技术方案.doc(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QB-中国移动省级经营分析系统收入风险监控业务技术方案版本号:1.0.0-实施-发布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目录1.范围42.引用文件4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44.概述64.1.背景64.2.目标64.3.原则74.4.应用实施要求75.业务框架85.1.总体思路85.2.显性风险95.2.1.需求识别95.2.2.解决方案105.3.隐性风险115.3.1.需求识别115.3.2.客户收益测算模型115.3.3.业务范围125.3.4.风险监控方法论125.4.总体流程136.业务需求146.1.总体说明146.2.角色描述146.3.客户收益测算模型156.3.1.模型分析目标156.3
2、2.模型建设思路156.3.3.模型基本指标及口径176.4.资费套餐类风险监控196.4.1.目标196.4.2.分析思路206.4.3.分析需求216.4.4.应用流程246.4.5.流程使用说明266.5.SP与社会渠道套利风险监控276.5.1.分析目标276.5.2.分析思路276.5.3.分析需求286.6.营销活动类风险监控306.6.1.分析目标306.6.2.分析思路316.6.3.分析需求326.6.4.应用流程347.技术实现367.1.技术框架367.1.1.应用定位367.1.2.功能架构377.2.信息穿越397.3.客户收益测算模型实现397.3.1.模型描述3
3、97.3.2.算法实现397.3.3.客户收益统一视图517.3.4.数据要求547.4.收入风险监控应用技术实现547.4.1.总体描述547.4.2.资费套餐收入风险监控模型577.4.3.营销活动监控模型实现637.4.4.SP与渠道合作直接套利风险监控模型667.4.5.SP欠费欺诈套利风险监控模型687.4.6.收入风险监控应用与营销活动管理等生产流程之间的衔接707.5.数据接口717.5.1.源数据接口717.5.2.一经接口808.应用场景808.1.资费套餐风险监控应用场景818.2.营销活动风险监控应用场景838.3.SP与社会渠道套利风险监控应用场景859.编制历史871
4、0.附录87附录A、新增维度定义87附录B、指标定义88前言本方案在现有省级经营分析系统中增加收入风险监控专项应用,通过建立客户收益测算模型开展套餐资费异常监控、营销活动异常监控、异常欠费风险监控 、SP和社会渠道异常监控,做到事前预测、事中监控和事后补救的闭环流程,帮助公司挖掘新的业务商机,全面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能力。本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中国移动省级经营分析系统收入风险监控专项应用的背景、目标以及所需遵循的原则;对风险监控专项应用中套餐资费异常监控、营销活动异常监控、异常欠费风险监控 、SP和社会渠道异常监控业务需求从客户收益测算模型、实现方法论、风险点分析和业务应用做出
5、详细描述。本方案的附录A为业务指标定义,附录为资料性附录。本方案由中移号文件印发。本方案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业务支撑系统部提出并归口。本方案由规范归口部门负责解释。本方案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本方案主要起草人:段云峰、陈涛、江勇、何鸿凌、郭瑞、傅筠莎、李悦猛、李俊青、杨薇、刘鹏、沈明磊、刘海峰、朱建浩、李广、张永东III1. 范围本方案描述了省级经营分析系统收入风险监控专题应用业务框架、业务需求和技术实现等内容,用于指导各公司收入风险监控应用的构建和实施。由于收入风险监控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各公司实际情况差异较大,为了实现全网统一部署应用,本期应用实施仅从资费套餐风险监控、营销活动风险
6、监控、SP和社会渠道套利监控三个维度给出业务方案内容,营销活动风险监控作为可选项,其他两项作为必选项。本方案适用中国移动各公司。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方案的引用而成为本方案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方案,然而,鼓励根据本方案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案。1QB-J-001-2008中国移动省级NG1-BASS业务规范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QB-J-002-2008中国移动省级NG1-BASS技术规范总册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3QB-J-004-2008中国
