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装输送线技术协议.docx
《汽车总装输送线技术协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总装输送线技术协议.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总装车间输送线技术协 (以下简称甲方)与(以下简称乙方),双方根据H号招标文件就新建15万辆轿车总装生产线的工艺设备、工程管理、设备制造与验收、安装、调试及设备能力测试、售后服务等事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技术协议条款:一、概述1. 工程内容:车身储存编组输送系统、内饰线系统、底盘线系统、最终线系统、调整线系统、车门分装线系统、仪表板分装线系统、各线体的工艺吊架、各生产工位的电风扇、气动三联件、照明、电控等。2. 公用动力基数: 电源: 三相五线 AC380V 50Hz 电压波动范围15% 单相 AC220V 50Hz 电压波动范围15% 压缩空气运行压力: 0.4 - 0.6MPa 工业用水运行
2、压力: 0.2 - 0.4 MPa 3. 使用环境:环境温度:100 C450 C相对湿度:20954. 气象条件: 年平均气温 12 极端最高气温 39.7 极端最低气温 -22.9 年平均降雨量 602.9 mm 多年平均冻土深度 69 cm 年平均风速 3.6 m/s 最大风速 22 m/s 设防地震烈度 7度 5. 厂房概况:总装车间为钢网架结构厂房,节点主要为44m分布。生产区域内每个节点为:BDC线路上每点工艺载荷为45kN,其他输送线区域,每点工艺载荷为30kN。6. 产品参数:生产车型:城市SUV 承载式车身 两厢5座产品主要技术参数车型 参数指标尺寸参数总长 ()4426总宽
3、 ()1862总高(空载) 1683/1709(带行李架)轴距 2640前悬 894后悬 892前轮距 1585后轮距 1586行李箱容积(L)430/1401(后排放倒)发动机舱开启高度 1877(空载)1858(半载)行李箱开启高度 2096(空载) 2057(半载)最小离地间隙(满载)156整备质量(kg)1423-160813001883二. 总装主体工程技术要求1. 储存、编组、滑橇输送系统技术要求工艺描述:油漆车身采用滑橇输送系统从涂装叉式移栽机转挂开始(但不包括叉式移栽机),经过涂装二楼(地面高6米)到总装连廊(高5.5米)采用电动升降台转接,连廊长度大约144米。输送至总装车间
4、经过一个90度旋转滚床,进入电动移行机,电动移行机根据不同的车型将携带车体的滑橇送入不同的储运线进行储存。存储区共有6条储存线,其中5条用于分别存储不同的车型,1条是倒库线,进入下件工位前将车身旋转180度后进入下线的升降机处。空滑橇返回区设有堆垛和拆垛机。1.1 系统组成1.1.1本系统负责涂装后车身的输送、储存和排序。形式采用摩擦滑橇输送线。它包括车身输送区、车身储存区、排序区、内饰转接点,空橇返回区、空橇维修区及钢结构平台,并实现与涂装车间输送系统可靠对接。1.1.2储存、滑橇输送系统能力范围15-45JPH。1.1.3 输送区:从涂装叉式移栽机转挂开始(但不包括叉式移栽机),其中涂装
5、二楼地面(6米)到总装平台(5.5米)采用电动升降台转接。连廊长度大约144米。1.1.4 储存区:要求提供50辆的混存量,并且要具备增加储存量延伸空间。具有按车型分类存放功能,另单独设一条调车线,运行方向与其他支线相反,用于调配车身用。1.1.5排序区:要求提供28-35辆的排序量(已设计为准,需经过甲方认可),在排序线前端设有扫描点,具有排序纠错功能。1.1.6 内饰转接点:采用1台升降机(变频调速范围1545JPH),为车身由滑橇输送系统到内饰线滑板的双柱或四柱伸缩叉升降机。伸缩叉行程约2800mm。伸缩叉采用MIAS品牌或其它同等进口品牌(需要经过甲方认可)。1.1.7具备对车型的自动
6、手动编排管理功能,具体管理内容:车型、颜色、按计划排序、按订单排序、调车。采用由条码扫描设备(固定+手动扫描)自动录入车辆条码信息,并设置触摸屏手动输入条码信息功能,该代码由读写头写入安装在台车上的载码体内。在各分流道岔入口处设置读写头读出载码体内数据,根据不同的条码信息,实现台车进入不同的储存位置。设置在合流道岔出口处的读写头,读出载码体的数据,进行出库确认。在储存区下件处,即储存区与内饰线交接完成后,设置读写头清除载码体的数据,这时台车为空台车,空台车自动返回上件处。在上下线间,应在必要的地方增加读写头,以确认车身信息,防止误动作。所有读写头数据均需通过本地设备PLC实时传送给MES系统
