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子高架平台楼梯和脚手架管理标准.doc
《梯子高架平台楼梯和脚手架管理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梯子高架平台楼梯和脚手架管理标准.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Q/XXX-XXX 2014-2017 Q/XXXXXX xxxxxxxxx有限公司xxxxxxxxx厂企业标准Q/XXXXXX 20142017 梯子、高架平台、楼梯和脚手架管理标准20170630 发布 2017-07-01 实施 xxxxxxxxx有限公司xxxxxxxxx厂 发 布I目 次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职责45 管理内容和要求56 检查与考核17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脚手架搭设、使用验收单18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脚手架搭设验收合格牌20前 言本标准是为规范xxxxxxxxx厂梯子、高架平台、楼梯和脚手架管理工作而制定的.制定本标准的目
2、的是规范xxxxxxxxx厂梯子、高架平台、楼梯和脚手架管理.本标准由xxxxxxxxx厂提出。本标准由xxxxxxxxx厂xxxx部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本标准审核人:xxx。本标准批准人:xxx。 本标准由xxxx部归口并负责解释。I 梯子、高架平台、楼梯和脚手架管理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xxxxxxxxx厂梯子、高架平台、楼梯和脚手架搭设、验收、使用和拆除等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关系。 本标准适用于xxxxxxxxx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3、适用于本标准。GB 26164。1-201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与机械)国投电力201237号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水xx厂机械部分)GB 3608-2008 高处作业分级JGJ 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28-2010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建质 200987号 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GB/T 17889。12012 梯子 第1部分:术语、型式和功能尺寸GB 4053。1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 4053。2-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 5035
4、2-200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CMB253 2015 诺诚综合五星系统常规工业指导手册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梯子日常生活用具,由两根长粗杆子做边,中间横穿适合攀爬的横杆,用于爬高.3。2固定式钢直梯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与水平面成7590倾角主要构件为钢材制造的直梯。3。3固定式钢斜梯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与水平面成3075倾角的踏板梯。3。4楼梯建筑物中作为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构件,用于楼层之间和高差较大时的交通联系。3.5高架平台髙于地面或水面的固定场地,或可供高处作业提供直升调节的工作平台。3.6脚手架是为建筑施工而搭设的上料、堆料与施工作业用的临时
5、结构架。3.6。1 单排脚手架(单排架)只有一排立杆,横向水平杆的一端搁置在墙体上的脚手架。3.6.2 双排脚手架(双排架)由内外两排立杆和水平杆等构成的脚手架.3。6。3 装修脚手架用于装修工程施工作业的脚手架.3。6。4 全封闭脚手架沿脚手架外侧全长和全高封闭的脚手架。3.6.5 扣件采用螺栓紧固的扣接连接件.3.6。6 直角扣件用于垂直交叉杆件间连接的扣件。3.6。7 旋转扣件用于平行或斜交杆件间连接的扣件.3。6。8 对接扣件用于杆件对接连接的扣件。3.6.9 防滑扣件根据抗滑要求增设的非连接用途扣件。3.6。10 底座设于立杆底部的垫座。3。6.11 垫板设于底座下的支承板.3。6.
