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浅析草房子中的少年形象.docx
《汉语言文学浅析草房子中的少年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浅析草房子中的少年形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摘 要草房子是“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之一,小说以诗性的语言结合作者细腻的心思展现了一个个具有现代学习意义的新少年,突出不同成长经历下的少年的性格特征。曹文轩从少年形象的普遍性和个体差异性表露了他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心,以及重视少年成长过程中苦难因素对性格塑造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少年形象的角度来分析曹文轩的作品,从少年形象塑造成因和书写价值探索曹文轩成长小说中少年形象的类型化、概念化特征,以及少年形象对建构现代少年读者人生观的引导作用。关键词:少年形象;塑造成因;书写价值AbstractGrass house is one of the 70 years of new China 70
2、 novels collection, with poetic language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delicate thoughts, the novel shows a new youth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modern learning, which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outh under different growth experience. From the univers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of youth im
3、age, Cao wenxuan shows his concern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youth, and he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suffering factors in the growth of youth to the shaping of charac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venile image, Cao wenxuans works are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typology and conceptual
4、ization of juvenile image in Cao wenxuans growth novels and its guiding role in constructing modern juvenile readers outlook on life.Key words: Juvenile image;Shaping causes;The value of writing目 录一、 引 言1二、 草房子中的少年形象2(一)纯真与稚美的天使形象2(二)孤独与恐惧的迎难者形象3(三)残缺与接纳的结合者形象4三、 草房子中少年性格的成因5(一)作家童年经验对人物塑造的影响5(二)生活环
5、境对性格形成的影响6(三)青少年成长规律对性格养成的影响7四、草房子少年形象书写的价值9(一)鼓舞现代少年迎难而上9(二)勉励现代少年自我接纳10五、结语11注文12参考文献12致谢14浅析草房子中的少年形象一、 引 言曹文轩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他的作品把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与文学写作需要相结合,在其小说中充分体现了这一创作思想,并传递了深刻的教育意义。他自成一派的创作理念和独特敦厚的儿童文学观获得读者的认可。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一奖项不仅是对曹文轩文学创作价值的肯定,也是中国儿童文学不断走向世界的见证。与此同时,草房子、青铜葵花、根鸟等一系列的纯美小说在文学界引起