7、AVI模块共享。在排序区出入口和上件处由触摸屏用来识别信息的校验、修改等。1.1.8车身输送线的钢平台边设安全围栏,钢平台最少应提供三处梯子,其中设置斜梯一处,直梯后设安全围环,用于设备的维护。具体位置由乙方在图纸中标出,甲方认可。1.1.9滑橇、升降机、移行机及滚床等金属表面要求喷涂防锈底漆,面漆要求聚氨脂油漆,其他金属结构件要求表面喷涂防锈底漆、聚氨脂面漆,机加工零件表面镀锌或发黑处理。1.2 组件技术要求1.2.1橇体:1.2.1.1所有滑橇本体采用优质矩形钢材Q235组焊,焊接按Q/ZB74-73标准执行;橇体支撑结构根据车体支点的形式确定。 每个滑橇焊一个编码板。 橇体承载能力:80
8、0Kg;1.2.1.2全部组焊后的滑橇本体必须进行消除焊接应力的退火热处理;退火热处理后的滑橇本体必须进行表面喷丸处理,应及时进行喷底漆防锈处理。滑橇本体表面不得存有遗留焊渣、焊瘤、锈蚀、表面凹凸不平等制造缺陷。消除应力后不得再进行焊接。橇体的所有边缘不允许有尖角和锐边。1.2.1.3经过表面处理后的滑橇本体要全部通过滑橇本体检具的检验,对几何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不合格的滑橇本体在进行调平整形等返修处理后,重新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投入下道工序的加工。1.2.1.4橇体由矩形管12050纵梁和横梁Q235焊接而成。1.2.1.5所有支撑板(Q235)间平行度公差为:2.0;尺寸公差为:1.5;所有
9、定位销的公差为:(A-2.00)+0-0.5mm,位置公差为1.5 mm,对角线公差3.0mm。滑橇橇体梁的直线度在全长范围内2mm,两纵梁间的平行度2mm;滑橇在现场要通过检具测试后方安装。1.2.1.6所有定位、支撑、夹紧装置之底板与橇体支撑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紧固,并有定位销定位。所有定位、支撑、夹紧点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应能在X、Y、Z相应的方向上独立调整,调整量最大为5mm,累计调整片不超过3片,调整后紧固锁紧,防止松动。1.2.1.7橇体的制作要有专用工装卡具保证其精确性和一致性,并同时满足目前车型的承载。1.2.1.8橇体检测装置及检修平台布置于合适位置以备橇体的定期维护。橇体检测装置
10、由1个带驱动的单钩钢丝绳葫芦,两个从动轮及吊具组成。橇体进入维修区,在维修区检测后,如橇体需要大的维修,则由橇体维修葫芦将橇体平稳地送到地面,进行维修。上方布置有检修葫芦,用于滑撬的上下线,检修葫芦采用优质品牌(需经过甲方认可)。1.2.1.9 橇体要求作去应力处理以保证支撑、转接精度。1.2.1.10橇体需满足三种车型的定位,还需考虑后期车型变化,滑橇支撑点预留可调整空间。1.2.2电动摩擦辊床1.2.2.1辊轮是一侧带导向翼缘的回转体钢轮,钢轮表面包聚氨酯,钢轮内衬滚动轴承,每个辊床进口端总有两组辊子单元为钢轮,用于传递滑橇运行中产生的静电。1.2.2.2辊床主框架采用冷弯外卷边槽钢结构,
11、冷弯外卷边槽钢整个辊床直线度控制在3mm以内。侧板长度及宽度方向结构均是整体材料冲压成型,不得拼装对接。1.2.2.3摩擦驱动的电机减速机采用一体式进口带制动电机-减速器,可靠性高,寿命长,电机减速器安装在框架上,通过摩擦驱动轮传递动力,便于维修和更换。每个滚床需要配置手动抱闸开启装置。1.2.2.4地脚高度可调节,调节范围50mm,能保证辊床辊子踏面高度为设定值。1.2.2.5摩擦轮与辊床辊轮外包聚氨酯。1.2.3电动移行机1.2.3.1移行机端部设有减振挡块及极限保护开关。辊床的端头装有安全止档,防止滑橇越位,造成事故。1.2.3.2行走装置及输送辊床选用带制动的电机,行走装置采用变频调速
12、控制,运行时应有慢快慢的功能。1.2.3.3移行机的输送辊床进口处装有侧向导向辊。1.2.3.4移行机联锁可靠,过渡平稳。1.2.3.5辊床的结构与输送辊床相同。1.2.3.6移行机应配置电缆拖链以及拖链槽。1.2.3.7移行机轨道高度可调,轨道采用8#槽钢(或轻轨15kg/m)。1.2.3.8移行机轨道两端配置橡胶阻车器。1.2.3.9移行机移行的驱动采用变频调速。1.2.4旋转辊床1.2.4.1旋转辊床的端头装有安全止档,防止滑橇越位,造成事故。1.2.4.2旋转机构和辊床选用制动电机,旋转机构采用变频调速控制,运行时应有慢快慢功能。1.2.4.3旋转辊床进口处装有侧向导向辊。1.2.4.
