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电力用户负荷特性表征体系仿真研究.doc
《毕业设计论文电力用户负荷特性表征体系仿真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电力用户负荷特性表征体系仿真研究.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54 页 共 54 页1 绪论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电力需求侧管理(DSM)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力行业的管理和电力企业的运营逐步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电价的分类不尽合理,电力用户分类不尽合理,阻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1。现行的电价分类基本上按照用户用电行业和用途划分为居民生活、非居民生活、商业、非工业、普通工业、大工业、农业生产、贫困县农业灌溉28大类。供电部门传统的负荷分类方法,往往是依据用户的经济活动特点进行划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由于设备构成、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相同经济活动特点的用
2、户,其负荷特性也并不完全一致。这种分类方法没有考虑用户的用电负荷特性,定价过程中的政策因素多于效率因素,使电价水平既不能反映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3。售电商需要根据电力消费者的电力需求特点、用电行为和用电习惯等不同特征进行市场细分,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由于用户的负荷曲线反映了用户用电行为的特征和偏好,而不同的用电行为对电力系统的生产运行成本影响不同,因此,利用负荷特性曲线的特征对用户进行分类有利于合理电价机制的形成,有助于电力销售公司制定营销策略4。电力用户负荷分类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负荷定价、负荷预测、系统规划、
3、负荷建模等工作都需要对负荷类型有一个科学准确的分类5。 另外,由于电力负荷数据量不断增大,新负荷指标不断增多,分析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给负荷特性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电力负荷特性分析迫切需要一种能快速处理海量数据的技术支持。这就需要把数据挖掘技术引入到电力用户负荷特性的分析中来7。深入研究电力负荷分类的方法及应用,有利于及时掌握用电负荷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有利于用电负荷的科学管理,有利于计划用电工作的开展。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8-1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负荷特性分析方法应运而生。1.2 电力负荷的特点电力负荷一般可以分为居民用电负荷,商业用电负荷、农、林、牧、渔用电负荷,工
4、业用电负荷以及其它用电负荷等。不同类型的负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但受电力特点(即电能无法大量储存,电力的生产和消费必须在同一瞬间进行)的影响,电力负荷呈现出如下的共同特点:a) 电力系统的负荷是经常变化的,不但按小时变、按日变,而且按周变,按年变。但对电力系统的负荷曲线从每周来分析,负荷的变化是具有周期规律的,如图1.1所示。图1.1 以天为周期的负荷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负荷每隔几小时不断起伏,具有较大的周期性,即负荷的变化周期为几小时(一天)。但电力负荷并非简单的重复前一个周期,而是存在一个随机分量使每个周期的数值发生改变。正如上面所提到的,电力负荷不但具有天周期,还具有周周期(如图1.2
5、月周期和年周期。一般说来,负荷的周周期是比较明显的,在公休日的负荷水平较低,工作日的负荷水平较高,这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大都是以周为单位安排计划有关,而且在工作日用于生产的负荷较多,而在休息日所用的生产负荷较少。同样的,电力负荷的月周期和年周期也都与人们的工作、生活规律相关。图1.2 以周为周期的负荷变化图b) 电力负荷同时又是连续的,这是指在负荷曲线上任意相邻两点之间的变化是连续的,不存在奇点,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要求可以找出负荷的连续性的原因。为了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必须避免对系统造成大的冲击,无论是增加或是切除负荷时都要求负荷的变化大小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由于这个限制,负荷总量就表现为