6、了广泛的关注,作品的畅销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大家对曹文轩的作品也越来越熟悉。草房子是一部少年长篇小说,获得国内多个著名奖项,并以多种语言文字译介到国外。其中,“红门”篇被节选到中学教科书中,可见草房子的影响很大。小说主要写了以桑桑为主的一群少年在油麻地经历着刻骨铭心的美好时光。每位少年的故事都能撼动读者的心灵,并带来精神鼓舞,这些故事体现了那个时代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和个性养成。目前,研究曹文轩作品的期刊论文在逐年增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研究方向:一是侧重论述成长小说和讨论小说中少年成长主题;刘彩珍在其硕士论文中分析了曹文轩长篇小说的少年们的成人仪式,对他们成长的心境分为两种,并深入探究了成人仪式
7、原型对曹文轩小说创作的影响。二是研究小说的古典美学和审美追求;韩巧花通过语言、意象、风格和情感方面,对曹文轩小说创作的美学特色进行探究。陈丽萍通过曹文轩小说对童年田园、诗意田园和精神田园的关注,分析曹文轩对诗意田园的深度追求及表现其小说的古典气息。三是探究小说苦难和悲悯情怀;朱晓莉在其硕士论文中对曹文轩作品中的“文革”书写进行研究,写出了小说中的苦难与温情。四是对生命意识的研究;江秋颖通过分析曹文轩成长小说中的生命内涵和生命意识,突出曹文轩对生命的尊重以及生命意识在文学中的意义。而目前对曹文轩作品中的少年人物进行讨论研究的文章较少,对少年人物性格形成原因的探究更少。张瑞娜在期刊发表的文章中有浅
8、析草房子中的主要少年人物形象,但她只简要分析了少年人物的主要经历和特征,并没有进行人物的个性及共性的深剖。除此之外,国内学界对曹文轩作品中的少年形象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很少,国外学界暂时还未涉及对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中的少年形象进行研究。本文就草房子中的少年形象进行探究,通过对具体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并归类,探索曹文轩的童年经验和青少年成长心理规律对人物性格形成的影响,细化分析草房子中少年形象的成因并论述少年形象书写的价值。最后,试图通过对草房子的分析,把握少年形象的特点,丰富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中少年形象领域的研究。二、 草房子中的少年形象在草房子中根据每个少年的成长境况,
9、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别,即:纯真与稚美的天使、孤独与恐惧的迎难者、残缺与接纳的结合者。在作者笔下,他们成长的大背景相同,但各自的生长条件具有差异。因此,每个人物形象既有共同性又具有差异性,丰富了“少年小说”的人物群像,并从中体现了对现代少年成长具有现实性的教育价值和文学价值。(一)纯真与稚美的天使形象纯真、稚嫩、美丽等词汇都是少年的代名词,它们诠释出这个年纪所拥有的美好生活和成长经历,让成人世界的大人羡慕不已,怀念孩童时期那单纯又美好的时光。草房子中的少年都具有纯真、稚美的特点,他们生活得简简单单,与伙伴之间时而嬉笑时而打闹,这都是他们成长中性格特征的真实写照。桑桑是油麻地小学校长的儿子,他在油麻
10、地度过了六年的小学时光。在第二章纸月篇中,他第一次见到纸月这个女孩,从不爱干净到变得不仅爱干净、爱讲究,还多了几分文雅。“桑桑的母亲很纳闷,终于在见到桑桑吃饭不再吃得桌子上汤汤水水,直到将碗里最后一颗米粒也拨进嘴里才去看他的鸽子时,向桑桑的父亲感叹到:我们家桑桑怎么变得文雅起来了?”在他们最单纯的年纪里,看到美丽的小女孩会不禁害羞,并且向她靠拢。桑桑的这一变化正好能体现他稚嫩纯美的性格。再者就是桑桑热心帮助蒋老师传递情书,他认为这是一份富有神秘感、神圣感的地下工作,在这两件事中,通过桑桑的表现充分展现了纯真与稚美的天使形象。此外,还有陆鹤、杜小康、细马等少年,他们同样也是草房子中纯真与稚美的天
11、使。陆鹤又叫“秃鹤”,这名字源自于他是个天生的秃子,尽管他有这样的外在不足,但他并不因此而自卑,反而努力接纳自己的先天缺陷并获得了大家的尊重。杜小康是油麻地家底最厚实人家的孩子,但他从来没有滋生比别人优越的念头,在家门败落之时,他与父亲并肩克服困难。在他那样的年纪里就已经懂得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细马不顾他人眼光做自己喜欢的事“放羊”,并以此来回报继养他的邱二叔和邱二妈。这些少年的内心没有被世俗所感染,始终保有一颗天使般的童心,他们的所作所为正是纯真稚美的外化表现。(二)孤独与恐惧的迎难者形象孤独作为自我意识的具体形态之一,也是曹文轩小说草房子中少年人物形象的重要表现。在曹文轩小说中,作