6、12 立杆脚手架中垂直于水平面的竖向杆件。3.6。13 外立杆双排脚手架中离开墙体一侧的立杆,或单排架立杆。3。6.14 内立杆双排脚手架中贴近墙体一侧的立杆.3.6.15 主立杆双管立杆中直接承受顶部荷载的立杆。3。6.16 副立杆双管立杆中分担主立杆荷载的立杆。3。6.17 水平杆脚手架中的水平杆件.3.6.18 纵向水平杆沿脚手架纵向设置的水平杆。3.6.19 横向水平杆沿脚手架横向设置的水平杆。3.6。20 扫地杆贴近地面,连接立杆根部的水平杆。3。6.21 纵向扫地杆沿脚手架纵向设置的扫地杆.3。6.22 横向扫地杆沿脚手架横向设置的扫地杆。3。6.23 连墙件连接脚手架与建筑物的构
7、件。3.6。24 刚性连墙件采用钢管、扣件或预埋件组成的连墙件。3.6。25 柔性连墙件采用钢筋作拉筋构成的连墙件.3。6.26 墙件间距脚手架相邻连墙件之间的距离.3。6.27 横向斜撑与双排脚手架内、外立杆或水平杆斜交呈之字形的斜杆。3.6。28 剪刀撑在脚手架外侧面成对设置的交叉斜杆。3。6.29 抛撑与脚手架外侧面斜交的杆件。3。6.30 脚手架高度自立杆底座下皮至架顶栏杆上皮之间的垂直距离。3。6。31 脚手架长度脚手架纵向两端立杆外皮间的水平距离。3。6.32 脚手架宽度排脚手架横向两侧立杆外皮之间的水平距离,单排脚手架为外立杆外皮至墙面的距离。3.6。33 立杆步距(步)上下水平
8、杆轴线间的距离。3.6.34 立杆间距脚手架相邻立杆之间的轴线距离.3。6。35 立杆纵距(跨)脚手架立杆的纵向间距。3.6。36 立杆横距脚手架立杆的横向间距,单排脚手架为外立杆轴线至墙面的距离。3。6。37 主节点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三杆紧靠的扣接点。3。6.38 作业层上人作业的脚手架铺板层。4 职责4.1 xxx4.1.1 对梯子、高架平台、楼梯和脚手架的使用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4。1。2 对搭设不符合安全、质量要求的梯子、高架平台、楼梯和脚手架有权停止其工作,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考核。4。1。3 对危险性较大脚手架的安全、质量进行检查、验收。4。2 xxxx部审查特殊部位、
9、危险性较大的脚手架施工方案或专项措施。4。3 责任部门4.3.1 对本部门所有梯子、高架平台、楼梯和脚手架搭设工期、质量进行总体检查、管理和考核.4.3。2 审查搭设人员的特种作业证.4.3。3 负责梯子、高架平台、楼梯和脚手架搭设、使用管理工作,并接受xx厂各级职能部门监督、检查,并按要求整改。4。3。4 对梯子、高架平台、楼梯和脚手架进行维修和保养,建立相关的检验记录和登记管理台帐。4。3。5 参加本部门所搭设梯子、高架平台、楼梯和脚手架的验收。4。3.6 编制特殊部位、危险性较大的脚手架施工方案或专项措施。4。3.7 负责本部门所有梯子、高架平台、楼梯和脚手架搭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对本梯
10、子、高架平台、楼梯和脚手架的安全性、可靠性负主要责任。4。3.8 正确使用梯子、高架平台、楼梯和脚手架,并做好防火、防止异物跌落、防止人员坠落等防范工作.5 管理内容和要求5。1 移动式梯子管理内容及要求5。1.1 各部门组织对本部门的移动式梯子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与评估,建立移动式梯子清册。5。1。2 各部门人员使用移动式梯子前,应对移动式梯子进行检查,确保移动式梯子正常工作,发现异常应停止作业及时更换移动式梯子进行检修.5。1.3 将移动式梯子妥善保管在环境干燥的库房内,整齐摆放,不受其它物件挤压。5.1。4 每年8月,各部门组织对本部门的移动式梯子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整体构件应完好、无变形;
11、可升降式一字梯的绳索、铰链、限制开度拉链等应完好,无损伤;人字梯的铰链、限制开度的拉链应完好,工作正常。检查合格的贴“检验合格”标签,注明检验日期、检验人员签名,并在安全检查表中详细记录。5.1.5 软梯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荷重试验,试验时以500公斤的重量挂在绳索上,经5分钟,若无变形或损伤即认为合格,然后才准继续使用。试验结果应作记录,由试验负责人签章。过期未作试验的软梯,不准继续使用。5。1.6 在梯子上工作时,梯与地面的斜角度为60度左右。工作人员必须登在距梯顶不少于1米的梯蹬上工作.5。1.7 梯子的支柱须能承受工作人员携带工具攀登时的总重量。梯子的横木须嵌在支柱上,不准使用钉子钉成的