6、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负荷曲线一般不会出现大的跃变。另外,由电力负荷的构成分析中可以看出电力负荷还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在比较温和的春、秋季节,由于温度、天气状况适合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这两季的负荷受天气影响程度较低。夏季和冬季受气温影响较大,天气的变化将带来降温和取暖负荷的大量增加或减少,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因此,如果不考虑经济发展的影响,夏季和冬季的负荷一般来说要高于春秋季的用电负荷,夏季的用电负荷又要高于冬季的用电负荷,这与各类用电负荷的季节性相关。所以我们常常讨论的是有典型意义的夏季与冬季的负荷情况。近几年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
7、是高温季节峰期用电负荷尤为紧张。2002年,江苏省最大统调负荷达1976.2万kW;2003年,江苏省最大统调负荷达2215.4万kW,高峰时期负荷缺口近300万kW12;2004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江苏全省在夏季高温季节的用电缺口达到900万kW,约占全省用电量的1/3。以江苏为例,在负荷缺口日益增加的同时,负荷的峰谷差进一步拉大,见表1.1:表1.1 江苏省电网电力负荷情况单位:万kW年份最大统调负荷最小统调负荷最大峰谷差1998年1105.7632.2473.31999年1360.6755.2605.42000年1484.3908.1576.22001年1632.6970.6662
8、2002年1976.21212764.22003年2215.41384.3831.11998年2005年期间,江苏全省的最大统调负荷增加了1109.7万kW,增长率达到100.36,最低负荷增加752.1万kW,最大峰谷差增大了357.8万kW。考虑到江苏自2001年开始实行有序用电,进行错峰填谷,实际上最大统调负荷更高,最低统调负荷将有所下降,峰谷差进一步拉大。因此,如何充分挖掘低谷潜力,平衡用电负荷,缓解电力结构性矛盾,已成为摆在电力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厂生产和办公条件的改善,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空调、制冷设备等电器投入使用,这使得夏季特别是
9、高温期间电力负荷的季节性特点更加明显。在夏季高温期间,电力负荷中的空调用电比重较大,在部分城市甚至达到用电负荷的60,空调的普及使得负荷总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尤其是空调的降温负荷,现在已成为夏季高温季节的主要用电负荷之一。从图1.3可以看出,夏季高温期间负荷呈现出明显的峰谷特点,晚十点至早八点为负荷的低谷,九点开始后受工厂生产、特别是办公空调和工厂降温负荷的影响,负荷呈现出急剧上升并在十点左右形成早峰;其后由于下班和午休的影响,负荷下降,形成低谷,而后又在16时左右形成负荷的腰峰;晚上,随着居民降温负荷的急剧上升,在十九时或二十时左右形成了负荷的晚高峰,晚高峰的负荷主要由空调负荷和居民晚间照明
10、负荷组成,并与部分工厂的生产负荷相迭加,一般晚高峰的负荷高于早峰和腰峰的负荷,对夏季负荷高峰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图1.3 典型夏日负荷曲线如图1.4,冬季负荷,尤其是低温期间的负荷与夏季高温期间的负荷基本类似。在上午十时左右和下午十八时左右,由于空调和取暖设备的大量使用,使得负荷随温度的降低而激增,形成了负荷的高峰。冬季由于工作时间的变化,一般不存在负荷的腰峰。同夏季一样,晚间的负荷高峰也主要有取暖负荷和居民晚间照明负荷组成,高于早峰负荷。图1.4 典型冬日负荷曲线除了温度这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以外,电力负荷还受到降水量、湿度、风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因素要视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定,并
11、非都是负荷预测的主要考虑因素。如对于降水量较大的地区,不仅要考虑农业旱涝造成的影响,而且降水量对地区的水电同样要产生作用。对不同地区的负荷特性,如果受其中个别因素的影响较大,应该对此进行特别考虑。总而言之,从长时间观察,电力负荷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负荷变化是连续的,一般不会出现大的跃变;同时电力负荷对季节、温度、天气等是敏感的,不同的季节,不同地区的气候,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对负荷造成明显的影响。除此以外,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深入,电力负荷会有新的特点出现,如需求侧管理方法的使用(如峰谷分时电价、可中断负荷等),高耗能企业的搬迁都会对负荷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在进行分析时对其充分考虑13。1.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电力负荷是一个周期性和随机性都较强的系统,它与社会、经济、政治、气象等众多的因素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一方面,电力负荷按一定趋势有规律地发展变化;另一方面,负荷受众多因素的影响,随时都可能发生一定的波动。作为评价电网负荷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与时间有关的静态负荷特性研究一直是电力科研人员的重要课题,在国内外受到普遍重视。1952年,日本成立了由日本九大电力公司、电源开发公司等企业联合组成的“日本电力调查委员会”,负责定期对日本电力负荷进行调查,对负荷特性进行分析,对电力需求进行预测。主要采用最大负荷、最大3日平均负荷、平均电力负荷、负荷率、负荷曲线等指标对负荷特性进行分析。我国也很早