7、移动省级NG1-BASS技术规范逻辑模型分册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4QB-J-005-2008中国移动省级NG1-BASS技术规范源系统接口分册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方案:字母名词解释C酬金成本指因社会渠道帮助公司发展客户或为公司客户提供服务而支付的费用。D独占资源是指能明确确定由某个特定客户占用的企业资源G共享资源是指由全部或特定客户群共同占用的企业资源G广告宣传成本是指对品牌及业务进行广告宣传而产生的成本J结算成本指因客户使用和其他运营商、其他省公司、合作伙伴等合作开展的业务合作而支付的费用。包括网间结算成本、漫游结算成本、与合作伙伴的结算
8、成本。K客户收益客户收益是指根据客户和企业的当前关系,通过综合考虑客户的收入及其占用资源的成本,反映单个客户或客户群对企业的贡献,是一个衡量客户对于企业贡献的综合性评价指标。K客户价值 移动用户为运营商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收益。可以按照不同的需要,评估用户的过去价值、当前价值、未来价值。K客户收益统一视图是客户收益的一致的、完整的展示,是NG1-BASS规范客户统一视图中部分片段的丰富和完善M漫游结算成本指本网用户在漫游地发生语音业务或GPRS业务而支付给所在省公司的费用,包括语音漫游结算成本和GPRS漫游结算成本。S省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XX有限公司S收益指收入减去成本后的费用T通信业务成本指
9、公司建设移动通信网并维护其正常运作而产生的费用。包括移动通信网的折旧费、修理费、及移动通信网生产人员的工资福利等。W网间结算成本指因使用其他运营商网络而产生的费用支出Y与合作伙伴的结算成本指公司因用户使用公司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展的业务,而支付给合作伙伴的收入分成。Y营销机构成本指公司专职从事营销活动的机构的费用支出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方案:字母名词解释IIMEI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NNG1-BASS中国移动新一代经营分析系统NNG1-CRM中国移动新一代客户关系管理系统NNG1-BOSS中国移动新一代业务运营支撑系统SSP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商4. 概述4.1. 背景为了在竞争日
10、趋激烈的全业务运营环境中,继续保持和不断提升中国移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移动为实现全业务运营的开展不断发展新技术,为满足用户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业务种类不断丰富,营销活动层出不穷,从而企业技术环境进一步复杂化,通信产品、服务、流程、系统和设备的快速更新将进一步增加收入风险。为了确保运营效益,减少运营成本,降低运营风险,中国移动亟待加强市场经营环节的收入保障工作,逐步建立一套全面和系统的收入保障体系,提高收入保障和风险管理水平。遵循SOX推行目前BOSS系统中的收入保障功能已在计费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完善了内控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产品的不断丰富,价值链的不断拓展,合作模式的持续创新,
11、风险环节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隐蔽,经营分析系统凭借其优势可以在市场经营领域的收入风险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经营分析系统可以增强成本分析,从宏观的总体收入成本和微观细化到用户级的收入成本分析,全方位评价客户收益。其次,经营分析系统可以在价值创造和成本支出各个环节防范跑冒滴漏问题,识别风险点、分析风险、监控风险,包括隐性的负利润用户代来的收入损失,管理流程漏洞造成的收入损失,SP与社会渠道套利造成的收入损失,有可能是众多的资费优惠造成的过度优惠损失等等。收入风险监控是对每一个电信运营商提出的挑战,涉及到各个业务系统和业务流程,本方案主要从经营分析系统如何支撑收入风险监控工作提出相应的模型和
