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doc
《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文本4第一章 总 那么4第二章 城镇体系开展战略和目标4第三章 城镇体系规划5第四章 建设分区引导与管制规划5第五章 县域经济分区和生产力布局规划6第六章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规划7第七章 旅游开展规划7第八章 生态保护规划8第九章 县域交通体系规划8第十章 社会效劳设施规划8第十一章 县域根底设施规划9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的措施及建议10县城总体规划文本11第一章 总 那么11第二章 城市开展战略11第三章 城市总体布局11第四章 城市单项用地规划11第五章 综合交通规划13第六章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14第七章 市政根底设施规划15第八章 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16
2、第九章 城市防灾规划17第十章 城市近期建设18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措施19附表1:歙县县城总体规划现状建设用地平衡表20附表2:歙县县城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20附表3:歙县县城城市道路规划一览表2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2第一章 总 那么22第二章 名城保护框架、内容和重点22第三章 县域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23第四章 名城保护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25第五章 历史城区的保护26第六章 历史地段的保护27第七章 历史建筑的保护28第八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时序30第九章 规划实施管理措施与建议31总体规划图册一、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局部1、区位图2、县域地形图3、乡镇社会经济分析图4、城镇分布
3、图5、综合交通现状图6、县域规模结构现状图7、城镇职能现状图8、旅游资源分布图9、电力现状图10、电讯现状图11、空间结构规划图12、职能结构规划图13、综合交通规划图14、产业布局规划图15、开发管制规划图16、旅游空间规划图17、旅游设施规划图18、生态区划及功能规划图19、社会效劳设施规划图20、近期规划图 21、电力规划图22、电讯规划图23、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二、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局部24、规划区范围图25、用地现状图。26、用地评价图27、用地规划图28、道路系统规划图29、居住用地规划图30、公共效劳设施规划图31、绿地景观规划图32、近期建设规划图33、远景规划图34、给水、排水
4、现状图35、电力、电信、环卫现状图36、给水、消防规划图37、排水、防洪规划图38、电力、电信规划图39、燃气工程规划图40、环保规划图41、环卫规划图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局部42、县域保护现状图43、县域保护规划图44、历史城区文物古迹分布图45、历史城区用地现状图46、历史城区用地规划图47、历史城区保护区划图48、历史城区保护规划总图49、历史城区保护街道图50、历史城区旅游线路规划图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 那么第一条 为实现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方案,推行合理有序的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开展和社会进步,促进城镇开展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城市的经济
5、和社会开展目标,特制定?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1。文本中带下划线条目为强制性规定,应无条件执行。第二条 本规划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实施细那么等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是指导和调控歙县县域城镇化和城镇开展的纲领性文件,歙县县域内各乡镇规划必须与本规划相协调。第三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方法?;5、?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21?;6、?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03-2021)?;7、?黄山市总体规划20
6、022021?;8、?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个五年方案纲要?;9、?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歙县其它有关专业规划;10、国家及安徽省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标准。第四条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歙县行政辖区范围,面积2122km2。第五条 本规划的期限为20042021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042021年,远期规划期限为20212021年。第二章 城镇体系开展战略和目标第六条 城镇体系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可持续性开展为指针,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加强城镇建设,形成结构合理、配套完善、功能明确、开展协调的城镇格局,以加快歙县城镇化开展,全面提高城镇整体素质。2、本