13、就开展了对电力负荷特性的研究。早在1989年就由原能源部颁布了电力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解释,其中对电力负荷特性分析的指标进行了规定。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历史资料积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各地区对负荷特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存在一定的差距,采用的负荷特性分析指标不完全一致。2000年国家电力公司开展了负荷特性调研及分析预测,对重点地区采用的主要负荷特性指标和负荷特性曲线进行了汇总10。目前负荷特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有:a) 负荷曲线分析:通过绘制图表来分析负荷特性,包括年、月、日的负荷指标分析等等;b) 相关性分析:主要包括分析时间因素、气象因素、经济因素等与负荷之间的关系:比如夏季、冬季典型日的
14、负荷特性分析,敏感负荷分析等等;c) 回归分析:是根据历史数据及一些影响负荷变化的外部因素建立不同的回归模型来分析及预测负荷特性。由于各地电力用电特性存在差异,针对不同的地区,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需求侧管理,通过研究、了解地区负荷特性来指导需求侧管理。对于现有的负荷特性分析的指标,由于是在对大区域、大电网负荷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存在数据量大,新负荷指标数量不断增多,分析复杂,对于市级电力企业进行负荷特性分析难度和工作量较大的特点。和需电量预测分析相比,负荷特性的分析比预测难度更大,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目前缺乏系统的负荷资料及负荷分析方法;二是各个行业典型负荷特性曲线的获
15、取以及加工处理比较困难;三是定量分析各种因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政策因素)对整个社会负荷特性的影响有一定难度,缺乏直观的表达手段。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比如从负荷特性指标体系的建立情况来看,负荷特性指标的建立主要依据经验,其中部分指标能否真实反映负荷变化规律有待验证;负荷特性分析方法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辅以简单的定量分析,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较少。1.4 负荷特性分析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降温及取暖电器的拥有率及使用率逐年上升,而且这种增长趋势还会加快。统计资料表明,现在江苏省南京市居民每百户拥有空调超过70台。再加上商场、宾馆、写字楼、娱乐场所、机关学校及企事业单
16、位的空调容量,降温取暖负荷在总用电负荷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这些负荷一般构成用电峰荷,气温已成为影响电力负荷的一个敏感因素12,因此必须研究负荷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打下基础,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同时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运用各种措施减少电量消耗,降低了电网最大负荷。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减少用户在电网峰荷时段的电力需求,其根本措施就是使用户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即在满足同样能源服务的同时减少其用电量。通过对用户采用先进技术和高效设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减少电量消耗,取得节省电量的效果。峰荷期间运行的节电设备同时降低了电网最大负荷,也获得节约电力减少系统装机
17、容量的效益,既提升了对用户的服务水平,又提高了设备的能效。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进行负荷特性分析的重要性,而且负荷特性分析是进行需求侧管理的必要准备工作,因此做好负荷特性分析工作有以下意义14:a) 对电力系统有利:1) 节约国家对电力工业的基建投资;2) 提高发电设备的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降低发电成本;3) 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使之不发生弃水状况;4) 增加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和提高供电质量;5) 有利于电力设备的检修工作。b) 对广大用户有利:1) 可节省国家对用户设备的投资;2) 由于削峰填谷,将高峰时段用电改在低谷时段用电,减少了电费支出,从而也降低了生产成本;3) 对城乡居民生活有
18、利。由于采取调整负荷的措施,各工厂企业职工轮休,并错开上下班时间,从而使地方交通运输、供水供煤气等服务性行业、文化娱乐场所等的负荷都能实现均衡化江苏省电力公司从1995年逐步推广冰蓄冷技术也取得了很多经验,1998年对6个使用冰蓄冷单位分析,装机下降率为28%,年平均移峰率为54.7%,三季度高温平均移峰率为58%。在刺激和鼓励用户改变消费行为和用电方式、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方面,还可以对用户采取电价鼓励、折让鼓励、免费安装鼓励、借贷鼓励、节电设备租赁鼓励、节电特别奖励等措施。总之,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管理技术,完全可以为改善我省的负荷特性做出应有的贡献。1.5 本课题研究