12、应用。4.2. 目标由于收入风险监控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各公司实际情况差异较大,为了实现全网统一部署应用, 本方案针对现阶段中国移动在收入风险方面比较迫切的需求,在经营分析系统中建立客户收益测算模型,从收入与成本角度考虑客户收益与风险,同时利用模型建立的客户收益统一视图信息,以企业内部监控和合作伙伴监控着手实现资费套餐、SP与社会渠道套利、营销活动三方面的收入风险监控应用,以实现以下目标:l 逐步建立完善的收入风险监控体系,监控市场运作各个环节,对现有业务流程与规则的诊断,及时发现、监控和确定收入风险点,预防收入风险;l 对资费套餐类、SP与社会渠道套利、营销活动等关键收入高风险点进行深入分析和
13、监控,有效降低收入流失,提高企业收益。4.3. 原则在收入风险监控应用构建和实施中遵循以下原则:l 扩展性原则收入风险监控涉及到业务运营的各方面,收入成本数据的获取与细分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应用的可扩展性,实现应用的分步建设。l 精细化原则用户成本包括难以精确到用户个体的“共享资源成本”和能精确到用户个体的“独占资源成本”。要求做到能精确计算用户个体的成本绝不进行成本分摊。l 流程化原则通过对风险点分析、风险预警、风险控制和评估优化的流程化管理,实现分析到执行的闭环管控。4.4. 应用实施要求各公司在本方案基础上,结合区域特色,组织具体实施。对各子应用的实施要求如下:子应用名称主要内容
14、时间要求实现要求资费套餐类风险监控通过资费套餐类风险监控分析低收益需说明怎么叫低收益,已经在附录处说明用户主要由于哪些资费套餐设计不当而产生的,查找资费设计的漏洞,进而采取改进措施,减少这一类资费的损失,达到提高收益的目的2008年12月31日必选SP与社会渠道套利风险监控方式一:借助客户收益测算模型,分析低收益用户与“低收益”统一称谓在特定SP或者社会渠道的集中度,实现对SP和社会渠道的监控,防范SP套利和社会渠道养卡,降低合作风险。2008年12月31日必选(二选一)方式二:从SP业务订购与消费角度,对用户通信行为和业务使用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监控,防范SP套利的风险。2008年12月31日
15、营销活动类风险监控借助客户收益测算模型,分析营销活动中低收益甚至负收益的用户,监控可能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及营销活动策划、业务办理、宣传推广中存在的疏漏,查找导致优惠赠送、终端补帖、实物回馈等成本支出异常环节,再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降低收入流失风险。2008年12月31日可选5. 业务框架5.1. 总体思路本方案描述现阶段要求重点监控的风险点及分析应用功能。从风险识别角度,可将收入风险划分为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显性风险是指风险的识别根据一些表象特征分析,如基于客户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所表现出行为的异动、指标的异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风险的监控和预警。而隐性风险难以通过一些表象特征识别,是由一些
16、较深层次的因素引起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要识别这类风险就必须引入一些分析模型和新的数据源,如客户收益测算模型,引入收入和成本数据。本方案重点关注的收入风险点主要包括合作伙伴(SP和社会渠道)风险、用户风险和企业内部风险。其中从隐性风险考虑,合作伙伴的风险主要存在于国际长途话费及信息费结算,渠道违规套利,SP套利等形式;企业内部风险包括资费套餐类风险和营销活动类风险等。从显性风险考虑,主要利用经营分析系统进行用户、合作伙伴的异常欠费监控,及时发现风险点,采取有效手段防范风险。分类应用方法企业内部合作伙伴隐性风险基于客户收益测算 资费套餐类风险监控营销活动类风险监控SP与社会渠道联合套利风险监控监