7、次规划的重点积极推行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城镇布局;优先开展县城,积极扶持重点镇,提高城镇的吸纳、辐射功能,促进人口、资金、资源的聚集,提高城镇的规模档次,发挥城镇对区域经济支撑点的作用,以工业化推进现代化,以城市化来带开工业化的更快开展,使歙县的城镇开展适应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开展需求。第七条 社会经济开展总目标1、城镇规模等级化歙县城镇规模形成梯次清楚的三个等级:县城、重点镇、一般乡镇。形成以县城徽城镇为中心、重点镇为骨干,一般乡镇为根底的城镇等级结构。2、城镇布局合理化以慈张公路和徽杭高速公路为主开展轴,合理布局城镇。形成以分布合理,重点突出,分布均衡的布局。3、城镇职能协调化通过深入分析各城镇
8、的开展因素,制订符合实际、并且与自身的等级地位相适应的开展战略,形成职能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开展的城镇体系。4、城镇建设现代化要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实施城镇现代化战略。努力创造和谐的城镇空间、建筑景观、功能布局、绿化环境。第八条 社会经济开展目标1、经济社会开展战略模式积极融入浙江经济带,与徽州区共同打造黄山市加工业基地;立足资源、开展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施可持续开展战略,开展生态经济,抓住城镇化机遇、加速城镇化开展,促进经济全面开展。2、开展目标1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规划期末,歙县的国内生产总值目标是87.5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8.万元。2居民家庭人均纯收
9、入到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000元,年均增长率为%。3居民居住条件用四个指标来综合反映:有自来水供给的成套住房居住率到达100%;燃气管道煤气、罐装煤气和沼气普及率到达65%;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达14平方米。4文教与卫生开展子系统全员劳动生产率到达48000元/人;每千人口病床位数到达16张;每千人口医生数到达2.7人;大学生粗入学率到达40%;高中教育普及率到达100%。5社会开展子系统城市化水平到达50%;城乡收入差距到达1.51;财政供养人数实现250人供养1人的目标。第九条 城镇开展目标进一步完善城镇根底设施。建筑风格以徽派为主,塑造出有传统文化魅力和地方特色的景
10、观风貌。第十条 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1、县域人口规模近期2021年县域人口为50.3万人;远期2021年县域人口为51.0万人。2、县域城镇化水平近期2021年县域城镇化水平为35%;远期2021年县域城镇化水平为55%。第三章 城镇体系规划第十一条 城镇等级规模体系规划2021年,歙县总人口约51万人,县城规模将到达16万人。第十二条 各级城镇驻地人口规模控制级别规模等级万人城镇数个城镇名称及规模万人I级161县城II级深渡镇(1.2)、桂林镇(1.0)、富堨镇(1.5)、北岸镇(1.3)、王村镇(1.5) 、郑村镇1.5III级0.51三阳镇(0.8)*、溪头镇0.6、杞梓里镇0.6、霞坑
11、镇0.5、岔口镇0.5IV级许村镇0.3、街口镇0.3、璜田镇*0.3 (注:*为拟设镇)第十三条 城镇职能结构体系规划根据城镇特点,规划职能类型有7种,分别为A:政治、经济、文化中心,B:旅游效劳;C:交通;D:工业;E:农副产品加工与集散;F:农业;G:商贸。规模等级城镇名称及职能结构县城A重点镇郑村镇B、D、富堨镇D、E、F、桂林镇D、E、F、北岸镇D、E、G、深渡镇B、G、王村镇C、E、G、三阳镇B、C、G一般镇许村镇B、F、溪头镇F、杞梓里镇E、F、霞坑镇E、F、岔口镇F、G、街口镇F、璜田镇F第十四条 歙县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城镇空间布局呈 :“一心、一圈、一轴、七重点的空间结构特点。
12、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城镇体系。1、县城歙县县城规划区由徽城镇、郑村镇全部及富堨镇、桂林镇的一局部组成,面积120平方公里。规划期内,大力开展县城,强化县城的中心职能,增强其辐射、吸引能力,带动县域城镇体系开展。2、城镇圈徽城镇、郑村镇、富堨镇、桂林镇构成了县域城镇圈,是歙县未来城镇开展的重点地区。3、县域经济轴杭徽公路是县域经济开展轴,沿交通轴形成城镇带,与城镇圈相照应。4、七重点七重点是县域七个仅次于县城的重点开展城镇,为郑村镇、富堨镇、桂林镇、北岸镇、深渡镇、王村镇和三阳镇。第十五条 县城歙县县城是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按照现代化的要求,开展成为辐射全县的经济、金融、交通、文化、科技、
13、信息中心,规划期末要到达现代化城市的标准,不断强化功能培育,扩大城市规模。第十六条 重点开展城镇1、郑村镇为歙县西部的片区中心。以棠樾牌坊群为中心开展旅游业,同时适当开展工业。镇区主要向南部、西部沿慈张公路方向开展。2、富堨镇为歙县北部的片区中心。重点是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农业。城镇用地开展方向为向东开展,控制向西开展。3、桂林镇为歙县东部的片区中心。规划为工业型城镇。城镇建设用地积极向西开展。4、北岸镇规划为工业贸易型城镇,城镇用地开展方向为向北开展,控制向南开展。5、深渡镇为歙县南部片区中心。为旅游商贸型城镇,城镇用地开展方向为向西开展。6、王村镇为歙县西部片区中心。为交通商贸和农产品加
14、工城镇,城镇用地开展方向为向东开展。7、三阳镇为歙县东南部片区中心。规划为交通商贸型城镇,主要依托交通条件开展商业贸易,为片区效劳,城镇用地开展方向为向南、向北开展。第四章 建设分区引导与管制规划第十七条 城镇建设分区1、北西部城镇区以徽城镇为中心,包括郑村镇、桂林镇、富堨镇、许村镇、溪头镇及雄村乡。规划期内,该地区要积极扩大县城规模,增强县城实力,带动郑村镇、桂林镇、富堨镇的开展,增加歙县城镇圈的综合实力,进而辐射带动整个城镇区的开展。2、南部城镇区以王村镇为中心,包括王村镇、璜田镇、森村乡、石门乡、小川乡和坑口乡。3、中部城镇区以北岸镇和深渡镇为中心,包括北岸镇、深渡镇、岔口镇、街口镇、武
15、阳乡。4、东部城镇区以三阳镇和杞梓里镇为中心,包括三阳镇、杞梓里镇和霞坑镇。第十八条 区域管制规划1、县城规划区本次规划的县城规划区包括徽城镇、郑村镇全部,桂林镇、富堨镇的局部地区,规划区面积120平方公里。2、城乡一体化区歙县城镇圈为全县未来的城乡一体化区域。3、水源地保护区本次规划划定水源地保护区主要是山区汇水区域。4、农业耕作区该区位于海拔高度在400米以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富堨镇、桂林镇、徽城镇、王村镇、雄村乡、森村乡、坑口乡、深渡镇、北岸镇、霞坑镇和杞梓里镇等地。5、林业生产区县域的南部和北部的中高山地区。6、自然保护区是花山谜窟渐江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清凉峰省级自然保护区。第十九