13、4用接近开关控制旋转辊床位置,开关位置可调整,运行平稳可靠、定位准确,滑橇进出无误。1.2.5拆堆垛机1.2.5.1空橇堆垛高度为3个。1.2.5.2剪式升降台上辊床输送机与升降台采用螺栓连接。1.2.5.3剪式升降台配置上位,下位机械限位装置。1.2.5.4剪式升降台具有慢速启动,快速升降,减速及到位精确停止功能。1.2.5.5采用接近开关,行程开关(超行程保护)及光电开关控制堆垛机、拆垛机,开关位置可调整。1.2.5.6摆动机构采用电动驱动方式。1.2.6 电动升降辊床: 1.2.6.1采用升降台与动力辊床组装而成。1.2.6.2升降台采用电动驱动,偏心曲柄连杆结构。1.2.6.3升降高度
14、500mm。1.2.6.4在升降台的端头设有机械挡块,以机械方式确保升降台没有行走到位时辊床不会因为电气误动作造成损坏。1.2.7下件叉式移载升降机1.2.7.1下件叉式移载升降机主要的作用是将车身从储存系统向内饰线工位输送。其功能包括:叉式移载机从储存线将车身接入车身及叉子到位发号(占位信号)下降输送叉式移载机将车身转接到内饰线上升到接车工位1.2.7.2升降机应设置断链保护装置,传感器监视保护装置状态,当出现断链时,应停止升降机及相关设备的所有功能。1.2.7.3升降机应设置维修用机械安全装置,其开关位置被限位开关监控,当打到维修状态时,应断掉控制柜电源。1.2.7.4升降机应设置升降上位
15、下位的限位装置。1.2.7.5叉式移载装置进行车身移载时,同车身支撑部分应采用非金属材料。1.2.7.6升降机应配置电缆拖链采用上部驱动,两台驱动电机-减速器一用一备,可以快速切换。1.3.7.7升降支架导向为非金属轮,噪音低,对轨道磨损小,寿命长,质量高,运行稳定。1.2.7.8接近开关位置可在三维方向调整,能保证发号的准确性。1.2.8 滑橇检修站1.2.9安全防护栏升降机四周布置护网,布置原则满足通过性和维修,采用地面立柱和片式护网的方式,立柱与地面采用膨胀螺栓的连接方式。升降机围栏设有围栏门,门上设置开关,并利用它联锁升降机。1.3 附清单1:储存、编组、滑橇输送系统主要组件明细序号
16、名 称数量单位备注1摩擦辊床台250具体数量乙方设计、甲方确认2 偏心旋转辊床台83电动升降辊床台24 堆垛机台15 拆垛机套16 叉式移载升降机套17 钢结构系统套18滑橇套160数量乙方设计后报甲方确认确认9气路系统套110电控系统套13套PLC系统和控制柜11 维修葫芦套112 滑橇检具套113移行机台514 升降机护栏套115AVI识别系统套1以上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图纸设计为准,甲方认可。2、内饰线(宽滑板)2.1内饰线系统组成:2.1.1内饰1有效工位29个;内饰2线的有效工位29个。 2.1.2 滑板尺寸(长宽):62003000(mm)。2.1.3 该系统由两条平行的滑板输送线
17、和两条平行的移行机组成一个闭环运行系统。2.1.4内1-内2、内2-内1 都采用下沉走地下过道,过道内有旋转机构,保证车运行时车头始终超前;滑板输送工艺输送线与地面水平。2.1.5 每个滑板上带有工件支撑,车裙边离地高度450mm,以便于线上操作。滑板线输送系统能力范围15-45JPH。滑板线采用摩擦驱动,线体两端设有快速驱动装置,用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转的节拍。主驱动装置通过摩擦轮组的摩擦作用推动滑板以工艺速度运行。在滑板线的尾段布置消除整条宽板线之间间隙的装置,保证滑板线平稳的运行。2.1.6在内饰端头设置空滑板下线维修工位,设置有工艺车,将空滑板送到地面进行检修。2.1.7输送系统的电控系统