12、者着力塑造了一些孤独少年的形象,并通过这些少年孤独时所选择的不同面对方式,表现孤独是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少年只有在孤独的历练中才能收获成长与蜕变。孤独往往也伴随着恐惧,两者的聚合让少年们成长,从而战胜孤独与恐惧,并迎来属于他们独有的蜕变。草房子中少年杜小康和桑桑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惧。杜小康殷实的家败落了,为了重振家业必须辍学和父亲去空旷的芦苇荡养鸭子。在若大的芦苇荡里,只有一群小鸭子和父亲与其作伴,没有同龄人一起玩耍一起聊天,有的只是和父亲那简单又干巴巴的对话,“饱了吗?”“饱了。”“你饱了吗?”“我饱了。”只言片语的交流让杜小康产生了孤独感,再加上一眼望
13、去全是芦苇,他孤独与恐惧的感受更深了。这种胆怯正是由孤独所产生的恐惧,杜小康背负的是超出该年龄段所该承受的孤独与恐惧。在这种磨难的浊蚀下,他学会用另一种方式来消解心中的孤独与恐惧。与父亲比赛捡雁蛋、堆芦苇塔、编小笼子、捉纺织娘,这些小活动丰富了他在芦苇荡的生活,同时也促使他成长,使他变成了一位勇敢的迎难少年。与此同时,在芦苇荡的另一端,桑桑也经历着由病魔所带来的孤独与恐惧,一向活泼胆大的他突然安静了,全家因为他患病也都陷入悲伤与恐惧。他的父亲带着他四处求医,在一次次的无果之后桑桑害怕了。这是对生命的考验,也是对桑桑的考验,第一次经历重大的病症,他不仅不能去上学,也没办法像往昔一样跑出去玩耍、去
14、赶他的鸽子,生病后的他不是在家中养病就是搭在父亲背上去求医。面对突如其来的重病,他内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孤独与恐惧。但苦难没有让他一蹶不振或是整日悲伤,油麻地的温暖让人没有空闲时间忧愁。油麻地的温暖体现在第九章药寮中,温幼菊以自己身患疾病为例,终日离不开药罐子来鼓舞他,让桑桑用平静、用勇气来看待一切,用美好的心态去想明天。拥有武器装备的桑桑,即使因病魔已瘦成骨架,依然不放弃、不消极,保持积极的心态战胜它。遇到困难的人只要内心充满了阳光就不会产生孤独,那么恐惧也会随之消亡,杜小康和桑桑都是孤独与恐惧的迎难少年,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少年是这样坚韧成长的。(三) 残缺与接纳的结合者形象残缺一定意义上是一种
15、美,这种美会让人坚强的成长,从而拥有接纳自己、爱自己与爱一切人的魔力。草房子中的陆鹤就是典型的残缺与接纳的结合者形象,因为他学会了接纳自己的先天缺陷,并且很好的让这一残缺变成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这部分变成一种残缺美,而美的认定即是接纳,二者之间相互存在、相互鼓励。这就是曹文轩笔下的少年。陆鹤也叫“秃鹤”,他先天就是秃头不长头发,大家经常拿此开玩笑逗他玩。当他开始意识到要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时,他开始努力表演节目,并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当他不在意大家拿他是秃头开玩笑时,他明白了只有自己不在意并且接纳自己是秃头的事实,别人就不会刻意因为他的外表不同而时常逗他摸他的脑袋。首先,他不再因为自己没有头
16、发而恼,也不再因为同学逗他玩而不去上学。其次,他愿意用自己是秃头的这一事实来扮演小品角色秃头司令。他请桑桑帮忙把一张字迹工工整整的纸条交给蒋老师,上面写着:“蒋老师,我可以试一试吗?陆鹤。”陆鹤的这一举动说明他努力地踏出了一大步,并且为演好这一角色每天反反复复地练习,把台词记得滚瓜烂熟,最后把“光头司令”演绎得活灵活现,这都是他自我接纳的转变过程。作为一个少年他能有这般的觉悟是多少少年甚至成年人都无法完成的自我认知过程。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产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并且会有自我认知、自我审美。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以积极的态度去正视自己的每一部分,会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细马是外地人家过继到油麻地邱二
17、爷家的孩子,他跟陆鹤存在同样的问题具有一点生理缺陷。他讲话吭吃而被同学嘲笑,以至于不去上学。“你真的不想读书了?”“不想。”“想好了?”“想好了。”从邱二爷和细马简单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细马抗拒上学的心理十分明显。虽然刚开始他没有自我接纳,但在后面的日子里,他逐渐完善自己并以优秀的作为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做生意不仅有头脑,还很有耐心,“这份耐心绝对是大人才有的。”就连和他做生意的船主都夸赞他,“这个小老板,太精。”大家对细马的认可,不仅证实了他的成长,也让读者明白人只有接纳自己的残缺并且努力改变消极的心态,才能融入社会生活。细马的转变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是自我接纳的体现。后来他坚定的意志让他在油