19、的主要内容电力用户负荷分类对于我们的电价定制以及对电力系统的经济分析、运行和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的电力用户负荷分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所以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找到分类的更好方法。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a) 电力用户负荷的组成和分类,负荷特性及要描述和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用户负荷的特性时需要使用的负荷特性指标,电力负荷分类的应用方向,现阶段电力用户负荷分类中存在的问题;b) 电力用户负荷分类的方法。将大量的电力用户数据进行分类,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就是现阶段使用非常广泛的方法之一,其中用于分类的方法有神经网络法、决策树算法、聚类分析法等,下面第3章将对这
20、几种方法进行介绍和比较,选择出本文所使用的方法;c) 本文通过均值聚类的方法将电力用户数据进行分类。下面第4章中将对均值聚类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并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程序的主体部分,以及使用该程序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2 电力用户的负荷特性及其分类的研究 负荷水平与负荷特性是评价电网负荷状况的两个主要特征指标,从负荷水平可以看出电网用电负荷高低的现状以及增长的趋势;负荷特性则体现出电网用电结构、用电模式等状况的优劣。进入“九五”以来,随着电力供需矛盾的缓解及用电结构的变化,全国各大电网的负荷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负荷特性受发电出力制约的因素已经基本消除,负荷特性趋于正常的用电负荷特性。但是,各地区电网
21、的最大负荷持续较快增长,峰谷差增大,负荷率下降,高峰时段和枯水期电力供应紧张,电网调峰困难,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的威胁,同时,“十五”以来,由于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以03年夏冬两季全国很多地区的拉闸限电为代表的电荒,负荷特性又呈现新的变化。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现阶段电力负荷特性的现状的了解,必须把握负荷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因此可以用以下方程来描述负荷: (2.1)为了研究负荷特性,建立统一的负荷特性指标体系,1989年由原能源部颁布的电力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解释,其中设计负荷特性的指标有最高负荷、最低负荷、平均负荷、负荷曲线、负荷率、平均日负荷率、最小负荷率、月生产均衡率、年生产均衡率、最高负
22、荷利用小时、同时率、不同时率、尖峰负荷率等14项指标。2000年国家电力公司对电力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解释进行了补充修改,增加了峰谷差率指标。2.1 电力负荷的组成电力系统的基本任务是为广大用户不间断地提供优质电能,满足各类负荷的需求。通常负荷是指变电站或某一电网在某一瞬间所承担的工作负荷。而对于用户来说,用电负荷是指连接在电网中的用户所有设备在某一瞬间所消耗的功率之和。电力系统负荷特性,无论是对于系统规划设计,还是安全优化运行,都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对负荷特性的研究,是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负荷预测、负荷分类、负荷定价、负荷需求侧管理以及负荷建模等方面的研究,在现代电力市场环境下已经成为占有重
23、要地位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电力系统负荷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生产性质,由不同的用电设备组成的。从微观上来看,各种不同的用电设备都是由几种基本组件所组成,如电饭锅、白炽灯等就主要由电阻组件构成,电容器主要由电容组件所组成,高频线圈、电磁铁和变压器主要由电感组件所组成,各种不同的组件相互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用电设备。从宏观来看,不同的行业因其生产性质的不同,使用的用电设备各不相同。居民(商业)用户的用电设备通常包括:电热器具、电力采暖器具、制冷(空调)设备、家用热水器、照明设备、冰箱、炊事器具、洗衣(洗碗)设备、水加热(水过滤)设备等;工业用户的用电设备通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电力 用户 负荷 特性 表征 体系 仿真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