18、见电气技术要求)2.1.8内饰线体两侧采用留有缺口(土建完成)带安装可调整的钢盖板。 2.1.9地坑周围加装护网,地坑内设有楼梯及护栏。2.1.10输送系统所需的钢结构由乙方设计确定。2.1.11工艺线两侧用于风扇、照明、三联件、快换接头、压缩空气管线的工艺吊架钢结构由乙方设计确定。2.2、技术要求2.2.1内1-内2、内2-内1采用旋转滚床进行旋转,保证工艺段上车运行时车头始终朝前输送。2.2.2 升降机采用两立柱电动升降机。2.2.3 驱动装置分主驱动和过渡驱动:主驱动由2套驱动装置组成(16个电机),输送速度1.5-6m/min可调,驱动轮材质是铸钢轮外层聚氨酯,保证传动噪音低,摩擦
19、系数高,传动动力大。过渡驱动是双边动力辊摩擦(8个电机)。传递方式为从快速缓冲接转为慢速输送的转化。2.2.4 大滑板由主架(方形管100*100材质Q235)、结构件和支撑件组成,同时在大滑板中间有走轮2组及导向轮2组,起着输送行走支撑和导向的作用,大滑板上有工艺支撑满足设计车型要求。2.2.5 在输送线中间有两排支撑和导向的轨道与大滑板配合完成工作,轨道选用轻轨结构,材料为标准型材。2.2.6电动升降机结构形式:由电动滚床安装于升降机升降架上构成,在H型轨道中实现垂直输送,设备选用硫化聚胺脂导轮,运行低噪音,可实现垂直方向的低速启动、高速运行、低速定位。动力滚床两端加机械挡块,上下到位后能
20、自动实现打开、关闭。升降驱动装置放在顶部(电机一用一备)。动力供应采用拖链形式,设有检修平台和扶梯及维修吊装轨,所有结构刚度及强度好,外形美观,运行安全可靠。升降链条型号24A ,共4排。升降机设置断链保护装置,传感器监视保护装置,当出现断链时,应停止所有功能。升降机设置维修用机械锁紧装置,当打到维修状态时,应断掉控制柜电源。升降机四周设置安全护网,带有进出门,门上开关与升降机联锁。技术参数表序号名称参数1滚床长度乙方设计,甲方认可2滚床输送速度24m/min3滚床电机功率4升降输送速度6-30 m/min(变频)5升降电机功率6取电方式采用电缆加履带保护方式 2.2.7旋转滚床 旋转装置用于
21、滑板线在转接时的回转传动,保证线体运行方向与车身方向一致,回转装置采用四个聚氨酯走轮支撑,回转装置采用电驱动。2.2.8 装配线运行应平稳,无明显爬行。2.2.9 机械啮合平稳,无噪音和卡滞现象。2.2.10 电机电流在额定范围内,电机温升不超出规定值。减速机和轴承无异常温升。2.2.11 所有滑板钢骨架件均应进行去应力处理。2.2.12 滑板轨道表面和两端头不允许有飞边,毛刺,焊渣和裂纹。轨道纵向直线度误差每米为1.5mm,全长不超过5mm;轨道端面对轨道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1.5mm;水平轨道的水平度允差不应大于1/1000,全长不应大于10mm;轨道接头应对接平齐,小车运行时无卡阻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总装 输送 技术 协议