18、麻地获得尊重与赞赏,别人不再因为他的吭吃取笑他,而是把他当做油麻地的一份子。小说中,出现了外在相对不完美的少年,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是无与伦比的纯净美丽。作者塑造这样的人物,传达的就是一种积极的正向能量,他认为少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困难,并且完成人与自然的交往中的社会化过程,懂得如何去处理自己的问题和化解孤独与恐惧。三、 草房子中少年性格的成因人物形象的生动性离不开性格的形成,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千人有千面,并不是说人因长相不同而不同,而是每个人的性格迥异,所以呈现的人物形象各不一样。桑桑、陆鹤、杜小康、细马他们的性格特点有同有异,作者塑造的这些少年人物性格十分鲜明,既具有普遍性又有特殊
19、性。他们性格的独特性脱离不了作者的童年经验、作品中人物的生活环境以及少年成长的心理规律。(一) 作家童年经验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对作家的创作素材来源表示好奇:“我们这些门外汉总是急切地想要知道不可思议的作家从什么源头提取创作素材,他如何用这些素材使我们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印象,在我们心中激起自己根本无法想象的情感。”曹文轩正是这样一位不可思议的儿童文学家,他作为儿童文学创作界的重要人物,他的创作素材来源于何地?毋庸置疑,一个创作型的作家,作品思想的来源离不开生活,但却又不依附于社会生活。弗洛伊德认为创作活动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的生活,所以作家的创作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经验,更
20、何况儿童文学家的创作。曹文轩的作品大多是“成长小说”,并以少年儿童的成长经历为小说的主要历程。在作品中,可看到童年经验对曹文轩的小说创作意义非凡。材料的积累是作家创作的第一步,而生活经验是材料加工合成的源头。“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创作需要有生活经验,那么写作素材就会像“活水”一般不断涌来。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文学创作,作者的创作客体都依托于他们的生活体验,并把生活经验外化成动人的文字,在读者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引起情感共鸣。读者不仅能从作家的文字里领悟其思想情感,同时也能看见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曹文轩在写作过程中喜欢把自己的童年经验与创作理念结合起来,找到写作灵感。草房子这部成长小说汇聚了曹文轩
21、少时的经历,在一次访谈中,主持人问曹文轩草房子是否有生活原型时,他说:“那是一本以我少年时一段非常重要的生活为背景的小说,里面的小主人公桑桑,他有一个真实的姓名,那就是曹文轩。校长的原型就是我的父亲,里面写了很多我个人童年的真实经历。”从曹文轩的访谈中可以了解到他出生的地方是苏北的农村,他的父亲是乡村校长,草房子中的“油麻地”虽然不是他家乡的名字,但“油麻地”的生活环境跟他的家乡十分吻合,他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有难忘的回忆,他的这段记忆带给读者美好的情感体验,并把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少年体现在作品中,草房子中的桑桑,细米中的杜细米、杜子渐,白栅栏里的“我”等都是曹文轩关于童年经历的回忆。
22、可见,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影响。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经验,至于能否将自己宝贵的生活经历慢慢咀嚼并消化吸收其中能为吾所用的精神能量,那就得靠你是否能洞察生活带给你的独有体验,然后把其中丰富的情感转化为打动读者的文字。曹文轩把自己的童年经验生成创作理念,并在作品中展示出来,桑桑与杜小康在孤独与恐惧中蜕变、陆鹤与细马在自我认知上取得突破,他们的性格特征各有不同却又不完全不同,人物的丰富性及相通性可以追究在作者的童年经历上,童年经验的不同对小说人物的塑造也会不尽相同。童庆炳在自己文艺理论中认为,童年经验可分为两种:“丰富性体验”童年生活很幸福;“缺失性体验”童年生活很不幸。而缺失性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语言 文学 浅析 草房 中的 少年 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