12、梯子.梯阶的距离不应大于40厘米。5.1.8 对损坏无法修复的移动式梯子,应贴上标签,单独存放,并按规定程序履行报废手续.5.1.9 为了保护移动式梯子能正常地起到防护作用,切勿为了方便而将它破坏。5。1.10 安健环代表每年对所在区域的移动式梯子进行检查,上报发现的问题。5.1。11 禁止使用存在缺陷的梯子,禁止使用未编号、未检验的梯子。5。1.12 在油库或接近带电设备等工作应使用绝缘梯子.5。2 固定式钢直梯管理内容及要求5。2.1 各部门组织对本部门的固定式钢直梯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与评估,建立固定式钢直梯清册。5。2。2 每年8月,各部门组织对本部门的固定式钢直梯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整体
13、构件应完好、无变形,并在安全检查表中详细记录。5。2.3 钢直梯应采用性能不低于Q235AF的钢材.5。2.4 梯梁应采用不小于50505角钢或608扁钢。5。2。5 踏棍宜采用不小于20 mm的圆钢,间距宜为300mm等距离分布.5.2.6 支撑应采用角钢、钢板或钢板组焊成T型钢制作,埋设或焊接时必须牢固可靠.5。2.7 治无基础的钢直梯,至少焊两对支撑,支撑竖向间距,不宜大于3000mm,最下端的踏棍距基准面距离不宜大于450mm。5.2.8 钢直梯每级踏棍的中心线与建筑物或设备外表面之间的净距离不得小于150mm(见图1)。图1 钢直梯示意图5.2。9 侧进式钢直梯中心线至平台或屋面的距
14、离为380500mm,梯梁与平台或屋面之间的净距离为180300mm(见图2)。图2 交错设置钢直梯示意图5。2.10 梯段高度超过3000 mm时应设护笼,护笼下端距基准面为20002400mm,护笼上端高出基准面应与GB4053。3中规定的栏杆高度一致。5.2.11 护笼直径应为700 mm,其圆心距踏棍中心线为350mm。水平圈采用不小于404扁钢,间距为450500mm,在水平圈内侧均布焊接五根不小于254扁钢垂直条。5.2.12 钢直梯最佳宽度为500mm。由于工作面所限,攀登高度在5000 mm以下时,梯宽可适当缩小,但不得小于300 mm。5.2。13 钢直梯上端的踏棍应与平台或
15、屋面平齐,其间隙不得大于300mm,并在直梯上端设置高度不低于1050mm的扶手。5.2.14 梯段高不宜大于9m.超过9m时宜设梯间平台,以分段交错设梯。攀登高度在15m以下时,梯间平台的间距为58m,超过15m时,每5m设一个梯间平台。平台应设安全防护栏秆。5.2.15 钢直梯全部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GBJ 205。所有构件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安装后的钢直梯不应有歪斜、扭曲、变形及其它缺陷。5。2.16 固定在平台上的钢直梯,应下部固定,其上部的支撑与平台梁固定,在梯梁上开设长圆孔,采用螺栓铰接。5.2.17 固定在设备上的钢直梯当温差较大时,应二个支撑固定,其余支撑均在梯梁上开设长
16、圆孔,采用螺栓铰接。5.2。18 钢直梯安装后必须认真除锈并做防腐涂装。5.2。19 踏棍按在中点承受lkN集中活荷载计算。容许挠度不大于踏棍长度的1250。5.2.20 梯梁按组焊后其上端承受2kN集中活荷载计算(高度按支撑间距选取,无中间支撑时按两端固定点距离选取)。容许长细比不宜大于200.5。2。21 为了保护固定式钢直梯能正常地起到防护作用,切勿为了方便而将它破坏。5.2.22 安健环代表每年对所在区域的固定式钢直梯进行检查,上报发现的问题。5。2。23 对于不常用且未安装护笼的钢梯应安装护板,并上锁。5。3 固定式钢斜梯管理内容及要求5。3。1 各部门组织对本部门的固定式钢斜梯进行
17、一次全面的普查与评估,建立固定式钢斜梯清册.5.3.2 每年8月,各部门组织对本部门的固定式钢斜梯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整体构件应完好、无变形,并在安全检查表中详细记录。5。3.3 不同坡度的钢斜梯,其踏步高R、踏步宽t的尺寸如表1,其它坡度按直线插入法取值.表1 不同坡度钢斜梯踏步高R、踏步宽t的尺寸30354045505560657075R,mm160175185200210225235245255265t,mm28025023020018015013511595755。3.4 常用的坡度和高跨比(HL)如表2。表2 常用的坡度和高跨比(HL)坡度4551555973高跨比HL1110.810