17、控各类套餐包和资费中的负收益用户数;从负收益用户数量和占比等方面,分析查找上发现套餐或者资费设计的漏洞。监控在开展的营销活动中负收益或低收益用户;防范各类合作伙伴或者用户通过营销活动叠加进行套利。对用户的SP结算成本、渠道酬金和赠送话费成本进行分析,从而评估SP与渠道联合套利的风险并加以监控防范。显性风险异常欠费监控主要关注用户在用户获取、用户发展、用户成熟、用户衰退和用户离网阶段可能涉及的业务、话务风险点,针对这些风险点进行监控和预警。 5.2. 显性风险5.2.1. 需求识别显性风险主要是指用户通过短期内产生异常欠费的方式,造成移动公司收入的大量流失。其特征是利用欠费停机控制的时延,如国际
18、省际清单采集与生成造成的延迟,或者出帐期间的停机延迟,进行批量短信群发或国际声讯台拨打等恶意通信行为,实现非法商业宣传或业务分成的目的。这是移动公司收入风险监控工作中必须关注的重要环节。显性风险有以下几方面的明显特征:l 在短期内(如不超过24小时)产生大量欠费;l 发生欠费时,号码常处于省际漫游或国际漫游的状态下;l 一个阶段内,欠费号码常呈现出强相关性,特别在入网渠道、入网证件、入网时间及消费特征方面;l 多使用虚假的入网证件信息,常规的欠费追缴管理难以发挥有效作用;5.2.2. 解决方案显性风险有明显的特征,但由于其发生的时间短,所以经营分析系统难以通过实时监控风险发生的方式有效规避该
19、类风险。要为该类风险监控提供支撑,经营分析系统应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参考示意图如图 51:图 51显性收入风险应用示意图l 在用户获取的阶段:应重点关注社会渠道新增用户数的异动情况及新增用户的质量情况,及时进行核查,达到防患未然的目的;l 在用户发展与成熟阶段:应重点关注风险业务点(如国际长途、国际漫游等)办理量激增的异动情况,洞察欠费用户间是否存在强相关性的特征。在该阶段的特征是异常欠费刚有抬头,未产生规模效应,必须及早发现规律,达到防微杜渐、控制损失的目的;l 在用户衰退的阶段:应重点关注批量离网的异动情况,挖掘异常离网的深层原因。在该阶段,异常号码可能已经获利并退出,只能总结经验,防范类
20、似情况再次发生。显性风险监控应从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程风险控制。鉴于风险监控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必须在做好业务管理的前提下,由经营分析系统与生产系统联合实施,才能落实监控与防范的目的。鉴于各公司已应用业务支撑系统和经营分析系统对显性风险监控有较成型的解决办法,本方案仅对此类风险进行初步的分析,后续不再进行详细讨论。5.3. 隐性风险5.3.1. 需求识别收入风险存在于运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而且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隐蔽,很多收入风险很难从报表等宏观数据中发现,收入风险监控需要将收入和成本测算落实到用户层面,从每个用户角度分析其收益贡献,构建客户收益测算模型,从用户的收益角度来识别资费套餐、营销活动以
21、及SP与社会渠道联合套利等方面收入风险漏洞。以往通信行业对用户收益的测算方法主要参照用户的帐务收入。随着业务价值链的拓展,帐务分成的多样化,这种评估方法在当前的形势下已经不能真实反映用户对企业的贡献,例如: A、B两个用户同样消费210元,A用户消费210元,没有享受任何优惠。而 B用户消费有100元属于赠送预存,拨打其他运营商电话结算给竞争对手30元,订购梦网业务又结算给合作伙伴20元,因漫游而结算给兄弟公司10元。所以B用户为公司贡献的收入只有50元。不同用户使用相同业务为企业带来的收入相同,可能因所占用的资源成本不同而导致其业务收益贡献的不同。例如A、B两个用户的GPRS收入同样为100
22、元,其中A用户为GPRS套餐包月用户,因GPRS省际漫游而产生结算成本200元,那么公司在A用户的GPRS业务上实际是亏损100元。因此,需要通过综合考虑用户带来收益和占用资源等成本要素的综合性指标来测算用户收益,从而能更加客观、真实的了解用户为企业所做的贡献,及时发现企业在资费套餐、营销活动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漏洞,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5.3.2. 客户收益测算模型提供一种能够系统地测算用户收益的评估方法。首先找出用户带来收入和用户行为所占用资源成本,构建客户收益统一视图,提供用户收益分析数据。以用户收入减去用户所占用的资源成本得到用户收益,以用户使用某种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减去使用该业务所占资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收入 风险 监控 业务 技术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