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PPT课件.pptx
《教育心理学复习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PPT课件.pptx(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复习教育心理学的诞生诞生的标志: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主要观点:1.潜意识动机2.童年早期经验的影响3.性本能论4.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1.通过感知和运动,比如允吸、抓握和敲打等简单动作来认识世界。2.有意识、有目的的反应出现。3.在该阶段的后期,客体永存性已经形成。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P312前运算阶段(27岁)1.学前期,符号功能亚阶段和直觉思维。2.更加符号化、象征化,不是通过动作和行动而是符号和表象来思维。3.还不具有运算思维能力
2、局限性:自我中心中心化不可逆不能推断事实泛灵论转换思维 特点:特点:1.不理解“守恒”2.思维不可逆3.中心化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与真实、具体物体相关的可逆心理活动。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但必须依赖实物和直观形象,还不能进行纯符号运算。去中心化可逆性守恒分类序列化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1.形成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各类问题进行推理和逻辑运算。2.不再局限于解决具体问题,不受任务的具体内容、已有经验的束缚,能够通过推断假设解决“如果-那么”的问题。假设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反思能力逐渐发展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1.强调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发展理论。2.2.最近发展区:最
3、近发展区:在成人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和指导下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时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3.3.搭建支架:搭建支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儿童帮助,但当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支架要逐渐撤除,让他们承担更多学习责任。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精神分析学派2.阶段四,611岁,小学阶段:勤奋对自卑3.阶段五,1218岁,初中和高中: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56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性阶段,9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学习理论1.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行为塑造依靠强化。2.2.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
4、习理论:认识、辨别和理解等获得新知识,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和条件。3.3.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是个体积极、主动地有意义的建构,强调主动建构、意义性、社会互动和情境性。4.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自我实现,整个人的发展与完善,充分发挥个性、价值和潜能。P9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巴普洛夫:经典条件作用喂食的同时摇铃。铃声铃声也会引起唾液分泌。食物食物分泌唾液分泌唾液铃声铃声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无条件反应条件反应条件反应“小阿尔伯特小阿尔伯特”实验实验9个月大的阿尔伯特喜欢白鼠,并和它一起玩。2个月后,每当阿尔伯特接近白鼠,华生就在后面
5、用力敲击金属棒,发出很大响声。小阿尔伯特看到白鼠就大哭,变得害怕白鼠,甚至任何有皮毛的东西,比如兔子。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巨大的响声巨大的响声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大白鼠大白鼠无条件反应无条件反应大哭、恐惧大哭、恐惧刺激泛化刺激泛化恐惧扩散有恐惧扩散有皮毛动物皮毛动物条件反应条件反应大哭、恐惧大哭、恐惧2.2.华生:华生:3.桑代克:学习律:尝试错误学习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主动的、操作环境的行为行为的结果愉快的愉快的结果结果不愉快不愉快的结果的结果强化强化惩罚惩罚增增加加减减少少4.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4.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1.主动的学习 vs.被动的学习2.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操作性条件作用操
6、作性条件作用经典条件作用经典条件作用呈现引起满意结果的刺激,行为增加。去除厌恶的刺激,行为增加。选哪一个?妈妈为了表扬小明提前写完了作业:1.看一小时的电视。2.不用洗碗。正强化正强化负强化负强化系安全带负强化负强化“只要写完作业,就可以出去玩。”普雷马克原理:祖母原则,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3.惩罚呈现性惩罚:移除性惩罚:给予厌恶刺激,减少行为。去除满意刺激,减少行为。批评,布置额外的作业,放学后留校等,多跑几圈不再表扬、剥夺课间休息、一周不能看电视。呈现性惩罚呈现性惩罚移除性惩罚移除性惩罚处理问题行为1.老师对一个很少完成作业的学生说,只有你完成了作业,就可以到大礼堂和大家一起看电
7、影了。否则,你就必须待在自习室做作业。2.舞蹈课上,学生不守纪律,老师播放他们讨厌的音乐,知道全班都站好队,准备好练习舞蹈动作时,老师这才关掉这令他们讨厌的音乐。负强化负强化如果你能安静不讲话,就让你回到座位上。如果你能安静不讲话,就让你回到座位上。处理问题行为负强化:负强化:先设定惩罚,如果表现好,再消除惩罚。当学生行为改善时,他们所处的不愉快情境将消除。负强化的优点:负强化的优点:1.1.给了学生自我控制的机会给了学生自我控制的机会。2.学生对于不愉快(惩罚)是否出现保有控制权,只要表现良好,不愉快情境就会结束。如何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大目标塑造:塑造: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给
8、予强化,直到最终的目标行为。1.确定终点目标。2.了解学生目前水平。3.找出强化物。4.分解步骤。5.强化每步行为,逐渐接近终点。手段-目的分析法p195P112消退撤掉强化物而导致行为的减弱以及消失。如何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如上课捣乱。去除关注,即忽略他。因为关注是强化物。班杜拉1.行为主义学派2.强调认知因素,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的折中。3.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习得自身行为。4.自我效能认知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2.托尔曼的符号-目的学习理论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4.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5.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通过认识、辨别和理解来获得新知识,形成和发展认知结
9、构认知结构过程。关注内部心理结构。苛勒,考夫卡苛勒,考夫卡P126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发现学习理论通过类目化,自主地发现知识,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应激发学生去发现知识。发现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结构式教学观结构式教学观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对教学的启示:对教学的启示:P137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相关类别的有层次结构高层:高层:概括性水平较高的类别低层:低层:较具体的类别苹果、梨子、橘苹果、梨子、橘子、柚子和葡萄子、柚子和葡萄水果水果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37-138认知-发现理论对教学的启示1 1结构教学观:结构教学观:P1421.让
10、学生形成认知结构,促进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2.教学材料与教学目标的联系,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3.建立学科知识的框架体系,呈现大纲的树形图,明确知识基本结构。利用图表、纲要和归纳图标注重点,指出章节间的区别和联系。认知-发现理论对教学的启示2 2发现教学法:发现教学法:P143-1441.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思维,如何组织自己的认知结构。2.创设情境,引导发现,鼓励猜想。当学生思路偏离时,要及时引导和调整。3.鼓励并引发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在学生设想思考时,不要打断或立即给予结果,让他们思考后再进入验证假设阶段。4.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合理安排教学难易程度,不
11、能太容易太难。要极大程度低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接受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讲授式教学先行组织者学生:学生:教师:教师:学习观学习观教学法教学法有意义的学习1.将新知识纳入已有认知结构,并经过分析、比较,最后整合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2.有意义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死记硬背是机械学习,只是记住了某一信息的表面意思,并没有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P145,146有意义学习的类型1.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下位、上位和并列学习。3.命题学习P147陈述性知识的三种形式:陈述性知识的三种形式: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P199认知同化理论的
12、主要内容1 1接受学习:接受学习:P1481.认知结构的排列是自上而下的,接受学习是从一般到具体的下位学习,这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是相反的。2.以言信息为主的概念、命题等知识更适合通过讲解直接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加轻松快速地获得更多的知识,符合实际教学需求。接受学习并不等同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不等同有意义学习。认知同化理论对教学的启示1讲授式教学:P1491.逐渐分化:从概括性高的学习材料到特殊具体的概念和例证等。2.整合协调:将新旧知识加以分析、比较,明确区别和联系。认知同化理论对教学的启示2 2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P149,150,1511.教师要分析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复习 PPT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