18、710。610。35.3。5 梯梁钢材采用性能不低于Q235AF钢材。其载面尺寸应通过计算确定.5.3。6 踏板采用厚度不得小于4mm的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普通钢板,或采用由254扁钢和小角钢组焊成的格子板。5.3。7 扶手高应为900mm,或与GB4053。3中规定的栏杆高度一致,采用外径为3050mm,壁厚不小于2.5mm的管材。5。3。8 立柱宜采用截面不小于40404角钢或外径为3050mm的管材。从第一级踏板开始设置,间距不宜大于1000mm。横杆采用直径不小于16mm圆钢或304扁钢,固定在立柱中部。5.3。9 梯宽宜为700mm.最大不宜大于1100mm,最小不得小于600
19、mm。5.3.10 梯高不宜大于5m,大于5m时,宜设梯间平台,分段设梯。5.3。11 钢斜梯应全部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GBJ205。5.3。12 钢斜梯与附在设备上的平台梁相联接时,联接处应采用开长圆孔的螺栓连接.5。3.13 所有构件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安装后的钢斜梯不应有歪斜、扭曲、变形及其它缺陷。5。3。14 钢斜梯安装后,必须认真除锈并做防腐涂装.5。3。13 为了保护固定式钢斜梯能正常地起到防护作用,切勿为了方便而将它破坏.5.3。13 安健环代表每年对所在区域的固定式钢斜梯进行检查,上报发现的问题。5.4 楼梯管理内容及要求 5。4。1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整体构件应完好
20、无变形,并在安全检查表中详细记录。5.4.2 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5.4。3 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为0.55+(0 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5.4.4 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5.4。5 通向每个楼梯平台的通道畅通无阻.5.4.6 每
21、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5.4。7 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注: 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5.4。8 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5。4.9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5。4.10 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 5.5 高架平台的管理内容及要求5.5.1 各部门组织对本部门的高架平台进行一次全面的
22、普查与评估,建立高架平台清册。5。5。2 每年8月,各部门组织对本部门的高架平台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整体构件应完好、无变形,并在安全检查表中详细记录。5。5.3 各部门人员使用高架平台前,应对高架平台进行检查,确保高架平台正常工作,发现异常应停止作业及时进行检修。5.5.4 为了保护高架平台能正常地起到防护作用,切勿为了方便而将它破坏.5。5.5 高架储物区域符合标准且底基牢固能承受相应负载.5。5.6 在需要处安装栏杆和踢脚板。5。5.7 安健环代表每年对所在区域的高架平台进行检查,上报发现的问题。5.6 升降平台的管理内容及要求5。6.1 目测检查标准节、传动系统、吊笼立柱和上下承载梁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梯子 平台 楼梯 脚手架 管理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