16、条 区域管制规那么1、县城规划区管制规那么1本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要严格执行 “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一切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批准的城镇规划,各项建设要依法办理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用地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2要本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原那么高效利用本区域内的土地,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m2人左右;3城镇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非耕地、空闲地,保持合理的建筑密度,鼓励和促进旧城区改造;4保护与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不准安排污染严重的建设工程,严禁城镇工业废弃物、城镇生活垃圾不经治理随意排放、堆放,防止环境污染。2、水源地保护区管制规那
17、么1禁止各类污染源进入城镇水源地及其保护区,禁止受污染的水流向水源地保护区,不得向水源地保护区排放环境污染物;2鼓励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植树种草,以净化环境、修养水源; 3水源地保护区的土地不得作为与水源保护无关的建筑用地使用。3、农业耕作区管制规那么1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在本区域大力开展以生态、观光农业等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 2严格限制或禁止在本区域、特别是根本农田区进行城镇、村庄、采矿、挖土挖沙、办工厂等非农业建设,严禁进行可能导致农业污染、破坏土地环境的经营活动;3本区域内的土地确需改变为非农建设用地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审批;4鼓励开展高效种植业和果品业,积极支持粮
18、果、饲等农业生产的合理轮作和间作,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5提倡和鼓励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和节水农艺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4、林业生产区管制规那么1在本区严禁乱砍滥伐森林资源; 2积极鼓励在本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人工草地等;3禁止在本区大于15度的坡地上开垦耕地;4加大用材林和观光林面积;5沿主要道路的树种应保证多样性,以到达季相变化的目的。5、生态环境屏障区管制规那么1在本区严禁乱砍滥伐森林资源; 2积极鼓励在本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人工草地等;3禁止在本区大于15度的坡地上开垦耕地;4对目前存在的坡耕地,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退耕还林还草;5积极鼓励在县城周围
19、城乡一体化区周围建设绿色隔离带,并在城镇建设中留出一定的绿色隔离带用地;6在绿色隔离带用地上严禁非农建设,支持高效生态农业的开展。6、自然保护区管制规那么1本区的开展和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必须服从保护需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保护区总体规划;2按照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容量的要求,严格控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禁止开山炸石、取土制砖、修墓、乱砍滥伐、倾倒废物等各种破坏景观资源行为的发生; 3本区内影响人文、自然景观保护的其它建筑和用地,要按要求调整到其它适宜的区域。第五章 县域经济分区和生产力布局规划第二十条 县域经济分区规划结构歙县县域经济布局将形成“一心、三轴、四大经济区的放射状空间格局:1、一心
20、指以县城为中心的县域经济圈,是全县的经济中心。2、三轴1工业开展轴:为从北岸至郑村沿慈张公路和杭徽公路形成的以工业开展为重点的产业带;2农业开展轴:从王村镇至霞坑镇、杞梓里镇,为未来农产品生产、运输和加工的重要通道;3旅游开展轴:从许村镇经县城至街口的沿线地带,是未来旅游业开展轴线。3、五大经济区1城郊经济开展区:为县域城镇圈范围,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2高山农业开展区:位于县域南部,面积约500平方公里。3特色农业开展区:为海拔400米以下的中部地区,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4生态旅游开展区:为县域北部和东部地区,面积约400平方公里。第二十一条 县域生产力布局1、歙县县城歙县县城是歙县的
21、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按照现代化的要求,开展成为辐射全县的经济、金融、交通、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到规划期末实现现代化,到达现代化城市的标准,不断强化功能培育,扩大城市规模。2、城郊经济开展区为县域经济圈范围。该经济区应以城郊型产业为纽带,以蔬菜、水果及花卉生产为主导,推行规模经营,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增强综合经济实力。3、高山农业开展区该区开展应立足当地资源,保护良好的生态条件,加强交通、通信等根底设施建设。着力开展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加强林业建设,改善山区生态环境,搞好生态农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4、特色农业开展区该区是歙县茶叶、贡菊、山核桃、甘蔗等土特产品的主产地。规划期内在保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歙县 城镇 体系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